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美術説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精選】美術説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美術説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美術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二冊第3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本課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a) 本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聽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初一學生比校難理解,通過演示創設情景把題目改為木散為器,帛裁成衣較易理解)其實也比較容易,指是將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個個美的、單一的、變象的設計元素,然後將這些元素組合成全新的形態。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步驟卻是現代圖案設計中的一個統一的過程叫變異過程,是現代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通過這個形塊的分割與構成的練習能基本瞭解圖案設計過程,為後面學習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b) 前後知識聯繫:本課內容是在第一章。

教學難點:形塊的分割與構成,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

二、 説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初一學生心理剛開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維習慣於對客觀事物進行摹仿、再現。而且對圖案在頭腦中還沒有正真形成圖案設計過程的觀念。為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實現從再造思想到創造思維的躍進,嘗試着用分割與構成的創作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創造過程的甘苦。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並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創設" 桌面整理" 的活動,看誰分塊佈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觀又便於使用,使學生初步瞭解分割與構成的觀念。

2、 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 花瓶與人頭" 的圖案畫,使學生髮現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畫面,激發學生進行分割練習的慾望。

3、 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圖案分割構成,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構成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 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麼圖案,再劃分為幾塊,概括成幾個幾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後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c)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分割和構成的概念,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先臨摹,再通過分割與構成獨立完成一張作品。

三、 説教學過程

本節有三個高潮一開始導入和中間講解 (以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引入)師生問好後,教師巡視學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書、作業本、文具盒、尺、筆、圓規等用具,讓學生在再短的時間內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潔、 美觀,又要便於使用方便,看學生怎麼佈置這個桌面。(學生準備教師巡迴指導講評)這是桌面的分塊與佈置,再結合教室的佈局,最後引申到課桌以及傢俱的製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與縫紉。

同時板書:木散為器 帛裁成衣 (5分鐘)教師講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割與構成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1、請學生先自己來説説什麼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麼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範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什麼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

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造能力。

③同時培養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e)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請學生先自己來説説什麼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麼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範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①使學生了解什麼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

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造能力。

③同時培養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e)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美術説課稿 篇2

一、説目標: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依據這一教學理論及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對馬路上的車輛以及周圍的事物很感興趣,藉着幼兒的興趣,大家都同意以主題《熱鬧的馬路》進行活動。在之前,幼兒以會畫馬路邊的房屋、樹、和人物,為了擴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這節課全部以立體的形式來展現馬路上的車輛和周圍的事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

二、説目標:

在這次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老師設計好的馬路上,用大小不一的牙膏盒、餅乾盒、藥盒等來製作立體的汽車;畫出馬路周圍的各種事物,並注意合理佈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兩個目標

1、通過想象、繪畫、剪、貼等方法,表現馬路上來往的汽車,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己創作中自然、樸實的設計,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重點:搭建馬路上的立交橋。

立交橋:在城市重要交通交匯點建立的上下分層、多方向行駛、互不相擾的現代化陸地橋。

難點:讓幼兒合理佈局十字路口的汽車,避免相撞。

三、説準備:

我以“穩中求新”為自己定位,為了更吸引孩子的操作興趣,我精心做了如下準備。

1、各種紙盒(牙膏盒、餅乾盒、小藥盒)、做輪胎的卡紙。

2、做紅綠燈、樹、房子、人物的彩色紙、玻璃紙筒。

3、做燈的材料:果凍殼、吸管、橡皮泥。

4、雙面膠、透明膠、小剪刀、記號筆若干。

四、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

A、情境談話法:引導孩子回憶、説説參觀過的馬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B、討論法:以出示圖片的形式讓幼兒觀察上海立交橋的建構和形狀,讓幼兒對立交橋有更深的認識。

C、講解提示法:出示老師做好的示範:汽車、綠化中的樹、路燈、人物、房屋,讓幼兒觀察這些是怎樣完成的。着重讓幼兒展開想象,大膽地説出怎樣在馬路上搭建立交橋。

2、學法:

