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4篇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4篇

説課稿 篇1

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第十九課。

教材分析:本課講述了一隻小鳥和一隻青蛙對於天有多大而展開的一組對話。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自以為是,而應該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一)教學目的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為教學難點。

(三)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過各種方法閲讀課文,理解詞意,理解課文。

(2) 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捲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從而揭示寓意。

(3) 設計“跳出井口”,以此來拓展學生們的思維想象。

教法設想: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徵,我在教授本課以運用啟發性原則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引導他們自由朗讀,以讀代講,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因此我採用了看圖片、做實驗、分角色表演等直觀性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此我運用了談話法、實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來使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這樣也使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學法設想: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會從“不會學”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從而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目的。而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採用比賽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地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目的,也使教師充分地發揮了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運用遷移規律模仿學習,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練習設想:

積累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本課我主要進行聽、説、讀、寫、演五方面的技能訓練。

聽——學生聽老師有感情朗讀,老師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説——以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説説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所見所聞。

讀——個人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寫——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演——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鍛鍊他們的表達與表演能力。

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路。可以安排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首先,我以謎語的方式揭示本課課題,“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那你們都知道一些什麼故事呢?”這時的學生會結合平時所看到聽到的説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蘆娃、寶蓮燈等故事。緊接着我再問“今天,我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再説這個故事之前,我先給大家出一個謎語:一隻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語。以此揭示出本課課題《坐井觀天》。

因為“創新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為了使低年級的孩子學會創新,並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引導學生審題質疑,初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後,會有哪些想法,會想到些什麼呢?”讓他們小組討論,然後我再梳理好問題歸納小結,可以得出三個問題:

1、通過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2、這到底是講的一個什麼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後,又會看到什麼呢?

並板書:道理、事、看

(二)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通過朗讀來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他們自由讀,然後提問“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麼事呢?”(一隻青蛙和一隻小鳥在爭論天到底有多大)“這麼有趣的一件事,同學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呢?”(想)這時的學生興趣高漲,我再一步步地引導“想要演好戲可得先熟讀劇本。”以此來激發他們自由、主動地來朗讀課文的慾望。

這樣,當我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時,教室裏頓時會書聲朗朗,學生們都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到朗讀練習中,而從他們豐富的表情與動作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在朗讀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並且還會有所感悟。

接着,讓他們來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再提問:“為什麼小鳥以為天無邊無際呢?”他們通過上面的表演會很快答出(因為天非常大,大得很)。“還有哪些地方是無邊無際的呢?”他們會結合平時所看到的説出“大海、藍天、草原”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他們用“無邊無際”説話,並引導他們加“?”“!”這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標點符號。(以此來讓他們體會這兩個符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也因此讓他們在閲讀中學會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無論他們怎樣説,説得好不好,老師都應該給予表揚。)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上一環節學生對“無邊無際”的説話,我緊接着提出“這麼美麗的景色,我們的這隻小青蛙聽了也忍不住想跳出進口來看一看了,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後會看到一些什麼美麗的景色呢?”而這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運用他們的童真,會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結合起來,説出許多美麗的景色,如:“來到田野裏,看見了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裏捉害蟲……”或者“小青蛙來到了公園裏,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兒,還許多的小朋友在那裏捉迷藏……”等等。以此來抒發他們純潔的心靈,完成了問題“看?”

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過上面的説話,我又提出了“這麼美的景色,為什麼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並通過捲紙筒“觀天”讓學生明白其原因,然後再讓他們説出“你們願意像小青蛙這樣什麼也不知道嗎?小青蛙和小鳥,我們更喜歡誰呢?為什麼?”由學生自由説,而這時的小朋友會説出“不願意,因為這樣整天呆在井底沒有意思,而應該像小鳥一樣每天到處飛,看得多,聽得多,才會知識豐富……而他們説的這些正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雖然他們並沒有説出“不要做目光短淺,狹隘的人”,但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已有所感悟。盧梭説過:“在達到理智年齡同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實,豈止是孩子,形象的東西,誰都接受得快,記得牢。

3、歸納總結,提示寓意,拓展知識

學生説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後,由我歸納出完整的寓意。學語文與生活實際應用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後我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並聯系生活實際,溝通課堂內外,互相交流學習的方法,從而拓寬知識面。並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知識豐富,應該怎樣做呢?”並讓他們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青蛙之後,再一次遇到了小鳥,它們又會進行一組怎樣的對話呢?”這些問題就留給他們下去思考,下去解決。以此來拓寬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9 坐井觀天

事?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看?

