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物理説課稿三篇

物理説課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説課稿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物理説課稿三篇

物理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熱機》,第一部分是説教材:

一、説教材

《熱機》編排在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四節,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內能以及內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 ,這為本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熱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一個重要實例,因此本節內容是內能一節的應用與深化。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常見熱機的種 類、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情況,教材這樣安排充分的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二、説學情

九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且可以分析一些簡單直觀的現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引導和點撥,本節內容中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利用動畫展示,這樣比較直觀形象,既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的不足又激發了學習的慾望和興趣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瞭解四衝程汽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2.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3.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熱機效率

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

2.利用圖片、動畫講解四衝程汽油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3.通過學生討論瞭解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圖片、動畫,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閲讀科學世界“現代汽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四、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汽油機工作原理以及能量的轉化過程,燃料的熱值

教學難點:熱機中的能量轉化及損失,瞭解熱機效率

五、説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圖片、動畫 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師生一起討論得出結論,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的教學原則

六、説學法

1.通過觀察現象,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2.通過觀察動畫,會用語言描述汽油機工作過程

3. 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對討論結果進行歸納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視頻演示內能做功實驗,視頻結束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並分析歸納能量轉化 情況,從而引出熱機概念,師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熱機種類,內燃機是生活 中常見的熱機,因此本節課主要介紹內燃機

二、進行新課

(一)教師介紹內燃機的種類:講明是根據氣缸內燃料的不同將其分為汽油機和 柴油機。本節重點講汽油機的有關內容,柴油機與它大同小異

1.介紹汽油機的構造和一個衝程的概念,目的是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能更清楚的瞭解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衝程中各部分構造的運動情況

2.多次動畫演示四衝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進氣門、排氣門的開關情況、活塞上下運動情況,演示結束後教師引導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描述一個工作循環的過程,並分析歸納出熱機的工作原理

3.討論以下問題: 1).汽車在開動前,是如何使內燃機起動的?

2).在四個衝程中,哪些衝程發生了能量轉化?

3).哪個衝程使汽車獲得了動力?

結合這三個相關問題強調汽油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瞭解汽油機的實際應用,以此強化學以致用的觀點

(二)介紹燃料的熱值:

1.燃料的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分析得出: 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 從而引入熱值

1).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符號:q

2).根據概念學生歸納:熱值定義式及導出式:q= Q放/m, Q放=mq

33).單位:J/kg, (J/m)

4).通過讓學生解釋:小資料中一些燃料的熱值的物理意義,以此來強化熱值的

概念既可以用質量來衡量,也可以用體積來衡量

如: 木炭: 3.4×107J/kg

物理意義:1千克木炭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4×107J

煤氣: 3.9×107J/m3

物理意義:1立方米煤氣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2.熱機效率

1)通過學生討論:燒水時,煤氣燃燒放出的熱量能全部被水吸收嗎?這個問題,引出如何提高燃料利用率,並以鍋爐為例説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2)利用能流圖讓學生了解燃料燃燒產生能量的去向,並根據箭頭的粗細比較各 部分能量的多少,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兩點知識:

①通過對能流圖的分析得出熱機效率的定義:

②燃料燃燒產生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來做有用功,大部分被廢氣帶走,因此設法利用熱機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如熱電站;

三、課堂小結

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回憶並回答

四、課堂練習:主要以填空和計算題為主,達到鞏固本節課主要內容的目的

五、佈置作業:做課程練習的本節內容

六、板書:

第四節 熱機

1. 熱機定義:

2. 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3. 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物理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動能和動能定理》主要學習一個物理概念:動能;一個物理規律:動能定理。從知識與技能上要掌握動能表達式及其相關決定因素,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和實際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上,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恆力功知識推導動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義,並深化理解第五節探究性實驗中形成的結論;

通過例題1的分析,理解恆力作用下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優越於牛頓運動定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優化和整合上,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切實進行兩種方法的相關計算,在例題1後,要補充合力功和曲線運動中變力功的相關計算;

通過例題2的探究,理解正負功的物理意義,初步從能量守恆與轉化的角度認識功。

在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上,在嘗試解決程序性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物理學科既是基於實驗探究的一門實驗性學科,同時也是嚴密數學語言邏輯的學科,只有兩種方法體系並重,才能有效地認識自然,揭示客觀世界存在的物理規律。

1.教學地位

通過初中的學習,對功和動能概念已經有了相關的認識,通過第六節的實驗探究,認識到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將本節課設計成一堂理論探究課有着積極的意義。因為通過“動能定理”的學習,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並在解釋功能關係上有着深遠的意義。為此設計如下目標:

2.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並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3.深化性理解的物理含義,區別共點力作用與多方物理過程下的表述形式;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恆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體會變力作用下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狀態的變化量量度複雜過程量”這一物理思想;感受數學語言對物理過程描述的簡潔美;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通過對動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對功、能關係的認識。

教學關鍵點:動能定理的推導

二、教法、學法和教具的選擇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通過問題探究的方式,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於問題探究的過程性體驗,為此,採取“任務驅動式教學”設計程序化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為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突出三個環節:“問題驅動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相關內容的把握”、“問題解決中對物理規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性提高中對物理現象的認識以及對物理場景的提煉與物理規律的深化性應用”。所以任務驅動式教學成為本節課重要的教學方式,同時採取有軌嘗試和探究釋疑教學法;

學生的學法採取:任務驅動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

選取多媒體演示動態物理過程、展示嘗試練習題和“任務驅動問題”

本節課為一課時。

三、教學程序

為此設計成9個教學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任務驅動,感知教材;反饋練習,有軌嘗試;合作探究,指導監控;釋疑解惑;典型引路;反饋練習,自我評價;內化反思,自我小節;教師總結,佈置作業。

基於舊知的複習,提出以下問題:

【提出問題、導入新課】通過橡皮筋對小車做功,探究“功與物體速度的變化關係”,得出了,但具體的數學表達式應當是什麼?本節課我們將一起探討這一問題。板書1

【任務驅動,感知教材】給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教材,並帶着這些問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合作性學習,進行兵教兵,實現基本問題學生自學掌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巡迴指導個學習小組的討論與合作性學習,以學生的身份認真積極地參與討論。教師要收集一些問題,為釋疑解惑收集素材,進行有效地點撥服務。時間控制在10min內。為此設計了四個程序性問題,加強學生對教材的感知與理解。

1.動能與什麼有關?等質量的兩物體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試比較兩物體的動能?如果甲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物體做曲線運動呢?

已知,,甲乙兩物體運動狀態是否相同?動能呢?

車以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車內的人以相對於車向車前進的方向走動,分別以車和地面為參照物,描述的是否相同?説明了什麼?通過以上問題你得出什麼結論?

2.動能定理推導時,如果在實際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為,如何推導?

如果在實際水平面上先作用一段時間,發生的位移,爾後撤去,再運動停下來,如何表述?

3.試採用牛頓運動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題1,並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

4.做正功與做負功表現的現象是什麼?本質上是什麼?表述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時間控制在8min內;

〖有軌嘗試〗教材:1.2.3;時間控制在4min內;

【互動交流,填寫教學案】時間控制在3min內;

【精講點撥,釋疑解惑】着眼於知識內容的挖掘與適當的拓展。時間控制在6min內。

⑴的理解:如果物體受到多個共點力作用,同時產生同時撤銷,則:;

像例題1所給出的物理場景下,運用動能定理求解合力功,通過受力分析圖又可以進一步求解某一分力。同學們對教材68頁“動能定理不涉及物體運動過程的加速度和時間,因此用它處理問題常常比較方便”。

如果發生在多方物理過程中,不同過程作用力個數不相同,則:

⑵對純量性的認識:

⑶對“增加”一詞的理解;

⑷對狀態變化量與過程量的理解:

⑸對的理解;

⑹適用範圍的理解;

物理説課稿 篇3

概述:重要的是説為什麼這樣教,要求教師説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律、認識規律和學生的實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後聯繫來看,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後……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瞭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繫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範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並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髮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有利於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衞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藴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係。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係。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 説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閲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閲讀、講解”

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課採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 説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閲讀法;聯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複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準備。

3、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 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繫)後,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於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和課後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説課為例:

重要的是説為什麼這樣教,要求教師説出設想和做法所運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所根據的心理學規律、認識規律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結論、規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在實驗中如何控制條件和物理變量,讓學生沿着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進行再創造。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説課中,不僅僅讓學生理解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更重視如何通過實驗控制變量,根據實驗條件啟發學生思考,把牛頓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創造力,作為教學目的之一。這正是重視素質教育的體現。

教材難點的確定要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生活經驗、相關學科的實際情況,是否找出了難點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應用》的説課中,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指出:"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並沒有説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説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這不僅説出了難點,還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生情況,規律本身,説了確定難點的依據。又如《牛頓第一定律》的説課中,學生由於受日常觀念的誘惑,把日常生活中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變成運動和不受力作用運動的現象,作為片面的先入之見,產生誤解,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形成了思維障礙。因此,應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確定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這樣,才能破除錯誤的認識,建立新的正確的觀點。

