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5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5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

一活動綜述

1活動目標

2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愛好。

3引導幼兒初步熟悉黃豆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4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活動目標,首先是以[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和科學領域的目標為依據,以中班幼兒年齡特徵為出發點來設計,是基於豆製品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而定的。在目標裏,我把培養孩子情感態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説: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在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探究求知慾望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

二重點難點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認為教材重點是:幫助幼兒瞭解黃豆及其製品具有豐富營養,有益人體健康。

教材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三活動設計

根據幼兒熟悉事物的規律,這一活動,我設計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部分)

請幼兒品嚐豆製品,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愛好。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是這一活動重點難點所在,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要害部分,下面我着重談談這一部分的設計[]。

1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

2調動起幼兒各種感官。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在眾多豆類中,嘗試性地查找出黃豆。

3通過師生共同。

4討論

5引導幼兒講述總結出黃豆的外形特徵。這個環節是一個讓孩子們相互探討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熟悉豆製品,瞭解它們的營養價值。幼兒在寬鬆和諧平等的氣氛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建構新知識。(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

第一:通過教師講解,加深幼兒理解黃豆與豆製品的關係。

第二: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説出所瞭解和熟悉的豆製品。

第三:幫助幼兒瞭解豆製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有益於人體健康。

這一環節,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以遊戲的形式使幼兒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將所建構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和鞏固,以此來突破本活動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部分)

通過觀察豆芽,激發幼兒探究豆芽生長過程的愛好。為幼兒有愛好的進行延伸活動奠定基礎。

四活動方法的選用

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比較法嘗試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並注重動靜交替,這一切都是以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為依據,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究發明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2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是中班的語言活動,名叫微笑。

一、説教材

《微笑》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中班下學期《我的朋友》。這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書中形象的將蝸牛擬人化,蝸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帶給了大家很多的快樂,並且自己也變得快樂起來的童話故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蝸牛的熱心腸使自己得到了真摯的友情,讓小朋友們充分體會助人為樂的那份感動和快樂。

二、説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要求,也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語言發展水平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蝸牛的主要事蹟。

情感目標:認識到雖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樂於助人,肯去幫助別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別人和自己很多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發揮時的表達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們的情感認知能力着實有限,並且想要讓他們理解故事中隱藏的寓意是有一點困難的,所以讓幼兒感受體驗到蝸牛雖然小但是隻要他願意幫別人就可以獲得快樂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孩子們可以理解故事的內容並且瞭解故事的隱藏的深刻含義。難點是通過這節課可以讓孩子們能主動願意幫助別人,並體會幫助別人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

四、説教學準備

1、教師要自己製作微笑的課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節,圖片為主,形象生動以吸引幼兒,好激發他們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2、用卡紙製作多個微笑和憤怒的表情,對比着告訴小朋友微笑的優勢,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機給小朋友拍下他們平時幫助他人的照片,和他們的甜美微笑。都一塊放到ppt中。

五、説教學教法

學法傳統的教師説教的方法早已不適應當代孩子們的上課需求,因此,我覺得滿堂灌的上課方式也不適合孩子,成功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共同的探討,並且可以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此我採取了適宜幼兒學習的直觀教學法,討論談話法,講述法和提問法的教法,課堂中,通過ppt中形象直觀的圖片開啟孩子的思維想象力,也會讓他們動手去做一做,對幼兒提一些開放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幼兒在談話中,自己的動手中獲得知識。為了體現幼兒的主題地位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引導幼兒通過看,説,想,做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主要採用欣賞法,講述法,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使師生在互動中學會觀察,思考,並且很好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出示ppt,出來一隻微笑的蝸牛,還有一封信,讓小朋友們説一説,蝸牛是什麼表情。

(二)展開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課件的同時,圖片會有小鳥,小白兔藍天,大象等各種事物,鮮明的顏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兒的視覺,根據圖片一邊講述一邊提問。這是在什麼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小兔子呀?這都是些什麼動物呢?他們都是怎樣説話的?再接着假設性的問,如果你是小鳥,你怎麼打招呼,什麼樣的聲音,語氣呢?(注意引導微笑這個表情),接着再找出蝸牛的圖片,讓幼兒組對討論,説一説他為什麼不高興?什麼樣的表情呢?再告訴大家他不高興的原因,通過提問討論推動故事發展,實現認知目標。