道理? 青蛙 天 井口大 (目光狹小)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所執教的是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B部分的Readand Write一課,這是一節典型的四年級讀寫課,而且這種課型也始終貫穿於整個四年級上冊課本。

小學四年級是小學階段強化學生讀寫能力的起始階段,尤其是培養學生書寫的能力的重要時期。對於四年級的讀寫課,它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四年級的讀寫課重點突出對於單詞的書寫和記憶。作為句子的組成部分,單詞在小學三年級只是要求學生能正確地認讀,而到了四年級這一轉折階段,單詞的記憶就變的尤為重要,它也成為今後書寫句子的一個重要鋪墊。正因為這樣,這就要求四年級學生不僅能夠正確書寫每單元的四會單詞,而且能夠達到正確記憶這些單詞的要求。

當然,寫和讀是分不開的,“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再現”。我們四年級的讀寫課是以話題為中心展開聽説讀寫緊密結合的教學:要求聽説領先、讀寫跟上。我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讀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的朗讀、認讀,當然也有獲取句子結構和詞彙的目的。所以在讀寫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是要特別重視學生的朗讀。讓讀和寫緊密的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來説一下我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單元圍繞“食物”這一話題展開,讓學生學會有關飲食的一些句子和習慣用語,如Whatwouldyoulikefordinner?I’dlike…本課重點讓學生掌握四個有關食物的四會單詞rice,beef,fish,chicken。這四個單詞同學們在A部分的Let’slearn中已經學過,因此我上課之前以歌曲和菜單的形式讓學生複習一下本課的四會單詞。以即將到來的聖誕節為話題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素養為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力目標:能夠用英文表達自己喜愛的食物。

(2)知識目標:能夠聽、説、讀、寫本課的四個單詞rice,beef,fish,chicken.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

A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B學習策略:注重閲讀,書寫能力的培養。

3.重點與難點

依據以上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分析以及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英漢語言差異,我認為正確書寫本課的四會單詞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於“What would you like?I’dlike...”句型,學生也需要熟練地掌握並且正確地運用。

4.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採用創設情景法、直觀法、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方法。以課標為指導,以讀寫結合為方式,堅持“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堅持以話題為核心,以讀寫結合的方法安排本課教學。用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作為貫穿整節課的一個線索,激發學生單詞書寫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語言拓展練習,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讀寫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1)以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開始本節課,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一份聖誕菜單自然地引出本單元有關食物的單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從而為下面四會單詞的書寫做好鋪墊;

3)以同位練習的形式對A部分的功能句“What would you like?I’dlike...”適當的操練,從而使本課的單詞自然融入到句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呈現和操練階段

1)呈現聖誕菜單,通過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猜測老師喜歡的食物,從而呈現本節課的四個單詞,以圖片的形式呈現顯得更加直觀,體現了直觀教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感官上對單詞進行記憶。

2)以四線格形式出示這四個四會單詞的書寫,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空手拼讀,為單詞書寫做下鋪墊;接着進行了一個猜單詞遊戲,更加強化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遊戲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聽過錄音之後,老師開始依次板書四會單詞,同時讓學生在作業紙上書寫。學生完成之後,老師展示書寫優秀的學生作品並給予小獎品。這樣評價不僅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書寫榜樣,更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書寫的效率和質量。

4)對於課本上的“Writeandsay”部分,我不僅讓學生完成補全單詞這一任務,同時以同位對話的形式鞏固了本課重點單詞和句子。真正實現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

4.拓展階段

在這一階段,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長以早中晚三餐分別詢問其餘三個學生,單詞不僅僅侷限於本課的四個單詞中,而是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單詞來完成對話,從而實現語言的拓展和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5.家庭作業

加強對本課四會單詞的鞏固,同時增加了一個書寫句子的拔高作業,從中體現了四年級的書寫由單詞向句子的過度。

6.板書設計

單詞的逐個書寫更能突顯教師的示範作用,同時簡潔的佈置更能讓學生一目瞭然,方便觀察和仿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圖片呈現單詞---空手拼讀單詞---書寫單詞---運用單詞做對話這一環環相扣的設計,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本節課的四會單詞並加以靈活運用。我在課中設計的猜單詞的小遊戲不僅可以口頭檢查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情況,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動腦筋思考的能力;對於展示學生書寫作品這一環節,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書寫有一個評價,同時小獎品可以更加激勵學生書寫的積極性,使書寫這一比較枯燥的過程變的更加有趣和高效。

