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

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

説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説“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説“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仔細聽曲子的節拍,並用基本動作打拍,

在幼兒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採用採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4、區分樂句,瞭解節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於表述,提問:

|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説有四句。

2、根據節奏譜打拍(讓幼兒在複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

3、誰來説説為什麼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説快慢不同)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

出示圖譜,創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

1今天我們要編個採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並且個別幼兒示範,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最後總結,節奏快的地方採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範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採摘畫面,認識圖標,創編有序的動作。

1、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麼擦小哈的,為什麼這樣採,通過畫面的不同,激發幼兒在不同方位創編動作。有的會説在採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着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着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捲衣袖……根據幼兒説的形象出示圖標,讓幼兒瞭解圖標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

2、幼兒知道舞蹈的創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幼兒自由選擇圖標並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後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

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麼排列圖標的,並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快樂。)

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願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美的表演以後,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

為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後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表演慾望,而且通過場景有機的佈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2

一、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8的加法,是幼兒在學習8的組成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我在設計《8的加法》這節課時,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有易到難,通過豐富多彩的情境和數學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從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在學習1~8各數的認識和加法的基礎上,根據8的組成知識掌握8的加法。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一圖兩式的一般規律,並會列式計算。

3、情感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幼兒體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以及熱愛大自然地情感體驗。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8的組成掌握8的加法並理解算式的意義。難點是讓幼兒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

三、教法、學法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嘗試發現、綜合對比等方法,指導幼兒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而展開課堂教學。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入手,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

四、準備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我還作了如下準備:郊外情境圖一幅、毛絨手偶小兔、算式卡片、教具小鴨、蘋果、西瓜、蘿蔔和幼兒操作的小花等等。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共分為五大環節來進行教學的

1、猜拳幼兒,激趣導入

針對大班孩子純真幼稚、富於幻想的心理特徵,因此上課一開始進行復習時,我設計瞭如下導語:小朋友們,智慧爺爺給你們帶禮物啦,表現好的都能得到,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猜拳遊戲吧!點出複習題,在這種刺激下,人人都想當老師眼中的小能手,興趣一下就調動起來。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在新課學習中,通過孩子們所喜歡的卡通動物形象-----小兔姐姐,以小兔姐姐邀請小朋友去郊遊這一情境貫穿全課,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新知的慾望。通過郊外蘋果樹上的蘋果,引導幼兒感知,探索1+7=87+1=8,並發現數量關係,理解算式的意義,然後出示小鴨圖,讓幼兒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2+6=86+2=8

3、觀察算式,發現加法交換律

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讓幼兒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發現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與幼兒一同歸納出: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得數不變。

4、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因此,我安排了幫助小兔姐姐摘西瓜、拔蘿蔔、分小花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其目的是為了鞏固8的加法知識和一圖兩式的一般規律。

5、遊戲:坐車結束活動

給每位孩子發一張“車票”“車票”上有一道算式題,算出得數是幾就上幾號車。

總之,我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這“郊外的一遊”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3

設計意圖:

眾所周知“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都要加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以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幼兒在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隨着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常發現孩子們總能三三兩兩的結伴活動;遊戲時,也能友好地進行交流;操作活動時,不為了一些教玩具而爭搶不已。為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學會謙讓,培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我設計了這節課,意達到如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多種水果的特點。

2、嘗試製作水果拼盤,體驗活動樂趣。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水果拼盤若干個,各種水果,盤子,牙籤,水果刀,毛巾,桌布。

2、佈置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在本次教學中我着重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曾有人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中,教師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出發,以幼兒熟悉的生活體驗提出引發性的問題:“客人老師到我們班級來做客,我們怎麼招待他們?”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既能讓幼兒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活動中,又能鞏固幼兒友好待人接物的良好品德,同時很自然地導入,引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設計了談話、觀察、製作、品嚐4個統領本課的環節。

