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學設計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學設計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學設計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P4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

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聯繫,能主動總

結、歸納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

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

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並通過解決

例題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環境,認識保護綠化植物的

重要。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學生看屏幕上的小區圖,圖上不但有漂亮的樓房、還有美麗的草坪。提問:你們知道小區裏為什麼種草坪嗎?

1.師出示例題:

月星小區有850平方米草坪。這種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釋放氧氣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區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多少克?月星小區的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學生讀題,師解釋氧氣、二氧化碳的知識

2.學生列式“850×15、850×20”

二、嘗試計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識、指導學法

(1)比較:這兩個乘法算式和前面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板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回憶:計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哪些乘法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的筆算、估算

師幫助大家回憶以前知識。

口算:

80×2= 9×80= 60×70=

13×30= 50×40= 30×20=

提問:你是怎樣口算的?老師為什麼讓大家做這組口算題?(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問: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結果是多少嗎?

學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結果應該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結果應該比18000小。(板書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學生試着用豎式算一算,算好之後,在小組之間交流,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教師尋找不同算法。小組內學生交流時,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幾種不同情況:

3.全班交流討論:

(1)比較:這三個豎式有什麼共同點?答案和估算的結果比,合理嗎?為什麼?

(2)同一道題黑板上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請第一個同學説一説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用850×15 你怎麼會想到這種方法的?

(3)比較:後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

請第二個同學説一説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4250是怎麼得來的?85呢?計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計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會兒看0,一會兒不看0,這樣做容易出錯。

請第三個學生説一説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數相乘。425是怎麼得來的?85呢?0到哪裏去了?這裏怎麼有0出現呢?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麼知識?(指黑板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説一説)

(4)比較:你更喜歡哪種方法呢?談談你的理由。(板書:簡便方法)

(5)完整計算,感悟簡便方法

用簡便方法計算,做的時候,首先要會擺豎式,下面請同學上黑板把豎式擺一擺。

師帶領學生集體計算。先怎樣?(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最後寫答語。

剛才通過應用以前所學的估算等知識,算出了草坪釋放的氧氣。計算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方法?接下來我們用簡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嗎?算的時候,仍然通過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4.再次嘗試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850 850

× 20 × 20

17000 1700

(2)討論比較:

提問做錯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中的第一個0是怎樣得來的?第二個0呢?

提問:你估算了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800×20=16000,900×20=18000)

提問:1700這個答案合適嗎?你能自己找到錯誤原因嗎

提問做對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0這個結果合理嗎?為什麼?他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把850×20看作85×2,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個0和添兩個0。為什麼添兩個0?用到了以前的什麼知識?

(3)反饋:請做錯的學生改正錯誤的結果。師寫答語。

三、分層練習

1.練習:在練習紙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應用所學知識,先將豎式列好,不計算。

反饋:比較600×35的豎式的擺法,你認為哪一種好?為什麼?(如果寫成6×35要乘兩次,寫成35×6只要乘一次,為了計算簡便,可以把乘數的位置交換一下)

(2)學生計算:反饋:教師巡視,要求學生規範地説。選取380×22、500×40説理。

(3)討論:做這些題,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4)為什麼這四道題都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

2.做書P5第四題。

要求學生先估算一下結果的範圍。再列式計算。最後反饋。

3.做書P7第三題。

學生做題,集體反饋。

4.據調查,每個成人每天大約吸入氧氣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個成人每天大約吸入氧氣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較:談一談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吸收氧氣1275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小結:同學們要注意保護我們周圍的綠化,它們能創造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吸收人類排出的二氧化碳。同學們還要成為環保的宣傳員。讓我們的生活空間能越來越乾淨美麗。

四、全課總結

【總評:這部分內容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也是讓學生學習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豎式計算。這裏講究的就是“簡便”二字,當然簡便並不是教師説簡便學生就認為簡便的,這需要學生的親自體驗,通過比較讓學生感受這樣的妙處。本節教學環節的設計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綜合整個教學設計,我認為如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到位。

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數據的能力。

2、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估算意識:對於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於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範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

3、自主探索:設計中教師讓學生自己摸索、交流、提煉,讓學生經歷怎樣做才是最簡便的過程。

4、鞏固練習設計的最優化: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明確了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了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同時預設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的問題,讓學生集體議一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可以鞏固學生對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ww4r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