但是,上完這節課後,總覺得還是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在對課堂的調控和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很缺乏經驗,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能不斷改善今後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升。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的課題是《夜書所見》。現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2 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 俗話説:牽牛要牽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重難點,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理念是先導,基於以上目標我説説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現代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揮學生的想

象能力,聯繫兒童的生活體驗,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閲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讀詩的熱情。找準拓展點,延伸點,利用逆向思維在所見和所不見中深切體會思鄉情。

葉聖陶先生説;教就是為了不教。是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

説教法、學法:

誦讀法:

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對比法:

滲透對比閲讀的理念,利用人物對照、意境對照,激發孩子讀詩的熱情。

想象法:

聯繫兒童的現實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逆向思維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直觀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對於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一 、課前活動,接近文本

大量背誦學過的古詩。提醒古詩的節奏與感情可以適時誇張。 這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及聯繫以前的古詩激起學古詩的熱情.

二、引題,走入文本,準確地朗讀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説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

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作者寫了什麼內容?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C 誰願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裏讀。 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翹舌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D 指名三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

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三、 深入文本,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

梧葉 燈 兒童捉蟋蟀

B 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 你怎麼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為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註釋,藉助註釋知道的。對,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現在開始我們要善於利用註釋學習古詩。

這是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文的大意的習慣。

C 作者是怎麼看到兒童的?(因為看到了燈)原來是孩子在捉蟋蟀。你們捉過蟋蟀嗎?捉蟋蟀有趣嗎?聯繫現實生活,體會兒童的快樂,有趣。表情朗讀詩句,(這一環節是滲透《課標》中提到的在讀中積極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體驗。)聽你們一讀勾起了老師的童心,老師也讀一讀好嗎?提個條件:閉上小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好象看到了什麼?(兒童捉蟋蟀)

愛因斯坦曾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裏既起到了範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體現了師生平等,師生互動。還起到了品詩賞畫的效果。

D 捉蟋蟀這麼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節是?(秋天)適當表揚:同學們有一雙慧眼,那我們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讀出秋天的句子,你們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秋天的梧葉變黃了變幹了。

E 出示課件,秋風吹落梧葉,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寒意,冷。我們一起捧起書讀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這裏利用語言,實物和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起讀書的熱情。

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牽動了一個人的情懷(詩人),有一個詞,你發現了嗎(動客情),

客的意思課件 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這個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人葉紹翁(講小故事,簡介作者)。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會牽動詩人想起什麼?(親人,家鄉)就是詩人的思鄉之情。

就在詩人想家的時候,看到兒童捉蟋蟀會想到什麼?(兒時的夥伴在哪,家鄉也有兒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麼快樂啊,無憂無濾,可我孤單一人)思鄉之情就更濃了,更深了。我們來把濃濃思鄉情深深的讀一讀。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濃濃的思鄉情讀出來!讀完後,同學們,不由自主的鼓掌,請同學評議我讀得好在哪裏,再請同學讀出詩人的濃濃的思鄉情。 這就是以見襯不見,詩中有詩,滲透對比閲讀的理念,把抽象的思鄉之情與温暖的家庭生活拉近,增加層次感。還讓學生評議老師,真正體現民主、平等。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説;“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在這我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是學習三角函數定義後安排的一節繼續深入學習的內容,是求三角函數值,化簡三角函數式,證明三角恆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個三角函數的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整個中學學習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A、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猜想出兩個公式,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掌握基本關係式在兩個方面的應用:1)已知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數值能求這個角的其他三角函數值;2)證明簡單的三角恆等式。

B、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思維方式;通過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通過求值、證明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通過例題與練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知識遷移能力。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係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 同角三角函數函數基本關係在解題中的靈活選取及使用公式時由函數值正、負號的選取而導致的角的範圍的討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開始接觸三角函數的內容,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對這一方面的內容既感到新鮮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

三、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採取誘思探究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思考、類比、討論、總結、證明,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主動探究中汲取知識,提高能力。

2、學法分析: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決問題.數學學習必須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突出數學本質。

四、教學過程設計

強調:sin是(sin)並不是sin

設計意圖:從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完成抽象與具體之間的相互轉換

2、思考:

問題1:從以上的過程中,你能發現什麼一般規律?