(1)在觀察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知水果的特點,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並具有初步自信心,激發他們製作的願望。符合《新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製作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通過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拼盤,為什麼?”充分感知水果拼盤的特點。討論中幼兒將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講述出來,從而增加了他們表現的自信。然後讓幼兒自己來品嚐美味的水果拼盤。通過味覺的刺激,更能激發製作的強烈慾望,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謙讓的快樂。最後是讓幼兒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製作一個水果拼盤。在這裏通過豐富的水果實物及合作製作情節的設計,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活動中通過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符合《新綱要》中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進行交流,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體現出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光能幹,還要會説,會思維。

(3)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向客人老師介紹,請客人老師品嚐。進一步鞏固幼兒謙讓習慣的養成。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就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提升。我力求做到首尾呼應。整個活動以作客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學練中玩”,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提供有序活動,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可由於幼兒年幼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仍然我行我素,還有少數的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為了使幼兒能認真的學習,這就需要老師把活動組織得有序有趣,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文明習慣。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引出,以觀察為鋪墊,以品嚐為手段,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共同製作水果拼盤。力求使幼兒增進謙讓品質、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切實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尤其在觀察和品嚐這兩個環節中,不僅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謙讓的良好品質。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我事先精心準備了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準備了大量的水果和水果拼盤,讓幼兒有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製作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悦。

實踐證明,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都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讓我們在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中,揚起孩子自信的風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

反思

本堂綜合實踐課旨在通過製作水果拼盤,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審美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創作學習的活動樂趣。本來想讓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自主參加到綜合實踐活動來,雖然整節課下來,實驗組學生的興趣、熱情還算高漲。這或許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追尋的開放課堂理想的境界吧。但還是由於個人備課等預設不充分,出現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備課預設不充分。由於道具的侷限,全班只選擇了四個實驗小組進行操作,後面的幾排同學就活生生的成為大眾評委,在感官和行動上都無法很好地參與到課堂,説是評委,最後卻也忽略掉他們的評價。教學過程應該是互動的,對於學生,需要有更多的對話、合作與交流,這樣學生主體性才能有所體現,個性化才能得到發展,創造性才能得到解放。本次活動中,應該是學生興致勃勃地介紹,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評價。這樣一來,生生之間的對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其次,評價語匱乏。對於學生的回答或者創意不能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無法抓住瞬間機遇,充分發揮教育機智來栽培它。

最後,對於課堂和課程整體的把握,都無法做到遊刃有餘。需要學習和提高的還有太多太多。

值得高興的是,綜觀整節課,和諧、輕鬆、活躍!實驗組學生在無拘無束中遨遊“創意世界”。四組同學均擺出了高質量的作品,名字也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眼前一亮。看來,綜合實踐課,也是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方法,加強合作!

植樹節,我種了一粒叫做“勇敢”的種子,在心裏,待它長大!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4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説説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温暖和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很瞭解。“説説我家的人”是通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通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擇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為難點。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

(1)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通過啟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通過師幼、幼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通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家庭的情感。

三、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通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積極性。

(2)記錄法:通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説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這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通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通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啟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

(2)請幼兒説説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可以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可以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動腦筋積極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起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説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製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通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內容。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通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説課的內容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體的確定,我選擇了《美麗的春天》這個內容,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有關春天的知識,對春天有着豐富的認識,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的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

二、説目標

根據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根據主題在氣球上進行創作性繪畫;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熱愛春天的情趣。

三、説重難點:

由於幼兒接觸這樣的作畫不是很多,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確定為: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春天和在氣球上繪畫的力度和方法。

根據這一重難點,我準備了春天景象照片、彩筆、氣球、音樂《春天在哪裏》等教學具。

四、説教法、學法本次活動中,我用到了這些學習方法:

1、通過觀察、欣賞、講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講出春天到了,大自然勁舞的變化,豐富幼兒關於春天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渴望,通過觀察、啟發、想象、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2、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作。

