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在學學、説説、做做的過程中感受閲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的對話,嘗試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

比較牙印的不同,並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KT板製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小朋友想看嗎?

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麼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出示教具: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麼形狀 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出示圖畫書2) 它走啊走,遇到誰啦?(小鳥) 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説:“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説:嗯,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3)

2、(出示圖畫書4)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説:“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説完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麼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

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説:果然不一樣。(出示圖畫書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這是誰的牙印?小豬又遇見了狐狸,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狸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狸説: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取走大餅一小塊)”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麼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圖畫書6)小豬會怎麼説呢?(果然不一樣。)

4 、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鱷魚説: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出示圖畫書7)小豬會怎麼説?(果然不一樣。)

5、最後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麼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隻糊塗的小豬呀!

三、送餅乾

1、老師這裏有許多小餅乾,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乾)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後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説一句我送餅乾給你吃)

3、這裏還有許多餅乾,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乾,仔細看一看餅乾缺口是什麼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束活動:

韻律《餅乾歌》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還想請你們和他一起做餅乾呢!

餅乾做好了嗎?我們一起洗小手,去吃餅乾,看看寶寶咬下來的缺口是什麼樣子的? 活動結束。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詞彙:又圓又大、果然、不信你瞧等。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感受故事內容的詼諧幽默,體驗閲讀和想象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實物大餅 製作PPT課件 大餅活動教具、圖片:小豬、小鳥、小兔、狐狸、河馬。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大餅引出活動。

1、T:這是什麼?吃過嗎?味道怎樣?

2、T:有隻能幹的小豬也做了這樣一個又圓又大的大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出示課件前兩張引出故事起因。

1、幼兒邊看圖片邊聽教師講述。(一隻小豬做了一個又圓又大的大餅,做完大餅小豬太累了,就躺在大餅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咦,大餅怎麼樣了?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幼兒猜測)

2、教師邊操作大餅教具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不是我”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三、教師一次出示小鳥、小兔、狐狸、河馬的圖片邊操作大餅活動教具邊引導幼兒觀看動物的“牙印”,理解故事內容。

1、T:到底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呢?我們一起去問問小豬的朋友們吧!

2、 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片。T:瞧,小豬的朋友都是誰?

3、T:快來幫幫小豬問一問小鳥吧!怎麼問呢?(學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4、T: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它的牙印是怎麼樣的?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教師操作大餅教具,並利用象聲詞“咔嚓”來增添動物咬大餅的動感,並引導幼兒觀察兩個牙印,學説:不是我,我的牙印是這樣的)

5、它的牙印和大餅上原來的印子一樣嗎?是小鳥咬的大餅嗎?(學説:嗯,果然不一樣)

6、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描述其他小動物留下的牙印。嘗試學説它們之間的對話。

四、教師出示大餅從開始到最後的殘缺圖請幼兒將牙印與動物一一對應,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

1、T:小豬做好的大餅是什麼樣的?醒來以後大餅變成了什麼樣子?當它問完夥伴後大餅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2、遊戲:找牙印 教師請幼兒將動物圖片放在相對應的牙印上。進一步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五、教師邊放課件邊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感受故事內容的詼諧與幽默。

1、T:到底小豬的大餅是誰咬得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裏是怎麼説的吧。

2、小結:你們喜歡這隻小豬嗎,回去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六、教師帶領幼兒跳《餅乾歌》離開活動室。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3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複簡短,畫面誇張形象,而且閲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於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嚐餅乾,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説説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齒印,並能進行匹配活動。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想象,體驗閲讀的快樂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5.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2.動物圖片及咬過的餅乾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測想象,激發興趣。

1.出示圓形,猜測。"看,這是什麼?"

2.遷移想象。"什麼東西是圓形的?"

二、看看説説,閲讀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激發閲讀的興趣。

"有一隻很胖的小豬……等它醒來,咦?怎麼了?"

"會是誰咬了它的餅乾?"

2.感知小豬詢問小鳥的故事情節。

(1)教師講述部分內容。

(2)提問:"小鳥咬出了什麼形狀?原來咬出的是什麼形狀?是小鳥咬的嗎?"

3.感知小豬詢問小兔的故事情節。

(1)感受角色,詢問小兔:"誰來學學小豬問問小兔?一起來學學呢。"

(2)比較齒印:"哪個是小兔咬的?比比原來的呢?"

4.感知小豬詢問狐狸的故事情節。

5.感知小豬詢問鱷魚的故事情節。

6.感知小豬詢問河馬的故事情節。

7.感受有趣的故事結尾:"小豬咬的在哪裏?原來的牙印在哪裏?現在你們能告訴小豬誰咬了它的餅乾了嗎?這是隻怎麼的小豬?"

三、觀察齒印,進行匹配。

1.出示有齒印的餅乾圖片,觀察並表達出是誰的齒印。

"這些餅乾怎麼了?""沒有吃完的餅乾應該怎樣?""這些餅乾都是誰咬的的?"

