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樹的故事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第三冊第八課《大樹的故事》。首先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孩子們對大樹有着特殊的感情。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本課的包含面廣,可以從其中三個方面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內容空洞。引導學生對大樹的圖片展示、創作實踐、自編故事進行豐富聯想,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為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瞭解大樹的基本結構(樹根、樹杆、樹枝、樹冠、樹洞)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

2、難點是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的完整性。

四、教學過程

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這堂課主要採用的是欣賞感悟暢想、體驗表現創新、展示評價交流、反思拓展在創新等方法進行教與學。這節課我本着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欣賞感悟暢想

1、孩子們是最喜歡看動畫片的,我就精心選擇了一段動畫片《大樹傘》讓同學們觀看,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大樹的故事》。

2、講引觀察巧畫大樹

(1)大樹對我們的學生們來説並不陌生,為了讓他們進一步瞭解大樹的外形特徵。我在黑板上畫出基本的大樹一些外貌特點讓學生們進行欣賞、分析。接着我提問大樹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瞭解大樹是由樹冠、樹洞、樹幹、樹枝、樹根等結構組成。此環節是讓學生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2)根據學生愛做遊戲的特點,我用做遊戲的方式教學生們畫大樹。結合我們手掌張開後,猶如一棵樹的外形特點,我在黑板上範畫。描出手指的外輪廓,形成樹枝的效果,再向下延伸至手臂形成樹幹,接着再添加樹杈,樹葉和樹根,一棵完整的大樹就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的方法簡單有趣。讓學生們在玩中學會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學畫大樹。

(3)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能力。並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然後又展示一些具有故事情節的大樹圖片,並讓學生講一講,你覺得大樹上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嘗試創編小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4)為了培養學生的構圖意識,我把兩幅不同構圖的作品放在一起,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來表現大樹。

<二>體驗表現創新

這一環節重在瞭解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運用知識技能表達思想和情感提供一個空間和平台。

1、課件展示學生作品欣賞。為學生提供借鑑,打消作畫的畏難情緒。

2、提出作業要求:給同學講一個大樹的故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學生創作、表現,教師巡迴指導

作畫過程中播放歡快、活潑的樂曲,為學生創造充滿激情的作畫氛圍。

<三>展示評價交流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快樂,我從作業的完成、作品的構圖效果、語言的表達等方面,讓學生自評、互評,同時給予指導。力求讓每個學生在這節課中都有收穫,獲得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拓展在創新

展示一幅關於環保的宣傳畫,讓學生們從宣傳畫中體會到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愛護樹木,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家園。

以上是我就《大樹的故事》這一課題展開的説課,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樹的故事》,選自人美版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三冊第八課。

我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來談談我對這一課的認識與設計。

 一、説教材內容:

大樹的故事是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通過回憶、觀察,瞭解大樹的基本結構,並在作業中呈現出來,同時通過再創作,用繪畫的手法引導學生表現大樹上、大樹洞裏小動物的生活,大樹下小朋友做遊戲、老爺爺下棋,樹根下面小螞蟻辛勤的勞動等情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

 二、説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圖片欣賞,遊戲繪畫等方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刻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説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給本課定位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通過回憶、觀察,瞭解大樹的基本結構;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是本課的重點。

2.難點是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和構圖的能力。

五、説教法學法

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這堂課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景、講授、觀察、故事創編等方法進行教與學。

這節課我本着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①激趣導入引出課題(用時1分鐘)

孩子們是最喜歡看動畫片的,我就精心選擇了一段動畫片《大樹傘》讓同學們觀看,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大樹的故事》。並板書課題。

②講引觀察巧畫大樹(用時13分鐘)