五、説活動流程設計:

1、開始部分:歌曲引入

2、基礎部分:首先出示照片,幼兒通過觀察瞭解春天,尋找春天,從而講述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後教師範畫,講解作畫的要求。

3、幼兒創作部分:幼兒根據課堂上的觀察以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性地進行主題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最後讓幼兒根據自己講述自己的作品內容,將語言表達能力滲透其中。

4、結束部分:幼兒用畫好的氣球裝飾走廊。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6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春天》。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説説這節活動。

第一個方面,説教材

教材分析:《春天》這篇是個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讓小朋友在學習這篇詩歌的同時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氣息。他把春天比喻成了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通過一段段的描述給小朋友看春天為什麼是彩色的,會笑的和會唱的。詩歌語句生動活潑,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學情分析:打扮小朋友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這篇詩歌則採用了一系列的修辭手法來告知小朋友。讓小朋友在腦海中獲得概念,再體驗到了詩歌中的情感,鮮活得把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小朋友面前。

第二方面,説目標

《綱要》指出要讓小朋友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指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出來。所以我從技能,知識,情感三方面來提出以下目標。

1.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技能)

2.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知識)

3.通過詩歌的學習,昇華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其中重點是: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難點是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

第三個方面,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畫好的三本書封面上畫好標記,彩色筆,關於散文內容的圖片

2.精神準備:陪小朋友看過春天的景色

3.教學方法:在這裏我將用到提問法,畫圖法,視聽講結合法來進行以下活動。

第四個方面:説活動過程

1.引出春天的話題(採用提問法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

(春天)

師:“小朋友們在春天裏看到了什麼?”

師:“你們覺得春天是什麼樣的呀?”

(小朋友講一些在春天講過的東西,如花、小鳥、嫩芽等,再講春天對於自己的感受)

師:“你們覺得春天像什麼呀?”

(小朋友抒發自己的想象,講自己覺得春天像什麼如花布等)

2.引出詩歌(這部分採用視聽講結合法)

師:“老師這裏有一篇好聽的詩歌名叫《春天》,它覺得春天像一樣東西,我們來看看它覺得春天像什麼?”

(教師講一遍詩歌)

講完後提問

師:“詩歌中説春天像什麼呀?”

(像一本書)

師:“你們聽到了春天像什麼羊的書呀?”

(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教師把三本書拿出來,不翻開。

師:“我們再來聽一下書中有些什麼東西?”(教師再次朗誦詩歌)

小朋友講自己聽到的東西教師按照順序來將圖片貼到對應的書上。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是彩色的?”

(還有綠的蓮葉,粉的蓮花,黃的菜花等)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會笑呀?”

(小青蛙會笑,小燕子會笑)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會唱歌呀?”

(春風會唱歌,小溪會唱歌)

小朋友回答教師用彩色筆在書上面用簡筆畫畫上圖畫

3.小朋友學習朗誦

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好聽的詩歌。師:“

(教師放慢朗誦的速度讓小朋友能跟上速度)

小朋友自己看着圖片朗誦

師:“現在老師不讀了,請小朋友們自己看着書把它朗誦出來。”

教師幫小朋友翻書,小朋友看着書朗誦。

(全班朗誦完後可以叫幾個小朋友上來朗誦)

4.最後:師:“我們大家可以去外面找找看在春天還有什麼東西我們沒發現師。”

第五個方面,説課後延伸

可以講詩歌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將書放在圖書角供課後翻閲。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做法,謝謝!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7

一、説設計意圖:

線描畫是一種繪畫的練習,又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它是指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我國傳統繪畫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具有裝飾、美化、組合之意。線描畫的裝飾性極強,在充分表達了兒童的童趣、靈性和豐富的想象力之外,還體現了線描畫的黑白分佈的巧妙配置及線條變化所形成粗細曲直的節奏與韻律之美。線描畫是一種利用最少的作畫工具就能隨時隨地進行的繪畫活動,在這堂課裏兩支粗細不同的勾線筆和一張四開的白紙就是幼兒繪畫的全部工具。