2.幼兒進行匹配活動。

"仔細看看你手中餅乾上的牙齒印是哪個小動物咬的,將這個餅乾送個那個小動物,並告訴它吃東西要吃完,不能浪費!"

3.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匹配是否正確。

四、品嚐餅乾,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乾,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乾……"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隻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製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並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閲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説説中,學習使用重複句式複述故事。

2、通過對比,感受不同動物的不同齒印,並能進行匹配活動。

3、喜歡自制圖書,體驗閲讀和想象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大圖書、小動物圖片;

2、帶有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不同咬痕的小餅乾若干;《做餅乾》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出示PPt,引發幼兒的興趣。

2、他是誰呀?教師講故事到“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小朋友,是你嗎?)

3、“都不是啊,那到底是誰呢?猜猜會是誰?”

4、“那究竟是誰咬了大餅呢?小豬決定去問問,問誰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看5張ppt圖片,幼兒仔細觀察。“問了哪些動物?”根據幼兒的回答,把書裏的動物一一出示。

(二)情景閲讀《誰咬了我的大餅》

1、師:瞧,大餅在這呢!看看這缺口,什麼形狀的?(半圓形)“猜猜,你覺得會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2、一起去問問小鳥吧,老師模仿小豬語氣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集體練習)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為什麼?

3、小鳥説:不是我,你們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什麼形狀(尖尖的)和半圓形的缺口一樣嗎?小豬説:嗯,果然不一樣。(練習)

4、繼續講述故事,依次出示小兔、狐狸、鱷魚、河馬圖片,再通過重複句式的對話和不同咬痕的線索,引導幼兒猜測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5、問題:你猜出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這大餅上,半圓形的缺口都不是這些動物咬的呢!”

(三)遊戲:送餅乾

1、出示一小餅乾:這是誰咬的?請幼兒回答,再送,邊送邊説:鱷魚,餅乾送給你。鱷魚會説:謝謝你。(送2次)

2、遊戲:送餅乾:請你看一看,這些餅乾是誰咬過的呢?看看缺口是誰咬的,就把餅乾幫它送去吧!送的時候要説什麼?

3、檢查:一起來看看,餅乾送對了沒有,動物們都説,謝謝小三班聰明的孩子們。

4、繼續講故事:小豬真餓了,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啊嗚)。小豬咬的缺口是什麼樣的啊,比較,這個缺口是小豬咬的,這個缺口也是小豬咬的,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呀!

(四)一起看大書,完整欣賞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想不想完整看看這本有趣的書呢?最近,我們好多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合作做了好看的書,老師也做了一本,一起來讀一讀吧。

2、師:小豬不知道誰咬了他的大餅,我們一起告訴他吧。

(五)音樂遊戲:做餅乾

師:太有趣了,小豬非常高興,他邀請大家一起來做餅乾,你願意嗎?

餅乾做好了,洗洗小手一起去吃餅乾吧。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體驗繪本閲讀的樂趣。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根據特徵進行判斷。

3.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能完整的語言來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重點難點

1.難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根據特徵進行判斷。

2.重點: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能完整的語言來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ppt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及操作板;不同咬痕的餅卡片若干;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豬的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出示小豬圖片)這是誰啊?嗯,小豬做了一個大餅,這個大餅是什麼形狀的?(教師出示自制大餅)

師:(教師講述故事)小豬做了一個大餅,累的在大餅上睡着了。等它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你們看一看,這一口咬的是什麼形狀?(半圓形)

師:你們覺得會是誰咬的呢?

2.幼兒猜測。

師:嗯,小朋友都説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我們看看小豬是怎麼做的。

二.結合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一)瞭解故事的第一部分

師:我們先一起來問問小鳥,好不好?(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我們聽聽小鳥是怎麼説的?

活動過程

師:是不是小鳥咬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 ,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是小鳥咬的。

師:我們再去問問小兔吧。(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們覺得是小兔咬的嗎?我們聽聽小兔是怎麼説的?(引導幼兒從牙印上分析不同)

小結:小兔的是三瓣嘴,而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我們一起來説説小豬是怎麼問小鳥和小兔的吧!

師:我們在去問問狐狸吧,狐狸又會怎麼回答呢?

師:你覺得是狐狸咬的嗎?狐狸會在大餅上咬出什麼形狀呢? 小結:狐狸咬出的缺口是尖尖的大三角。

師:小豬又問了誰?他會怎麼問呢?鱷魚又會怎麼回答呢? 師:你覺得鱷魚會在大餅上咬出什麼形狀呢?

小結: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

師:請幼兒問問河馬“河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河馬沒有回答,輕輕的

張開大嘴巴,啊!河馬把大餅怎麼了?