A、參與法:在此次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導地位,鼓勵幼兒操作、創作的形式,自由發揮作出不同形狀的汽車和馬路上行走和站立的人羣。

B、分組法:

在操作過程中,我將幼兒分成四小組進行操作,讓孩子們分工合作、體驗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説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導幼兒回憶參觀的馬路

(1)師:“小朋友,前幾天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參觀熱鬧的馬路,你看到馬路上有些什麼呢?(汽車、各種各樣的車、行人、紅綠燈、路燈)

(2)馬路旁邊呢?(樓房、樹、綠化帶、好多的店鋪)

2、看圖片---有立交橋的馬路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看看上海的馬路,你發現馬路上有什麼?它跟我們官林的馬路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呢?

(2)講解立交橋:在城市重要交通交匯點建立的上下分層,可以向多個方向行駛互不干擾的現代化陸地橋。它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誌。

3、老師出示設計好的馬路

(1)師:“現在我們往宜興的這條馬路也在修建,我們來看看這條馬路上有什麼?”(車道)“中間是什麼呢?誰來告訴老師?”(樹木、花草、綠化帶)

(2)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

(3)出示成品汽車、樹、人物、路燈、房屋,讓幼兒觀察是用什麼材料做成?怎樣做出來的呢?

(4)示範搭建立交橋

師:“立交橋搭建的時候,下面需要什麼呢?”(需要支架把它架在馬路上空)

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盒子來搭建呢?

(5)你們看看現在的馬路熱鬧嗎?

那今天請小朋友來做設計師,把這條馬路修建好,也建設成跟上海一樣的現代化的大馬路,好嗎?

(6)請孩子們商量好,你準備做馬路上(邊)的什麼?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哦!

4幼兒大膽創作,老師提出要求。

(1)提醒幼兒在設計汽車時要美觀、特別。

(2)根據提供的材料合理搭建立交橋。

(3)幼兒運動剪刀時,注意安全。

5、合理佈局馬路上的汽車、人物、路燈、大樹和馬路邊的房屋。

6、講評;欣賞熱鬧的馬路,邀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設計。

總之,美術活動對幼兒有益興趣、健康個性、審美與創造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遵循幼兒認識規律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內容,創造寬鬆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選用恰當的方法,正確評價幼兒的作品,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樂趣,一種盪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動。

美術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説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地位。

本課為浙人版美術第二冊第十二課,課型為[設計應用]。根據《新課程標準》一年級對這一學習領域的要求是讓學生了解對比與和諧,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紙拎袋》這一課就把這一要求融入了本課的教學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現於課堂。

由於本教材的編排體系呈螺旋形上升,學生在前幾課的教學中以初步掌握了有關設計的知識,所以本課在學生掌握設計技能的基礎上,緊密融合生活,大膽設計製作各種各樣的紙拎袋。拎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隨着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拎袋的品種和式樣也越來越多。《紙拎袋》讓學生了解到現代的拎袋不僅僅是為實用而設計,對其外形、色彩、材質、圖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級小朋友好學、好問,有強烈表現*望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美,運用各種材質用撕、剪、折、捲曲、插接、粘連等基本技法,進行立體和半立體紙工製作,參與看一看、議一議、做一做、評一評等活動來體驗造型設計活動的樂趣。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設計製作方法,運用各種美術元素,設計製作出富有個性與創意的拎袋。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提示,在本課中我將實現以下三個領域的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認識和了解各種式樣和材質的拎袋,以審美的眼光發現拎袋的美。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拎袋的製作方法,運用畫畫、剪剪、撕撕等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彩紙、廢舊材料進行拎袋的設計製作。

情感目標:領悟生活中的美,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表現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表現拎袋的造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創造能力,設計製作新穎有趣的拎袋。

二、説學法。

一年級學生好問、好學、好奇心強,他們有着強烈的表現*望,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追求有趣味的課堂形式,嚮往嘗試各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表現方法,所以,本課着重於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感悟、創造,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各種體驗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創新能力。