2、完整欣賞故事完整看完聽完故事,以遞進的方式提問,小蝸牛為小朋友們做了什麼事情呢?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大家喜歡他的微笑嗎?為什麼?大家為什麼都認為小蝸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後,慢慢給大家滲透:雖然他很小,只會爬,但是他有一顆愛大家的心,他願意幫助他人,因為幫助別人,所以大家都覺得他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對幼兒進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導,放在課堂中間部分就是為了能夠將重點難點讓幼兒接受了解。

3、自由討論鼓勵大家大膽發揮想象力,看看森林的每個小小兔子能幫其他人做些什麼事情呢?那麼每個小朋友又能為其他人做什麼呢?

(三)結束部分給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憤怒的表情,讓大家看看説説哪個更好看,大家更喜歡哪個?拿出紙和筆,照着老師做的微笑或者自己發揮,做兩個微笑回家送給爸爸媽媽,在這個時候可以放一些有關微笑的兒歌。

七、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拍照,幾個孩子們組一隊,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給爸媽看,並講講自己可以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讓別人微笑。

老師們,今天我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在做老師能夠予以批評指導指正,我也會繼續改進和努力。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3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説教材。

1、説教材分析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膽小先生》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膽小先生膽小怕事的性格運用擬人化幽默化的的形象來引入,所產生的誇張美。

2,幼兒現狀分析

中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感受故事任務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清潔所產生的美。

2)理解童話內容及“膽小先生”的形象特點。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勇敢的自身洗淨個,不懂得遇事勇敢的面對,很多幼兒都膽小怕事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自身素質,遇事勇敢的面對。

4、活動重點、難點:本次活動我把它分為2個課時來進行,本次活動為第1課時,本次活動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觀察、體驗角色表情變化,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膽小先生”膽小怕事的形象特點。難點在於感受故事中“膽小先生”“大老鼠”“小老鼠”等各種小動物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的行為表現。活動重點突破方法:根據目標,製作flash課件,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突破難點的方法: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感受膽小先生的形象特點

5、活動準備: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特作以下準備:

教師準備:《膽小先生》flash課件,膽小先生、大老鼠、小老鼠等木偶形象。

二、説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我本着讓幼兒成為學習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視聽講結合法:

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地觀察課件,“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包括分組講,自由結伴講,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想説的願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大老鼠衝着膽小先生嚷嚷,要求和膽小先生換房子,膽小先生很害怕,並答應了老鼠們的要求,教師語調、語速的控制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大老鼠為什麼要與膽小先生換房間?膽小先生為什麼答應換房子?房子換成後,大老鼠又怎麼樣了?幼兒討論期間可引導幼兒反覆聯繫對話並結合動作表演,以進一步理解作品。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膽小先生為什麼答應換房子)、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膽小先生,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討論法、表演體驗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人物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情節,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flash課件、講述,引導幼兒來理解童話中“膽小先生”的形象特點,體驗有力量勇敢的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3、討論法:主要為每個能力不同的幼兒創造説話的空間,讓每個幼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並讓幼兒自己感受“遇事不要膽小怕事、要勇敢的進行保護自己”。

4、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以及我聲情並荗的解説,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想説,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5、表演、體驗法:

幼兒在表演中發展,在表演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2個場景貫穿於整個活動中,讓每桌的兩位幼兒分別扮演老鼠和膽小先生,邊看課件邊模仿表演,幼兒在模仿表演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故事情節,體會了字詞的含義,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幽默的膽小先生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四、説活動過程

流程:出示膽小先生,引起興趣→課件演示,瞭解梗概→桌面教具演示,重點理解→膽小先生膽小怕事的性格,要求感受、體驗、邊沿→故事高潮部分,表達表現→重點表現表現膽小先生憤怒、勇敢行為的表現,移情講述→聽了這故事你是怎麼想的?

一)導入部分。出示“膽小先生”,

師:小朋友,這是誰?它的名字叫作膽小先生,什麼叫作“膽小”(師生共同解釋膽小的意義,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我們一起來看看膽小先生髮生了什麼事情?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直觀的感受作品的誇張美,並進行簡單的提問。

教師分別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膽小先生髮生了什麼事情?

