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二語文竇娥冤説課稿怎麼寫

高二語文竇娥冤説課稿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高二語文竇娥冤説課稿怎麼寫

新教材的《竇娥冤》內容由舊教材只選取第三折,擴大到現在的三折, 眾所周知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不僅最集中的表現了竇娥的反抗精神,還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會的黑暗,我今天以第三折帶全劇,説這一課。

本課位於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單元第一課。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本文的學習力求對本單元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踐行新課標的要求:通過對學生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 鑑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3. 理解竇娥的反抗性格及其在高潮部分的充分表現,體會浪漫主義手法在本劇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鋭。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鑑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法:

1、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欣賞戲曲片段,提高鑑賞能力。

2、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直接體驗,加深理解。重視語言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3、討論分析法。通過設計問題,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分析、感悟具體情境,最後教師補充點撥歸納。增加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

學法:主張“指導、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學法有:討論法,朗讀法,研究性閲讀法。

二、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教學目的和要求,我把本堂課的教學分為以下五個環節。五個環節分別為:(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細讀課文,重點把握。(四)揣摩課文,加深理解。(五)總結全文,深化認識。

環節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語設計:中國的莎士比亞關漢卿

2.關漢卿其人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説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籍風流,為一時之冠。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元雜劇基本知識: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説明情節,介紹人物。在折與折之間的楔子,則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相當於過場戲。楔子與折的區別,楔子只用一兩支曲調,不必如折那樣,必用一套曲調。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説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

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關於宮調。隋唐以來,音樂的調子是用“燕樂二十八調”,在宮、商、角、羽四聲上各分配七調而成的。宮聲七調如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等叫“宮”,其餘二十一調如越調、雙調、般涉調等叫“調”,所以稱調子為“宮調”。“燕樂二十八調’,是宋詞、元曲的依據,但實用的調子並不多,元曲中僅用十二調, 而傳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種。這九種宮調及其表現的情趣如下:

正宮-惆悵、黃鐘宮-纏綿、仙呂宮-清新、中呂宮-跌宕、南呂高-感歎、雙調-健朗、商調-悽惶、越調-諧趣、大石調-藴藉

每一宮調各有它所屬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隻以上。傳奇繼承了南北曲的傳統,很少有另外創作的曲牌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説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敍;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敍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説明這一點。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主作答。

1. 理解本色的語言風格。

①:語言的適俗性。如:[滾繡球]中竇娥指天罵地,毫不遮掩、毫無顧忌,酣暢淋漓,用最通俗、最簡潔、最激厲的語言發泄出自己滿腔的憤怒,詛咒了顛倒黑白的黑暗社會。一字一句,都發自肺腑,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與雕琢,使觀眾聽來也不由怒火中燒,熱血上湧。

②語言的'個性化。[滾繡球]中竇娥冤的語言深沉悲亢,塑造了堅強善良的竇娥形象

③語言的淺顯化。[快活三]、[鮑老兒]兩支曲子是竇娥去法場路上囑咐婆婆的話,全是日常口語,非常樸素,如泣如訴,具有真情實感,聽來真切感人,使人落淚。

2.採取全班參與,分組朗讀的方法初步閲讀課文,重點了解第三折中的結構。

探究明確:第一層:(開頭~“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寫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第二層:(“(劊子云)快行動些”~“不明不暗,負屈銜冤”)寫竇娥告別婆婆。第三層:(“(劊子喝科,雲)兀那婆子靠後”)~結束)寫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3. 按三層劃分得出三個劇情畫面,即

押赴刑場 鳴冤

婆媳訣別 訴冤

三樁誓願 發誓

環節三:細讀課文,重點把握。

有矛盾才有戲劇,為重點把握戲劇體裁提出兩個討論性問題。

1.討論: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表現了什麼?

明確: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衝突有: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

矛盾衝突的第①點,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第②點,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第③點,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2.討論: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生?

明確: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生的,因為製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

這樣,我們就會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實徹底失望而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

環節四:揣摩課文,加深理解。

通過教師指引對全文再次分析閲讀特別是對《端正好》、《滾繡球》、以及後來竇娥的三樁誓願的研究探討

提出討論:你對竇娥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明確:善良而富有反抗性的底層婦女形象。

環節五:總結全文,深化認識。

通過教師指導與學生之前討論相結合,對三大奇願的認識和全文的總體把握。

明確:①: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願,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情,洞察現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下三樁誓願應驗等情節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儘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侷限和歷史侷限。當然,三大奇願也反映了竇娥冤屈之大。

②: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板書設計:關漢卿個人簡介、元劇基本知識介紹、第三折劇情場景分析、全文總結。

四、作業:1.背誦第三折中的[端正好]、[滾繡球]兩曲。

2.第三折中的劇情表演。鞏固知識、發揮想象、置身其中、切身體會戲劇的藝術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vok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