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篇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篇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自然界是充滿着神奇有趣、美麗奇特的科學現象,就拿“彩虹”這一自然現象來説吧,它常常出現在夏天雷雨後,雲層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時,經過陽光的折射,就會在天空中出現美麗的彩虹。但往往孩子們還未仔細欣賞時,它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讓人難以捉摸。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深深吸引着孩子們,大班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事物充滿了一定的探究慾望,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在活動中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串聯生成。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的目標。

1、在觀察、探索中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

2、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3、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4、根據目標:我的活動重點是在觀察、探索中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活動難點是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遊戲中,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選擇一個明媚的日子。

2、課件一份,鏡子人手一份,盆中裝滿水,圓珠筆,色拉油,白紙,三稜鏡,放大鏡,泡泡。

四、説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引起幼兒的興趣——遷移經驗,瞭解彩虹的由來——學習動手製造“彩虹”——交流實驗結果——延伸活動。

我是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親身體驗,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克服重點和難點。具體過程如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通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幼兒自由玩鏡子。幼兒在玩中和同伴説説從水中的鏡子中找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射。

3、説説自己的發現。數一數有幾種顏色?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我開始的直接提問是讓孩子們拿着鏡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討論自己的發現,幼兒討論的問題肯定不充分,之後我用語言提示他們“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一照”,這樣有目的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彩虹”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鏡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顏色。

(二)瞭解彩虹的由來。

這一環節我出示雨中、雨後的課件製作,讓幼兒觀看課件彩虹是怎麼產生的,最後得出結論:彩虹是夏天雷雨過後出現的自然現象,是天空中飄着許多的小水滴經過陽光照射後形成的,彩虹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這樣排列的。屏幕上雨後的課件鮮豔的顏色刺激着小朋友的感官,使他們的手、腦、眼、嘴並用,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學習中。

(三)學習動手製造“彩虹”。

前一環節的介紹,幼兒對“彩虹”的由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麼漂亮的彩虹一會就沒有了,怎麼辦呢?”我直接把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想辦法解決,孩子們肯定會説:“我們可以自己做一條‘彩虹’呀?那怎麼製造‘彩虹’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尋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鏡、三稜鏡、圓珠筆、白紙……幼兒自由地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交流、合作。本環節是運用了嘗試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動的難點之處。

(四)交流實驗結果。

幼兒互相欣賞製造的“人造彩虹”與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麼材料製造“彩虹”的,並用語言總結、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在看看、説説、做做中進一步瞭解到彩虹這一現象的由來,真正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操作法。

(五)延伸活動。

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在科學探索區中,尋找多種製造彩虹的方法,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並體驗着成功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綜目的。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2

目標:

1.複習10的分解

2.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含義

3.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義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悦

準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過程:

一、談話引出

今天,王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如何來拼搭機器人,你們可以幫我一下嗎?不過拼搭機器人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與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機器人之前,我們還需要學許多本領,每學到一種本領就貼上一個標記。

二、尋找合作伙伴

講解遊戲方法

教師出示數字卡10,根據自己胸飾上的數字去尋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來是10。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

教師講解玩法(5以內加法)

根據泡沫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拼起來

四、智力大沖浪(4人合作)

講解:根據底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5以內減法)

五、巧拼機器人(4人合作)

講解:"機器人"材料,由頭,身體,兩隻手,兩條腿組成。拼接時,按頭部上的數字找出相應的有算式圖形,拼成機器人,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對。《巧拼機器人》説課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來,我班的孩子們對拼圖很感興趣,這源自於主題活動"愛我中華"中的拼中國地圖而來。我想何不把數學活動體現在拼圖中呢?讓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可能比較容易接受。於是,我就設計了《巧拼機器人》這個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遊戲時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園各種活動的基本。我們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為玩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愉快的活動,在玩中既能滿足幼兒對周圍現實世界探索與認識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説教數學活動充分運用各種遊戲手段,設置遊戲場景,提供遊戲材料,採用遊戲情景,使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得以瞭解,掌握知識。在遊戲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促進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隨着現代社會對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幼兒與人交往,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尋找合作伙伴"就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個遊戲活動中就強調如何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們怎樣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塊。總之,整個活動都讓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