2,藉助桌面教具,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引導幼兒再次理解故事情節。教師設計引發幼兒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設計問題引導由淺入深的理解故事內容:大老鼠為什麼要與膽小先生換房子?膽小先生為什麼答應換房子?幼兒討論期間,可重點引導幼兒練習對話並結合動作表演進一步理解作品(特別是表演大老鼠兇狠得意的樣子,膽小先生害怕的樣子)。

2)故事的高潮部分,難點是要引導幼兒發現膽小先生自己是有力量的並能做出勇敢的反應,要求所以幼兒都參與表演,感受我是很有力量的。難點中的重點是學習動詞:撲、戳、搗、跺,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圍繞膽小先生這一形象和主題討論:膽小先生是怎麼樣的人?膽小先生最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移情講述:引導幼兒自由發言,能不能給膽小先生重新起個名字?要取個什麼樣子的名字?聽了這故事你好似怎麼樣想的?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陀螺》。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有趣的陀螺,讓幼兒自由選擇,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目測、尺量、棉線、紙條”多種方法找出圓的中心點後來製作陀螺,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變化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悦、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用尺量、棉線量、紙條對摺”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操作方法來進行製作陀螺,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

活動形式讓孩子充分鍛鍊了他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只要動腦、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悦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⑴讓幼兒學習掌握用目測、尺、棉線量、紙條量的方法確定圓的中心點。

⑵體驗色彩變化的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社會性目標:

⑴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悦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製作陀螺的方法。難點:找出圓的中心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欣賞教師製作的陀螺,激發幼兒的興趣。

3、探索法讓幼兒瞭解、掌握找出圓的中心點的幾種方法。

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探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選擇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根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放置三個輔助材料:尺、紙條和棉線。讓幼兒自己選擇探索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想象空間。

5、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

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四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家中帶來各種陀螺陳列在教室內。

2、教師製作多種圖案的陀螺若干個。

3、陀螺畫面色彩圖一幅。4、印有直徑6釐米圓形的硬紙片和白色硬紙、牙籤、彩筆、剪刀,供畫圓用的圓形瓶蓋、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們看這是什麼?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説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的陀螺畫面色彩圖,讓孩子瞭解掌握陀螺的畫面設計及塗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示範創作方法

1、老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製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2、個別幼兒上前來

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範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通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悦體驗。

第五部分: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製作陀螺,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5

一、學生情況

我班是4歲左右的幼兒,喜歡唱歌活動。能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愉悦與交流,喜歡嘗試用動作和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選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從歌曲的角度來感受春天。從當前的季節來感受歌曲。

二、教材

1.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調優美,音域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用詞簡潔,用排比句描繪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調動起孩子的情感。

2.活動目標:

能夠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表現的內容。

學唱歌曲,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基本達到人聲和諧,情感和諧。

在快樂的情景中自由表現,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動準備:

歌曲動畫課件歌曲錄音。(演唱5遍,伴奏1遍)歌曲圖譜灑水壺4.活動重難點:

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自然,投入的歌唱,和諧的歌唱。

二、教法

聽唱法圖譜記憶法遊戲法整體教學法

三、學法體驗法直觀記憶

四、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律動

2、練聲

二、學習歌曲

1、導入歌曲

2、熟悉旋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歌曲,邊聽邊想,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請小朋友仔細聽,仔細感受,把你聽到的節奏用手拍出來。

請小朋友用手拍腿,隨音樂旋律拍出節奏來。

3、熟悉歌詞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聽後講述歌曲的內容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唱一次,聽聽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看動畫,記憶歌詞(請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動畫片,請你仔細的聽歌詞)春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沙小雨在哪裏?————花園裏(魚池裏,田野裏)花兒快樂得怎麼樣?——-張嘴巴(搖尾巴,向上爬)看圖譜師:最開始是小雨落在花園裏,花兒樂得張嘴巴然後是小雨落在魚池裏,魚兒樂得搖尾巴。

最後是是小雨落在田野裏,苗兒樂得向上爬。

出示圖譜,按歌曲圖譜練唱歌詞,(放伴奏錄音)老師示範,幼兒唱。

“請小朋友看圖譜,一起來唱這首歌。”

4、幼兒練唱歌曲播放動畫,集體演唱。

隨錄音演唱請小朋友一邊唱,一邊用你喜歡的動作來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雨要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唱歌舞蹈,來,我們一起和小雨唱歌跳舞吧。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6