大樹對我們的學生們來説並不陌生,為了讓他們進一步瞭解大樹的外形特徵。我準備了一些外貌特點突出的大樹讓學生們進行對比欣賞。通過欣賞了解大樹的外形不同、樹枝伸展的方向不同、樹葉的顏色不同。接着我提問大樹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瞭解大樹是由樹葉、樹幹、樹枝、樹根等結構組成。此環節是讓學生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根據學生愛做遊戲的特點,我用做遊戲的方式教學生們畫大樹。結合我們手掌張開後,猶如一棵樹的外形特點,我在黑板上範畫。描出手指的外輪廓,形成樹枝的效果,再向下延伸至手臂形成樹幹,接着再添加樹杈,樹葉和樹根,一棵完整的大樹就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的方法簡單有趣。讓學生們在玩中學會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學畫大樹。

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能力。並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然後又展示一些具有故事情節的大樹圖片,並讓學生講一講,你覺得大樹上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嘗試創編小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構圖意識,我把兩幅不同構圖的作品放在一起,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來表現大樹。

③大膽創作藝術實踐。(用時20分鐘)

學的目的是為了用,美術課堂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創作過程,這一環節中,我的作業要求是:首先完成一棵完整的樹或樹的局部,其次,用課前畫或剪好的昆蟲、動物圖片拼貼到大樹上,形成故事情節。最後,在小組內能夠互相講述這個故事。

在學生創作的同時,我還選擇了《森林狂想曲》作為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輕鬆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④作業展評,感受成功(用時5分鐘)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快樂,我從作業的完成、作品的構圖效果、語言的表達等方面,讓學生自評、互評,同時給予指導。力求讓每個學生在這節課中都有收穫,獲得成功的喜悦。

⑤課堂拓展,情感延伸(用時1分鐘)

展示一幅關於環保的宣傳畫,讓學生們從宣傳畫中體會到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愛護樹木,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家園。

 六、板書設計:

現在顯示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助作用。

大樹的故事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包含面廣,可以從其中三個方面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內容空洞。引導學生對大樹的圖片展示、創作實踐、自編故事進行豐富聯想,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 、教學目標:

(1) 美育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2) 知識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的.用自編故事、繪畫方式等去表達對大樹的情感。

(3)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 在本課中,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是重點

(2) 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課的難點。

4、 教具準備:課件、畫紙、畫筆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開始教師歌曲《好大一棵樹》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樹的故事,並且感受到樹的重要性,讓學生初步形成保護樹的意識。

(二)教師引導、賞析圖片。

我用課件展示繪畫中的大樹作品

(1) 欣賞繪畫中的大樹,讓學生知道大樹可以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去表現

(2) 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繪畫。

(三)討論交流,啟發思維。(2分鐘)

我提出:“那你們喜歡大樹嗎?喜歡大樹那些地方?一起説説,小朋友們説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樹葉、樹根、樹枝、、、、、、為下面的繪畫打基礎。

(四)創作實踐活動。(7分鐘)

學生體驗創作快感,其特點是讓學生選擇材料進行創作時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作能力,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鬆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五)課堂表演,自編故事。(7分鐘)

讓學生髮揮想象,説説大樹的故事,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此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六)播放學生作品(3分鐘)

欣賞同齡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造自信心,也讓學生賞析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七)課後拓展(1分鐘)

有關大樹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查閲資料,發揮想象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大樹。

四、板書設計

大樹的故事

生長姿態 顏色 外型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五、説教法

1、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樹的美,創造大樹的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力。我採用情境教學貫穿始終: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着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六、説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採用以下主要學法:

(1) 欣賞、聯想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初步認識人與大樹的關係

(2) 交流合作討論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讓學生仔細思考討論合作,然後隨意交流、發言,這樣的學法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民主、自由、開放的氣氛中成長。

(3) 表演法:學生用語言或動作,表現大樹的特徵。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七、小結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受時空制約的,美術課教學同樣不應侷限在40分鐘之內。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課後生活實踐中,在有意無意地積累着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本身對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着巨大的作用。這就是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標籤: 説課稿 大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zow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