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與朱元思書 》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與朱元思書 》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劉佐鄉中學周和枝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瞭解《與朱元思書》的作者及背景。 

                        2、準確熟練的朗讀課文,瞭解短文的大意。

       發展性目標  1、加強學生自主的解釋、翻譯文言字詞的能力。

                         2、理解文體,分析第一層。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歸納難讀、難寫的字詞。

              2、結合有關資料,歸納作者常識。

              3、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一、文學常識積累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總之,從生平可見:雖想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本文選自《藝文類聚》,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二、反覆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要求:1、讀通課文,找出難讀難寫的常用字,並注音後整理到下面空白處

教師提示:韻yùn 柯kē 飄piāo 蕩 軒xuān 邈miǎo泠líng 嚶yīng 縹piǎo 碧 橫héng柯kē 窺kui 鳶yuān  戾lì 天 急湍tuān

2、熟練而準確的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準確斷句)

要求:先用鉛筆在文中自行斷句,做出標記。(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結合課文,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富春江的山水美景。

提示:描寫時,要抓住文中主要描寫句的大體意思,但絕不可照抄翻譯,語言要簡潔而生動。

 三、初讀此文後,你認為這篇文章從應用範圍及標題形式看,它屬於什麼文體?從文章內容上看,又屬於什麼文體?從語言特點看,是什麼文體?

提示:從應用範圍及標題形式看,它屬於書信;內容上,它屬於遊記(散文);從語言特點上看,屬駢文。

四、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山異水”;

第二段:分兩層,先寫 “異水“部分,再寫“奇山”部分,抒發個人感悟。

練 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橫柯(  ) 軒(  )  縹(  )碧  和(  )鳴  戾(  )天  急湍(  )

2、給下列句子斷句

①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②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

③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④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⑤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⑥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板書: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山異水”;

               第二段: 先寫 “異水“部分 

               第三段: 再寫“奇山”部分,抒發個人感悟。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基礎性標 1、誦讀課文     2、解譯課文。

       發展性標 1、逐層分析課文內容。     2、把握作者情感,準確理解作者的人生觀。

難 點: 學生缺少的是對寫景手法的掌握和對作者人生觀的理解,因此我把分析課文寫景手法,理

        解情感,定為教學難點。

一、逐層解析課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節)

1、字詞解釋: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表約數,相當於“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極點。⑥從流飄蕩: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從,隨着、跟從。

2、語段翻譯: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羣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着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3、自富陽至桐廬一百來裏的風景,作者是怎樣概括的?可見本節在全文的作用是什麼?

提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篇,使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4、請分別找出本段中寫景、敍事、抒情的語句?

提示:①寫景: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

②敍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作者乘船隨着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盡興觀賞的情形。)

③抒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

5、本段中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天共長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麼?

提示: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小結:寫作者遊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水總的印象,概括的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是文章的總起部分。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層(第二節)

1、字詞解釋:①縹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④甚箭:比;⑤若奔:像,飛奔的馬;

2、語段翻譯: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3、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哪兩種狀態描寫了富春江水怎樣的特點?

提示:靜態和動態;寫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異”的特點。

靜態描寫了水的哪些方面?動態描寫了水的哪個方面?(要找出對應的語句)

提示:①靜態:A,水色-水皆縹碧;B,水清-千丈見底  直視無礙(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動態: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文章有沒有直接寫水深?“千丈見底”是不是寫水深? 可見寫水清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

提示:沒有,“千丈”是寫水深,可是“千丈見底”就是寫水清了。以深度寫水清為間接描寫。

6、本部分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提示:比喻和誇張;生動形象的突出了水至清、至急的特點。

《三峽》中的哪句描寫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描寫手法上有何區別?

 提示: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本文直接描繪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親見;而《三峽》是間接描寫,流速之快是經過計算流程和與他物作比較後才感知的。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層(第三節)

1、字詞解釋: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②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着向上。③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裏作動詞用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④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⑤相鳴:互相和鳴。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⑧經倫:籌劃、治理。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不窮:盡;無絕:停止;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着。上,在上,名詞作狀語。猶昏: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可見:同“現”,顯現,顯露。直指:向。

2、語段翻譯: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着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峯。(山間)的泉水衝擊着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着,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3、作者寫奇山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寫 了哪幾種景物? 

 明確:視覺:高山寒樹、軒邈成峯;聽覺: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轉不窮、猿叫無絕四種。 

4、文中所描繪的是一種非常喧鬧、非常嘈雜的景象嗎?

 明確:這裏的聲音,都是安靜的,“潔淨”的。所以這是以鬧來寫靜。

分析:這裏表面上喧鬧、嘈雜,實際上,卻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諧的聲音,沒有社會上、官場裏、商場裏,那種人聲鼎沸。這種嘈雜,是一種天籟之聲,是上天構造大自然,讓所有這些動物發出的真實的聲響,是非常潔淨的聲音,它們發出聲音,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馬之聲,也不是爭權奪利之聲,更不是風嘯嘯、馬悲鳴,刀槍劍戟衝撞的廝殺之聲! 

5、可見作者寫“奇山”用了怎樣的手法?

提示:襯托,如以動襯靜(見第3題分析);以觀者感受襯山勢之奇,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

6、作者為什麼發出“望峯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呢?

明確:因為作者此時陶醉於大自然的絕美景色之中,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無趣無味了。另外,作者被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所陶醉,精神得到洗滌而變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這裏的一切是那麼恬美而和諧、幽靜而美妙,作者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自然暫時忘記了塵世的角逐和俗務的纏身。

二、主題探求: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觀?

明確:作者在這封信中生動地描繪了浙江富陽、桐廬一帶的富春江上的秀麗景色,表現了他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現實、寄情山水,想過隱居生活的消極處世思想。

寫法探求:

結構渾然一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形聲兼備  ②虛實相間  ③動靜互見  ④駢散相間

練 習:

1、下列畫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D  )。

A.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憑依)     B.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至)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籌劃)   D.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  指示  )

2、下列對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D  )。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我泛着小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聽任它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還飛得快,又像奔馬一樣。)

C.好鳥相嗚,嚶嚶成韻。(美麗的鳥兒在相互對叫着,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D.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鳴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斷絕。)

3、填空題

(3)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第二段承“異水”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層次多角度展示 富春江兩岸羣山 之美。

4、閲讀理解

(1)文章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寫山奇,分別從___覺和___覺來寫景,這樣寫的好處是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兩岸羣山之美。

(3)作者在欣賞了奇山秀水後發出了怎樣的感慨?_________ 。

(4)説説你對“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一句深層意思的理解。

  點撥:鳶,一種兇猛的鳥。戾,到達的意思。飛得非常高的鳶,比喻為了功名利祿而極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峯後,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經綸,就是籌劃,治理。籌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這是作者的感慨。

(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後呼應的兩句話是什麼?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相呼應。)

課 堂小 結 優美的散文寫景必然要抒情,融情於景、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得到一點心得,以便在將來的寫作中運用。

    板書  一、分析第一節:總領

          二、分析第二節:水--清; 急

          

          三、分析第三層:山--    視覺:寒  樹

                                    聽覺:泉激石     襯托山水誘人的力量

                                          鳥和鳴      息心忘反 蔑視功名                                        

                                          蟬千轉

                                          猿百叫

                                  

              情感:熱愛祖國山河                       

駢文的特點①前後兩句的字數相同(六朝的駢文一般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所以駢文又名“四六” )。②前後兩句的句式相同。③兩句中相對的詞,詞性基本相同。④兩句中儘量避免相同的字(但可用同一虛字)。

 

李衞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7q9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