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竇娥冤的課件

竇娥冤的課件

古代女子以貞潔敬孝為德,善良温順為美。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極有價值的東西,而文本中,主角竇娥便是這類女子的典型代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竇娥冤的課件,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竇娥冤的課件

竇娥冤的課件一

【設計思想】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的代表作,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劇它是一部感天動地的現實主義悲劇,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竇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竇娥冤》也是引領學生進行悲劇審美體驗,學習悲劇審美的絕好課文基於此,我設計讓學生在瞭解元雜劇特點和熟悉劇本情節的基礎上,通過賞析悲劇形象,探討悲劇根源,體驗悲劇審美,體味悲劇魅力通過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和劇作的超現實情節進而把握其藝術成就

【教學目標】

1.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

2.把握竇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劇美

3.剖析人物悲劇命運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題及進步意義

4.欣賞本色語言和浪漫主義的手法,賞析悲劇藝術的美

【課前預習】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通讀課文,疏通文意

2.閲讀老師分發下去的有關元雜劇知識和《竇娥冤》第四折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關漢卿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他的代表作《竇娥冤》被列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

魯迅説:“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車爾尼雪夫斯基説:“悲劇是人的偉大的痛苦,或者是偉大人物的滅亡”

恩格斯説,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衝突”

教師點撥:悲劇往往是正面主人公與暫時強大的邪惡勢力之間進行不可避免的鬥爭衝突,結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難、失敗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劇結局,來喚醒人們的悲痛、憐憫、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從而激發起人們靈魂深處的良知今天我們學習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體驗悲劇審美,感受悲劇魅力

二、檢查預習情況

課件展示生字詞和有關元雜劇的知識

三、朗讀比賽,熟悉課文

 (將全班分成四組,分別表演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戲,開展分角色朗誦比賽)

設計意圖:依據戲劇的易於朗誦與表演的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比賽,讓學生熟悉課文情節,並且加深對元雜劇特點的瞭解

 四、品味鑑賞

1.竇娥之美——賞析悲劇形象,感受悲劇魅力

問題:你發現竇娥有哪些美的地方?她的哪些地方震撼你的心靈?(要求結合劇情圈點勾畫,梳理竇娥的言行心理活動,整理歸納其性格特徵,瞭解其悲慘遭遇)

學生默讀,勾畫,思考,回答師生共同歸納明確:

(1)正直善良,義重情深對自己的親人,竇娥異常温存,關心備至,不惜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婆婆病了,她熬藥送湯;在公堂上受審時,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聽説要對婆婆動刑,就趕緊阻攔衙役,情願屈招藥死“公公”;被押赴刑場時,她央求劊子手繞到后街去走,怕婆婆見了傷心;見婆婆後,她不顧自己死將臨頭,還勸慰婆婆保重身體,不要過分悲傷

(2)剛強自守,決不妥協當蔡婆婆迫於張驢兒父子的權力慾招其父子入門時,竇娥堅決不從,毫不退讓,反覆勸告婆婆説明竇娥有主見有立場,有自己成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張驢兒的父親被藥死後,張驢兒進行要挾,她毫不畏懼,情願和張驢兒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審時,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辯白自己的冤屈

(3)倔強剛烈,頑強反抗前往法場受刑時,她指斥天地鬼神,實際上是對封建秩序的懷疑和斥責,對竇娥這樣的封建社會的底層婦女來説,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臨刑前,她發下三樁誓願,向世人申説自己的冤屈她至死也不放過張驢兒,變成鬼也要為自己鳴冤昭雪

(4)悲慘不幸竇娥三歲失母,七歲做童養媳,十七歲成婚,十九歲喪夫,二十歲冤死刑場竇娥的遭遇讓人憐憫同情,唏噓落淚

綜上所述,竇娥是一個遭遇不幸但靈魂美好,心地高尚,令人敬佩的封建社會的下層婦女這樣一個可愛生命的毀滅實在可悲,震撼人心,發人深思!竇娥的悲劇引發人們深思,當時善惡、清濁與社會秩序究竟顛倒、荒謬到了什麼程度!