三、説教學原理及方法。

1、本課的設計我以皮亞傑、布魯納的“構建”“發現”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通過看看、拆拆、議議等活動自主探究拎袋的構造和製作方法。以體驗性學習貫穿始終,在教學中充滿對生活的體驗、審美體驗、創作體驗、挫折體驗和成功體驗等,各種體驗學習既獨立又相互聯繫,在體驗性學習中滲透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2、杜威的“從做中學”的主張,在沒有教師示範的情況下,學生觀察拎袋作品、嘗試製作拎袋,在探索製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開創的情境教學法。語言情境: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嘗試與探索*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為生活服務,本課教學緊緊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創設生活情境,以旅行這一導線,從準備旅行——欣賞拎袋——設計製作拎袋——推銷介紹拎袋——遊戲模擬旅行這一系列和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

四、説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對話激趣。

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國慶長假馬上到來了,同學們有什麼打算嗎?很多同學會説打算全家外出旅遊。

師:旅遊要作哪些準備呢?

生:準備食物、日常用品、相機等,準備拎袋……

從而揭示課題:讓我們走進《紙拎袋》吧!

2、欣賞感知,審美體驗。

圖片展示各種款式、各種材質的拎袋,有云南白族的繡花拎袋、藍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認識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質、圖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瞭解,嘗試製作。

發給各組一隻簡易的拎袋紙模型,各組所發到的拎袋為不同的造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瞭解拎袋的簡易的製作方法,各組派代表上台示範製作方法,各小組互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怎樣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樣粘連會更牢固?……讓學生帶着問題嘗試製作一隻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設計。

出示幾隻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導學生感受創造性設計的魅力,並在拎袋的形狀、色彩、圖案基礎上進行想象,以解決本課教學難點。再讓學生欣賞綜合使用卡紙、瓦楞紙等廢舊材料,用各種手法制作的拎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

5、動手動腦,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設計怎樣的拎袋,發給學生作業設計單,在作業設計單上填好設計説明、創意、色彩、材質、設計師簽名。讓學生領悟設計的意義,並根據設計方案有目的地選取材料進行分工合作。

6、師生互動,“展銷”評價。

開個小小“展銷會”,看哪一組設計製作的拎袋最受歡迎,“推銷商”從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進行介紹,“顧客”為國慶旅遊挑選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拎袋,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用相機拍下“推銷”的場面,又以評委的身份頒發“心靈手巧”、“最佳創意”獎牌。

7、遊戲體驗,拓展延伸。

學生提上拎袋作品進行“我們去旅行”的遊戲,體驗成功的愉悦。

師:同學們設計製作的拎袋真是太精彩了,這些美麗的拎袋放入市場的話,將為我們的旅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使我們的旅程更生動精彩!為了讓生活更豐富多彩,希望你們能設計出更多更新穎的拎袋

美術説課稿 篇4

一、明確內容,説教材

【課題】《賀卡製作》

【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選自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設計應用第六課《賀卡製作》,通過設計製作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學會立體賀卡的製作方法,讓學生體驗“學”和“用”的直接關係,培養學生初步的設計意識,感受美術學科的實用性,用凝聚着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誼賀卡,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學目的】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製作立體賀卡,掌握立體賀卡的製作步驟和方法,瞭解不同種類賀卡的含義和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收集手頭的材料,設計製作立體賀卡,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及設計製作、造型表現等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製作有自己特色的賀卡,體驗成功的快樂。

4、創新目標:通過讓學生動手來設計、製作賀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立體賀卡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製作形式新穎、構思巧妙的立體賀卡。

二、形式多樣,説教學方法

小學四年級學生處於形象思維活躍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們還多以感性表象來掌握概念,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興趣愛好仍然是學習最好的動力。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性格上表現得好奇、大膽,追求自己的個性,比較喜歡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主觀意識較強。綜上所述,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啟發性、直觀性、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主為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本節課主要採用“看、想、做、説、改”等教學形式以及任務驅動法、講述法、指導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勇於發現創新的思維習慣。