我設計的線描畫《小蜘蛛織網》,是在孩子對線描畫中的點、線、面、形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整個活動以小蜘蛛織網為主線,讓孩子在認識線條的基礎上,感受線條有長短、粗細、曲直之分,然後欣賞、學習線條組合、變化,最後為了培養孩子之間的合作能力,我請他們四人一組進行合作創作。

二、説目標

1.回憶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之分,再次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線條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

2.嘗試將多個線條進行創造性地組合,包括點、面、形的有效組合變化出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

3.學習合作,共同體驗線條組合變化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其中“嘗試將多個線條進行創造性地組合,包括點、面、形的有效組合變化出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三、説過程

1、運用兒歌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孩子的興趣。

2.觀察回憶線條。

(這個環節的設計在於調動幼兒已有線條經驗的同時再對線條經驗進行提升。不但讓幼兒認識了各種線條,知道線有長短、粗細、曲直之分,分清直線類線條和曲線類線條。同時還以波浪線為代表,認識波浪線彎曲度的大小、高低。轉動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進行觀察,感受全新的感蹙。開闊了幼兒思維,拓展了幼兒視野,為幼兒進行線條的組合、變化打下了伏筆。)

3、觀察圖譜,感受點、線、圖形組合變化的奇妙效果。

4、師出示範例讓幼兒欣賞。

(這個環節,通過讓幼兒欣賞師示範搭支架、觀察圖譜尋找線條,以及欣賞蜘蛛網,使幼兒感受到同樣的線條不斷重複或者隨意組合就可以產生奇妙的效果;兩種線條不同位置、方向、長短等進行組合也會變化出多種多樣的圖案。這樣的欣賞、嘗試活動讓幼兒初步學會了如何運用線條變化圖案,同時,幼兒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新奇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5、孩子合作裝飾蜘蛛網,培養孩子之間的合作能力。

6、評價作品。

活動反思

線描畫涉及的元素很多,本活動只是選擇了線條這一很小的點開展了活動。此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孩子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基本掌握了運用線條組合變化圖案的方法,創造的作品也豐富多樣,應該説,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活動中,孩子們創作了運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例如圓形、五角星等)和線條組合新圖案的作品,我及時進行了表揚。我想,有了今天線條變化的基礎,孩子們再結合點、圖形進行組合變化圖案就不再是一個難題了。

由於是大班的孩子,而且前段時間對線描畫我們有所練習,所在在寫教案的時候,我覺得單練線條對他們來説太簡單了,而且過於乏味,因此我在原有的練線條目標基礎上,又添加了裝飾畫的要求,先讓孩子們用直線條畫出蜘蛛網,再用各種線條在線與線之間進行裝飾,課堂氣氛非常好,但孩子最終的作品讓我不是很滿意,很多孩子的線條畫得不清爽,全部混在一起,導致整個畫面都是黑乎乎的,而且蜘蛛是黑色的,蜘蛛網也是用的黑色勾線筆畫的,整幅畫面讓人感覺很壓抑,這種缺失美感的畫面會提不起孩子畫畫的興趣,於是我決定再下次試上時改用彩色的筆來畫蜘蛛網。由於目標提的有點高,孩子畫起來並不輕鬆,這樣反而效果達不到要求。經管老師的指導,我最終還是把活動的目標和重點定位在練習各種線條上。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8

一、説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設,對於幫助和促進學生髮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促進課程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以往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具有明顯的學科化傾向,而品德與生活則是遵循兒童生活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其主觀形態,而非“講授——接受”式。

二、説教材

《我愛秋天》一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單元總體目標是:

熱愛自然,初步瞭解季節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係,懂得珍惜勞動果實;發展表現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三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秋天的活動,發現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圖文並茂,精選了很多的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人物的言行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同學們非常愛看,都願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貓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為兩課時,這裏説的是第一課時。

