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美術説課稿模板9篇

【精品】美術説課稿模板9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美術説課稿模板9篇

美術説課稿 篇1

1、課型:造型表現

2、教材分析:《粉印紙版畫》向學生介紹粉印紙版畫這種運用水粉顏料塗在刻好的吹塑紙底版上,再轉印到印紙上的紙版畫品種,引導學生學習、瞭解其相關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及審美情趣。它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版畫製作的每一道工序,對學生來講都是非常新鮮有趣的。特別是版畫印出來,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會更興奮。因此,粉印紙版畫的學習對學生的繪畫能力、動手能力都是一種鍛鍊。

3、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通過前幾節課對紙版畫的瞭解學習,在造型表現能力方面都有了提高,通過欣賞生活中的不同線和藝術作品中的不同線,加深對線的認識,激發創造精神。在音樂聲中大膽的嘗試表現,體驗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4、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瞭解粉印紙版畫的相關知識。

技能目標:學會粉印紙版畫製作方法,並能完成一副粉印紙版畫作品。提高造型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對版畫學習的興趣。

5、知識要點

粉印紙版畫:就是用(吹塑)紙作版子,在上面刻出要表現的形象的輪廓,然後塗上水粉顏料拓印出來的畫,叫做“粉印紙版畫”。粉印紙版畫是用吹塑紙製作的。吹塑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材料,常用於製作廣告或櫥窗的裝潢美化。吹塑紙質地鬆軟,可任意剪裁,在上面刻畫非常輕鬆。不需用力,用鉛筆、圓珠筆等工具在吹塑紙上寫畫、壓刻,版面上便能產生陰刻的白線與白點。也可用梳子、叉子、瓶蓋、筆桿等物,在吹塑紙上壓刻各種平行線、曲線、圓點等,也可用手卷、折、搓、撕等方法使畫面產生豐富的變化。

6、教學重點:在瞭解粉印紙版畫的基礎上,掌握粉印紙版畫的製作過程。

7、教學難點:製版和上色的技巧。

8、教學方式:欣賞、演示、小組討論、交流

9、教學場所:美術專用教室(3)多媒體教室

10、教具選擇:教師範圖、課件、水粉顏料,彩色卡紙,吹塑紙,毛筆,小夾子,粗頭鉛筆,以及圓珠筆。

11、學具準備:毛筆、顏料、報紙、水杯、調色盤、卡紙

一、欣賞導入

1、教師提問

師:同學們看,這些紙版畫作品和我們以前做的紙版畫有什麼不同?

2、出示課題

師:這些作品表現力豐富、色彩鮮豔厚重、對比強烈、效果獨特,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粉印紙版畫。(出示粉印紙版畫課題)

二、探究發現

1、教師提問

師:你知道粉印紙版畫是用什麼方法怎麼做出來的呢?(請1、2位學生回答)

2、嘗試體驗

①做遊戲

師:剛才同學提到粉印紙版畫是印出來的,和我們以前畫的畫不一樣。現在我們就來做個小遊戲,動手嘗試印一印。請同學們和王老師一樣,拿出小的吹塑紙,用圓珠筆在吹塑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形,出示(畫一畫)畫好後我們用圓珠筆刻一刻,出示(刻一刻)刻的時候注意不能將紙刻破,刻好後我們用一個夾子把底版和印紙夾住,最後我們塗上顏料,來印一印。出示(印一印)塗顏料的時候儘量少加水,保證顏色飽滿厚重。

②組織學生討論

師:你在印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

怎樣才能印出比較好的效果?