2.竇娥之冤——探討悲劇根源,把握悲劇主題

問題:竇娥“冤”從何來?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何在?(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推選代表發言)

師生歸納明確:

(1)的壓迫,是釀成竇娥悲劇的遠因其父竇天章向蔡婆婆借了而無力償還,只得將七歲的女兒竇娥賣到蔡婆婆家當童養媳劇中賽盧醫同樣是難以忍受的重壓而心生惡念,謀害債主蔡婆婆,蔡婆婆被張驢兒父子偶然碰到救了,從而張驢兒父子就狼入蔡室這些偶然事件背後是元代社會盤剝的泛濫和社會管理的失序

(2)流氓地痞的壓迫,是造成竇娥悲劇的近因元朝是我國曆史上政治壓迫最殘酷、吏治最黑暗的時期統治者給屬於統治民族的遊民提供了巨大的政治保護傘,使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敲詐勒索,為所欲為張驢兒父子正是這種社會統治制度的受益者

(3)吏治的,是造成竇娥冤案的直接原因竇娥本來以為官府會主持公道,沒料到官吏貪暴枉法,聽信無賴流氓的誣告,不管青紅皂白嚴刑逼供只憑屈打成招的口供定案,一審結案,即處死竇娥

(4)元代社會的黑暗,是造成竇娥悲劇的根本原因由於受到、流氓地痞和貪官污吏這三層壓迫,終於釀成了竇娥的冤案在這裏,沒有公道,秩序混亂,清濁不辨,善惡顛倒,總之是“覆盆不照太陽暉”!竇娥的悲劇,是善良的人被黑暗社會所吞噬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時代的悲劇

3.《竇娥冤》之美——賞析悲劇藝術,體會悲劇特色

(1)理解劇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

問題:竇娥臨刑前發下三樁誓願,並且這三樁誓願都實現了(第四折裏交代楚州大旱三年),你怎樣看待這樣的超現實情節?

學生朗讀“三樁誓願”部分,討論明確:

①表現竇娥反抗精神的需要;

②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寄託作者鮮明的愛憎;

③使作品既洋溢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於奇異的浪漫色彩

教師總結:作者不甘心善良美好、正義合理的東西被無辜蹂躪,他要使正義得到伸張,冤屈得到昭雪,因此在描寫現實生活的同時,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吸取前代流傳的有關傳説加以改造創新,創造了血濺白練、六月下雪、三年大旱的浪漫主義情節,更強烈地表現了竇娥至死不屈的精神和民眾的意願,使劇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達到了完美的結合

(2)品味本色自然的語言

問題:歷來評論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所謂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樸實自然,既富有生活氣息,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又具有藝術韻味讀第三折,選出你喜愛的語句進行賞析,然後全班交流

(3)比較閲讀

問題:根據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的戲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劇作在情節上和原劇相比有較大改變下面是程硯秋改編的京劇《六月雪》的主要劇情(有兩種結尾),試和原作進行比較,説説你認為哪一種最好,並談談理由

秀才蔡昌宗進京趕考,傭户張氏之子驢兒隨往驢兒垂涎昌宗之妻竇娥,途中將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説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湯,驢兒又在湯內暗放毒藥,不想被驢兒的母親吃下,當即身亡驢兒於是誣告説蔡母殺害了他母親,縣官動用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斬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縣官驚恐異常竇娥的`父親竇天章,時任八府巡按,前來楚州巡查,解救了竇娥,同時,蔡昌宗也沒有死,竇娥一家團圓(另一種結尾是:竇天章來楚州一帶巡查時,鄉民替竇娥喊冤,於是將張驢兒抓獲但當他趕去搭救竇娥時,竇娥已屈死於刑刀之下)

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注意關漢卿原作是怎樣用人物身世之苦來加重劇作悲劇氣氛的,並加深對原作中竇娥強烈鬥爭精神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黃克先生稱道它“筆力蒼勁,故事本色,鞭笞得力,悲憤酣暢,堪稱元雜劇之極致”,所言極是從竇娥的悲慘遭遇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醜惡,感受到了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時的悲憤,感受到了悲劇給我們心靈帶來的震撼

六、佈置作業

上網蒐集有關《竇娥冤》研究和演出的情況,以加深對這部戲劇的理解和體會

竇娥冤的課件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瞭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2.瞭解全劇劇情,瞭解課文節選部分在全劇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劇作主人公竇娥的藝術形象。

2.以《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曲詞為重點,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

3.鑑賞劇中“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瞭解超越現實的誇張和想象對於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和體現劇作浪漫主義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滲透點

瞭解元代的社會現實,認識劇作抨擊社會不好的反封建主題。

(四)美育滲透點

鑑賞古代戲曲的語言,欣賞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

二、學法引導

1.抓住戲劇衝突,理清情節結構,總體上把握劇本內容。

2.反覆誦讀[滾繡球],瞭解竇娥指斥的對象和她表達的感情,從中可以分析出,這一曲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做了相當深刻的概括,是竇娥以生命換來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是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的控訴、抗議,是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現。誦讀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幾曲,瞭解竇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誦讀第三部分的[耍孩兒]、[二煞]、[一煞],進一步瞭解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反抗。

