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小學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實用】小學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小學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清,最後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處的。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圖文對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當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説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目的是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説教法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童話式的教學情境,師生共同暢遊在童話世界裏,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閲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説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説説—讀讀—找找”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着説,認真讀,仔細找。

四、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獨尊,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總是向老師告對方的狀。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適時教育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童話導入新課

出示駱駝和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説出駱駝和羊的特點(高、矮)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了一起,他們就吵了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嗎?請同學們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讓學生置身於童話情境之中,情緒必然高漲,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

第二環節學習第一自然段

創設情境讓前排矮個同學表演羊,後排高個同學表演駱駝,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再同桌對讀。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體驗角色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這樣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説説——讀讀——找找”的順序學習。看,看圖。説,説他們幹什麼。讀,自由讀課文。找,在讀的過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詞語。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駱駝吃樹葉的輕鬆和羊吃樹葉的辛苦,並讓學生表演羊吃樹葉的動作,從而感受駱駝的得意。通過找動詞和表演來理解羊吃樹葉的辛苦和吃力,讓學生明白只有用詞準確語句才會生動。

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閲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他們學會學習。

第四環節學習第四自然段

先讓學生談談是高好還是矮好。然後聽聽老牛的觀點。最後讓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峯駱駝或你是那隻羊,聽了老牛的話,你會怎麼想,怎麼説?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個環節

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穫,結合日常生活説,這樣能引起他們對事情的反思,學會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讓他們能唯物辯證的分析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六、説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精華,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裏,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説明種子發芽需要温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裏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説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着,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説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説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它選自就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注提”第八冊第一課。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主要記敍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美麗的大榕樹和羣鳥歡騰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調查能力、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的能力。而在閲讀中真正體會文章所孕育的能力還不夠,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不夠明顯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雪中的主體行和創造行。因此,本課設計時我是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出發,以學生雪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單元教學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按由扶到放的程序來安排課堂結構。

三維目標:

1、 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2、 培養學生積極收集有關資料,並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及審美情趣,背誦指定的段落,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

難點: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採取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裏?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

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些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然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 目的。

二、自主學習、談“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二是閲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得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去感悟。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説説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已喜歡的原因。這時出示課件,按照順序依次出示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談出自己的見解。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閲讀,細細品味,從自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己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在小組中都,推薦都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朗讀展示自我對課文的見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欣賞課文。

三、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麼這裏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首先這兒生態環境好。

1、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2、這幾天氣候温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3、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温暖濕潤,穀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豐富。

4、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葉繁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裏棲息、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其次、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繁衍.

四、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蒐集,學會應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聯繫生活實際的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想辦法蒐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遊寫一篇簡短的解説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使學生做到三練:

1、蒐集材料,練“查閲”蒐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學寫解説詞,練“習作”。為“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説詞,根據自己蒐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説詞,寫清楚導遊的身分,旅遊的地方及這個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學做導遊,練“交際”。

這時出示課件,對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為學生導遊解説提供畫面。

這是繼寫解説詞後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説。然後在班級進行優秀導遊評選,學生一定會興起盎然,積極參與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並潤物無聲地內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並由此獲得美感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青蛙賣泥塘》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1課的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為了把爛泥塘賣掉搬到城裏去住,青蛙根據小動物們的問題,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爛泥塘,爛泥塘漸漸變成了有花有草、鳥飛蝶舞的好地方。最後,青蛙決定留在這個“好地方”,不再賣泥塘了。

這個故事告訴學生美好的環境是我們勤勞的雙手創造的。

二、説學情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思維活躍,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在教學時,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以讀代講,激發學生讀的願望。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激發其想象,加強對語言的感悟。加強環境教育。

三、説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説出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為什麼又不賣泥塘了。

3.理解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能説出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為什麼又不賣泥塘了。難點是理解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角色扮演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採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遙遠的田野裏,有一隻小青蛙。他想住進大城市裏,買漂亮點的房子,不願意住在爛泥塘裏,準備要賣掉泥塘,究竟他賣掉泥塘了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青蛙賣泥塘》。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樣的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3個環節的問題。

1.大聲朗讀課文,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教師利用多媒體講解生字詞。

賣泥塘搬家草籽吆挺灌缺

2.小組之間讀一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組內互讀)

3.鼓勵學生大膽地站起來,聲音響亮、正確、流利地讀好全文。

這樣的問題解決學生已經把文本的概況瞭解透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閲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係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着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小青蛙太想賣掉泥塘了,我們一起來幫小青蛙吆喝吧!“賣泥塘嘍,賣泥塘!”有沒有誰被我們的聲音吸引來呢?同桌之間相互找找,看看都有誰來看了小青蛙的爛泥塘?

明確:老牛、野鴨、小鳥、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2.你能找找,他們都給了小青蛙什麼建議嗎?

明確:老牛和野鴨都覺得泥塘好是好,但就是缺少草地和水,都沒有買泥塘。青蛙聽了以後,分別種了草、引了水。

3.兩次都沒有賣出去,第三次碰到小鳥,泥塘賣出去了嗎?

明確:還是沒有賣出去,很多小動物給小青蛙很多建議,小青蛙又對泥塘進行了整修。(種樹、種花、栽樹、修房子)

4.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來了,自己試着讀一讀青蛙這次是怎麼吆喝的。青蛙説這裏多好啊!最終青蛙會賣泥塘嗎?

明確:青蛙最後沒有賣掉泥塘。

(四)鞏固提高

鞏固提高我採用開放式的問題展開。

看到現在的泥塘,你覺得怎麼樣?如果你是青蛙你會想些什麼?

學生學完文本一定會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在這一環節設計開放性問題是估計學生髮言,積極由課內走向課外的很好的機會。這樣的設計也會鍛鍊學生的概括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五)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青蛙用他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美麗、舒適的環境,同學們也可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起來改造我們身邊的環境,讓我們馬上行動吧!

作業:分角色扮演創編一個情景劇,下節課一起演一演。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14課《荷葉圓圓》。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説明。

一、説教材: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閲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説設計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特別是起始年級,就更要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特徵和價值觀念,想兒童之所想,樂兒童之所樂,把學生視為平等的學習夥伴。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本着一個“成為孩子們學習時的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從教學程序的設計,到課堂用語和肢體動作的運用,都力求讓自己更兒童化。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説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説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説學法

1、學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們的,歡樂是孩子們的,夢想是孩子們的。孩子們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展開了笑臉;小夥伴們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説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kld9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