3、教師總結

師:粉印紙版畫就是利用吹塑紙刻出有凹痕的底稿,製作成底版,然後用水粉顏料轉印到另一張印紙上的版畫品種。

三、練習創作

1、教師提問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要來把上節課刻好的卡通底版印一印,印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問題?(請各個小組發表意見)

師:印的時候注意顏料不能塗到凹痕裏,夾子始終要夾好,顏料少加水。

2、欣賞粉印紙版畫製作全過程,瞭解製作過程。(課件播放)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整個製作過程。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提煉、再次欣賞等環節的教學活動,完成對粉印紙版畫創作要領的認識也把握)

5、佈置作業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來嘗試製作一幅完整地粉印紙版畫作品呢?請看要求(課件出示)

(1)構思:在畫好的卡通人物上做適當修改,並添加上合適的背景。

(2)構圖:飽滿,注意卡通人物和背景的關係: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3)技法:刻板時線條流暢,一氣呵成。(用粗頭鉛筆以免把紙刮透)、將拓印紙與板子對齊夾好,以免錯位。

(4)上色:用色大膽,注意色彩的避免選擇與卡紙同色、顏料可調厚些,注意水分的乾濕程度。

(5)安全使用工具,注意環境衞生。

6、學生創作

7、教師巡視輔導

四、展示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互評

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引導學生從粉印紙版畫的特點上來進行評價)

3、自評

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你在這節課上有什麼收穫,談談心得體會。

4、教師提出進一步要求

根據別人的評價和自評,結合學習的達標要求,自己再來進行適當修改。

五、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課後可以嘗試用粉印紙版畫的形式來表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

2、課後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各種紙或布)來進行粉印紙版畫的創作。

3、作品進行裝裱後,變成了一件藝術品,可以裝點我們的房間、教室、學校……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行動去發現美、創造美。

六、板書設計

粉印紙版畫

想一想

刻一刻

印一印

七、教學反思

版畫這一畫種不僅同其他美術樣式一樣,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實踐性和創造性,更由於兼具繪畫和工藝的特性,版畫有更突出的動手的實踐性特徵和動腦的創造性思維特徵。版畫進行過程的多次轉換、多次創造的功能是其他繪畫種類所不具備,更無法替代的。這些功能和特性恰恰適合學生的身心特徵,對於發展學生素質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對本課我一共花了三個課時的時間,第一課時,我安排了對版畫特點、工具的介紹,讓他們知道一件版畫作品同其他畫種的藝術作品形成一樣,要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構思──畫稿——作品。對書上一副副版畫作品,學生讚歎不已,當學生得知這些就是採用刻刀在版上“行走”的傑作時,我從學生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材料的興趣程度甚是超過對畫面的興趣。所以我在佈置工具材料的準備時,學生都很認真的在書上記着,生怕自己忘了。第二課時,當我檢查學生工具準備情況的時候,每位同學都準備好了材料,我講了並示範了刻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安全事項,很多學生早已將在家裏構思好的作品在板上畫了,當我讓他們可以構思、畫稿時,有些同學已經轉畫到版上開始刻了,這讓我有些興奮不已,沒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刻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很用心,同學之間還在討論着各自的作品,互相交流着,氣氛很不錯。第三課時,印。印的過程中,在示範瞭如何印以後,我讓學生自己拓印,學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況且對這種材料還是頭一次用,興趣甚是大。學生也是越做越有經驗,我在學生的臉上看到了燦爛的笑容,有些刻的比較好的作品,學生還紛紛爭着要印。

美術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課《門》,下面我將就以下內容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1、説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體系

本課選擇“門”這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強化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本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設置了交流討論、欣賞評述、設計製作三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瞭解美術與文化及環境的關係,培養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本課以啟發和分析的方式導入,以討論的形式相互交流對門的瞭解和感受,使學生能夠從門的文學含義、造型、功能等方面展開討論,用美術的眼光去思考、理解門的文化含義。

基於學生對門的知識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本課設置了製作練習,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門。在表現手法上以簡單畫出效果圖為主,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評價過程中,提出了從創意、造型、實用功能、作業效果幾個方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2、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對門的文化背景闡述自己的見解;

(2)、能對門的造型、功能等進行簡單評述;

(3)、能嘗試設計一個門,並簡單繪製效果圖。

教學重點:門的造型、功能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設計一個造型、功能合理的門。

3、説對教材的處理

(1)教材選了不同時代、民族、地區的門的圖片,我根據教學實際,增加了現代門,特別是身邊的不同特色的門的圖片進行欣賞;

(2)在教學情境創設方面,為激發學生興趣,我採用猜詞形式導入,

同時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熟悉的門圖片,調動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