小結:河馬的嘴巴很大,有許多方方的牙齒。

(二)結合圖片,猜測第三部分。

師: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吧唧吧 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你從哪裏知道 的?小結:原來小豬咬過的痕跡和大餅上留下的痕跡一模一樣。

(三)操作活動

1、Miss 劉給你們準備了很多被小動物咬過的餅,你們來幫他們找一找,哪個是他們吃的,請你送給它們。

2、請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孩子們複習故事內容,

3、操作板展示,提升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一開始就設置懸念“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故事時候,發現小朋友們對於圖 畫的觀察很仔細,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每種小動物的咬痕特徵,在猜測、觀察、

活動反思

發現、表演的過程中使活動的趣味性增強,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但是給予孩 子們重複故事內容的機會較少。老師應該多創造些機會讓幼兒自己來講述故事內 容,在最後的操作環節中,孩子們通過找出相應牙齒的大餅,加深了孩子們們對動 物牙印的進一步認識,達到了制定好的教育目標。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喜歡繪本,體驗閲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豬、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圖片,大餅活動教具。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PPT大餅,教師講述:有隻小豬特別能幹,他做了一塊餅,大餅是什麼樣子的呢?

2、出示大餅教具,引導幼兒觀察,説出大餅是圓圓的,大大的。

3、教師接着講述:小豬做完大餅,累得睡着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咦,大餅怎麼樣了?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幼兒猜測)

4、教師邊操作大餅教具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不是我”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二、依次出示動物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並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

1、教師:“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麼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學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它的牙印是怎麼樣的?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教師操作大餅教具,並引導幼兒觀察兩個牙印。)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原來的印子一樣嗎?

4、那麼是小鳥趁着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學説:嗯,果然不一樣)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狐狸、鱷魚、河馬在大餅上留下的牙印,並學説它們之間的對話。

三、完整欣賞PPT課件,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和動物之間的對話。

1、教師:“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

2、播放課件,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3、教師:“現在,你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4、再次操作大餅教具,並觀察小豬自己的牙印來驗證故事最後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是粗心的小豬,自己咬掉了大餅,卻到處去問別人。我們小朋友做事可不能想小豬一樣粗心大意哦!

四、遊戲:送餅乾,鞏固對不同動物牙印的認識。

1、出示被咬過的不同牙齒印的餅乾,讓幼兒分辨是誰咬的。請把餅乾送給相應的動物。

2、請幼兒為小動物送餅乾。(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這些小動物的牙印是什麼樣的,那你們還想知道自己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嗎?老師在教室裏為你們準備了餅乾,請你們回到教室去咬一咬、看一看好嗎!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2、能按不同動物的齒印進行匹配,感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大餅一個;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圖片。

2、ppt課件。

3、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動物牙印的餅乾若干;自主閲讀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觀察大餅。

師: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原來呀小豬做了一個又大又圓的餅。

(二)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發現牙印。

(1)師:小豬太累了,看,它怎麼了?誰來學學它睡覺的樣子?

(2)師:等它醒來,發生什麼事情了?

(3)師:瞧,大餅在這兒呢?看看大餅上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什麼形狀的?那可能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呢?

2、尋找牙印。

(1)遇到小鳥。

師:小豬走呀走,碰到了誰?它會對小鳥説什麼?小鳥在高高的空中,怎麼説才能讓它聽到?

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為什麼?小鳥的牙印是什麼樣的?和半圓形牙印一樣嗎?

(2)自主閲讀。

師:小豬繼續往前走,這次又會遇到誰?在你們的椅子下面有一些圖片,等等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位動物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主閲讀,教師指導:遇到了誰?小豬會怎麼問?它的牙印是什麼樣的?

(3)遇到兔子、狐狸、鱷魚、河馬。

師:看完了嗎?輕輕放回椅子下吧。小豬遇到了誰?小豬會怎麼問?是它咬的嗎?為什麼?它會怎麼回答?XX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4)小結:原來小鳥咬出來的牙印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呢?是兩顆大門牙,狐狸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

3、匹配牙印。

(1)師:這裏有一些餅乾,看上面的牙印是什麼樣的?是誰咬的呢?誰願意來送給這位動物?可以跟它説什麼?

(2)師:這裏還有許多餅乾,請你們每人拿一塊餅乾,仔細看一看餅乾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3)集體檢查送的正確與否。

(4)師:那小豬的餅乾到底是誰咬的呢?我們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4、完整欣賞。

(1)教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

(2)出示最後一張畫面:孩子們,小豬的大餅到底是誰咬的呢?你們知道嗎?為什麼?

(3)師:搞了半天,原來是小豬咬了自己大餅啊!這真是一隻糊塗的小豬啊!

(三)律動“做餅乾”,結束活動。

1、師:小豬謝謝你們幫住了它。想請你們幫忙再做些餅乾,你們願意嗎?

