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模板錦集4篇

精選説課稿模板錦集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模板錦集4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説明文,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築特點和風格的説明文。是作者為介紹《蘇州園林》寫的序文。本文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出的特點,在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説明。這樣先總後分抓住特徵條理清晰的介紹了《蘇州園林》從而顯示了蘇州園林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以及我國園林藝術水平的高超。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是一篇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佳作,因此不僅在本冊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本冊書的重點篇目。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説明文,因此領會作者的整體構思和語言特色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欣賞中國園林的圖畫美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在教學中,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如看蘇州園林的照片,觀看有關蘇州園林的電視專題片等,與課文相配合,更方便學生理解和同時教給學生理清説明順序的方法和欣賞蘇州園林圖畫美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標本,軒榭,敗筆等詞語;理解本文總説和分説的結構及説明語言的多樣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運用的説明方法,培養説明文閲讀能力,初步學寫説明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領略中國園林的建築美,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力;瞭解我國園林建築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分析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領

(一)、情景導入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國曾説,“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天下”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下面讓我們去蘇州園林瀏覽一番一起來感受蘇州的園林之美。

(二)、作者簡介,背景提示

葉聖陶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背景提示:《蘇州園林》是葉聖陶先生應香港一家出版社準備出版的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所寫的序言。

(三)、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1、自瀆課文,查工具書,字詞難點

2、閲讀課文,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自主探究

(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明確説明對象是什麼?

2、明確説明對象的整體特點是什麼?

(二)、跳讀課文,具體探究

1、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

2、説説本文的結構特點:_______及總的説明順序:__________。

(三)、賞讀課文,交流品析探究

1、聽朗讀錄音。(讓學生感受)美。

2、品析你認為能體現蘇州園林美的語段、詞、句,説説美在哪裏?

3、自主品讀,你認為美的語句、段,用鉛筆圈點勾畫。(高聲朗讀)

4、小組合作交流:説説你認為美的理由。(在小組內開展讀、辨、析、究、悟)

方法指導、欣賞園林美的方法(圖畫),讀感受、體會、心情、想象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5、練習。本文説了蘇州園林的哪些美呢?

小黑板演示:亭台軒榭佈局的_____美,______美,花草樹木映襯的_____美,_____美,每個角落的圖畫美、門和窗的圖案美,________的和諧美。

第二課時

一、品析本文説明語言的多樣性和準確性

1、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①回顧學生學過的幾種表達方式②到文中找表達方式,並説説其表達效果。

2、用詞的精練、準確、和周密。

①舉例“大多引用活水”“及少採用彩繪”的好處?

②學生找類似的詞語,並品析其好處,然後師生交流。

3、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①回顧學過的修辭方法

②學生找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並分析其好處。

二、學習説明方法

①回顧説明方法

②找出運用説明方法的語句,並分析其好處。

③師生交流

三、置疑探究

説説學習本文後你還有那些困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解疑。

四、談收穫、感悟

①自我完善

以“我”瞭解了______________的句式談談自己的感悟。

領會了______________

體會了______________

學習了______________

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②學以致用

仿照課文,用一段文字介紹你所在學校的一處風景。

要求:①抓住學校的特徵②學習本文語言特點,運用一定説明方法。

五、教法説明和學法分析

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着啟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1、教法説明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鑑於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情景,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法”通過教師創造情景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藉助課文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學生閲讀説明的能力和藝術鑑賞力。

2、學法説明

本節課主要教給學生閲讀説明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園林欣賞法,在賞析蘇州園林的美時我就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品味園林美這一塊,可先讓同學們用“我發現文中表現美的句子是,美在……”説話,然後以學習小組的方式,整理上述發言,共同探討蘇州園林的美,來鍛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鑑賞園林的美和學會閲讀説明文,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説課題

課題: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情景

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説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説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這篇課文的難點是欣賞蘇州園林的美和體會説明文語言的多樣性,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首先精心設計了一段情景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聽錄音,讓學生從語言上感受蘇州園林的美,然後觀看蘇州園林照片從直觀上感受它的美,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投影儀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最後在欣賞美的基礎上來體會説明文語言的'多樣行。

説課稿 篇2

小吳妹妹是我的老校友了,初中師範都是隔壁班的,雖然不常在一塊兒,總感覺她挺親,好脾氣,末了,我也工作了,還做過她家一陣子的房客呢!新手上路,自然要向前輩請教啦,於是總調侃着説要去聽她的課!這不,機會總算來了:年級同題會課,她代表我們一年級出馬了!正在得意之際,接到顧老師叫我評課的消息,我又着實汗了一回!對我來説,上課不簡單,評課也不容易啊,何況聽過本校老師的一些精彩評課,更讓我覺得不敢班門弄斧了,於是自己對自己説:學習怎麼評課吧!不過現在的程度實在説不上評,只能像記流水帳一樣寫下聽課過程中的點滴感受與想法吧:

首先要豎起大拇哥誇誇吳老師的課前準備了:在黑板上畫着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樹,枝葉繁茂,鬱鬱葱葱,樹下是毛茸茸的小草,黑板中央寫着“螞蟻”“蟈蟈”的字樣,在黑板的最右邊寫着本課要教學的新偏旁:米,米字旁;講台上放着用各色粉筆寫的生字和詞語卡片。説真的,一進教室,我也被黑板上的大樹吸引住了,彷彿我們的教室,我們的課堂都在涼涼的樹陰底下,來到了課文中的童話世界,利用板畫創設的情境一定也能感染學生。果然,上課伊始,學生的精神很飽滿,注意集中,訓練有素。

老師的語言非常簡練,清晰,要求明確。在導入新課的環節,老師以跟兩個老朋友打招呼的形式讀詞,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什麼(都有蟲字旁)來識詞,記詞;再以講故事的方式“有一天,螞蟻碰到了蟈蟈,發生了一件事。發生了什麼事呢?想不想知道”來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在初讀時也做到了要求明確:自由讀2遍。因為是一齊開始的,所以小朋友在第一遍讀時變成了齊讀,當時吳老師並沒有打斷他們,而是在第二遍開始之前再提醒要求,是自由讀,這時小朋友也做的很好。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挺好,第一遍是小朋友讀書興趣濃厚的時候,如果中途打斷,就有點影響情緒,而在一遍讀完的間隙,再提醒要求,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聽得更清楚,同時也做得更準確了。在讀完書後,我注意到了老師手勢評價的方法,就是對讀得好,讀完坐端正的小朋友豎起大拇哥,這樣的評價省時又同樣能達到效果,更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只要小朋友的心裏是甜的。從這一小小的動作,就訓練了學生眼到、心到、手到。這種方法倒也不是第一次聽説,可是卻往往忽略不用,真是小看了它啊!(在接下來自己的一節課上,我也見樣學樣了一回)

指導生字時,細心的吳老師注意了對後鼻音朗讀的指導,即使細微的錯誤也進行了明確的指正,如“乘”字的教學,我想,教育就是要從小處抓起的。除了檢查生字時吳老師耐心指導,在檢查初讀段落時,老師也做到了評價的有效性。老師的評價是結合要求而非空泛的表揚,“你讀得又正確又流利”,使學生知道怎樣讀才是好的,才是達到要求的。

其中在疏通課文時,有一點想要和小吳老師商榷的,就是老師在問“你讀了之後,知道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後,又問:你喜歡螞蟻還是蟈蟈?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在學生精讀課文,與文本深入接觸,有所體會,有所對比的情況下,再問這個問題,那麼小朋友的感情色彩就更為鮮明,也知道了為什麼喜歡螞蟻,喜歡螞蟻什麼了。

吳老師的這堂課,設計理念應該也是體現隨課文識字的意圖,如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糧食”“滿頭大汗”“自由自在”都是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出示學習的。其中在出示“糧食”一詞時,老師是從初讀時的問題引出的:你喜歡螞蟻還是蟈蟈?為什麼?它們在幹什麼?(搬糧食)出示“糧食”指讀,然後再來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感受天氣。個人愚見,覺得可以先從看圖開始,體會夏天的炎熱,“在這炎熱的夏天,小螞蟻在幹什麼呢”,再聯繫文本找句子,或利用朗讀回答來使圖、詞、句、文融為一體。當然就引讀“夏天真熱”一句時,小吳老師的評價語言很有感染力:現在已經20度了——更熱了,有30度了——呀,真熱都汗流浹背了,在這樣的激趣之下,小朋友讀得饒有興趣,非常帶勁。在出示“自由自在”一詞時,老師就蟈蟈的“人格”問題進行了説話練習:你覺得蟈蟈怎麼樣?小朋友説得都很有道理,而這時再回過來出示詞語,理解什麼叫“自由自在”,他們自由自在地幹什麼,感覺就有點像脱離了課文了。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是至關重要,也是存有爭議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因此,以上就只是我的一點疑惑和淺見吧。

當然,吳老師的這堂課是亮點不斷的,整堂課注意了學生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比如,老師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麼辛苦和艱難,體會滿頭大汗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從而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再如,課文中對蟈蟈笑話螞蟻是傻瓜是一筆帶過的,沒有具體描述,老師就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和想象,來説説蟈蟈會怎麼笑話螞蟻,從而充實了蟈蟈的話語和行為,這樣做,有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後的複習鞏固階段的設計,也是我們較熟悉的,確實是比較好的方法,注意了字形的識記,鞏固了形聲字的記憶方法,進行了口頭擴詞的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小朋友來説是很有新鮮感的,更重要的達到了較好的識字寫字的目的。