2。説活動目標

目標有3個:第一。複習10的分解

第二。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的含義。

第三。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悦。(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

3.説教材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愉悦,整個活動自始自終圍繞着這個目標一點一點突破重點。從活動的一開始,老師的談話引出,就讓幼兒瞭解遊戲任務,使幼兒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識(需要與人共同合作),然後通過"10"的分解來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這時就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意識。接着遊戲二,"智拼泡沫板",遊戲三"智力大沖浪"都需要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其中"智力大沖浪"學習5以內的減法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雖然本班幼兒在珠心算方面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但對減法的含義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設計時考慮孩子對拼圖較感興趣,藉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讓孩子去理解減法題意,嘗試到成功的喜悦。

最後一個環節"巧拼機器人"孩子的思維從圖片到符號,也就是説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給你一個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怎樣拼搭機器人?是平面的好還是立體的好?這都考驗了幼兒的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活動準備

這個活動我為幼兒準備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三.説教法

講解示範法

四.説活動流程

1.活動以談話的形式,遊戲的口吻引出,使幼兒瞭解這次遊戲活動的目的。"巧拼機器人"方式,與同伴合作完成。

2.尋找合作伙伴

通過遊戲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來複習10的分解,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誰,而且幼兒間相互檢查,我們兩人合起來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這第三個環節是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幼兒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該如何合作來完成遊戲,兩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圖,再根據題意來選擇另一塊泡沫板上的式題,反過來也根據式題來選擇圖意。這一遊戲考慮孩子已有認讀加法式題的經驗和能看懂簡單圖畫的認知水平,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的活動,建立具體事物與抽象的式題之間的聯繫,促進幼兒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如:樹上有兩隻小鳥,又飛來了兩隻.......幼兒在尋找的過程中就是把用數字符號組合成的抽象題-----直觀的具體化的內容。多次尋找圖片式樣配對的過程就是對加法意義的逐步理解過程,擯棄了傳統教育的弊病,就像會算32=5,但不理解是什麼意義。

第四個環節也就是5以內的各數的減法。

孩子學習減法比加法難些,也體現在意義上的理解。所以,同樣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配對活動來寓教於樂中,而且在設計圖片上,我更加註意內容的簡潔明瞭,讓孩子們易於接受。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數為單位,把答數是該式題找出來。如:把答數是6的題目讓孩子們找出來。這樣孩子們必須在眾式題中搜索,最後整個機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來了。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3

一、説內容

選擇的依據《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樂趣”。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腳步、小棍、繩子等)作為量具,僅侷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活動內容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平時的區角活動中,我們會經常在數學活動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繩子、尺子、吸管、鉛筆等,經常看到幼兒在東量量,西測測的,好像對於這些測量的活動很感興趣。另外,讓幼兒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測量,這樣對於幼兒來説會是很有趣的,幼兒可以在整個活動中都通過不停的身體運動,不停的遊戲,來感受測量的樂趣。幼兒自己探索,自己嘗試,這樣幼兒可以學到很多、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有利於他們以後終生的發展。因此就產生了今天的這個活動內容。

二、説活動目標的確定

1、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測量,並進行簡單的記錄,體驗測量活動的樂趣。

2、知道測量結果與測量工具的關係。

3、學習與同伴那之間相互協商、尊重他人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體驗與同伴協作的快樂。

活動的重點:探索,學習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

活動的難點:將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三、説活動的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區角活動:教師和幼兒發現大量可以用來測量的工具。

2、觀察活動:幼兒會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記錄表格。

(二)物質材料的準備

1、事先準備好場地。

2、筆、紙、記錄表等

四、説教法、學法。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的知識建構必須由兒童通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去完成。根據這一理念,我從幼兒最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入手,讓幼兒通過實驗、遊戲、記錄去積極主動的獲得對測量的直接經驗,通過記錄、分享、交流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的積累學習經驗,並且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知識。