一.説教材

(一)説教材內容在孩子們的眼中,美麗的圖畫總是充滿着生命力,繪畫出來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孩子們想的源泉,為了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本次活動我讓孩子在他們的思想空間中遨遊。我根據我班幼兒年齡特點,本身幼兒對事物也充滿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現慾望,就設計了本此活動,我把活動定位在美術領域中,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還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動手操作能力與想象力的發展,使孩子“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去。讓孩子喜歡美術,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二)幼兒情況分析。《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中班的孩子對小動物很敏感,也很樂意於小動物交朋友,他們有着一定的表現慾望,他們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本次活動我所選的內容是貼近幼兒的生活的,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三)説活動目標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學的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特徵、操作能力,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積極地參與活動,探索新的繪畫方法,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學習畫圓的方法來表現蝌蚪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繪畫知識技能

3.學習棉籤畫,,並感受用多種工具結合作畫的樂趣

(四)重點和難點中班的孩子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較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因此讓幼兒動手畫貼小蝌蚪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活動準備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相應的準備:

(1)棉籤墨水立體膠剪刀紙(2)小蝌蚪的實物圖(3)音樂

二.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法:通過有關蝌蚪的圖片,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

(2)興趣激發法:通過猜謎語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來激發了幼兒探索求知的慾望,從而自覺自願、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

三.説學法

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小蝌蚪,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和學習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裏積累經驗,鍛鍊動手能力。

四.説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猜謎語導入→教師示範(觀察蝌蚪-做蝌蚪)→幼兒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製作的蝌蚪)。

具體活動程序如下:

1.導入:,通過猜謎語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2.新授:(1)觀察實物圖小蝌蚪,來發現蝌蚪的特徵(2)示範畫貼小蝌蚪,讓幼兒接受學習棉籤畫

3.練習: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結合上次的課程“小蝌蚪找媽媽”並用青蛙媽媽的口吻進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塗畫。指導時注意個別差異

4.活動評價: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之間互相交流,然後把幼兒的作品放到美術區展示,讓幼兒介紹自己的構思,這樣即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又鍛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7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土坑”若干。

2、學具: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小塑料筐。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鋪石頭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石頭的顏色和形狀,達到鞏固和比較各種形狀特徵的目標。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讓幼兒在撿石頭——鋪石頭——踩石頭的一系列遊戲來達到預設目標

5、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鋪石頭”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朋友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撿石頭鋪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撿“石頭”

帶領幼兒撿“石頭”,引導幼兒觀察“石頭”的形狀,並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遊戲等多種方式來複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鋪“石頭”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石頭”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頭”

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難點問題——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狀的“石頭”來填,並及時拋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於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4、音樂活動——踩“石頭”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動靜交替,切合幼兒年齡特點。中班幼兒的專注時間一般在25——30分鐘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動後,我特意安排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活潑的音樂中跳一跳,蹦一蹦,搶一搶,放鬆心情,活躍氣氛,而且也再次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和掌握。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後,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裏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着探索形狀的奧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説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係,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8

一、説教材

鼻子是人體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感覺器官,我們可以通過鼻子去感知一些物體的氣味。但是幼兒對鼻子的認識還是不全面的,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鼻子內進異物的情況多有發生,同時鼻子內分佈眾多細小的毛細血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護自己的鼻子,就會有許多意外發生。

二、説活動目標

(一)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中提出:“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衞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衞生。”以及“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根據這一目標要求,並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初步瞭解鼻子的功能,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2、能力上:在發生鼻出血、異物入鼻等意外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3、情感上: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中班幼兒對世界處於探索階段,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對自己的身體器官--鼻子產生好奇,但對鼻子的瞭解並不全面,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使幼兒瞭解鼻子的大用途並學會保護鼻子,同時由於幼兒貪玩的特性,他們會經常在玩耍中不經意的發生鼻出血、異物入鼻,本次活動的難點就是使幼兒學會一些正確的自救方法。

三、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鏡子、花露水,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更加仔細的觀察鼻子並瞭解鼻子的功能;同時根據課程需要我準備了《翹鼻子嚕嚕》的課件,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回顧生活中一些不注意保護鼻子的錯誤做法,然後與幼兒討論如何正確保護鼻子。

(二)知識準備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忽視的。我讓幼兒先仔細的觀察自己的鼻子,並説出鼻子有功能。