(3)在教學手段使用上,我運用照相機拍攝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家鄉的門的樣式,進行欣賞討論。另外,我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説教法

教法:以啟發教學方法為主,談話、講授、演示為輔

三、 説學法

學法:以自主探究式學法為主

四、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展台、範畫等

五、 學具:教材、常規繪畫工具等

六、 説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以猜詞遊戲導入,同時板書課題《門》

2、 交流與感受:説一説與門有關的成語、詞語、文章或者唱一唱與門有關的歌曲。以此加深學生對門的文化含義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行學科整合。

3、 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討論並欣賞不同時代的門,説一説古今的門在造型、色彩上各有什麼特點;

(2)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民族的門,討論在造型、色彩上的特點,瞭解門的民族特徵。以此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3)欣賞不同造型的門,討論總結不同造型的門要依據其功能、環境設計。

4、 設計製作:教師展示範畫,引導學生討論討論你想設計哪種類型的門,説出構思。

5、 作業: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門的效果圖的設計製作。

6、 作業展評:學生自評、互評,同時進行師評。最後以鼓勵性語言結束本節課。

美術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課是四年級美術上冊第十課的內容,本課以“學生與時間,自然規律”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動手意識,要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本課是以製作年曆為主,以我們生活當中常會用到年曆來開始本章內容,好為後面的做鋪墊。

教學目標:

1、瞭解年曆的相關知識。

2、通過繪畫、拼貼、剪貼手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

3、加強學生的愛心,互相協作的精神,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通過繪畫、拼貼、剪貼手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

教學難點:

運用不同的材質、方法來製作。

教學資源:

年曆製作模板、20xx年曆表、音樂、圖片

學生用具:

素描紙、記號筆、長尺子、顏料、圖片、收集的年曆

課時:

1課時

課型:

綜合課

二、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主動畫,主動學,發揮自己的想像能力,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通過賞圖、自主嘗試、合作學習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三、説教法:

我在課堂上結合本節教材的特點,採用枱曆模板優美的圖片啟發誘導,使學生能很快的進入狀態,使學生能夠愉快地接收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問題,揭示活動的內容:

今年是20xx年,同學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月×日是星期幾嗎?現在有誰能説一説明年你的生日是星期幾呢?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怎樣製作20xx年的年曆。

(二)、從日常生活入手,觀察年曆,發現年曆的特徵:

1、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觀察手中的20xx年的年曆,互相説一説年曆上你觀察到了什麼?

2、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説説年曆的特徵。(重點讓學生了解年曆的排列規律,即月曆中7天為一個週期,如:4月1號是星期三,讓學生好快地發現以後的星期三分別是8號、15號,22號等)

3、製作一份年曆,你還能説一説需要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學生表述,教師引導,最關鍵的是要學生知道時間的連續在月曆表中的排法)(用左拳頭數大小月)

講授陰陽曆的相關知識。及年曆包含的內容。(用課件來讓學生讀,真正瞭解陰陽曆,並板書出來。)

年曆上有月份、日期,也有反映人、事、物的各種圖像。年曆的形式,有全年一整張的;也有每月一張的;甚至還有每天一張的。年曆有可放在桌子上的;也有可掛在牆面上的。

年曆的作用,一是為了便於查找日期,安排學習和工作;二是可以裝飾和美化我們的居住環境。

(三)、探究月曆的製作的步驟

1、註明月份(中英文都可以)

2、寫上星期

2、確定大小月,寫在星期幾下面

3、用彩色筆標明節假日

3、繪製或粘貼圖案

(四)完成作業

1、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日月份做一個月份的月曆,完成後將製作的月曆按順序貼到黑板上,全班再進行評價。在學生自我評價中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鞏固本節課所學:陰陽曆、星期、年份、圖案。

2、個人完成月曆,再全班合作,完成年曆,引導學生觀察製成後的20xx年的年曆,檢查年曆製作的是否正確,美觀。

3、結合有意義的節假日,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植樹節要注意環保;國慶節,八一建軍節,激起愛國熱忱,向解放軍學習等。