幼兒自主探索活動,必須由幼兒親身經歷,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在活動中給幼兒留有較大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活動步驟不宜太細太死,讓他們充分體驗,才能有助於幼兒獲得直接經驗,吸引幼兒,使他們更投入自由進行探索,在分享的過程中,進行自主交流與表達,使他們的零星的經驗得以提升與發展,從而形成測量的基本知識,理解測量結果與工具之間的關係。

整個活動主要用了探索操作法。根據幼兒愛動、愛問、好學的特點,讓幼兒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作為複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成為幼兒探索知識、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為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五、説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幼兒的興趣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小屋玩,可是,我們去之前啊,要幫助老師先解決一個問題,我們要來測量一下從這裏到小屋有多遠,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幼兒自由討論,想出各種測量的方法。這時老師再提出問題。

師:可是,今天老師沒帶任何的測量工具,我們只能用我們自己的身體來測量,該怎麼量呢?

(設計意圖:幼兒天生就有好強的求知慾,通過教師創設情境,讓幼兒發現問題,激發幼兒主動的參與活動過程,探索發現問題的興趣。)

(二)討論與探究:分別尋找測量的方法,並進行講述。

1、幼兒自由探索測量的方法,在幼兒探究時,教師巡迴觀察、指導,適時引導幼兒發現用自己的身體,尋找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

2、並讓幼兒進行演示。

(三)幼兒尋找合作測量的方法。

幼兒通過自己尋找測量方法以後,再通過和別人合作,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助於幼兒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主動去和別人合作。

(幼兒的認知結構主要強調直覺思維,教學中與其指示幼兒如何做,不如讓幼兒自己試着做,邊做邊想,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探究活動為中介的,兒童獨立摸索,看起來是“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贏得了時間,這種探究最有現實意義。探究性遊戲活動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師更多的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四)引導幼兒把測量或者合作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幼兒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也是幼兒最缺少的。幼兒在測量以後用怎樣的方式將自己的測量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難點。

(五)記錄、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師:我發現許多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測量方法,請小朋友把你的記錄表拿過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測量結果吧,(請幼兒介紹測量方法及結果)還有和小朋友不一樣的嗎?你來介紹一下吧,(幼兒發現結果不同)討論;為什麼小朋友的測量結果不一樣呢?再次測量,引導幼兒發現、探究產生差異的原因。

(將幼兒交流的多種經驗納入到自己的經驗中來,再次驗證,從而使幼兒的能力與知識得到潛移默化的鞏固與吸收。)小結:在測量時我們使用的測量方法不一樣,所以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幼兒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在探索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的錯誤,作為教師要允許幼兒出現錯誤,通過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自由的環境,鼓勵他們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積極參加討論、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糾正錯誤,讓幼兒的經驗進一步得到提高)

(六)集體合作測量幼兒利用集體的力量再尋找不同的測量方法,幼兒再次用遊戲的形式來進行測量,整個活動都在遊戲中展開,幼兒充滿了樂趣。

(七)説活動延伸區角活動: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物體作為測量的工具再去進行測量。

六、説特色:

1、操作性強。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當作測量工具,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遊戲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探究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

2、活動設計遊戲化。孩子特別喜歡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老師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活動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

3、整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活動層次清楚,過渡自然,通過個別量、小組合作量、集體量,使幼兒在與活動材料、教師和同伴的互動中獲得相關經驗,真正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物我交融互動。

我們的這個活動主要體現了《綱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教育的機智性、趣味性。

2、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幼兒情感、能力的發展。

3、充分利用了教師和同伴這一重要教育資源,使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具體、全面。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4

一、説活動教材

我國寓言文學歷史悠久,自先秦以來名家輩出,膾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燦若繁星。先秦文學史中的許多寓言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世代流傳,早已變成了成語,為人們廣泛應用。“人生多少哲理, 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 嚴文井老 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説,著名”:“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守株待兔》是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考慮到大班小朋友形象思維的特點與寓言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我們的科學認讀的活動要求我將目標定位於以下三方面:

1、能用連貫的語句表達畫面內容,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初步理解作品內容、人物感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玩字,激發小朋友認讀漢字的興趣。

3、通過觀察農夫守株待兔的經過,知道偶然發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遠、不勞動是沒有收穫的。

二、説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談話,引出話題。

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以適當的提問回憶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並讓小朋友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對小朋友來説,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使小朋友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

第二環節: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留有懸念,給小朋友提供表述的'機會。為了幫助小朋友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最後一部分情節隱藏起來,創設一個小朋友創造性表達的機會,教師通過一個主要問題,再以追問的形式,逐步引導小朋友觀察畫面,讓小朋友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創編出各種情節,最後共同尋求故事發展的原因。

第三環節:觀看結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種田人“為何守”兔,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活動中小朋友通過教師的追問理解了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為希望兔子還會來**在樹樁上;也知道兔子**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種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後他就異常高興,他想以後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來説明了此時種田人的心情,而故事裏面的樂滋滋、哈哈的笑聲就體現出了他的情緒變化。

(二)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但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通過 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內容,體會種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漸失望,到後來的結果兔子沒有等到,由於自己不再勞動自己的莊稼都死掉了,這時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緒都表露了出來。

(三)揭示寓意

最後通過故事中的感歎詞變化,體驗了故事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從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並通過列舉小朋友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發小朋友對自己生活態度的認識,進一步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完整欣賞故事,一起進行講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再次對漢字守株待兔進行認識。

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們學的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還有很多的成語故事也非常有意義,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讀一讀,或請爸爸媽媽給你講講。下面我們一起再來把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欣賞一邊。

2、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是激發小朋友我國的文學歷史,有個大概的瞭解,也激發小朋友繼續去關注、去閲讀更多的成語故事。

活動延伸:

1、利用“小舞台”的遊戲進行成語故事表演,感受成語故事的魅力。

這個意義的故事我們下次還可以在小舞台遊戲中進行表演呢!

2、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字請你來拼一拼,看誰能拼出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幾個字。

延伸活動表演故事是為了讓小朋友加深對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遊戲也科學認讀的一種方法。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5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每天晨間鍛鍊,是孩子們一日生活中最喜歡的環節之一,經過一段時間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孩子在自由選材料結伴玩的過程中,雖然他們友好合作,大膽嘗試,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例:單腳跳、雙腳跳、平衡等。但是,助跑跨跳幾乎沒有小朋友想出來嘗試過。《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跑、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根據上述情況,針對大班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了《小鹿搬家》這個活動,通過讓每個孩子親身扮演小鹿角色來練習跳的能力、通過經編筒與嗎,木板的組合拼搭成障礙物,使跳躍的難度逐步提高,並相處不同的跳躍方式,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活動中輕鬆自然的讓孩子們學習助跑跨跳。

二、説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動作發展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

2.鼓勵幼兒能互相合作地用經編筒拼搭出各種高低不同的障礙物。

3.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三、説活動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從活動目標和幼兒動作發展的實際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難點預設為: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四、説活動準備:

利用本地廢舊材料經編筒(長、短)、木板

五、説教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説一説、看一看的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將要組織的是大班唱歌活動:《唱唱我的名字》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

歌唱活動《唱唱我的名字》節選自巴赫所做的《康康舞曲》,此樂曲節奏明快,流暢,歌詞內容既有規律又有趣味性,很容易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為了便於幼兒理解、更好的演唱,我將原歌詞“傑西卡”改為“卡秋沙”。在整個過程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教學手段,使孩子的求知慾和興趣得到滿足。

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在演唱自己名字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和愉悦感,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重點)

2.幼兒能夠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高音部分;並能自如地接唱。(難點)3.幼兒能根據歌曲的情緒特點,創編有趣的動作自由的表現歌曲。

為了更好的服務教學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與歌曲內容相關的課件

2.歌曲圖譜一張

3.配樂演唱錄音我還採用以下教法輔助教學:圖譜教學法、情境創設法、視聽結合法等。

另外我還將引導幼兒運用練習法、比較法、遊戲法等,使幼兒在快樂中習得新經驗。

活動過程:

主要分為五大環節

一、通過拍手,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

二、結合課件和圖譜,分析理解歌詞,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快樂學習並表現歌曲

四、引導幼兒填名字演唱,使其產生自豪感,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五、遊戲“找朋友”,接唱自己的名字,感受歌曲和遊戲帶來的快樂我的活動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幼兒學習與演唱的興趣我通過創設“歡迎外國小客人”“小客人唱歌介紹自己”,引出歌曲,並結合課件和圖譜,引導幼兒分析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性質特點,有效地調動幼兒學唱的興趣。

二、開展有效互動,引導幼兒自主與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通過啟發性的提問:你想做什麼樣的動作?你的名字該怎樣唱呢?然後引導幼兒自己探索。課件中幼兒照片的展現,“唱唱你和我”,既拉近了師幼的關係,又激發了幼兒自主表現歌曲的慾望。另外我通過開展“找朋友”的遊戲,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互動中自信、快樂的演唱歌曲。

三、巧妙利用圖譜,有效解決活動難點活動中我將節奏和音高的變化巧妙的融入富有情境性的圖譜中,如高音部分用“小氣球飛高”來表現,既利於引導幼兒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又輕鬆解決了活動的難點。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分析與設計,下面我就現場做課,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此活動選材於生活,報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他們用舊報紙做手工,做紙球鍛鍊身體,還可以撕成碎片做紙漿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孩子們對於報紙非常感興趣。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而近階段我們在學習5的組成和分類的知識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由此產生了大班計算活動--《看報學數》。

二、説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看報紙,玩報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數、學分類及組成。

2、初步學習統計,能正確地記錄。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為幼兒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統計報紙上文章數、廣告數、圖片數,並學習正確記錄。通過孩子自己的嘗試、操作和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統計經驗得到整理。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9

【説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户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户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慾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隻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係,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並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説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於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台;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説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通過遊戲可以讓幼兒帶着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遊戲的競爭氛圍裏,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於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遊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説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

【説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採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範法:對於體育活動來説,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於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遊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於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遊戲的環節適當的採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採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並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遊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後,教師進行個別示範,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於後面遊戲環節的開展。

2.遊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法是以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鍊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願望,有利於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身體鍛鍊的積極性。

【説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並隨着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後,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置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範,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後進行歸納小結,並示範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遊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後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遊戲-達成目標2、3體育遊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遊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遊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置了三個競賽性的小遊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遊戲。

在遊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範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範遊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遊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遊戲,在遊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並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遊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遊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遊戲結束後,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後,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鬆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鬆身體。然後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0

首先介紹教材

為了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我園組織大班“環保小衞士”到市文化宮做社會調查。這時孩子們發現垃圾箱旁有一羣螞蟻正“忙碌”着分吃食物,就圍在了一起,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來。於是,教師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有趣的昆蟲世界》的主題開展了對螞蟻的探索活動,如找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等,而此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選擇教材《螞蟻奇遇記》原因是:淺顯的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從而提高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也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故事的幽默、好笑。因此,我認為此教材符合《綱要》中選擇內容的三項原則。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遵循《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説、想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這一要求,我從技能、能力、態度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準備從以下三方面體現:經驗準備、環境準備、材料準備。

現在重點講解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互動競猜”的遊戲方式來構建一種師生、生生之間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語言環境,體現幼兒以合作、探索為特徵的共同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及濃厚的表達興趣。共分三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猜猜、講講,引發幼兒互動興趣。我們將模擬“幸運五十二”的遊戲方式,讓幼兒之間展開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螞蟻競猜”互動遊戲。

