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

《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

《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二冊第六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象,而且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閲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瞭解預示下雨前的自然現象。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語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從而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

品德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現象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由於本文淺顯、易懂、對話分明、結構大體一致,不需要教師做更多講解、分析。所以本節課我以一個教練的身份,適當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兒歌、圖片、朗讀、各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説等,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語言,創造了一種形、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三、説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妙在導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運用聽、畫、説、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領悟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讀、説、思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一上課,我採用讓學生自己教認字、組詞、説話這一環節不僅複習了舊知,而且培養了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的良好習慣。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我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導課,兒歌內容是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於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現象之間的聯繫,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這一教學環節,為了把握兒童的心理,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我首先説了這樣幾句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象嗎?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都忙碌起來了,想知道它們幹什麼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一邊聽錄音,一邊看課文。然後讓學生説出找着的動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簡筆畫畫出小動物,這樣從整體入手,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條理。

(三)學習課文,瞭解內容。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在教學中我以情境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要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讓他們感到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又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裏面,讓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體驗,這正是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尊重學生閲讀時的獨特體驗”,而且感情朗讀不僅是手段,它更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四)角色朗讀,深化體驗。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老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朗讀氛圍,讓不同角色相互配合,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五)鼓勵質疑,拓展思維。

在本節課接近尾聲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在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動物的活動與天氣變化有關?這些提問既是對本節課的總結,培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拓展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佈置作業。要下雨了説課稿_要下雨了説課設計

我設計的作業是回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並且問問爸爸、媽媽看看下雨前還有哪些自然現象,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家庭教育,不僅使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向家長做了反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不僅從書本上可以學習,從老師那兒可以學習,生活是更大的課堂。

《要下雨了》優秀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説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螺旋上升的這一特性,結合新課程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能“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身便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裏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教法、學法

兒童有與生懼來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他們已經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超越,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為此,我把教學目標擬訂為:知識目標:自主學會5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底朗讀課文。能力目標: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感悟課文第一段,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基礎教育發展綱要》指出:“素質教育基本點之一便是面向全體,從‘無人教育’轉為‘為人教育’,將學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潛能、具有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把學生自主質疑或交流討論後的處的難點、疑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努力引導學生體悟、欣賞小魚的內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設計

在確定了課文的教學目標湖,緊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自身特點,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們在張揚個性中邊學、邊悟、邊積累、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初讀識字,感知文本。

1、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你知道了什麼?隨機出示句子:“哦,原來是這樣!”小白兔明白了(!)指名讀你覺得這句話該怎麼讀,為什麼?(2)什麼疑問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歸納問題。低段學生注重識字、積累,在會認會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疑點,引導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其目的性強,既激發了興趣,張揚了個性,又使學生主動參與,在讀書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發展能力。

(二)創設情境,體悟文本。

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小魚在水裏很悶,我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觀察入手,結合閲讀,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魚的心靈世界。a)出示課件觀察:誰能看着圖説一説?(小兔圖)t:小白兔看到了什麼?隨機引導:小白兔怎麼想?怎麼問?(隨機出示“奇怪”)小百兔為什麼感到奇怪?t:課文中哪一部分寫了這幅圖的內容。(我會讀)出示小白兔問的話,朗讀感悟。(課件)1、聽錄音2、你認為小白兔的話應該這樣讀?(讀出奇怪的語氣)引導説:小魚怎麼回答小白兔呢?(8分)

(1)看課件,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小魚説些什麼?小結:是呀,小魚在水裏垂頭喪氣,無精打采。那你再讀小魚的話,肯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了,

(2)示小魚的話。再指名讀

(3)你從小魚的話中,得到什麼信息?

(理解“悶得很”“透透氣”)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體會人物感情時,我讓學生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高,對每一次讀都即時評價,努力讓學生在一次次讀中,從文字材料中探究“魚出水面”的根源,從而挖掘出這一現象的實質。

(4)潛心品讀,內化文本

教學效益的真正體現是單位時間內學生收穫了什麼,收穫了多少?有了哪些進步和發展。當學生感知體悟了文本後,我還引導學生潛心品讀它,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的同時,內化語言文字本身,內化語言文字中滲透的情感,達到品讀成誦,達到為我所用。課堂上,學生對於小白兔為什麼感到奇怪,小魚在水裏的情景,通過課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並用自己的朗讀體現出來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動,讓學生把文本再先出來,由於前面讀的到位,學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四、課後反思這一課,我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你讀懂了什麼?第一個學生回答“我讀懂了這裏有一個多音字,‘空’”,這時,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詞,那就先解決吧,不料學生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學生都講了“我學會了哪個字”把我的教學設計全打亂了。現在回想,如果當第一個學生出來時,我就應即時引導,讓學生回到課文內容上,從內容找疑點,展開學習,這樣。探究的氛圍可能體現的更好。從這裏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課都會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堂機智如何。由於經驗的不足,在對待課堂突發事情時,沒有冷靜的教學機智,沒有妥善處理好教學程序。今後因在這方面加強鍛鍊。

標籤: 説課稿 下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nl2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