4、年曆趣味知識閲讀

只要是農曆閏月,不論它是閏幾月,都只有一個節氣

除閏年之外,公曆一年中的第一天總是同最後一天的星期相同。

任何一個世紀的第一天都不會是星期三、五或星期天。

每隔19年,公曆與農曆的日期會完全吻合或大致相近,只是農曆年號與星期不同。

每隔28年公曆中的月、日、星期的日子就會重複一次。

只要公曆不是閏年,1月1日是星期幾,10月1日也一定是星期幾;4月1日與7月1日、9月1日與12月1日也是如此。

每65年出現一次最早的春節,在公曆1月23日前後;出現一次最遲的春節,在公曆2月20日前後,相差約一個月。

每60年,農曆的天干地支會重合一次,稱為“甲子年”。

每隔375年,太陽系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集聚在太陽的同一方向,屆時會出現九大行星“大團聚”的少有天象。

(五)、拓展:

1、課後將每月過生日的人數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

2、回家自己做一整年的年曆,掛在家裏,圈上父母的生日。

美術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説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彩塑發展的歷史順序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又是對敦煌藝術中的彩塑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敦煌大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彩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彩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敦煌彩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敦煌彩塑在中國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瞭解敦煌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敦煌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彩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錄相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了解敦煌藝術寶庫及其彩塑的形象特點。

2.彩塑在歷史時期中具有不同的藝術特點。

3.欣賞時最好利用幻燈片/錄像片,着重介紹敦煌、晉祠及“泥人張”的典型作品。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所講的三大石窟,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藝術愧寶-----彩塑。(出示課題)

2.背景介紹

向學生介紹敦煌地,及敦煌藝術-----莫高窟的產生和發展。

故事講解,開頭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看錄相帶)

(敦煌,遠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就是我國與西域往來的門户,也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經過這裏傳入中國,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也經過這裏。敦煌境內有兩座山,兩山之間有一小片綠州。據唐代記載,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樂撙的和尚,經過長途跋涉看到這一小片綠州,正當他疲乏又無處投宿之時,只見對面的三危山出現了奇景:山峯發出燦爛金光,如千佛之狀,樂撙和尚立即感到這是塊聖地,便頂禮膜拜,並立誓在此造窟,鑿石供佛,遂成為莫高窟的創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畫最多、最長,在492個洞窟中,計有壁畫125000多平方米,如果這些壁畫全部展開延伸,長度可達25公里。另有彩塑2400餘身,其藝術精品之多,名列我國石窟首位。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時也將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稱為敦煌石窟。)

3.回到主題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我國數千年雕塑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匯了外來藝術,從而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風格和氣派的彩塑藝術。

1.什麼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膠泥為材質,在木製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乾後填縫、打磨,再着色描繪的作品稱彩塑。

2.彩塑的分類:

由擺放位置與使用範圍可分四類,即:石窟彩塑、廟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4.內容講解:

(1).講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各時代的彩塑特點其中唐代前,及盛唐時的佛像特點採取先提問,帶着問題講同學觀看並找出答案。

1.敦煌莫高窟藝術是集哪些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窟,其有擁有彩塑多少身?

2. 早期彩塑具有什麼特點?隋代及其唐代彩塑形象各有什麼特點?(在錄相中帶領學生形象生動的欣賞每個彩塑的形象)、,〈菩薩、力士像》和《供養薩》,以佛教內容為題材,其嚴謹的人體比例、逼真的神情、動人的體態,無一不説明是盛唐時期彩塑的精品。

2。再列舉其它時代時代彩塑形像圖片,進行比較得出其特點。(以講解為主)

(2)遼代華嚴寺彩塑的主要特點

遼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顯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增添了婉麗的風韻。

(3)宋代彩塑的主要藝術特徵

以真人為依據,真實自然,具備凡人氣質,縮短了人與神的距離。

《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晉祠聖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內共有43尊泥塑彩繪人像,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這些侍

美術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依據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領域的有關要求,選擇“星空”這個與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學知識緊密相關的主題星空,指導學生運用收集圖片資料、觀察星空、繪製和設計有關星空題材的美術作品等方法,瞭解美術星空與科學的關係。