玩法是:各小組推薦一名“螞蟻形象大使”當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各組對螞蟻探究的觀察記錄和收集到的螞蟻相關知識進行互動輪流提問,小組或集體互動答題,同時還可讓幼兒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問題1:4號隊幼兒圍在電腦旁,大家邊説、邊操作,一起玩認識螞蟻的電腦遊戲。(其他組幼兒可通過大屏幕參與答題)當電腦提問要求回答螞蟻是否能住在河邊時,幼兒的問題產生了:“那螞蟻不小心掉到河裏它會遊戲嗎?”再如問題2:各小組幼兒在繪畫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螞蟻什麼都喜歡吃(一幼兒提問:螞蟻會吃手錶嗎?螞蟻吃那麼多的東西它有大便嗎?)老師並不急於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只是請幼兒把問題填寫在觀察記錄表上,以便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討論與探究。

可以説,此環節構建了幼兒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共同體,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或表現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收集、整理信息,也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索畫面基本意思。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猜測活動中充分發揮、發展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有創意地進行學習。

第一步: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和喜歡猜測的心情,給每組幼兒分發2-3套螞蟻外出旅行時的“三張照片”,請幼兒猜猜螞蟻在旅行時發現了什麼?孩子們看到照片立即進行了積極而熱烈的觀察、討論與猜測,教師則輪流聽每組幼兒講述,並運用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合作觀察、大膽猜測的探索學習中理解和想象螞蟻的表情、動作等情緒變化,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自主觀察與討論異常激烈,思維變得極其活躍,表達興趣濃厚,由此就產生了以下的奇思妙想:

例如照片1:幼兒的猜測是……照片2:由於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幼兒已認識簡單的文字描述,因此幼兒基本能容易理解、講述照片的大致內容。但想象與表達各有特色。 照片3: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及規律的經驗,幼兒的猜測是那麼具有想象力……舉例:發現黑皮管--想象猜測到飛機掉下來的線螞蟻一家三口--黑皮管--想找吃的--飛機掉下來的線正是由於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自主觀察、共同交流的語言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大膽猜測、充分想象和表達的願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語言表達才會是那麼的豐富與精彩。

第二步:猜測後的師生互動講述與交流。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於是在進行完小組的猜測後,教師運用師幼互動的策略,引導各小組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表現與表達自己的猜測結果,體現了幼兒在學習活動的自主中進行主動的學習。

例如各組分別進行了故事大王的表演、畫出猜測的結果、創編歌曲、模擬角色表演等。(舉例創編歌曲)小小螞蟻在草地發現小繩子,用力爬呀爬上去,想要找吃的,突然發現有一個黑呀黑東西,猜一猜,想一想,是大人的肚皮。

這樣一來,就與幼兒有了一起愉愉快合作、分享交流的學習過程,即幫助了幼兒學習語言,有使幼兒在親送的表演中充分表現自我、大膽説話,從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舉例創編歌曲)第三環節:體驗故事的樂趣,遷移經驗。在幼兒充分猜測,盡情表達後,教師抓住幼兒急於想知道自己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時的激動心情,來揭曉“第四張照片”的謎底,此時的結論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幼兒也在學説“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中體驗到了故事情節的幽默、好笑。

幼兒: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笑!

啊!怎麼我們吃的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玩!

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它會拉屎的,好臭啊!

哎呀!是大蜘蛛的屁股吐的絲呀!屁股一動,螞蟻抱不住,就摔下來了。

……然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後,引導幼兒學會用一句概括性語言歸納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揮想象,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快!把絲咬斷,蜘蛛就吃不到螞蟻了!

快快,躲到草地、爬到樹上、躲進洞裏!

好嚇人!是蜘蛛,螞蟻快跑吧!不然沒命啦!

……最後,在突破重、難點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還着重讓幼兒參與提問,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後,幼兒對螞蟻觀察、探究的興趣仍在繼續……我的設想:

1、將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進行,鼓勵幼兒藉助指偶講述、畫連環畫、表演遊戲等方式大膽創遍故事細節。

2、建立“螞蟻樂園”網站,讓幼兒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共同解決、探究關於螞蟻(昆蟲)的問題。

活動反思:

我認為這三個程序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較好地把握了《綱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動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則。活動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讓幼兒帶着問題的懸念,採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學習方式進行思考,並儘可能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講述經驗,充滿自信,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我的幼兒園》。