四、説學情

中班幼兒好奇心較重,喜歡探索,但是由於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幫助幼兒數裏有關安全意識,引導幼兒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自己的鼻子並學會保護鼻子不受傷害。

五、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觀察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我讓幼兒通過鏡子仔細觀察自己鼻子,瞭解鼻子的基本構造;

2.講解法:根據幼兒與教師討論的結果,系統講解鼻子的用途;

3.演示法:通過課件中可愛的小豬嚕嚕的經歷,使幼兒對保護鼻子幼兒更加深刻的認識;4.啟發式提問法:在授課過程中,我運用提問法引導幼兒去思考“如果鼻子失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困難”以此讓幼兒知道保護鼻子的重要性;另外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提問,一方面使幼兒回顧故事情節,另一方面使幼兒通過小豬嚕嚕的經歷明白不能隨便往鼻子裏邊塞異物。

5.情景教學法:幼兒從感知到接受,必須經過實踐,而情境演示為幼兒搭起了通向實踐的橋樑,使他們在模仿中進行“演練”,鞏固所學。通過幼兒聯繫實際進行表述,並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情景演示。通過演示,教師與幼兒一起選出正確做法,以此加深幼兒認識,使幼兒實現有感知到接受的完美轉換。

六、説學法

1.討論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幼兒通過遊戲,使自己成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獲得的最前線。

七、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以下五個環節:

1.通過猜迷,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觀察鼻子的外形,瞭解鼻子的功能

3.通過欣賞故事課件,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4.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一些意外情況5.學習鼻子保健操。

a).通過猜迷,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興趣是有而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通過一個關於鼻子的謎語吸引幼兒注意,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做了鋪墊。

b).觀察鼻子的外形,瞭解鼻子的功能。引導幼兒先觀察同伴鼻子有什麼特點,在通過鏡子觀察自己鼻子。接着教師在活動是噴灑花露水,幼兒在生活中已初步瞭解五官的功能,這一環節通過聞氣味、捏鼻子、回憶生活來提升幼兒經驗.使他們更深切地體會鼻子的作用,知道保護鼻子的重要性。

c).通過欣賞故事課件,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將單調的健康教育內容滲透進童話故事裏,並藉助課件演示,充分調動了幼兒傾聽、欣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討論喚起了幼兒對吐活經驗的記憶,讓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幼兒共同整理了相關經驗。自覺自願建立起健康的行為。

d).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一些意外情況。幼兒從感知到接受,必須經過實踐,而情境演示為幼兒搭起了通向實踐的橋樑,使他們在模仿中進行“演練”,鞏固所學。在表演、觀看和衡量、比較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正確處理類似意外事故。

e).學習鼻子保健操。長時間的靜坐談話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分散,保健操讓幼兒身心得到放鬆的同時,也學到了一個實用的小技能。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9

説教材、説幼兒:

文學作品對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啦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於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展示啦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為幼兒提供啦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啦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啦麻煩,再到後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後,小象終於明白啦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啦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説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啦以下原則: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的詞彙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啦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通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説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啦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啦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啦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才會有樂於表達的內容。)

説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啦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並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啦以上教法我還運用啦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為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台,讓幼兒想説、敢説,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啦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啦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説的慾望一下子便被激發啦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啦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並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想這隻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帶着 "故事裏的小象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它為什麼想飛" 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 並在故事演講後,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為什麼想飛?故事裏還有些什麼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説啦些什麼?幼兒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啦提問法並在幼兒討論後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麼?蛇會飛嗎?它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説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説的呢?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為什麼?

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啦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啦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啦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通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説説自己的本領,並引導幼兒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啦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並在幼兒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羣,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0

、説教材

《葡萄熟了》選自西安出版社《幼兒活動課程用書》教材中班的一節美術活動。該教材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和現實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為啟示編寫的一本適合幼兒教材。

《葡萄熟了》是一個有趣的手工製作活動,讓幼兒在通過看、摸、嘗等各種方式來了解葡萄的特點,為接下來的手工製作做準備。我用了《蝸牛與黃鸝鳥》律動導入活動,為幼兒創建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氛圍。在活動材料的指導下為幼兒製作了一個葡萄架背景牆,幼兒完成作品後,自己親手掛葡萄,將自己製作的葡萄展示出來,體驗秋收的快樂,並與同伴分享。