教材從認識星空入手,展現了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認識星空,感受星空的美麗與神祕,幫助學生了解人們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可以獲取大量的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藝術創作靈感。通過繪畫與設計活動幫助學生開闊藝術視野,拓寬美術的表現題材。學習收集圖片、處理圖片和從有關的圖片獲取創作源泉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課文以觀察和討論的方式導入,逐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對“星空”的豐富感受。包括地球與太空,’人類與宇宙的探索,有關星空圖片的獲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狀與佈局,日月星辰的運行與變化,形態與明暗的對比等等,從而獲得美感啟示。

教材設置了兩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安排學生繪製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善於用繪畫語言表達視覺感受的能力,立足於學生興趣,鼓勵多種技法的嘗試,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體會視覺藝術中點、線、面、色彩、肌理等構成要素所形成的視覺美感。 “活動二”安排學生以星空為題材,製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力求把設計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設計意識的培養,並啟發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製作手法,培養靈活處理表現手法的能力。有條件的話可以學習電腦繪圖軟件的操作,利用電腦製作。

“評價建議”一欄中,提出了從圖片中獲取美感啟示、從作品創意等方面對學習績效測評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檢測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資料庫”收集了有關繪畫特殊技法的介紹,供作業時借鑑使用。

“學習大空間”提供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藝術圖片,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啟發學生進行科幻畫的創意表現,使學習得以延續,且提供了教學選擇的參考。

二、教學目標

能從自己獲得的星空圖片中獲取某種美感啟示。

初步懂得美術作品可以藉助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宏觀世界,從而有助於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創作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業。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教材依據學習活動設置選擇圖片。在列舉的圖片中,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信息:星星、行星、星團、星雲、科學探索等圖片以及繪畫與設計作品,並採取藝術作品與星空圖片相對照的方式呈現,啟迪學生的創作思維,為教師實際教學選用圖片時提供方式上的參考。作業指向是將美術的觸角伸向遙遠而神祕的太空,體驗運用美術語言表現更為廣闊的宏觀世界,對於材料的選擇、表現手法的運用較為寬泛。教材呈現了不同形式的學生作業和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學生作業時的參考,對教材中提供的繪畫中常見的表現技法可作嘗試。

2.教學組織

課前要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如有關星空的圖片、繪畫作品,星空的科學知識,神話故事等。安排學生採用不同途徑,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把收集的圖片資料粘貼在教室裏。使學生課前就有交流,為本課學習作準備。學生還要準備繪製工具,例如水彩紙、毛邊紙、色紙、顏料、上色工具以及鹽等。

3.教學策略

首先,以“美麗而神祕的星空”為題,組織一次討論活動,討論內容包括人類是怎樣對宇宙進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關於星空的美麗傳説?你對星空有哪些瞭解?獲得哪些美感啟示?圍繞討論做好有關準備,如相關知識、圖片、文字資料的蒐集,掌握賞析圖片的方法,考慮小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

接下來是學生的創作活動。在學生獲得了初步的美感啟示的基礎上,就如何進行作品的構思、構圖與表現展開師生的交流活動,並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呈現的繪畫作品,分析其創意、構圖、色彩、表現形式等等,教師就某一特殊表現技法如撒鹽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構圖、材質、色彩、技法等內容的具體的想像、創意上,為作業做準備。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第一節課參照收集的星空圖片,藉助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繪製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繪製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畫棒等工具都可以畫出很好的效果,表現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並可嘗試各種特殊技法。第二節課作業藉助收集的資料,以星空為題材,製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設計星空圖片展之類主題的招貼畫,繪製手法可以手繪,可以用材料製作、圖片剪貼,也可嘗試用電腦製作。重點在營造神祕的氛圍,表達對宇宙的獨特感受。

4.教學評價

作業展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業的評價可參照教材上的建議,一般採用互評、自評與教師點評的方法。教師注意評價方向的引導,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其明確改進提高的方向。 “活動一”的作業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技法,同時加強構圖意識; “活動二”的作業注重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考慮作業的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培養設計意識的形成。

本單元學習能有效地進行學科綜合,因此學習評價可關注學生是否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我所用”,體會美術與科學的聯繫。

四、教學選擇

可在下列程序中選擇實施本單元的教學:

1.古今中外關於星空的想像與描繪——人類的科學探索——對圖片的賞析——表現技法的介紹——想像創作活動。

2.用學校天文台觀測星空——交流感受——賞析——創作活動。當然,我們不排除還有更好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更為靈活的教學形式。

“活動二”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可能會有困難。因為對於主題不明確、脱離學生生活的平面設計,要此年齡段學生設計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當難度,一般會指向對畫面構成意識的關注,而作業往往流於簡單,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的教學調整。建議把學習大空間的內容安排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啟發學生大膽想象,藉助星空的題材表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讓學生嘗試畫一幅關於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據第一節課的作業情況,組織一次本年級星空題材的圖片、作業展,第二節課就以此主題設計一幅展覽的招貼畫,既符合教材中活動二的安排,又使活動有實用價值。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 6 課內容,美麗的星空。 (出示圖片)教師:我們來欣賞一幅照片, ( 深藍色的天空,星光燦爛,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上,閃閃地發着光)師:這時候的夜空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呢 ? 學生:美麗、寂靜、曠闊、神祕……

展示新課教學:

教師:神祕而美麗的星空,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你們有沒有細心的同學觀察過?美麗的星空是什麼樣子的呢?(由學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識)

師:(小結)當然,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我希望同學們以後在的學習生活中多多關注。

師:星河留給我們太多的美麗,大家一起來談談星空的美麗吧。( 由學生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究、善於表現以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情感 ) 教師小結: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使我們感受到星空的美麗,那你們知道這些圖片是通過什麼手段取得的呢 ? 學生:天文望遠鏡、人造衞星等…… 教師:是啊,人們利用這些現代高科技手段,獲取了大量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的靈感,可以説現代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為藝術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讓學生理解現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 教師:星空美麗而神祕,如果把它表現出來,會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瞭解了星空,鑑賞了星空,想不想自己來創造一幅表現美麗星空的作品呢?

學生做畫,(表現方法不限)教師巡視指導。

點評學生作品。

總結:

同學們,美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多觀察,多想象,多動手,我們就會創造出許多的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你們的手讓美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

美術説課稿 篇6

小班美術活動説課稿:《毛毛蟲(粘貼)》 尊敬的各位評委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毛毛蟲(粘貼)》,下面我將從活動目標及兩點的確立,教學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方面對本活動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誠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 説學習需要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領域的目標有: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本班幼兒年齡比較小,從開學至今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美術活動,從這些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着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目標有: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並學習簡單的添畫。

2.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3.喜歡參加手工活動。

三、説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

動手將小圓片粘貼成毛毛蟲,因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如:提供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

2.難點

用不同顏色有間隔地粘貼,因為幼兒對顏色還不太熟悉。

四、 説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具:範例一幅、毛毛蟲

學具: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漿糊、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塊。

五、説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了欣賞法、演示法、練習法

六、説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有意注意弱而無意注意強,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先進行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我使用了欣賞法的教學方法。因為欣賞法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培養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2.教師進行示範,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了演示法的教學方法。演示法能使幼兒更直觀的觀察到老師的做法並進行模仿。幼兒的形象思維發展比較好,記憶主要靠形象記憶,進行示範,幼兒能容易的學會粘貼毛毛蟲。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了練習法的教學方法。要讓幼兒親手操作,增強動手能力。通過做感受藝術美,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不強,手指的靈活性不夠,需要教師必要的指導。

4.拍照留念。幼兒拿着自己的作品留念。這一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樂意參加手工活動。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美術説課稿 篇7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美術中的比例知識》,下面我將從……

一、教材分析:

《美術中的比例知識》是人美版教材(第九冊)第四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溪山行旅圖》、《維魯維斯的人》、建築巴黎聖母院等藝術作品中分析、認識比例這一概念,從過去的感性瞭解,昇華為理性的認知,明確比例是造型藝術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則之一,並能應用到設計中。

二、學情分析:

進入五年級的學生大多十二、三歲,對簡單的美術知識已有一定的積累,多數學生能通過觀察美術作品直觀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適時地補充一些比例知識,會使他們感受到美術作品中的奧妙,必然能夠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揮,同時享受創作過程中的快樂。