三、自主探究,説過程

1、激趣引入,實施任務。

這個環節,注重製作興趣的激發,以談話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任務驅動的實施。

以談話的形式來引入本課的內容,讓學生認識賀卡及賀卡的作用。在激發興趣後,繼續深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賀卡的組成要素,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2、引導鋪設,獨立探索。

這個環節,注重製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明白製作的方法及相關的步驟。

根據學生形象思維仍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思維方式這一特點,教師在頁面設置、圖畫使用和插入、插入藝術字等方面進行示範操作,並明確製作的要求(如:講究賀詞的針對性、版面設計、洋溢着自己的情感,注意佈局等),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美術學科相整合。讓學生自行探究賀卡製作的技巧,並在此基礎上創新,注重對學生主體探究的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現代教學家葉聖陶先生把“教授法”變為“教學法”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根據這一方法在佈置任務時,突出以“學生設計”、“學生做”為本,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其自由發揮,給他們插上想象、自由的翅膀,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師生之間互動學習。

3、激勵評價,合作探究。

激勵性的評價貫穿於整節課,有利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拓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評價,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時,又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合作者。

評價表使學生和老師進行評價時有“理”可循。讓學生互相提出對賀卡的修改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們進行相互指導,相互修改,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學習、提高。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為了使學生能嚐到成功的喜悦,最後,引出送出賀卡,將自己的愛心送給自己感謝的人,讓學生們感受到一份成就感,成為幸福傳遞的使者,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努力創新。

4、精心設計,拓展思維。

在作業的練習上,本節課主要採用的是創造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相結合。如:讓學生寫一寫製作賀卡的感受、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製作賀卡時得到了些什麼新知,還可以將你的賀卡送給你想送的`人,然後寫一寫感受。

讓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的空間,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鼓勵學生努力創新,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板書設計】本課採用突出“賀卡”形式的板書,賀卡式的標題以直觀為主,起到引領和點題的作用。照顧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板書設計比較簡單,卡賀內容的板書沒有按照賀卡的格式套上去,其原因是不想學生受到板書設計的影響設計賀卡,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美術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十二冊第七課《綵球的設計》。下面我從對教材的把握、教法學法的運用、教學流程的設計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準確把握説教材

本課是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的內容。 用一種或兩種正多邊形可以組合二十餘種不同的球體。如果設計邊長相等的正多邊形,留出插接口,再按一定規律組合,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富有個性的球體。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大綱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個:美育目標:培養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初步瞭解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審美特點。知識目標:學 習插接綵球的創作、設計步驟和方法。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學 會做人、學會做事。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教學重點是瞭解綵球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規律。教學難點是做出新穎、美觀有創意的綵球作品。

二、靈活運用教學法

新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都堅信自己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幫助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習方面的“閃光點”。 為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樹立信心。在教學中,我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的、自覺的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我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熱忱,優 化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創造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 學法”、“多媒體演示法”來組織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比較,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三、層層推進説程序:

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1、欣賞導入,瞭解綵球的作用。

首先我以一段雜技表演《獅舞》來開課。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不斷的刺激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他們自覺的進入情境。然後,我適時引導,將學生的眼球定格在綵球上,綵球的作用不言而喻。隨即,我出示一個鏤空的大綵球,迅速導入課題。 欣賞生活中的綵球,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欣賞水平。

2、自主合作,探究綵球的製作方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分兩步進行:(一) 觀看,閲讀教材,帶着問題進行探究。(二)觀察比較,合作研討,正多邊形插接球體的規律。學生通過探究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學會發現、欣賞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並自己總結出製作方法。

3、教師示範,演示綵球的製作要點。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 課前,我製作示範作品的時候,發現製作綵球的方法千變萬化,但我相信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只要刪繁就簡,找到規律,抓住要點,就一定能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彩 球。基於這種考慮,我將設計和製作中的知識要點總結出來,拍攝成短片,在上課的時候播放給學生看。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為後面的 創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4、學生製作,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在課上合作,就會考驗集體中的每一個人,是否能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共同創造,並在其中得到樂趣、增進友誼、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培養意志品質。

