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學學情:

對於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裏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裏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由於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裏學習的分數意義範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教學活動中,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於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説一説、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紮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着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複習導入。

導入:同學們,聽指令做動作,知道嗎?準備好了沒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學坐正。下面聽問題回答,準備好了沒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佔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誰能像老師這樣來提問?通過這樣的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複習分數,從而來導入新課,這樣加深我們對分數的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拿一拿。

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讓同學之間看看,指名説説你是怎樣拿的。然後老師問:為什麼都是拿了所帶筆的1/2卻支數不一樣呢?同桌説一説。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瞭解。

活動二:塗一塗。

老師將準備好的兩根紙條請兩名同學比賽塗它們的1/3,看誰塗得快?為什麼快?猜猜看?接着露出兩根紙條的1/3,將其它的部分藏起來,問學生你有什麼發現?你還想説什麼?師小結:看來都是紙條的1/3,但是兩根紙條的長度不一樣,所以它們的1/3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我把教材進行了小小的處理,改成了塗一塗,猜一猜,説一説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三、運用新知,鞏固拓展。

活動三:猜一猜。

師: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書?把你的想法在紙上畫一畫,與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師巡視,指名把不同的畫法畫在黑板上。然後師問:誰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指名針對黑板上的圖談談自己的想法。師: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書?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4呢?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理解並快速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這時的活動難度加大了,是讓學生知道了部分,讓學生猜整體是多少,在畫一畫,猜一猜,説一説中進一步理解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四、練習反饋,發展能力。

1.畫一畫。

給出一個圖形1/4小正方形,讓學生畫,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教師巡視,指名把不同的畫法畫在黑板上,然後再看書中小明、小林和小偉的畫法,看來這樣的圖形的畫法有很多種。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塗一塗。(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3、辯一辯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層層深入的鞏固練習,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通過1題的練習,在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時,進行逆向思維練習,提高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意識,又有助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第2題通過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第3題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數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係:同一數量所對應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分數不同,整體不同,所對應的數量無法比較。在練習時,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五、知識延伸,激發愛國。

你知道嗎?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萊茵德紙草書”中就有關於分數的記載。我國使用分數的時間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裏,就有許多有關分數及其應用的記載。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閲讀中瞭解分數的來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暢談收穫,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對分數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七、作業佈置,課外學習。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1、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 (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複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複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説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麼分數,它們各表示什麼?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通過讓學生説分數,認分數,説分數含義的過程,瞭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説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紮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在這裏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麼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麼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麼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麼會是不一樣的,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借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彙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説明什麼是整體“一”。並舉例説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 。(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學生沒學過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這裏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這裏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係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麼語言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彙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閲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並在小組內交流,説説為什麼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麼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閲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塗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簡單複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説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説説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藉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後由學生代表彙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係又表示具體數量,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

12片1/2 6片8片1/2 4片6片1/2 3片結合線段,數形結合

小學生分數的再次認識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難點:充分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説説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義?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一:分筆遊戲,體會單位一

1、分筆活動,找4名同學拿着自己的筆來到講台。(筆數是2的倍數:4、4、6、8)

2、請你們4名同學拿出自己筆的1/2,看誰拿的又快又準。

3、另找4名同學檢查。

4、同學們自己説説是怎麼分的。(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師提問:他們都是拿出全部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麼呢?(每位同學的總數不一樣)

6、師總結:最初每位同學筆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們的1/2也不同。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二:教材P34説一説。

1、帶着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2、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3、師總結:因為書的薄厚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4、在什麼情況下,他們讀的一樣多呢?(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5、請同學們再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王興國吃了一個蘋果的3/4,李曉陽也吃了一個蘋果的3/4。王興國説:“我倆吃的一樣多”。李曉陽説:“我吃得比你多。”他們誰説得對呢?

(三)鞏固練習

1、教材P34畫一畫。

2、教材P35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在練習中,針對錯誤比較多的,進行集體講解,少的則個別講解)

四、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採取以小遊戲為開篇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教學和練習中我重點強調了“平均分”和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學生在練習時,也能體會到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嘯捐款”一題。但在練一練第一題寫分數時出現錯誤很多,其主要原因在於書中沒有平均分,而是要畫一條輔助線和旋轉圖形。

標籤: 小學生 教案 分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234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