三、教學目標

根據五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教材的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初步認識、瞭解比例知識,知道黃金比例,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比例;並運用比例知識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運用比例美化生活。

2、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其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識比例在生活中及美術中的應用,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繫,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教學方法與過程

(一)教法與學法

1、説教法

為了創設輕鬆、幽默、充滿智慧的課堂,使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情感世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並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

2、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創作者。學生主要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對比觀察法進行了學習,激發興趣的同時培養能力。

(二)教學過程:

本課的設計意圖就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設計的進入情境,明確任務;觀察發現 探究新知;自主設計,創新應用;欣賞交流,評價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視頻]

首先出示大連的風光視頻,教師有意識地將畫面定格在建築上,由建築談到祖國名勝古蹟——樂山大佛,教師展示圖片,引導提問“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嗎?你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很難猜出來準確的答案,此時出示一張利用PHOTOSHOP處理過的帶有人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對比後就一目瞭然,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依據。這環節的設計除了引出課題外,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過物體間的比較而產生的。

2、欣賞名作 探究新知[視頻]

(1)展示國畫作品《溪山行旅圖》,引導學生從局部到整體進行欣賞,尋找畫中的比例知識。引出問題:“畫家為什麼把人畫得那麼小呢?”通過對比學生明確:畫家成功的運用了人、樹、山之間的比例關係表現我國陝西一帶的`風光。山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偉壯觀,商人趕着驢,顯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聳氣勢。總結出畫山水畫的比例法則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2)欣賞達芬奇的《維魯維斯的人》,引出問題:“你發現了什麼?”瞭解人體比例關係。全圖學生很難發現人體的比例關係。為了突破難點,教師藉助軟件將其分解為兩幅圖,結合動畫效果的演示,學生明確:

比例關係1:身高等於兩手尖之間的長度。

比例關係2:當人把手腳張開,作仰卧姿勢,以他的肚臍為中心用圓規畫出一個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就會在這個圓上。

(3)學習黃金分割比,賞析建築《巴黎聖母院》的美

通過舉例生活中的書、國旗,雕塑作品中維納斯等都是運用近似2:3的比例關係,使學生明確:黃金分割比是在人們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的,看起來是最美、最合理的。這個比被廣泛地運用在生活中和藝術當中。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聞名於世,在於其建築中用了很多的黃金分割比。

本環節通過對對國內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識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突破本課的難點。

3、自主設計 創新應用

通過欣賞國內外優秀的建築師的作品,學生定會有創作的慾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高寬比例,用各種表現手法來設計一座自己喜歡的建築。學生將本課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於實踐中,在實踐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欣賞交流 評價建議[視頻]

不同比例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師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關係、不同表現形式設計出的漂亮建築作品中,大家欣賞着自己的設計作品倍感驕傲和自豪,欣賞後大家互相提改進意見,相互評價,讓學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享受。

五、教育技術的應用

美術又稱視覺藝術,美術課堂教學離不開視覺的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是通過對直觀藝術形象的感知來認識世界的,學生能在美的薰陶下產生創作衝動,激發創造力。適時地運用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就等於是把大師請進了課堂,使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直觀圖片展示: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儘量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大量的圖像信息來豐富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的感官。在有限的時間裏,加大了教學密度,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動畫課件演示:

美術教學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動畫課件的演示使教學內容化複雜、抽象為直觀、形象,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與引導,為他們提供更寬、更廣的思維空間,從而使教學重點突出,難點變易。

(三)動態作品展示:

為學生創設直觀的作品欣賞情境,利用電子相冊軟件將他們設計的作品在大屏幕上進行直觀地展示,有助於多種評價方式的展開,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樹立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新型課堂模式的建立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越來越深入地走入課堂,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思維和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形式,轉變為信息學習的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美術課堂教學注人了新活力。