二、説學情: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會產生相應的聯想,而且會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葡萄實物的展示必不可少,讓幼兒通過觀察葡萄實物而產生聯想。

中班的幼兒對手工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手工製作能力,而且我班的幼兒在動手操作上的能力比較強,能夠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隨心所欲的製作物品,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感受。

三、説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指南》藝術領域學習的核心教育價值,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以及《幼兒園和諧教材》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葡萄熟了》手工活動對幼兒情感、知識、能力發展的教育價值,基於幼兒學情提出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及重 難點:

目標:

1.學會用皺紋紙團紙的方法;2.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怎麼樣團紙,怎樣粘貼葡萄,這是一個新的知識,也是一項技能)3.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學會分享,這是幼兒情感上的昇華。)《指南》中指出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是幼兒藝術學習的重要方面,所以 :

1、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都是該活動重點。

而對於手指不太靈活的中班孩子來説,在製作葡萄時可能會有點困難,因此,活動的難點即: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四、説活動準備

1、幾串葡萄實物;(讓幼兒在通過看、嘗、聞等多感官的方式瞭解葡萄的特性)

2、紫色和綠色皺紋紙若干;(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多樣的製作材料)

3、膠水、硬紙板,每個幼兒一份;(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

4、音樂《蝸牛與黃鸝鳥》;(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

5、葡萄架背景牆;(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裝飾背景牆,大膽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説教學的方法

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的輔助 :

1.表演法:在音樂的指引下與幼兒一起律動引入活動的主題。為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2.觀察法:出示葡萄實物以及已完成的作品,通過對比觀察,瞭解葡萄的形狀、顏色,以及葡萄串的特點。讓幼兒對所觀察的事物的特性產生聯想並進行簡單的講述,然後在品嚐葡萄,真實的瞭解葡萄。

3.示範法:向幼兒介紹這次活動的材料和方法,引發幼兒的製作興趣。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已經瞭解了葡萄以及葡萄串的特點,這時候幼兒會有想通過手工製作來表現自己所觀察到的葡萄的樣子。

4.作品展示: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上。

六、説教學過程

1.活動導入。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律動導入活動。秋天來了,讓我們跟着小蝸牛一起去旅行吧。(設計意圖:為幼兒創設一個愉快輕鬆的活動氛圍,同時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並進入到學習狀態,讓幼兒瞭解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有關於葡萄。)

2.觀察實物,討論葡萄的特點。

出示葡萄,讓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圓圓的、有紫色,有綠色。)請幼兒觀察葡萄串,發現其特點: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放的三角形。

3.向幼兒介紹製作葡萄的材料,引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結滿了葡萄,你們想不想讓咱們班的葡萄架也結滿葡萄?(想)教師:皺紋紙能變成葡萄嗎?怎麼變?引導幼兒發現把皺紋紙揉成一個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樣子。

教師示範製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進行指正。

4. 幼兒自己製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並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貼。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個幼兒團揉10顆葡萄粒。

(4)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鬆,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5、作品展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背景牆上。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悦。

七、説教學效果評估

手工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手工課能夠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也可以為孩子們創造練習技巧的能力。在活動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兒的觀察,通過觀察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瞭解葡萄的特性,葡萄串有什麼樣的規律。但部分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我要求觀察時注意力不集中,覺得有點難,高興的是,在有些幼兒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製作。

再教思考:在活動中考慮到幼兒對組合葡萄串有困難,可以提供給幼兒三角形的紙板做底板,以方便粘貼;要提醒幼兒團葡萄粒時儘量團緊實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1

一、教材分析:

秋天來了,葉子一片片都變黃,秋風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飛落下來,美麗的意境貼近着幼兒的生活又為他們所喜愛。《小樹葉》這首歌曲不僅符合了季節特徵,而且易於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通過優美抒情的旋律激發幼兒的表現力、創造力,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提高藝術表現力,享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歌曲是一首AB段式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第一段主要表現小樹葉離開樹媽媽,心裏很難過,第二段主要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此環節我將藉助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引導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瞭解小樹葉的內部心理活動,並學習用連貫,舒緩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斷頓,有跳躍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以此來化解活動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動呈現趣味性,遊戲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更加喜歡音樂中的遊戲活動,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了,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為:

1、理解歌詞,知道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2、初步學習用(連貫、舒緩與斷頓、跳躍)的歌聲、表情、動作等來表現音樂的內容。

3、熱愛大自然,從小豎立起保護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良好意識。

三、教學方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緻,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和示範法。其中,通過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為幼兒享受藝術,表現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幼兒的藝術表現欲。

四、教學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的姿態及樹葉飄落的情景(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2、多媒體課件《小樹葉》(這是作品欣賞的重要部分,它將作為一個載體,向幼兒呈現完整、感性的視聽覺的藝術形象。創設意境,幫助幼兒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若干片“小樹葉”(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運用這些材料來創設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呼應,同時為最後的表演環節提供材料)。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活動過程中,將充分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鬆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為此我將活動分為六個環節來完成。

1、設置情境感受旋律“小朋友,秋天到了,風呼呼得吹着,馬路兩旁的樹會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學學樹葉飛落的樣子。”

教師與幼兒一起隨着音樂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樣子,以及樹葉在風中飄舞的情景。目的在於引發幼兒對秋天落葉情景的聯想,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也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並由此而導入故事《小樹葉》。

2、欣賞童話理解作品“秋風起來啦,秋風起來啦,小樹葉離開了媽媽,飄呀飄呀飄向哪裏,心裏可害怕。它們傷心的哭了。”(你們聽到故事裏講了什麼?你們傷心時會怎樣呢?等等)在此環節中,我運用了欣賞法、啟發引導法,通過開放式的問題給了幼兒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幼兒回憶自己傷心和快樂的情感體驗,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老師巧妙地將的範唱溶入到童話欣賞中,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作品。為下面理解歌詞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3、整曲欣賞感受音樂“老師把這個故事也編到歌曲裏去了,我們一起來看着電視完整的聽一聽。”幼兒邊看課件邊聽歌曲。

此環節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整曲欣賞法。課件將生動的畫面與歌曲《小樹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將幼兒帶入歌曲的情境中,使幼兒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藝術美的享受。

4、分段感受加深理解“歌曲中第一段講了小樹葉離開樹媽媽在空中飄蕩,小樹葉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用什麼歌聲來唱呢?”(帶領幼兒邊看課件邊用連貫,舒緩的聲音來唱第一段歌詞)。

“第二段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我們又用怎樣的聲音來唱呢?(帶領幼兒看着課件、聽着音樂用斷頓,有跳躍的聲音來唱第二段歌詞)。

此環節藉助了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引導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瞭解小樹葉、樹媽媽的內部心理活動,探索思考什麼樣的歌聲適合體現該段歌曲,體現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鬆、自由、平等的氣氛。突出了重點,為解決難點做好準備。

5、學唱歌曲“剛才小朋友知道了第一、第二兩段音樂的不同,我們在看着畫面來説説歌詞。(師生共同朗誦歌詞)“那我們把歌詞用‘啦’來代替,聽着音樂來唱一唱,感受一下一二兩段地旋律。”(師生共同嘗試兩遍)“我們再完整的把這首歌唱出來。”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朗誦歌詞,接着用單音“啦”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旋律,最後,幼兒完整學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在支持、幫助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教師在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這樣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6、自由表現體驗樂趣“小朋友我們一起再來玩玩小樹葉的遊戲,我是大樹媽媽,你們做小樹葉,一起隨着音樂唱着歌做樹葉飄落的遊戲,好嗎?”

這是本活動的結束部分,所有的幼兒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讓幼兒置身於角色中,隨着《小樹葉》的音樂自由表現,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在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着自己的理解,讓幼兒在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再創於各種感官的表演下,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2

一.活動目標: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感知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誘發孩子們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根據目標,我把本節課的重難點定為。

活動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活動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佈置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沒塗色)梯形的圖畫若干張、含有梯形的操作材料、不同的梯形餅乾若干。

三.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活動流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

課前我給每位小朋友發了一張含有幾何圖形的圖畫,讓幼兒把圖中自己不認識的圖形塗上顏色。由於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中間距離是一樣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

(4)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通過比較,簡單的告知幼兒: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直角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等腰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活動室來了一些小客人,你知道這些客人那些是梯形娃娃嗎?教師出示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幼兒從中找到梯形娃娃。