2、聽音樂做律動。

3、結束語:餅乾做好了,等等我們小朋友也來咬一口,看看你們的牙印會是什麼樣的?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觀察、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閲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卡(小動物、大餅)、餅乾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出示大餅,引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聞聞看,香不香呀)猜猜看這麼香的餅是誰做的呢?(幼兒猜測)

這個香香的大餅是小豬做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做餅。(和和麪,搓搓圓,擀麪杖擀一擀,大家一起加油哦)

2.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

師:小豬做完餅太累了,就怎麼了?你們知道他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了?(引導幼兒充分想象,猜測各種可能發生的故事情節)

二、講述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1.教師巧妙的偷偷拿掉大餅粘合的第一部分,留下齒印。

師:咦?大餅怎麼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2.出示小鳥圖片,教師模仿小豬語氣,向小鳥詢問。

師:①小豬碰到誰了?你們猜,它對小鳥説什麼?

②大餅是小鳥咬的嗎?為什麼説不是小鳥咬的?

注:引導幼兒注意句式“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在講述到小鳥咬大餅的情節時,再將粘合的一部分大餅拿掉,留下小鳥的咬痕。

3.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1)依次出示小兔、狐狸圖片,不斷拿掉大餅的粘合部分,留下不同齒印,再通過重複句式的對話和不同咬痕的線索,引導幼兒猜測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引導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出示鱷魚、河馬圖片,教師直接將圖片放置相對應的齒印旁,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師:這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鱷魚和河馬吧!

(引導幼兒講述,用完整的語句表述:“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你猜出來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

4.幼兒觀看PPT,完整欣賞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

幫助幼兒繼續鞏固複習句式:“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師: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啊?

三、看一看,自己的牙印

以小動物和小朋友分享餅乾為情節,請幼兒邊吃餅乾邊觀察自己的齒印、同伴的齒印。

師:今天,我們可愛的小豬還做了好多的餅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1)看看自己牙印並説一説

(2)看看同伴的牙印説一説和自己的有什麼不同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9

設計意圖: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本充滿懸念的繪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設懸、釋懸來勾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我採用猜測、想象等手段讓幼兒置身於故事情節中,讓幼兒在猜猜、講講、演演的過程中感受故事的詼諧與幽默。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情節,學説角色對話。

2.根據不同的牙印特徵進行猜想、判斷。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誰咬了我的大餅》PPT課件、餅乾若干。

2.初步已瞭解一些動物的牙齒印。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引發興趣。

師:瞧,這是誰呀?這隻小豬,做了一塊好吃的大餅,這塊大餅是什麼樣子的?

師:這塊大餅上還有一粒一粒的芝麻呢,看起來就好好吃,小豬做累了,就睡着了。可是等它醒來,咦?怎麼了?大餅怎麼少了一塊啦?少的這一塊是什麼樣子的?你們來猜猜會是誰咬的呢?

二、看看説説,理解故事。

1.觀察畫面,學習對話。

他遇見了誰?小鳥是怎麼説的?

2.運用對話, 大膽講述。

是小兔(狐狸)咬的嗎?小兔(狐狸)會怎麼説?

3.根據“牙印”,猜測情節發展

是鱷魚(河馬)咬的嗎?鱷魚(河馬)是怎麼説的?這個牙印象什麼?

三、完整欣賞,發現真相。

小豬去問了哪幾個好朋友?到底是誰偷吃了大餅?

四、品嚐餅乾,發現特徵。

師: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乾,讓我們一起來嚐嚐吧,一邊品嚐一邊看看你咬出來的餅乾會是什麼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用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貫穿於整個活動,從而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通過對PPT的觀看,瞭解了小豬去問了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它們都通過自己咬一口大餅來驗證不是自己咬的。最後餓了的小豬自己咬了一口大餅,牙印和開始的一樣,原來是自己咬的大餅。

這是一節語言課,孩子們在聽一聽、學一學、説一説的過程中練習角色對話,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的過程中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孩子們在説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在想一想的環節中説出了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像什麼,大膽猜想、講述。但是活動中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上課時還不夠從容,一開始當PPT沒有插話筒時,影響了上課的狀態,接下來,孩子們的情緒我也調動的不夠,課堂中師幼互動還不夠輕鬆、活躍。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讓自己的教學課堂充滿魅力。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0

設計意圖

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複簡短,畫面誇張形象,而且閲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閲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於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 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參加分享活動,一起品嚐餅乾,觀察比較自己和別人的齒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閲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難點: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大餅教具;

2.餅乾若干,小毛巾若干;

3.《誰咬了我的大餅》PPT;

4.小豬、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大餅,激發幼兒的興趣。

1.神祕出示大餅教具:“小朋友們,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大餅。猜一猜,這個大餅是誰做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豬圖片,原來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

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覺醒來發現——大餅怎麼樣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幼兒 猜測)

3.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 兒初步感知句型。通過出示被咬的大餅,設置懸念,引導幼兒猜想,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為下面幼兒學説句型做鋪墊。

二、出示圖片,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並出示直觀教具大餅,通過 對比動物牙印描述不同動物的牙印特徵。

1.這時,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是怎麼問小鳥的?你們覺得是小鳥咬的嗎?

2.小鳥咬了一口大餅,“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樣的?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別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餅上之前的牙印一樣嗎?