3.誦讀典型片斷,鑑賞語言特色,如婆媳訣別時的對話,凝練而又不失準確。又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寥寥數語百感交集,哀傷不盡。誦讀三個場面的主要曲詞,比較分析隨着人物感情的變化,語言色彩和節奏的不同:第一場,指天斥地,語言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第二場,與婆婆訣別,哀婉悽慘、徐緩低迴;第三場,發下三樁誓願,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鑑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並進而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是教學的重點;後兩方面,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解決辦法

加強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全劇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藉助課堂討論,使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願”超現實情節的作用,落實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要求學生認真進行課前預習。閲讀讀本《元曲和明清傳奇》一文的相關部分,瞭解雜劇的基本常識。以曲詞為主,誦讀課文;藉助課文題解,瞭解全劇劇情。有條件的,可進而引導學生閲讀劇本全文及關於關漢卿的戲劇評論。

2.第一課時,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體味作品。而後,要求學生獨立分析課文節選部分的基本情節,列出簡要提綱。

3.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反覆吟誦關鍵曲詞,體會劇作語言和藝術構思的特色,進而通過課堂討論,歸納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分析劇中超現實情節的作用。

4.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關漢卿》和《竇娥冤》。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藉助分角色朗讀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節選部分的劇情發展脈絡,並初步把握主人公竇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體感知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重要的劇作之一。現代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語文讀本》第四冊選有該劇片斷)時,也是以關漢卿創作《竇娥冤》作為劇作核心情節的。《竇娥冤》歷來被列為元曲四大悲劇和中國十大悲劇之首。課文節選部分,是《竇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劇的高潮部分。劇作借弱小無助的竇娥的不幸命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元代黑暗現實的觸目驚心的圖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劇作賦予主人公竇娥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個自幼被賣作童養媳,備受凌*,最後又被無辜推上斷頭台的弱女子,不僅敢於指斥天地鬼神,還大聲控訴“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劇作還為竇娥設計了臨刑前的三樁誓願,藉助超現實的誇張與想象,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增強了劇作的感染力,使整個作品達到“寓褒貶,別善惡,分是非,明愛憎”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關漢卿(約1210—約1300)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區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戲劇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説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藴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曾經把自己比做“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表明了他敢於鬥爭,不畏權貴的性格。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鋭,關漢卿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瞭解人民的疾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經常出入於歌樓、戲場之中,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語言和民間的藝術形式,音樂和戲曲方面的造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產的雜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60多部劇本,現存的有18部,其中《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蝴蝶夢》《單刀會》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眾。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於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説,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2.指名提問,要求學生簡要説明元雜劇的主要體式特點(參看《語文讀本》)。

3.指名提問,要求學生複述《竇娥冤》全劇劇情(參看課文題解)。

4.分配角色,由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只讀曲詞與唸白,科介從略)。

5.問題討論:

(1)試分析劇情的發展過程,將課文劃分為三個層次,並歸納各層大意。

第一層:開頭至[滾繡球]曲末“……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訴説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層:“(劊子云)快行動些”至[鮑老兒]曲末“……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請求繞道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被押赴法場而傷心;與婆婆見面後,訴説冤屈,囑託後事。

第三層:“(劊子做喝科,雲)兀那婆子靠後”至文末。竇娥臨刑發出三樁誓願,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

(2)從課文的三個層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樣的性格特點?(第一、三層主要表現她的反抗精神,第二層表現她的善良心地。)

6.學生自讀課文,梳理課文詞語。

下一課時,重點任務是鑑賞曲詞,容量較大,難點較多。因此,在熟悉劇情後可引導學生分層梳理詞語,減少下一課時的學習困難。以下所列詞語,僅供參考。

第一層:實詞:生(深) 糊突(混淆) 勘(核查、查驗) 虛詞:合(應當)

第二層:實詞:紐(拘束) 哥哥行(那邊) 落的(落得) 葫蘆提(糊里糊塗)

第三層:實詞:罰(同“發”) 委實(確實) 湛湛(清明)青天 萇弘化碧(周朝的賢臣) 望帝啼鵑(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 暑氣暄(暖,文中指炎熱)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們”)

(四)總結、擴展

學習《竇娥冤》,重點在欣賞其曲詞和藝術手法,這是下一課時的任務。但瞭解背景、把握劇情、梳理層次、通解文字,是進行鑑賞前必須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説是進行鑑賞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分認識本課時知識積累的作用,有些內容,如作家作品、雜劇曲詞語彙等,是可以融入我們的語文素養的,更不可忽視。

(五)課後作業

1.誦讀全文,重點誦讀[滾繡球]、[耍孩兒]、[二煞I、[一煞]等幾支曲子。

2.初步思考設計“三樁誓願”的戲劇情節對於刻畫人物、凸現劇作主題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劇情發展 竇娥性格