中學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優勢和特點,應用範圍和條件也不盡相同,如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採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可採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法、發現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學生技能,可採用實驗法、練習法等。中學物理教學手段也多種多樣,包括語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圖、板畫、模型、錄音、幻燈、計算機等。所選教學方法手段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各種不同方法和手段要優化組合。

説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要説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和輔助教學方法的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手段內容,還要説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據,還要説具體突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選典型例題的內容信要求,還要説出具體突破物理實驗操作或所需預備知識,還要説出課堂教學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特別着重説物理實驗操作要領及觀察要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和學的高度統一。

所選教學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技能和創造,既注重概念、規律的探索過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能否結合學生實際、教材特點、教法的選原理和教學經驗,説出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楞次定律》説課中,在説教法時指出:"本節課採用實驗探索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導聽、導做、導思、導説、導體、導記方面,教師演示實驗田後提出問題,進行思維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在教材難點處放慢節奏,分散難點。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主做、主思、主説。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符合教材特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智能、技能,實現教與學高度統一。

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粗讀預習、觀察實驗、聽課理解、複習鞏固、作業練習、應用實踐、歸納總結等。同時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強調研究物理的方法、態度和習慣,培養學生的課堂實驗、課外實驗和小製作的基本技能。

學法的指導是否體現了學生規律、學習原則以及學習的生理和心理規律,學生的基礎、習慣能力等情況。

看説課者指導學習方法如何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調動優秀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後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相應提高。

能否針對某一知識點,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最易疏忽的可能誤解或混淆的總是有預見地並針對性地採取恰當的處理措施,如《布朗運動》的説課中指出:"布朗運動不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而是水分子無規則運動時對花粉顆粒的無規則撞擊而引起的花粉顆粒的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無規則並不是無規律。"

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熟悉實驗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驟。學會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還應培養學生小實驗、小製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鏡》説課在學法指導中指出:"教學生實驗方法,如練習書上練習薄、2題時,可建議學生做實驗解決,發散光線通過凸凹透鏡,觀察、對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正確理解會聚與發散的定義,避免灌輸。"《楞次定律》在説學法中指出:"通過本節課,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出課題,怎樣假設推理,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選擇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養成嚴謹科學態度和思維習慣。"〈勻變速直線運動〉説學法時指出:學生認為直線運動在初中已經學過,簡單易懂,思想上不夠重視,準備不足。可在學習中發現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聯繫,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圖象等知識比較難於理解,於是產生了"雜""亂"的感覺和厭學情緒。學習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於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靈活,遇於複雜綜合的總是便出現"顧此失彼"和"張冠李戴"的現象。以往教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學生反映運動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記不牢。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1)學生以自己主動學習為中心,養成以"觀察(包括閲讀)-思考-表達(包括説和寫)"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2)重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克服"雜""亂"現象。把本章重點知識概括為:"六個公式六個量,已知三個可計算;加速(+A),減負(-A),落體上拋G和-G"。

教學過程

物理教學過程是物理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認識物體客觀規律,完成物理教學目標和程序。這個過程應自始自終符合物理學的研究特點,符合素質教學的要求,應有利於能力的形成,有利於教學目標的真正完成,有利於學習興趣的少許發,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和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

説教學過程並不是像教案那樣詳細地説明教學的具體過程,而是要説出教案中幾個主要過程安排的理論根據和組織者對它的理解,從而使用權備課建立在嚴密理論與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説,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過程要體現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不同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不同能力。

2)教學過程要準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培養上,並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繫和內在邏輯關係。還應體現教學方法選取的科學性,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由已知推未知的認識規律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因此,評析説教學過程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A.是否做到教學目的明確,結構合理,廣度得當。

B.教學內容和滲透的思想觀點是否科學正確,是否恰如其分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説出了教學的主要思路,簡述了主要環節內容,各環節過渡的處理方法是否自然,設計是否把握了知識的內在聯繫。

D.是否説出瞭如何處理教材,以信教學方法和科學方法之間的關係,是否把目的與手段、知識與能力、教和學融為一體。

E.教學主次是否分明,層次思路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能否抓住關鍵,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藉助有效手段,突破難點。

F.教學各環節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説出如何使用教學語言、教學情感、物理實驗,以信創設物理情景。

H.是否説出實驗的目的性及實驗觀察點、操作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

I.是否説出如何實現教學反饋矯正,高速教學內容和進度。

J.各環節教學設計的理論憑據是否正確,恰當具體。

標籤: 物理 三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dxk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