4.那麼是小鳥趁着小豬睡覺,偷偷咬了它的大餅嗎?

小結:小鳥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不 是小鳥咬的;

5.以此類推同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圓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一個大三角)鱷魚(鱷 魚咬掉了個大鋸齒)河馬(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都不是這些小動物咬的,那究竟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欣賞 PPT,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師有感情講述。

3.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了嗎? 四、品嚐餅乾,感受自己的齒印。

小動物們都吃到了餅乾,你們想吃嗎?小豬也給你們送來了餅乾。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邊小夥伴留在餅乾上的牙齒印一樣嗎?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 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為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 PPT 的展示,小豬帶着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係,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後,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 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説一説,跟着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複的內容要想 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給這節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 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藉助餅乾圖片,我帶領幼 兒開展“找一找”的遊戲,根據自己手裏餅乾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儘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後,都有了進步。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1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完整地表達一句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觀察,發現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3、在“咬一咬”的環節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準備:

課件 大餅人手一塊?咬有動物牙印的“餅乾”

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聽故事呀?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和大餅有關的故事,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大餅呀?大餅是怎麼樣的呀?

2、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中的大餅是怎樣的。

3、這個大餅是誰做的?

二、結合課件 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繼續講述:原來是小豬做的呀,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就躺在大餅上睡着了,可是等它醒來一看……

2、咦,大餅和開始有什麼不一樣?(被人咬了一口)咬的這口是怎樣的呀?小豬説:“我剛才睡着了,你們有沒有看見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呀?”那我們跟着小豬一起去問問是誰咬了它的大餅。

3、小豬碰到小動物(小鳥、兔子、狐狸、鱷魚、河馬)

①小豬碰到小鳥? 教師:“小豬碰到了誰?你們猜,小豬會對小鳥説什麼?”(那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豬是怎麼説的)小豬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學説這句話)“不是我,不信的話能讓我在你的大餅上咬一口嗎?”説完,小鳥就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小朋友們看,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個才是小鳥咬的呀?師:哦,這個尖尖的牙印是小鳥咬的,那彎彎的牙印是誰咬的呢?

引導幼兒學説小豬和其他動物説的話

4、師:都不是這些動物咬的,那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播放課件 師有感情講述)

5、師:你們有沒有發現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三、完整閲讀故事

師:這個故事好玩嗎?現在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四、咬一咬

1、出示牙印,幼兒説出是誰咬的。

2、師:小朋友們真棒,為了表揚你們,楊老師獎勵你們每人一塊大餅,也獎勵我自己一塊好嗎?(師咬一口)這是誰的牙印,你們想咬咬看嗎?

3、幼兒邊咬大餅邊比較牙印的不同。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輕鬆詼諧的繪本故事,故事情節充滿懸念,看到最後,結局令人感到意外,讓幼兒體驗到了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因此這個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是幼兒感興趣的。

活動中的三個目標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包含了認知、能力和情感目標,活動過程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設計,我在導入環節中以談話為主,談話的內容與幼兒切身經驗有關,因此幼兒都能大膽地交流,也能馬上投入到活動當中。接下來讓幼兒帶着問題進入故事,進入活動的第二環節——“誰咬了我的大餅”,也是活動的重點環節,課件中生動的畫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讓幼兒對不同動物在大餅上的牙印有了直觀的對比感受,激發了他們大膽猜想故事情節的慾望。在引導幼兒嘗試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一環節,目標是層層遞進的,1、讓幼兒聽小豬説。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説。3、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單獨説。4、鼓勵全班幼兒一齊説。最後活動在“咬一咬”的輕鬆氛圍中結束,在這一環了中,幼兒既能親口嚐到大餅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動物的牙印做對比,幼兒的興趣很高。

不足之處:

在複述故事的環節中,可能是因為幼兒已經知道了故事結果,所以沒有興趣再去聽這個故事了。因此,複述故事這個環節顯得很牽強,活動中我沒有及時地進行調整,如果及時地跳過複述故事這一環節或換成故事表演可能會好一些。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的詼諧,並能理解故事內容。

2.能通過傾聽故事、看圖、遊戲等形式匹配動物嘴型與牙印。

3.嘗試模仿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三角形、圓形、方形有一定的瞭解,知道牙印是什麼。

課件準備:《誰咬了我的大餅》故事音頻及圖片;《誰咬了我的大餅》故事視頻;“連一連”圖片。

紙面教具:《動物們的牙印》。

活動過程

播放音頻/圖片讓幼兒感知嘴型與牙印的關係

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誰咬了我的大餅》第一、二段,引導幼兒觀察小鳥嘴型與大餅上的牙印。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誰咬了我的大餅》第三、四段。

3.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誰咬了我的大餅》第五、六段。

4.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誰咬了我的大餅》第七段,引導幼兒知道是小豬自己咬了大餅。

播放視頻引導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模仿故事對話

——你喜歡哪隻小動物?