(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增強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是我始終的追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將大量的作品欣賞、教學示範等都濃縮在多媒體課件上,通過課件直觀、形象且動態的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感性認識,使學生在愉快的、輕鬆的氛圍中獲取新知,啟迪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美術説課稿 篇8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美版第八冊第二課《巧用對稱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學習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一)説教學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巧用對稱形》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即嘗試從形狀與用選的關係,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繪草圖或立體制作的方法表現設計構想,感受設計和工藝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巧用對稱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具有對稱性,也為學生認識對稱圖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有關對稱形、藉助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對稱形,以及對稱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對稱美。對四年級學生而言,雖然用剪刀剪出對稱圖案並不難,但是要把這種技巧服務於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術修養。

(二)説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學大綱》對本領域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要求,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立了以下三點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什麼是對稱形,知道對稱形剪紙的折法。

2、能力目標:會剪對稱形,會運用對稱形裝飾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標: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喚起並激發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提高動手能力。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我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就應該服務於生活,由於學生可能對如何設計美觀的對稱花紋需要一定的指導。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掌握對稱形的特點,並能用所學對稱知識服務於生活,美化生活。

難點:如何巧妙地運用對稱形,使其有美感。

二、説教法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中採用了激勵—探究—實踐—評價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學生的接受能力,我運用現場示範及多媒體演示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來了解理解程度。這樣多法並用,既培養了他們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三、説學法指導

新課標要求: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本課運用大量實物圖片、教具,在課堂中創設情境,穿插學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對稱形圖片,增加直觀性,啟發創造思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説學習流程:

本課教學由課前激勵、欣賞感受、探究領會、實踐創作、展示評價、拓展思維六個環節組成。

(一)課前激勵

教師出示各種自制對稱性紅雙喜字。其目的是通過教師祝福的傳遞,交流感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欣賞感受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欣賞精美的對稱形圖片,帶領學生走進對稱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對稱的美。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舉例説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稱圖形的例子,教師鼓勵有創意的回答。本環節教師充分利用課件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教師板書課題)

(三)探究領會

1、情境創設,歸納對稱形定義

(1)通過猜圖遊戲,找出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組成整個圖形。

(2)觀察平面圖形,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總結對稱圖形的定義。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學生,初步感受對稱形的美,利用作品創設情境。)

2、自主探究,發現對稱形的製作方法。

本環節教師分發實物剪紙圖片,學生分小組探究,找出對稱形的製作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探究發現對稱形剪紙的製作方法。)

(教師板書:摺疊、畫線、剪裁)

3、仿例製作“蝴蝶”剪紙。

本環節鼓勵學生按照折、畫、剪方法,仿例製作蝴蝶剪紙,體會對稱折和連續對稱折。(其目的是通過學生試剪,對上一個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延伸,體驗剪紙的過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師板書:對稱折、連續對稱折)

4、質疑再探,嘗試其他折法。

團花,團團相聚,花團錦簇,處處體現對稱之美。

本環節教師演示各種團花折法,學生試折。團花之美還在於信手而來的的驚喜,教師鼓勵學生在幾番摺疊的紙上隨意剪裁,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團花試剪。

(其目的是讓學生體驗不同類型的對稱形剪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板書: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實踐創作

看看不如剪剪,動口不如動手。

本環節教師提出作業要求並對學生進行安全和衞生教育。讓學生伴隨着美妙的音樂自由創作,同時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創作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對稱形制作的方法,體驗創作的樂趣。)

(五)展示評價

剪一剪千嬌百媚,賞一賞萬種風情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展示作品,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共同提高。鼓勵學生已童趣的語言向他人展示並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發言,找出不足,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隨時讚賞其富有個性的表達和創作,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六)拓展思維

剪紙是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明珠。教師通過展示剪紙藝術的其他用途,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喚起學生對民族剪紙藝術的熱愛,並發動學生將其繼承和發揚。呼應本課情感目標。

五、説板書設計:

第二課 巧用對稱形

對稱折;

1、摺疊 連續對稱折;

2、畫線 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巧用對稱形》一課的整體構思,懇請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美術説課稿 篇9

我將本課設計為以美術為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藉助實物遊戲、線條遊戲、美術作品欣賞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裏的繪畫和實物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一、説 教 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學生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學生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學生的潛能和智力能力。《體會線的韻律》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為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

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説 教學 方 法

(一)説 教 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啟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説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説 學 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zgxq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