一、 説設計意圖

《指南》中明確指出:學前語言教育活動主要包括文學活動、講述活動和聽説遊戲活動。《我的幼兒園》是一首語句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是學前語言活動中高質量的文學活動的典型。

《綱要》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能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思維積極、活躍,富有創造性,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學習、遊戲的地方,他們非常熟悉,並且對幼兒園有深刻的感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領域詩歌《我的幼兒園》作為教育活動內容。

二、 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語言教育總目標中指出“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運用較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詩歌中出現的排比句式。

2.情感目標: 能遷移生活經驗,大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3.技能目標:體會長大的快樂,激發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三、 説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含義、感受詩歌的美感。

【分析】:語言領域強調重點在於培養幼兒的口語交流能力,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習慣以 及初步的閲讀理解能力。大班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也開始萌芽。在此次活動中我利用圖片呈現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美。

2.活動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分析】教育工作者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為了突破此難點,我在幼兒熟悉詩歌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創編,並且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

四、 説活動方法

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能夠最大化發揮活動效果。學習者同時可以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同時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我根據幼兒的,活動中,我利用多種教學形式,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

1.教法

(1)觀察討論法:出示直觀形象的教學掛圖,符合幼兒這一階段年齡特點的思維特徵,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能發散幼兒的思維,是發展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觀察討論法的運用,有利於幼兒更直觀地理解詩歌內容。

(2)圖片記憶法:利用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結合由淺入深的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幼兒能更容易記住詩歌相關內容,並且思維更加活躍,有利於詩歌的學習和創編,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

2.學法

(1)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教學法: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文學作品也是整體的。首先,教師配樂朗誦詩歌,讓幼兒對整首詩歌進行整體感知,接着分段引導幼兒深入理解詩歌每個部分,最後再請幼兒整體朗誦詩歌,符合幼兒學習經驗的規律。

(2)多感官參與法:皮亞傑認為:幼兒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本次語言活動,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説一説、看一看、畫一畫等方式,多通道、多感官參與,體會到詩歌的美感,發揮更大的創造空間。

五、 説活動準備

為了將教育內容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幼兒的興趣,活躍活動的氣氛,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結合幼兒們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我將活動準備如下: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園內生活、活動的經驗

物質準備:幼兒園照片、自制圖書、相關PPT

六、説活動過程

依據《綱要》、《指南》精神,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如下活動環節,力求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互動、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中可以進行愉快的自主、能動、創造地學習。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2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説説、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

2、多媒體課件(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

四,説教學法:

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講解法,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二、情景體驗法:另外,我運用了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是不對的。三、動手操作法: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收集到的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

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通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説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説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通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為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為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為沒有樹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為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通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為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為的真偽,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藉機還可以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為幼兒的一生髮展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種子對於幼兒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都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各種各樣奇特的種子,能借助於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佈世界,這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幼兒相對就比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為幼兒在這方面經驗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兒產生更濃厚的探索興趣。《種子的旅行》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種子的圖片,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課件和錄像資料,讓幼兒瞭解種子的神奇、瞭解種子傳播的祕密。

二、説目標

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知識經驗情況,確定目標如下: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種子的傳播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知道種子傳播的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

三、説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方式;

難點: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四、説準備:

知識準備:在活動前,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蒐集各種種子圖片,瞭解相關的種子傳播方面的知識。

材料準備:《種子的旅行》錄像和課件、種子的展板、傳播方式背景圖。

五、説過程

1、參觀種子圖片展,導入活動。

導入部分――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參觀植物及種子圖片展。在參觀前提出要求:你們見過這些植物和它的種子嗎?仔細觀察它們長的什麼樣?在參觀結束後進行談話和討論,要求幼兒能説出看到的種子名稱和不同的形態。

2、通過課件,認識種子特徵、瞭解種子傳播方式。

接下來通過課件“種子的旅行”,引導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

首先,教師連續播放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即蒲公英、蒼耳、蓮蓬和大豆的傳播)播放時,為了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思考,不放聲音只放畫面。結束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們是怎樣旅行的?