——你能模仿它的對話嗎?請你試一試吧。

出示情景圖片引導幼兒配對牙印和動物嘴型

1.請幼兒觀察不同餅乾的缺口形狀。

2.引導幼兒將不同缺口形狀的餅乾與對應的動物頭像相連接。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3

了關於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誰咬了我的大餅”,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科學

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科學性繪本。我為幼兒設置了繪本中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閲讀繪本、觀察牙印、比較不同,從而分析、推論出牙印的不同源於牙齒的形狀不同,嘴巴的大小不同等等。最後,在繪本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進行配對。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留意生活中自己牙齒留下的痕跡。

2.材料準備:(1)繪本《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大書;(2)大餅教具;(3)被各種動物咬了的不同形狀的小餅乾;(4)音樂《餅乾操》。

3.場地創設:大樹、池塘等場景,小鳥、小兔子、狐狸、鱷魚、河馬動物形象置於場景中。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閲讀繪本

(1)以故事內容導入,提出疑問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師:“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拿出來),唉,累死了,我都想睡一會兒了!你們幫我看好了大餅啊,千萬不能讓誰偷咬了!

師:咦(手指),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不是你偷咬的啊?肯定是你偷咬的!那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吧!

師:都不是你們,難道,是他們(場景中的小動物們)咬了我的大餅?你們幫我去問問看!

(分析:情境導人,讓幼兒自然而然進入故事情境中,進行探索。)

(2)觀察、比較、驗證嘴巴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牙齒不一樣,咬的牙印就不一樣。

師:孩子們,你們問的怎麼樣啊?是不是他們咬的?

師:有人説是,有人説不是。那我們一起來問問看。

觀察一:

師:先來問問小鳥:“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小鳥説……(不是它)為什麼小鳥説不是它呢?

那我們請小鳥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哎,我的大餅是小鳥咬的嗎?

為什麼不是小鳥咬的呢?(將半圓形和小鳥咬的.三角形對比: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小鳥咬的是什麼形狀?那為什麼小鳥咬的是三角形呢?(小鳥的嘴巴尖尖的,三角形)哦,原來這跟小鳥的嘴巴有關係,小鳥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三角形,所以它咬出來的大餅就是……。

觀察二:

師:果然不是小鳥咬的!那是誰呢?我們再一起來問問小兔子吧!

“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兔子也説(不是我)。怎麼辦?

師:那小兔子你也咬一口給我們看看。

師:是小兔子咬的嗎?為什麼不是?小兔子咬的是這樣的!為什麼小兔子咬的是這樣的呢(因為小兔子的嘴巴)哦,小兔子的嘴巴就是一瓣、兩瓣、三瓣,而且他的什麼也很特別啊(牙齒)他有兩顆大門牙!所以小兔子咬的就是有兩顆大門牙、一瓣、兩瓣、三瓣。

觀察三:

師:也不是小兔子咬的。唉,那問問……去。

師: “狐狸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不是我!”

師:狐狸説……

師:怎麼證明?(也請狐狸咬一口)

師:狐狸咬的跟我這個(不一樣),狐狸咬的是(三角形),因為狐狸的(嘴巴)就是(三角形)。

觀察四、五:

師:唉,你們幫我問了這麼多,都不是他們咬的。想必也累了吧,要不這樣,你們先休息會吧。我自己來問問鱷魚,還有河馬。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你看。”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不是我,你看。”

師:孩子們,你們休息好了嗎?我也問好了。

師:這兩個是他們咬的牙印,跟我的這個(不一樣),所以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的)

師:那你知道這個(指着鱷魚的牙印)是誰咬的嗎?你怎麼知道?真的哎,你們真的很厲害!

師:這個(畫出河馬的牙印)呢?因為……

師:哎呀,都不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啊!

(分析:觀察、比較、驗證,這是科學探究的基本素養,讓幼兒在情境中探究具有趣味性,增強幼兒探究的願望,從而熱愛科學探究活動。)

2.根據不同的牙印進行配對

師:哎呀,都不是他們咬了我的大餅啊?

師:唉,我的大餅你咬一口,他咬一口都被分掉了!我的肚子餓死了!

我要再來多做些大餅!你們跟我一起做好嗎?

(餅乾操)

師:哇,我做了這麼多大餅!這回我一定要保管好,可不能再讓哪個小饞貓偷咬了!你們一定要幫我看好啊!

師:我再睡一會啊!

師:啊,睡的好香啊!我的大餅沒被誰咬吧?太好了,我來嘗一嘗!

師:哎,又是誰咬了我的大餅?

師:你們一個人拿一個幫我看看!

師:你的是誰咬的?你的呢?你的呢?也可以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師:這樣吧,你覺得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就請你送到他的嘴巴里。

檢查:

我們一看,你們有沒有都找對哦!

集體觀察、個別糾正,請送錯的小朋友自己來糾正。

(分析:通過認識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是孩子對自己的肯定。)

3.揭曉謎底,在繪本中結束活動

師:你們真的很棒啊,都送對了。

師:可是,我的大餅到底是誰咬的呢?