對於優秀的課例,本人正在不斷學習中,萬望各位多加指點……

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二第6課《"法"在我身邊》第2課時。

首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養。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將學生帶入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從三年級學習過的居委會和村委會直接選舉所帶來的變化入手,認識這種選舉的現實意義。然後,對於選舉代表進行管理這種民主形式做初步的瞭解,通過教師中的人民代表為小學生的安全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實例,感受人民代表與廣大羣眾息息相關。並從這個實例開始,認識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對於共和國、公民、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有最初步的理解,對於我們國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行初步的認識,瞭解這種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民代表大會的基本職能。由此進一步延伸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普遍性,瞭解法所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所有這些學習雖然程度比較淺,卻能夠為學生今後進行有關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是小小主人翁”以五年級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真正體現了思品課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法"在我身邊》初步感受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對應關係。能夠理解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與封建社會國家的區別,懂得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的優越性,能夠初步嘗試從權利和義務的角度思考個人行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懂得法的特殊地位,以及法律在人們生活中的普遍意義。

經過思考,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與小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法律。

2.知道法律廣泛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並且與每個人相伴終身。

3.知道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教學重點)

4.知道法律賦予每個公民權利和義務。(教學重點)

教法:1、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引導他們認識、體驗、感悟。2、注重民主、平等,特別是討論。3、設立激勵機制,。

學法:激情體驗、積極參與、熱情實踐。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課前準備

法律的內容條款有助於學生對於法律意義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蒐集一些有關的法律條文,並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要注意避免選擇那些離學生生活太遠而令他們難以理解的內容。

二.導入

什麼是法律

三.探究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你感興趣的法律26頁——27頁説説這個法律的大概的內容

然後彙報(投影法律條款)

教師強調:現代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隨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法律

四.閲讀與講解

1.讓學生帶着問題:制定法律的依據是什麼來閲讀教材思考回答。引導學生理解權利和義務這兩個概念,通過閲讀教材上的文字和圖片掌握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教師板書

2.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通過幻燈片出示法規定其它的權利與義務

3. “從前面的學習中,同學們瞭解了我們國家的許多法律,它們與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既然法已經確定了公民的各種權利和義務,為什麼還要有各種各樣其他的法律呢?”

4. 提問學生:“是不是隻有共和國才有法律?我們國家的封建社會有沒有法律?那時的法律與今天的法律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也有法律,但那時的皇帝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統治人民的工具,在內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從。如必須做什麼、不許做什麼,如果觸犯了就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等。只有義務和被懲罰,幾乎沒有權利。現代的法律不同,因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過代表大會自己制定,並以此來管理國家的。它不僅規定了義務,而且規定了權利,比如受教育的權利,

五、激情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作為小學生要知法,懂法,手法,用法。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五冊的口語交際課《觀察中的發現》。

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是要培養學生樂於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善於發現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現象和奧妙,並樂於與人分享的良好習慣。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樂於觀察,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有趣現象,並樂於説出來與別人分享的習慣。

2.引導學生學會互動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提出問題和意見

3.培養學生把話説清楚,能有一定條理的把觀察過程説清楚、説完整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打開學生思路,激發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講出自己的有趣發現。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做到互動交流,學會認真傾聽和積極質疑。

四、教具準備:

象形字、五人頭畫;實驗器材:雞蛋、透明小杯、鹽、水

五、教法和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遊戲法、實驗法、直觀教學法和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傾聽、質疑、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小組互動、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力求體現《新大綱》中指出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六、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課,反思所得。

通過學生複述已學過的本組課文15、16課課文內容,練習説話,教師引導並給予肯定,使學生把話説清楚,讓人聽明白,從而以此為憑藉,引出話題: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二)、仔細觀察遊戲和實驗,善於發現其中奧妙,練習説話,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這一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我們採用了遊戲法、實驗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猜測字、找人頭圖相和小組親自實驗、觀察雞蛋在淡水中和在鹽水中的不同現象,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傾聽、質疑、交流,再引導學生練習説話,説説自己和聽聽別人的觀察所得。從而達到打開學生思路,激發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講出自己的有趣發現的目的。

(三)、拓展創新,聯繫生活,交流生活中的觀察發現;藉助評價,激發互動。

這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我們採用了舉一反三法:通過前面的遊戲和實驗,聯想到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你又有哪些發現呢?再進一步有機地引出話題,讓學生練習把話説清楚、把話聽明白。在表達自己觀察所得和答辯問難時,力求話意清晰、容量理解;在認真地聽別人説的時候,還要記住別人的發現、質疑別人的發現。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自評、生評、師評,促進學生説話和傾聽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在小組充分地説和評,在班上互相評議、複述、質疑、答辯,激發興趣,引發全體學生參與互動交際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鍛鍊口語交際的能力。

(七)、總結,拓展延伸想開去

《新大綱》又指出: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口語交際能力。這個要求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的技能,養成與口語交往相關的良好習慣及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因此,在教學最後,我們還設計了課後,讓學生更多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家人和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zjo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