(一)主題目標

1、認知目標:

觀察秋天大自然的特點,注意季節的變化,初步認識種子。

2、能力目標:

認識秋天,欣賞秋天裏的美。

3、情感目標:

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蒐集一些有關反映秋天的資料。

2、播放秋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3、播放電腦動畫片,反映農民豐收的場面。

4、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三、説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

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過兒童的觀察,蒐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9

一、説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藴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為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閲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

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説教的傳統形式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説説、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啟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着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説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裏開?”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裏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説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説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説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五、説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每天晨間鍛鍊,是孩子們一日生活中最喜歡的環節之一,經過一段時間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孩子在自由選材料結伴玩的過程中,雖然他們友好合作,大膽嘗試,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例:單腳跳、雙腳跳、平衡等。但是,助跑跨跳幾乎沒有小朋友想出來嘗試過。《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跑、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根據上述情況,針對大班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了《小鹿搬家》這個活動,通過讓每個孩子親身扮演小鹿角色來練習跳的能力、通過經編筒與嗎,木板的組合拼搭成障礙物,使跳躍的難度逐步提高,並相處不同的跳躍方式,讓孩子們在趣味的活動中輕鬆自然的讓孩子們學習助跑跨跳。

二、説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動作發展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

2.鼓勵幼兒能互相合作地用經編筒拼搭出各種高低不同的障礙物。

3.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三、説活動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從活動目標和幼兒動作發展的實際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幼兒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障礙物,嘗試助跑、跨跳過30釐米以上的障礙物。難點預設為:逐步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及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

四、説活動準備:

利用本地廢舊材料經編筒(長、短)、木板

五、説教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説一説、看一看的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日的面試,我是XX號考生,我抽到的説課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樹真好》。下頭我將從説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學法等部分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而《樹真好》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詩歌句式規整,貼近幼兒生活,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樹帶來的好處,有利於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情感。與中班幼兒相比,大班幼兒已經能初步感受文學語言的美,經過感知散文詩中的規整句式、豐富資料,從而提升語言創編本事。所以,我設計了此次大班語言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目標是本次説課的指引方向,目標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針,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資料,我將本次説課的活動目標設定為以下三點:

1.認知目標:理解散文詩資料,學習重疊詞“嘰嘰喳喳、吵吵鬧鬧”。

2.本事目標:能夠用“樹真好”句式表述樹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並能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3.情感目標:感受大樹的完美,萌發保護樹木,愛護環境的情感。

三、説活動重難點

在目標的正確指引下,我設定了以下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資料,初步學習重疊詞“嘰嘰喳喳,吵吵鬧鬧”;難點是: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感受大樹帶來的完美。

四、説教法學法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意味着教師不是完全的活動中心,而更多的應當以幼兒為中心。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精選了兩種教法:提問法和多媒體教學法。

在我朗誦完散文詩後,我精心設計了由淺入深的提問,啟發幼兒思考回顧剛才傾聽到的資料,一方面更好地理解詩歌資料,另一方面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鍛鍊語言表達本事。而多媒體教學法我運用在導入環節,播放視頻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讓幼兒直觀感受到人類破壞樹木造成的嚴重危害。

而對於學法方面,我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進取性。我選擇了討論法和遊戲法。

討論法不僅僅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增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同伴關係,也讓幼兒能夠大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我們明白動手操作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之一,所以我引導幼兒在傾聽完詩歌后進行拼圖,經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回顧詩歌資料。

五、説活動準備

為了活動的有效實施,活動前,我做了如下準備:

1.《樹真好》、《人類破壞樹木的危害》教學課件。

2.輕柔的背景音樂。

3.大樹拼圖等。

六、説活動過程

下頭重點説一下我的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分為六個環節,各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第一個環節是: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活動之初,我會和幼兒一齊欣賞《人類破壞樹木造成危害》的視頻,引導幼兒討論,小鳥為什麼沒有了家?風沙為什麼越吹越大,我們能夠怎樣做?這樣的導入,能抓住幼兒的心理。激發幼兒求知慾和興趣,到達“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