(2)小客人説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3)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4)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梯形娃娃,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説,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5)讓幼兒找一找畫冊8頁中的梯形寶寶,指一指,並説一説。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説説。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師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我注重“四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最大的延伸(學習生活兩結合)。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悦。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五、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幼兒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

失敗之處: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折剪,而是讓他們在梯形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尋找生活中的梯形,應該和長方形、正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各位老師: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3

一、説教材

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是中班下學期的內容,本活動要求幼兒對9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點數,並正確説出總數,幼兒4--5歲,對數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手口致的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後的學習數學方便打好基礎,因此,我把這個活動內容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故事、觀察、操作,使幼兒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並初步感知相鄰數。

2、思維拓展目標通過活動判斷9以內的數量,體驗數學的樂趣。

重難點:能按數量與數字匹配。

二、説準備

為了這個教學活動的興趣性、直觀性及操作性,我準備了動物卡片,小鳥卡片,房子卡片,花朵,種子,鉛筆等。

三、説教學方法

這個活動,對象是中班幼兒,我們班幼兒年齡偏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些特點,我採取愉快式教學法,以情景及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説課程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4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幼兒愛聽、愛看的特點,我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吸引幼兒注意力。

2、指導觀察,判斷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卡片,讓幼兒説説圖中有什麼不同,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3、運用故事轉折,挑起矛盾,引出相鄰數。

4、運用操作,加深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判斷,幾數量與數字匹配。從而進一步鞏固這節課的內容,培養幼兒動手的能力次活動通過這4個教學環節,既遵循了概念數學規律,又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在這個活動中,我整合了語言、常識、計算等領域,是一節完整的數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4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有感情的朗誦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活動重點

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激發幼兒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活動過程開始部分

回憶經驗直接導入

1、你們做過夢嗎?都夢到了什麼2、是誰讓你們做夢了嗎?

3、教師小結基本部分欣賞散文1、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欣賞一首散文詩,聽一聽,都是誰做夢了2、它們都夢到了什麼呢?讓我們再來聽一聽3、它們的夢可真美啊,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吧4、這麼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創編散文1、夢可真美呀,老師也想來當一回夢姐姐,送花給你們,讓你們也做很美的夢好嗎?

2、播放音樂,“夢姐姐”為每個幼兒放一個小禮物,幼兒自由討論,大膽構思自己彩色的夢。

3、那請小朋友看看夢姐姐送了你一朵什麼顏色的花,想一想你會做什麼顏色的夢,會夢到什麼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看看誰的夢最美,待會兒請你來給夢姐姐説一説。

4、鼓勵幼兒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象與他們不同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

結束部分

小朋友做的夢可真美呀,我們把你的夢講給別的小朋友聽一聽。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圖片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吸引幼兒興趣,同時,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説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15

一、説活動教材:

此課是小班數學下學期教學內容,影子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現象。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影子,孩子們對身邊的這些變化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我抓住這一契機,利用《恐龍的影子》這一課設計了這個以數學為主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在在自然流暢的感性活動裏,自主觀察與探索,自由表達與表現,從而體驗到快樂和成功。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動物的形狀特徵並找出對應關係。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三、説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觀察動物的形狀特徵並找出對應關係。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物質準備:動物卡片、圖卡等。本活動選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五、説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引導法--交流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六、説教學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説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操作性、交流性”。我主要分五個環節:

(一)引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手影遊戲,猜一猜老師用手影表現的是什麼?(啟發幼兒説出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體驗影子和手型的關係)(教師用手影分別表示同一種動物的不同姿態,鼓勵幼兒説出該動物在做什麼。指導幼兒觀察影子和手形的關係,手形變化了影子也隨着變化,影子的形狀和手形是相同的。)。

(二)找一找讓幼兒找一找黑板上小動物的影子,並將小動物和影子相對應的點連線。(連線時要把他們相對應的點連上,而不是連圖畫的內容)

(三)觀察畫冊《恐龍的影子》

1、數一數,不同顏色的恐龍各有幾隻?

2、找一找,各是哪隻恐龍的影子?

3、連一連,嬰幼兒找出每個恐龍對應的影子,並用線連起來。

(四)找一找出示相似的動物和不同形狀的動物,讓幼兒找影子。

(五)拓展延伸:(畫一畫)讓幼兒畫一畫簡單圖形的影子是什麼樣?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的生活化。

標籤: 幼兒園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l2k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