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內經》玉機真髒論篇

《內經》玉機真髒論篇

《內經》以五行為框架,以人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形成醫學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

【原文】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翻譯】黃帝問道:春時的脈象如弦,怎樣才算弦?

【原文】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翻譯】岐伯回答説:春脈主應肝臟,屬東方之木。在這個季節裏,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脈氣來時,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所以叫做弦,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原文】帝曰:何如而反。

【翻譯】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原文】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翻譯】岐伯説:其脈氣來,應指實而有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來不實而微弱,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裏。

【原文】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翻譯】黃帝道:春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原文】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胠脅滿。

【翻譯】岐伯説:太過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頭昏而兩目視物眩轉,而發生巔頂疾病;其不及會使人胸部作痛,牽連背部,往下則兩側脅助部位脹滿。

【原文】帝曰:善。夏脈如鈎,何如而鈎?

【翻譯】黃帝道:講得對!夏時的脈象如鈎,怎樣才算鈎?

【原文】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鈎,反此者病。

【翻譯】岐伯説:夏脈主應心臟,屬南方之火,在這個季節裏,萬物生長茂盛,因此脈氣來時充盛,去時輕微,猶如鈎之形象,所以叫做鈎脈,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原文】帝曰:何如而反。

【翻譯】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原文】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翻譯】岐伯説:其脈氣來盛去亦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充盛有餘,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裏。

【原文】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翻譯】黃帝道:夏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原文】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欬唾,下為氣泄。

【翻譯】岐伯説:太過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痛,熱邪侵淫成瘡;不及會使人心虛作煩,上部出現咳嗽涎沫,下部出現失氣下泄。

【原文】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

【翻譯】黃帝道:講得對!秋天的脈象如浮,怎樣才算浮?

【原文】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翻譯】岐伯説:秋脈主應肺臟,屬西方之金,在這個季節裏,萬物收成,因此脈氣來時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原文】帝曰:何如而反。

【翻譯】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原文】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翻譯】岐伯説:其脈氣來浮軟而中央堅,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脈氣來浮軟而微,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裏。

【原文】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翻譯】黃帝道:秋脈太過於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原文】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欬,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翻譯】岐伯説:太過會使人氣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鬱悶而不舒暢;其不及會使人呼吸短氣,咳嗽氣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間有喘息聲音。

【原文】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

【翻譯】黃帝道:講得對!冬時的脈象如營,怎樣才算營?

【原文】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翻譯】岐伯説:冬脈主應腎臟,屬北方之水,在這個季節裏,萬物閉藏,因此脈氣來時沉而搏手,所以叫做營。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原文】帝曰:何如而反。

【翻譯】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原文】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翻譯】岐伯説:其脈來如彈石一般堅硬,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去虛數,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裏。

【原文】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翻譯】黃帝道:冬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原文】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亻亦),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翻譯】岐伯説:太過會使人精神不振,身體懈怠,脊骨疼痛,氣短,懶於説話;不及則使人心如懸,如同腹中飢餓之狀,季脅下空軟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脹滿,小便變常。

【原文】帝曰:善。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

【翻譯】黃帝道:講得對!春夏秋冬四時的脈象,有逆有從,其變化各異,但獨未論及脾脈,究竟脾脈主何時令?

【原文】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翻譯】岐伯説:脾脈屬土,位居中央為孤髒,以灌溉四旁。

【原文】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

【翻譯】黃帝道:脾脈的正常與異常可以得見嗎?

【原文】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翻譯】岐伯説:正常的脾脈不可能見到,有病的脾脈是可以見到的。

【原文】帝曰:惡者何如可見。

【翻譯】黃帝道:有病的脾脈怎樣?

【原文】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翻譯】岐伯説:其來如水之流散,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來尖鋭如鳥之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原文】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翻譯】黃帝道:先生説脾為孤髒,位居中央屬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過和不及各發生什麼病變?

【原文】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翻譯】岐伯説:太過會使人四肢不能舉動,不及則使人九竅不通,名叫重強。

【原文】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佔死生之早暮也。

標籤: 內經 真髒論 玉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jyly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