第二個環節是:初步感知,理解詩歌資料。

首先,我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之後,請幼兒根據詩歌資料進行拼圖,經過提問:畫面中都有誰?樹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多種感官綜合運用,全面瞭解詩歌中涉及的人物、情景,同時為幼兒供給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幼兒主動地表達傾聽到的事物,以便幼兒能夠理解詩歌資料,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第三個環節是:結合課件,深入感知。

在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后,我會利用課件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瞭解散文詩的重疊詞。例如提出問題:散文詩裏的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引導幼兒學習像“嘰嘰喳喳”這樣的詞語叫做重疊詞,並引導幼兒找出其他的重疊詞。鼓勵幼兒小組合作,大膽發言,我會蹲下身傾聽幼兒討論,並進行指導,從而幫忙幼兒積累詞彙,以此突出活動的重點。

第四個環節是,遷移作品經驗,仿編詩歌。

在活動最終,我會創設一個寬鬆的氛圍,引導幼兒嘗試仿編詩歌,請幼兒想一想除了詩中説的,大樹還有哪些好處,並試着用好聽的語言説一説,加上適宜的重疊詞,讓幼兒在仿編中體會大樹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益處,從而萌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最終我經過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總結,人與環境共同生活才能讓地球更完美,幫忙幼兒提升此次活動獲取的經驗,深化活動主題。

七、説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活動,而是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我會在閲讀區投放《樹真好》的幼兒用書,鼓勵幼兒繼續閲讀、創編,向小夥伴們朗誦散文詩《樹真好》,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

以上是我的説課資料,感激各位評委教師的聆聽,您們辛苦了!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説教材理解—説目標確定—説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説課。

首先説説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選自《中國孩子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裏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孩子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為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温和的生動的畫面,孩子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為孩子創設了一個賞心悦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孩子園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孩子來説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悦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孩子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孩子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孩子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為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孩子感受《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悦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説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孩子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過體温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孩子的情感。從而使孩子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孩子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孩子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孩子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説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孩子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孩子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孩子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孩子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孩子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孩子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孩子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孩子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説,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孩子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孩子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孩子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孩子的評判,為表演的孩子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孩子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孩子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孩子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孩子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孩子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説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3

設計意圖:

圖形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與我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的:輪子是圓的、窗户是方的、餅乾是三角形的……。《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念。大班幼兒求知慾強、喜歡探索,而且他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觀察、操作,從而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同時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於:

l、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通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本節課我塑造了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歡的人物形象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開始部分通過模仿機器人幽默、詼諧的聲音設置懸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為後面活動有效的開展做了一個鋪墊。第二個環節,通過讓孩子看看、説説等方式讓孩子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尋找圖形變換的祕密”。孩子們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着,最後,尋找到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換的這一規律。結束活動時,又給孩子們呈現出一組圖形拼貼畫,激發孩子們動手製作的強烈願望,孩子們在此次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此次活動,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孩子們學習時的那種喜歡探索的精神,我們教師應該為孩子創造出更多的機會,當然,在此次活動中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

1.我對教材的鑽研還不夠深入。

2.教具的製作比較多,上課時顯得手忙腳亂,而且不精緻,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不大。處理辦法:把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現出來。

3.活動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別差異,有的孩子操作快,反應快,但有的孩子時間不夠。整改措施:把個別操作改成小組合作的形式。

4.教師的評價比較模糊。

5.活動內容過多,比較繁瑣。

上完這節課我最大的困惑是:在課堂上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4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着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裏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通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

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

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

1.明確探索目的

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祕密在哪裏?”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祕密

3.集體交流探討

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祕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祕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通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裏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通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裏,通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通過回憶、思考在脱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