一、押赴刑場指天斥地 剛強、堅貞寧折不彎

二、婆媳訣別訴説冤屈 善良、純樸開始覺醒

三、感天動地三樁誓願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本課時的學習任務,是在前一課時初步通解文字、瞭解劇情和初步把握主人公形象的基礎上,以曲詞為主來鑑賞課文的語言,鑑賞劇作藉助想象、誇張來實現對現實的超越和深刻批判的藝術手法,並更深入地把握主人公形象。

(二)整體感知

雜劇的戲劇語言由曲詞、唸白、科介三部分組成,其中曲詞和唸白是劇中的人物語言。鑑賞古代戲曲的語言,主要就是品味曲詞和唸白。《竇娥冤》第三折中,由[端正好]、[滾繡球]、[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等十支曲子構成的一套劇曲,十分生動地展示了竇娥這個無辜的弱女子的內心世界,抒發了她滿懷冤屈的極端悲憤的感情,推動了劇情向高潮的發展。“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表現了竇娥的冤屈之深重,反抗之強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教學過程

1.簡析[端正好]一曲:怎樣理解曲詞中的“沒來由犯正法,不提防遭刑憲”這兩句話?這支曲子在全劇中起什麼作用?

([端正好]一曲,可看作[滾繡球1和以下各支曲子的引子。“叫聲屈動地驚天”,正與劇名“感天動地竇娥冤”相合。“沒來由”、“不提防”説明竇娥身陷冤獄的無辜。她不僅屢受酷刑,而且即刻便要慘遭殺戮,“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冤深似海,怨氣沖天,她不能不爆發出悲愴慘痛的呼號。)

2.重點賞析[滾繡球]

(1)指名學生口譯這支曲子。

(2)這支曲子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3)這支曲子集中反映了竇娥的反抗精神,你認為曲詞中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是哪兩句?

(這支曲子寫竇娥蒙冤赴刑時對天地鬼神的怨恨,運用了呼告、對比以及對偶、感歎、反問、反覆等修辭方法,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人物的情感。

曲詞中,最能體現反抗精神的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兩句。在這支曲子裏,竇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日月鬼神由信奉到懷疑、質問的心理變化過程。最後則借指天斥地,對當時的黑暗現實進行了最猛烈、最尖鋭的抨擊,對包括最高統治者在內的封建王權作了大膽指責與否定,因而反抗精神最強烈。)

3.對比賞析[耍孩兒]至[煞尾]等四支曲子,鑑賞曲詞,領悟劇作採用超越現實的手法進行構思的藝術魅力。

(1)指名學生朗讀並口譯曲詞。

(2)試各用4個字為“三樁誓願”擬一個名目。

(3)歷史上關於一些冤獄的傳説,多半是“一人一事”,為什麼劇中要連寫三樁誓願?

(三樁誓願的名目分別為:血濺白練、六月下雪、亢旱三年。課文中連寫三樁誓願,是使用遞進手法,使戲劇衝突步步激化。三樁誓願,也可以説是一樁比一樁更大,由此凸現竇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訴“惡人橫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聵,法制黑暗”的社會現實,實現了對那個產生“時代的悲劇”的“悲劇的時代”的批判。

作家借三樁誓願,也進一步突出了剛強的竇娥決不妥協的性格。作家描畫了她那股驚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氣,使這個身份卑賤的童養媳,化作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劃破那籠罩蒼穹的無邊黑暗。一個苦度青春的少婦被吞噬、毀滅了,但是,一個傳誦千古的藝術形象卻屹立起來了。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格催人淚下,令人欽敬。

連寫“三樁誓願”,是藉助想象、誇張手法完成的傑出藝術構思。這樣的處理,在作品現實主義的軀幹上灑上了一層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它“於事理不合”,卻“為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理想和要求。它啟示人們:“善”雖一時無力戰勝“惡”,但正義的力量不會泯滅。這樣的構思,拓展了劇情發展的空間,符合民族傳統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給人以鼓舞和感召。)

(四)總結

關於主人公形象和浪漫主義手法運用的小結,見前面的分析。

關於關漢卿劇作的語言特色:

王國維先生曾盛讚關漢卿“一倚空傍,自鑄偉詞”,稱讚其劇作語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當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準確概括了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即語言通俗而自然,樸實而生動。如課文中,指天斥地的場面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端正好]和[滾繡球],幾乎句句押韻;而訣別婆婆的場面則曲白相間,如泣如訴,哀婉低迴;三樁誓願的場面,則激情如火,慷慨激昂。關漢卿劇作的語言,集中體現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五)課後作業

1.抄寫二至三則最喜歡的曲詞,反覆吟誦。

2.就課文使用的浪漫主義手法,寫一則五百字以內的短評。

標籤: 課件 竇娥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n2rv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