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掌握其意義和用法。 

2.學習本文多層次的景物描寫。 

3.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藉助想象,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2.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 

3.感受駢體文的聲韻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對比法、聯想法

同學們,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這條河流就叫做富春江,它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全長110公里,一頭連着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一頭連着人稱“歸來不看嶽”的安徽黃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麼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和那曠古悠遠的歷史遺蹟綴連成片,相映成輝,曾有人讚美富春江,説它“攬天下奇景於一身”,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繞水生。來這裏旅遊,既可登山攬勝,又可泛舟蕩遊。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遊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後,就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打開課文,説説標題什麼意思。

一、 標題介紹

標題中的“書”字在文言文標題中作名詞,作書信、文件講,就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書信。 但是作者所寫的這篇書信與一般書信不同,它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敍述,而是一篇文筆優美,清新亮麗的寫景散文,而且現在我們讀到的《與朱元思書》只是從吳均寫給朱元思那封信中節選出來的一部分,文章的內容也僅僅是作者描繪富陽至桐廬一百多裏富春江上秀麗景緻的一段。

二、 作者介紹

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家世寒賤,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頗為稱讚。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信札記見稱,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如《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這些文章,表現了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魏晉以來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相對應,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辭藻的華麗和典故的運用。因為駢文中的句子通常是四個字或者六個字,故也稱“四六文”)

三、 聽錄音朗誦

1、 這篇文章的節奏如何劃分?我們都知道本文是駢體文,大部分是四字句,所以我們劃分節奏時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舉例)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四、 請大家注意一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   急湍    軒  邈 

泠泠   戾天    鳶飛 

經綸   橫柯

五、解釋詞語意思

⑴選出加點詞的意思都相同的選項(  ) 

A.風煙俱淨 一應俱全 百廢俱興 面面俱到 

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荒謬絕倫 聰明絕頂 絕代佳人 

C.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自強不息 息事寧人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D.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雖死猶生 過猶不及

答案AD(俱:全、都;猶:如同,好像)

五、 通假字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 

“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 

百叫無絕:停止 

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藉;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見 《學海風暴》

好,詞語的含義我們解釋完了,接下來,我們請幾個同學嘗試着翻譯一下全文的大意。P188

第二課時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徵?中心句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全文都圍繞着這兩句話在做文章。  

2、這兩句是對富春江景的概括讚歎。然而僅僅發出讚歎並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景的呢?誰能發現作者寫景的規律?

提示:下文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明確:分“奇山”和“異水”兩層來寫,先寫異水後寫奇山。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靜態之美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動態之美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峯)  (視覺)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聽覺)  

3、第一節除了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特點之外,還寫了什麼?請根據提示找出相應的句子。

①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③作者行舟的路線: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

4、由此可見,文章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先總後分。 

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使人覺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心情舒展。“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寫出對景物陶醉的那種自由解脱的情態。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再分寫:首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如此奇異的山水,作者並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的,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這奇山異水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1、富春江水的“異”表現在哪裏?找出相應的句子,並説出景物特點。

明確:①江水清澈: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湍急(氣勢磅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從動靜角度看,這兩個方面分別寫靜態還是動態?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彷彿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了。富春江水的洶湧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説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對於水之“異”,作者不是空洞抽象的讚美,而是通過具體事物--游魚細石來表現的,顯得格外有力。這是我們作文時要學習的。

3、作者又是如何寫“奇山”的呢?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師:除了直接寫山。作者通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

生:山峯、泉水、鳥叫、蟬鳴、猿啼、樹木。

師:從人的感覺角度看,這裏分別運用了什麼感官?

生:①視覺――山峯、樹木

    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師:從修辭角度看,這裏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這裏作者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把羣山的靜態美轉化成動態美,“負……峯”不僅寫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賦予生命活力,使它們顯得生龍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清泉的吟唱、好鳥的歡歌、知了的鳴叫、猿猴的啼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奏曲,多麼令人心曠神怡!(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麼?提示:聽到了歡快的聲音,生命的頌歌,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

師:作者寫山中各種聲音,有什麼作用?

生:表面上熱鬧異常,其實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

師:大家還學過運用此種寫法的詩句嗎?

生: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師:文章的最後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生:樹木茂密

師: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枝繁葉茂,又給人以欣欣向榮、積極向上之感。可以説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中國曆代寫景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隻言片語的議論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作者觸景生情,生出哪些感慨呢?)

生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了作者曠達的情懷。

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貌”兩句,互相軒邈什麼意思 

生2:互相比高遠 

師:軒的意思是高,前面有一個互相,不能互相高,應該是互相比高,比高就由形容詞變成了一個動詞。在這裏,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

生3:看到下面一句,“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作者寫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 

師:在寫景的時候突然冒出了一句話,從自然風光寫到了人,你説目的是幹什麼? 

生4: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後,不想再做官。 

生5:自然風景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滌盪人的心靈,忘記人間的紛擾。 

師:是什麼讓人不願做官,這裏的風景讓人不願走了,就想留下來,説明這裏的風光及其 

生(齊):優美 

師:這種寫法是什麼? 

生6:借景抒情! 

師:還不對,是側面描寫。對不對。作者這麼寫,不僅從側面襯托通過襯托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更用大自然的幽靜安閒與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做對比,含蓄地否定了申訴社會,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嚮往,也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使政治失意的作者產生退隱之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作者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呢?作者遭遇了什麼,令他不禁想回歸自然,消極遁世呢?

這就和本文的作者吳均的生平經歷有關,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當時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居。他感到,在現實社會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想回歸自然,自在逍遙,任性自得。此後,他便到石門山中去隱,這跟陶淵明歸隱田園有相似的心路歷程。

這篇文章在寫作特點和修辭手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

(動靜結合、聲靜相襯、有聲有色、光影搖曳)

寫景有法賦予生命,情景相生

駢體文的優點在此文中突顯: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課堂小結:《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春江至桐廬一百餘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畫,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這節課,我們隨着作者一起去遊覽了一番,品評了一回。收穫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有詩人高潔飄逸的志趣薰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zj8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