(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

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

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

小鏟將黃豆裝袋

螺絲刀組裝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探討,説説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通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説話。”俗話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讓孩子體驗和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合作能力發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機會。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思考,會控制自身,會主動協商,會發現和認識別人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經驗。每一個孩子都會通過集體的、成功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的是大班語言活動《城裏來了大恐龍》。

一、説教材

恐龍,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大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孩子們經常圍繞恐龍這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如:恐龍的特徵、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等等。因此,教師選擇了《城裏來了大恐龍》這一有關恐龍的教材。這篇童話童趣盎然、想象豐富,作品中的恐龍形象善良、可愛。通過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生存的情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培養了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講述以及敢於創造的能力。

二、説目標

根據故事的內容分析,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再依據打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1.感受故事的情趣。萌發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以有知識、經驗,進行大膽想象。

3.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積極説話、大膽講述的能力。

因為大班幼兒的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為了引起幼兒對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準備了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為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我還準備了掛圖《恐龍變成了立交橋》;還有故事的語言磁帶或CD。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

幼兒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故事,幼兒也只能單純聽故事罷了。作為教師就是幼兒的引導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的給幼兒施加影響,灌輸教育知識,幼兒就能在聽故事的情況下接受教育。所以,本次活動我結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和觀察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最終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遵循着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講故事及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索,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此外,我在課堂開始出採用集體遊戲法,課堂中段採用角色遊戲法,直觀教育法,最後讓幼兒個人活動,自由操作,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使課堂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遊戲水平有很大提高,連貫性口頭表達語言也有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本次課堂中的三個環節時刻配合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進行。

四、 説教學程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將課堂活動設計成3個環節,並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式組織本次活動:

1、複習5以內數的組成,玩玩“猜猜是幾”的遊戲。

2、玩玩“營業員”的遊戲,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

3、幼兒對5以內數的自由操作活動。

環節1:故事教學 出示畫有"交通堵塞"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鼓勵幼兒能大膽想象、積極主動的説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講述故事至"城裏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聽了故事之後你就知道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3、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討論:城裏來了大恐龍,交通堵塞了、鐵路被壓壞了、房頂也被掀翻了。請你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幫這座城裏的人、幫幫這條大恐龍吧!看誰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

4、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處,請幼兒討論故事裏孩子想出的辦法好不好?故事裏的大恐龍與你們印象中的大恐龍有什麼不同?以萌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扮演大恐龍,邊聽故事邊進行表演。

環節2:恐龍展覽

1、師生剛同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等,一起將活動室佈置成一個"恐龍展覽"。

2、幼兒自由結伴參觀。引導幼兒都大方的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於恐龍的知識。

3、開展"我是小小解説員"的活動。

請幼兒的家長都來參觀恐龍展覽,請幼兒擔任解説員,向家長介紹恐龍的內容,鼓勵幼兒在解説過程中做到聲音響亮。

環節3我和恐龍做朋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活動主題:恐龍為什麼會從地球上消失?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分組自由討論:如果恐龍再次回到我們身邊,你會想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教師在幼兒中巡迴觀察,傾聽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

3、請每組幼兒推選代表進行發言:請你們都説一説,你們都想出了那些辦法來幫助和保護恐龍。

4、幼兒集體作畫、:我和恐龍是朋友。

5、拓展故事中的含義,告訴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動物,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五、 説活動特色

1、遊戲貫穿課堂

因為大班的幼兒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所以用遊戲貫穿課堂,讓幼兒輕鬆玩樂之餘掌握知識內容,促進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2、加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培養幼兒的良好遊戲習慣。

語言方面,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夠掌握全部基本語音,詞彙量增多。在正確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語法結構,幼兒到了五、六歲時,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活動當中加強了幼兒的口頭表述能力,在環節2中又無形中,在教師對幼兒施加的一些影響,從而使幼兒在快樂遊戲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遊戲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30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