5、展示評價,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開展互動式參觀、交流活動,能增強學生對創作的自信心與評議能力。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設計,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學習綵球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學生要觀察分析、要自主探究、要大膽創新。

四、提高課效説反思: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縱 觀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綜合我的個人感受,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多媒體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堂上,我還成功運用了自 主探究,合作研討的教學模式。令我驚喜的是,同學們的作品有的很精美,很有創意,多有獨到之處。有的雖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稚嫩的創意和製作中的小小失 誤,並不能代表什麼,只能説明他們在思考,在體驗失敗與成功的過程。當看到同學們為解決了一個個難點問題而欣喜不已的時候,當看到同學們為成功插接出一個 個綵球而笑逐顏開的時候,我堅信我的開放式的美術教學課堂是正確的。

以上是我説課的內容,懇請在坐的各位專家和同行,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美術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課文內容分析:

面具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美術工藝品,幾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在祭祀、祈福時就使用面具。現在,人們常在節日或舞會上使用面具。

本課屬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有趣的面具為題材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欣賞各式各樣的面具,瞭解面具的起源,發展,認識面具所具有的形式美,進而啟發學生運用多種表現形式設計製作獨特的面具。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瞭解我國民間藝術的精華,激發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體驗設計製作和應用的樂趣。

二、説學情

《面具》是小學三年級的一堂製作課。在上一個課時的學習中他們學習了畫動物和人物的頭部特徵,為學習本課打下了基礎,體現了由淺入深的訓練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實際能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的及重點、難點。

三、説目標

1.知識目的:通過欣賞各式各樣的面具,瞭解面具的來源,發展及其形式美。

2.能力目的:創作並製作獨特的面具作品,培養學生利用材料進行設計製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激發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四、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各種材料設計和製作獨特的面具作品。

難點:通過面具的設計和製作,使學生了解民間面具藝術,培養想象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繪製面具的技能。

五、説教具與學具

教具:課件、範作、演示用品。

學具:剪刀、膠水、彩色紙、彩色筆、油畫棒等。

六、説教法

直觀教學法、欣賞分析法

七、説學法

自主探究法

八、説教學流程

1.用遊戲入境的方式導入新課。

3個頭戴面具的學生相繼出場,此時,教師問:“誰知道他們臉上戴的是什麼?”學生討論後,使學生對面具具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引發對這種古老藝術的濃厚興趣,並在心裏產生疑問:這麼漂亮的面具是怎樣做成的?從而為新課埋下伏筆,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知。

2.展示不同的面具,開闊視野。

(1).引導學生欣賞書上的面具,瞭解所學內容。

(2).播放幻燈,介紹温巴面具儺戲面具和非洲面具。並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説明面具的起源和在當時的作用。

(3).啟發提問:面具在現在還有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後幻燈展示京劇面具、舞會面具和小朋友做的節日面具。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寬創作思路。認識製作面具就是通過對人或動物面目的誇張變形,促使學生對面具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教師示範

要使學生在製作時快速高效,首先要讓他們對整個繪製過程在腦海中形成連貫的畫面。因此我出示一些面具的範本,啟發提問:你喜歡哪件作品?如果讓你做你打算做什麼樣子的?討論後把面具的製作過程在學生面前演示出來,學生歸納製作步驟,教師板書:1.畫頭 2.剪 3.挖眼裝飾 4.貼皮筋

4.學生動手製作面具

當學生領會了面具質樸、古拙的原始美之後,要給學生提供創造美的舞台,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有趣的面具,在作業實踐中感受自身的智慧,這時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製作。

5.展示作品

展示學生作業時,師生互動評價作品的設計構思、着色特點。

6.課外拓展

首先對學生這節課的學習進行肯定,然後課外拓展:利用廢棄材料做面具,變廢為寶,節約資源。

九、説板書

面具

1.畫頭 2.剪

3.挖眼 裝飾 4.貼皮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kv8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