師:要不我們來看看書,也許裏面會有答案呢!

師:是誰咬的啊?哦,原來是小豬自己咬了自己的大餅都不知道,真是個糊塗的小豬啊!

(分析:在故事中結束活動,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為課後的拓展延伸做準備。)

活動反思:

1.活動源於繪本,活動源於生活,因此,活動源於發現。

活動內容源於繪本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非常具有趣味性,適合小班孩子閲讀;活動內容更加源於生活: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的牙齒掉了,我咬東西的時候不太方便,而且咬出來的形狀前後都不一樣了。這是為什麼呢?能否利用有趣的繪本,引導幼兒進行生活中的探索和發現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形成了這樣一節生動的科學活動,可見,活動源於我們適時的發現和挖掘。

2.科學活動在於:觀察、比較、驗證、得出推論、結論。

正如《綱要》中所説: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科學首先需要觀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有發言權,這也是我們要帶給孩子的一種品質,細心觀察的一種品質。充分觀察之後自然而然地進入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分析、有結論,才能夠引導幼兒進入情境,進入科學的探究中。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對比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樣”。

3、體會故事角色的情感變化,感受故事的有趣,幽默的情節。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説故事中的對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比較情況。

活動難點:比較牙印的不同,並作出判斷。

活動準備:

1、KT板製作大餅

2、《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圖書

3、自制餅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今天小豬遇到了一個麻煩,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願意嗎?

出示圖畫書1:看,這是什麼呀?(大餅)這塊大餅是小豬做的,它做了一塊好大的餅,累的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啊?(出示教具:大餅)

師:**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

教師出示大餅:看看大餅上的缺口是什麼形狀的?(半圓形的)幫小豬猜猜是誰咬了他的大餅?(幼兒猜測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

二、理解故事

1、師:小豬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它走啊走,遇到誰啦?(遇見小鳥)小豬會怎樣問它呢?(請幼兒問)

“小鳥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説:“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

師:小朋友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小鳥咬的大餅是三角形(因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是不是小鳥咬的呢?小豬説:嗯,果然不一樣。

2、師:小豬又遇見誰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測)小豬會怎樣問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兔説:“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説完兔子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一塊),兔子咬的牙印是怎麼樣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門牙)你們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豬説:果然不一樣。

3、小豬又遇見了狐狸,誰來幫助小豬問問狐狸吧,還有誰來用響亮的聲音問一問“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狐狸説:不是我,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啊嗚”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小塊)”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是怎麼樣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圓形的牙印一樣嗎?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小豬會怎麼説呢?(嗯,果然不一樣)

4、小豬又遇見誰了?(鱷魚)小豬會怎樣問鱷魚?猜猜鱷魚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鱷魚説: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餅一塊)鱷魚咬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尖尖的,鋸齒一樣)看來也不是鱷魚咬的。小豬會怎麼説?(果然不一樣。)

5、最後小豬又遇見了誰?(河馬)小豬會怎樣問河馬?河馬張開大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餅變得怎麼樣了?河馬咬出來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小鳥的嘴巴要出來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個大三角,鱷魚咬掉了一個大鋸齒,河馬咬掉了半個大餅,他們咬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它們咬的。那到底會是誰咬的的呢,真奇怪!(邊總結邊出示小動物)

6、教師繼續講述結尾: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嗚!(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原來是小豬自己咬的!真是一隻糊塗的小豬呀!

三、送餅乾

1、老師這裏有許多小餅乾,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們咬的呢?

2、(分別出示不同缺口的餅乾)讓小朋友猜猜是誰咬的,然後請個別幼兒送給相應的小動物。(送的時候説一句我送餅乾給你吃)

3、這裏還有許多餅乾,都是這些小動物咬的,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餅乾,仔細看一看餅乾缺口是什麼樣子的,和誰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給誰。

4、集體檢查送的是不是正確。(請個別幼兒檢查)

四、完整地欣賞故事

完整展示圖畫書,教師講述故事。

五、結束活動

小豬謝謝你們幫助了他,他又做了很多餅乾請小朋友們吃,你們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整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就好像那隻小豬就生活我們身邊一樣。這樣的繪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根據這本繪本內容的特點與小班幼兒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師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製造一個接一個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與繪本故事有關的情境中,並在觀察、猜測圖片信息中獲得結果解釋疑惑。這樣的提問簡單有趣但是具體,圍繞故事情節而展開,足以吸引幼兒全神貫注地閲讀與傾聽教師講述書中的故事。

誰咬了我的大餅小班教案15

設計意圖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口語表達能力主要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自由、 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於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閲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裏的角色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它們的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問答句,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學習。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採用遊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增加趣味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通過遊戲來學習知 識,在遊戲中健康成長。所以,課程主要環節是通過模仿動物對話、動物牙印匹配、尋找誰咬了大餅和小餅找主人的遊戲,讓小班孩子能在遊戲故事情景中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簡短詞語和短句,區分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夠並敢於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強調發生在小豬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閲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的嘴型和大餅上的動物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特點。