問題2:你能否用代數式表示這兩個規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維來處理問題,通過觀察思考,感知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

3、證明公式:(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係)

(1)、平方關係: (2)、商的關係:

回憶: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學生回答:設α是一個任意角,它的終邊與單位圓交於點P(x,y)則:

sin=y;cos=x,

引導學生注意:單位圓中

所以: sin+cos=; =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4、辨析討論—深化公式

辨析1思考:上述兩個公式成立有什麼要求嗎?

設計意圖:注意這些關係式都是對於使它們有意義的角而言的。如(2)式中

辨析2判斷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設計意圖:注意“同角”,至於角的形式無關重要,突破難點。

辨析3思考:你能將兩個公式變形麼?

(師生活動:對於公式變式的認識,強調靈活運用公式的幾大要點。)

設計意圖:對這些關係式不僅要牢固掌握,還要能靈活運用(正用、反用、變形用)如:, , 等

5、運用新知、培養能力。

自然界的萬物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家只要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也許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剛才我們發現了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那麼這些關係式能用於解決哪些問題呢?

例1、

思考1:條件“α是第四象限的角”有什麼作用?

思考2:如何建立cosα與sinα的聯繫?如何建立他們與tanα的聯繫?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對於剛學習的知識所擁有的探求心理,讓他們學習使用兩個公式來求三角函數值。

思考:本題與例題一的主要區別在哪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 對比之前例題,強調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且説明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α可能所處的象限分類討論。

變式2、

設計意圖:類比練習,已知正弦,也可求餘弦、正切。

變式3、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與變式使學生掌握基本關係式的應用:已知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數值能求這個角的其他三角函數值,並在求三角函數值的過程中注意由函數值正、負號的選取而導致的角的範圍的討論,培養學生分類討論思想。突破重難點。

小結:(由學生自己總結,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3,注意:若α所在象限未定,應討論α所在象限。

設計意圖:利用例題與變式,共同總結兩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能力。

例2、已知tan=2,求 的值

設計意圖:

利用商的關係的靈活使用,解法多樣,通過對公式正向、逆向、變式使用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認識。

證法2:通過變形等式,先把分式化為整式,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平方關係即可證得.

設計意圖: 同角三角函數平方關係靈活使用,通過對公式正向、逆向、變式使用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認識。

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證明方法?

方法3:左邊減去右邊,如果等於零,則等式成立。

方法4:左邊除以右邊,如果等於一,則等式成立。(保證分母不為零)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的思維,為下面的總結做好鋪墊, 突破本節難點

總結證明三角恆等式經常使用的方法:

1:從等式左邊變形到右邊;

2:從恆等式出發,轉化到所要證明的等式上;

3:左邊減去右邊等於0;

4:左邊除以右邊等於1(保證分母不為零)。

6、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學習目標,教師再補充.這樣做,會檢測出學生聽課、分析、思考和掌握知識的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公式推導:具體算式→觀察→猜想→論證→基本關係式

公式應用:

一般方法(例1):先確定象限角再求值。分類討論思想

特殊方法(例2):化切為弦 和化弦為切。整體思想、化歸思想

靈活運用公式(例3):證明恆等式

7、作業佈置:

(1)、已知,求 、

變式1、

變式2、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公式,並靈活運用;分層設計,題(1)是在課堂例題的延伸,題(2)是在課堂上沒講的題型,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8、板書設計

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係式

一、公式 二、例題 例2

1、sin2+cos2=1; 例1

2、tan= 變式1

公式變形: 例3

, 變式2

, 變式3

三:總結

……

五、教學反思:

如此設計教學過程,既複習了上一節的內容,又充分利用舊知識帶出新知識,讓學生明白到數學的知識是相互聯繫的,所以每一節內容都應該把它牢固掌握;在公式的推導中,教師是用創設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關係式,多讓學生動手去計算,體現了"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探索得材料,研究獲本質,思維促發展"的教學思想。通過兩種不同的例題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明白到關係式中的開方,是需要考慮正負號,而正負號是與角的象限有關,角的象限題目可以直接給出來,但有時是需要已知條件來推出角可能所在的象限,通過分析,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了。由於課堂在完成例題及變式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與嘗試,故對學生的檢測只能安排在課後的作業中,作業可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的情況,能否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合理的遷移,可以發現學生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下節課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加以評講,並設計相應的訓練題,使學生的認識再上一個台階。

標籤: 精選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377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