接下來,教師逐一展示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讓幼兒深入瞭解種子的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下面以蒲公英為例談談這個環節的具體做法:

(1)、首先教師播放蒲公英的課件,啟發幼兒思考:蒲公英的寶寶藏在哪兒?它的種子像什麼?它為什麼要隨着風兒旅行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仔細觀察和討論後,共同得出結論:蒲公英種子輕飄並且有絨毛,所以藉助風力傳播。接下來,播放蒲公英的錄像,用實證的方法使幼兒的想法得到證實。最後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種子是藉助風力旅行嗎”調動幼兒所有的經驗思考,並藉助於圖片讓幼兒瞭解榆樹和槭樹的種子長着果翅的特點。

最後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得知:藉助風力傳播的種子都具有輕飄的特點,有些還有適合飛翔的絨毛或果翅等。

(2)、用同樣的方式瞭解其它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如A藉助動物和人的活動傳播(蒼耳、竊衣、鬼針草、荊棘等)B藉助水力傳播(椰子、蓮蓬)C藉助於自身彈力傳播(大豆、油菜、芝麻、噴瓜)

教師與幼兒共同得出結論: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發散性的問題: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思考(螞蟻搬運種子、松鼠儲糧、鳥和動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變相的起到傳播種子的作用。)

3、遊戲《幫助種子去旅行》,進行傳播方式分類。

(1)、出示背景圖並進行講解,畫面所表示的意思,並提示幼兒能根據圖示的意思貼圖片。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的圖片

並幫助它在畫面中找到合適的位置,貼好後説出自己所選的種子的名稱及傳播的方式。

(2)、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為什麼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為了繁殖後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

4、活動延伸“我帶種子去旅行”。

進行“我帶種子去旅行”的活動,讓幼兒取幾顆蒼耳種子帶回家等明年春天時,帶種子去旅遊,體驗幫助種子傳播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説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説的相鄰數對於6到7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説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説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説重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數的簡單關係,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

活動難點: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五、説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六、説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十副七、説過程1、開始部分:通過情景讓幼兒找身邊的朋友,初步理解”鄰居“關係2、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遊戲請幼兒幫數字搬家,並提問讓幼兒找找他們的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2)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説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複習10以內數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

(4)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5)拓展部分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八、教學反思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以情節性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接着,讓孩子比較各組相鄰數的規律,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中間的數字比前面的數多1,比後面的數少1這一規律。再者,以操作練習”找相鄰數“,驗證幼兒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也以個別指導的方式幫助個別幼兒理解相鄰數的概念。最後,進行擴展讓孩子找出相鄰的鄰居。整個活動遵循了幼兒學習數學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

一、設計意圖:

聖誕老爺爺又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收到聖誕老爺爺送的禮物了。我的這個半日活動設計便是以聖誕老爺爺的禮物這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新綱要中“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指導精神為依據。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通過自己想各種方法來通過障礙、達到目的地的體育活動,而第二個主題活動是由“製作聖誕禮物”這個想法的延伸添畫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聖誕為主線,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我設計的是大班的活動5—6歲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發展較為完善,能夠基本完成爬、鑽、跳及平衡等動作,但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面對挫折、困難往望無以應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第一直主題活動《找找聖誕老爺爺》的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通過到聖誕老爺爺住的城堡所經過的一系列障礙來訓練幼兒園爬、鑽、條及平衡的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2、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3、教幼兒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發法,、遊戲法、啟發提問發等教學方法運用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年齡小,利用多媒體動畫能更好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採用提問發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的觀察,啟發幼兒的積極思維。

我運用啟發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環境,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用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説活動準備:

高爾基説:“學習是最大的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豐富的準備工作

1、錄因機、磁帶2、場景設置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4、佈置一間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

四、説學法:

通過以上老師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題,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並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觀察——實踐——的出結論

五、説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經發育情況、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

(一)導入:在歌聲中入情

(二)深入:在探究中激情

(三)活動: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續:在擴展中生情

為什麼要安排這四個環節呢?

1、導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為後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聖誕代表曲《鈴兒響叮噹》配合有聖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聖誕節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4mj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