2.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繪本閲讀帶來的快樂,喜歡閲讀,養成閲讀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用恰當詞彙描述動物嘴型和牙印。難點:敢於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豬睡覺》;

2.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多媒體課件;

3.被咬過的大餅教具;

4.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

5.動物頭飾;

6. 有不同動物牙印缺口的小餅 。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演唱《小豬睡覺》,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演唱兒歌《小豬睡覺》,活躍氣氛,吸引孩子對小豬的興趣,為講述繪本作鋪

二、講述部分:第一遍故事----邊議邊敍

意圖:閲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瞭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一)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個大圓圈,引發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圓形事物。

指導語:小朋友,這個圓圓的東西你們猜,它是什麼?像什麼?我們的生活中有 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二)教師趣味圓圈變大餅,引出大餅的故事。 指導語:這個大餅是誰的呢?

指導語:“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1)讓幼兒帶着好奇的心情把注意力引入到活動中。

(2)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師多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到底是誰咬了 我的大餅呢?

(3)教師可以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三)聽一聽,講一講:老師帶領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對話,為幼兒創設了敢説、想説、會説的氛圍。並能初步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的特徵。

1.教師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小兔、狐狸,小鱷魚)

碰到小鳥(小兔、狐狸,小鱷魚),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説了什麼?”小豬説:“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帶領孩子扮演小豬角色一起問,學説問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2.幼兒觀察動物牙印並描述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狸,小鱷魚)的牙印是怎麼樣的?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狸,小鱷魚)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提示:最後屏幕出現一張大嘴圖片,讓幼兒通過動物嘴巴的形狀來聯想相應的牙印形狀(啟發幼兒的逆向思維)

(四)再重回 PPT,發問引導小朋友思考,揭曉故事謎底。

指導語:孩子們,那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呢? 你們有什麼發現呢?你們知道

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了嗎?是誰呢?

提示:(1)教師用提問引發孩子觀察和思考。

(2)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出了答案,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三、遊戲部分:趣味遊戲活動——小餅找主人。

意圖: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加深和鞏固孩子印象

(一)遊戲一:描述小餅教具上的動物牙印

1.教師展示有着不同牙印缺口的小餅教具,幼兒進行匹配遊戲。

指導語:小朋友們,這個形狀的牙印缺口,你們覺得會是誰的呢?誰能幫幫它找到它的主人?

提示:請孩子拿着小餅教具,將小餅貼到相匹配的小動物圖片旁邊。

2.幼兒嘗試描述觀察到的牙印特徵。

指導語:你為什麼覺得 XX 小動物是這個小餅的主人呢?

提示:引導孩子觀察牙印缺口,通過理解和思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自主遊戲:送餅乾回小動物家

1.教師示範遊戲語句

指導語:等會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小動物咬過的小餅,請你觀察是什麼小動物的牙印。

指導語:小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家,也請你們敲敲門去找小動物的家。

指導語:聽聽老師是怎麼説的“咚咚咚,你好,請問是小兔(小鳥/鱷魚)嗎?” “小兔,請問這是你的餅乾嗎”

提示:教師手拿小餅教具示範,並強調遊戲中重點疑問句“請問是……嗎?”

(四)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巡視適當引導。

1.教師將不同顏色的動物門放置在教室各個角落,每個孩子放一套小餅教具。

2.讓孩子自由地走動選擇敲不同顏色的動物門進行對話、表述和配對,教師觀察並適當引導。

四、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一)請孩子分享自己的表述過程和遊戲結果。

指導語:哪位孩子願意上來説説你敲了什麼顏色的門,裏面住着誰,它的餅乾又是怎麼樣的?

(二)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帶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遊戲-------給小動物找餅乾

意圖:教師進行認知遷移及活動拓展,讓幼兒體驗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牙印的形狀。

(一)導入:動物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自己的牙印是怎麼樣的呢? 輕輕的咬一口餅乾,看看你的牙印是什麼樣子的?

提示: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二)教師展示有着不同牙印缺口的教具,讓孩子根據牙印和相應的動物嘴型進行匹配(丹頂鶴、恐龍、小老鼠、小灰蛇等)學習辨別不同的動物嘴型特徵

(三)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動物嘴型和牙印的形狀,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想法。

活動總結

《誰咬了我的大餅》適合小班孩子,繪本富有童趣,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 我重點讓孩子們學習問話的部分,並在課室內佈置了故事中的情景,讓孩子直接處在故事情景中與角色進行對話,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可以做到完整表述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牙印特徵。

另外,因為本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所以,我還給孩子設計了《小餅找主人》的遊戲。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並描述大餅教具上的牙印,進一步讓孩子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孩子們能大膽地講述,並用遊戲語進行敲門問候、配對牙印的自主遊戲,趣味無窮。

最後,我在故事情景中進行總結,自然地結束了本次活動,達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z4e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