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中位數”。

一、説教材

中位數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過“平均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中位數”也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新的要求。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到: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還能用“中位數”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數據組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

這一節主要安排了兩個內容:一是理解某些情況下,用中位數作一組數據代表,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合理性;二是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數據個數分別是奇數或偶數時中位數的值,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認知規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例,讓學生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

2、能在具體的實例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中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交流評價的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會求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上,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説教學程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

一)複習鋪墊,談話導入

1、複習求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多媒體出示105頁例4,談話導入,這是某校五年級一班舉行擲沙包比賽時第3組的同學們製作的他們小組人員的成績統計表,仔細想一想,用什麼數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學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時可以鼓勵學生求出它的平均數。

3、然後引導學生髮現這組數據中有5個同學的成績低於他們的平均數,請學生思考並小組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

4、引導學生明確,平均數高於這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的成績,是因為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因此用平均數表示這組學生成績的一般情況不合適。哪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二)自學嘗試

1、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預習提綱:

1)認真觀察統計圖中的數據,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怎麼能很快地找到這個數呢?

3)誰來給這個數起個名字呢?

2、學生思考之後,可以讓他們打開數105頁,從書上找答案。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當學生思考之後再看書找答案,可以激發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展示交流

1、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首先讓小組中推選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數的過程,然後讓他們當小老師把他們的思路將給大家聽。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重點和學生理清找中位數的方法是先把這組數從大到小排列,然後找中間的數。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五)鞏固拓展

微機出示例5,五年級二班的7名同學的跳遠成績統計表,並出示問題前3個問題讓學生練習。

當學生都完成作業之後,再出示第4個問題,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再次組織學生自學嘗試,展示交流、點撥指導,使學生明白數據有偶數個時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六)小結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通過學習得到的

結論:總結自己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的表現,來個自我評價。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一課。

一、教學指導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將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結構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們確立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這是第一項目標也是基本目標;藉助為分數配圖,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對美的體驗與欣賞;揭示分數的產生,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這兩項目標是在第一項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思維的一種拓展。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擬訂教學的重難點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全課以“談話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其中動手操作,創造分數這一大環節包括動手操作,感知意義;師生互動,理解意義;深化整體,總結意義;巧妙練習,強化意義四步。設計瞭如下一節課: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輕鬆談話:“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們知道哪些與分數有關的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學生可能會談到(課件)教師適時小結一個蘋果、一張餅都稱之為一個物體,一米長的繩子把它叫做一個計量單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我們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當學生已經把所相關的知識説充分了,教師適時走進去“老師知道它也和分數有關,你們看(課件)這是10個小朋友,當我們把它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還可以説是一羣小朋友,這一羣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結果用分數表示。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藉助集合圈滲透一個整體的同時,讓孩子們感知到當我們把很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我們也可用自然數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結果也可用分數表示。為下一環節的動手操作指明瞭道路。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包括一米長的繩子、一張紙、六塊餅乾、12個小方塊……(課件)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

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近似值的實際應用,是在學習求近似值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這部分內容,重點放在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根據實際生活情況採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學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在前幾冊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採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衝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説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幾個部分展開學習:

互動(一)在具體情況中探究理解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例10(1)題

學習任務:

1、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 所求問題:(獨立完成)

2、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

3、算一算,需幾個瓶子?

4、瓶子的個數是整數個,怎樣取商的近似值(小組討論)

引入進一法:(板書)(結合豎式理解進一法)

進一法定義:在解決問題時,根據實際情況,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往個位進一取整數。

5、舉例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需要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互動(二)在具體情況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例10(2)題

學習任務:

1、找出已知條件、所求問題,嘗試獨立列式解答

2、思考:怎樣取商的近似值?(小組討論)

引入去尾法: (板書) (結合豎式理解去尾法)

引入去尾法定義:在解決問題時,根據實際情況,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捨去尾數取整數。

3、舉例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目標檢測

1、判斷下面各題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説明理由。

(1)國慶節五(1)班16名同學到世界之窗遊玩,每3個同學一條船,需幾條船?

(2)夏銘用彩紙摺疊紙飛機,每5張紙折一架,34張紙可以折幾架?

(3)一種圓珠筆2.5元錢一支,12元錢最多能買幾支?

2、我最棒,我能解決下面各題。

(1)中心小學有378人去秋遊,每輛客車限乘40人,需要幾輛客車?

(2)美心蛋糕房特製一種生日蛋糕,每個需要0.32千克麪粉。李師傅領了4千克麪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幾個生日蛋糕?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課外作業

六、説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方法:

1、進一法: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向個位進一。

2、去尾法: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統統舍掉。

這樣的板書設計明瞭、直觀。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材簡析】

《認識公頃》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和常見的幾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的主旨是:讓學生知道公頃是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並初步建立1公頃的空間觀念,聯繫實際感知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公頃的含義,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難點: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下面結合我的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研究,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複習以前學過的面積單位,以及進率,估計物體表面大小,揭示課題。為下面介紹公頃這個面積單位作鋪墊。這個部分應該熟練些給學生快速複習舊知,重在引導學生產生對學習新的面積單位需要。

二、合作探究,認識1公頃

1.公頃有多大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通過初步感知、交流驗證,歸納概括等體會1公頃。同時使學生在課前帶領學生在校園裏實地體驗1公頃的大小。這堂課,要讓學生動起來,首先教師得動起來;要讓學生動得有針對性,參與得有時效性,教師就應該動得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就應該提前做好既充分又紮實的課前準備。認真鑽研教材體系,積極挖掘教學內涵,努力把握教學重難點,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想方設法創設既引人入勝又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意主動參加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因為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只要抓住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就等於為師生的有效互動注入了必須的動力。

欣賞圖片引起人注目,在這樣的情境中,有利於學生藉助對這些風景區的直觀印象初步體會公頃是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從而引起進一步研究公頃的興趣。應該使學生深刻體會1公頃的大小。

三、聯繫生活,體會1公頃大小

1公頃有多大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使學生初步感知、交流驗證,歸納概括。同時使學生在課前帶領學生在校園裏實地體驗1公頃的大小。

引導學生通過估算、想象、交流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既有利於學生建立1公頃的正確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又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再以學生熟悉的操場、教室的面積推算1公頃的大小,加深了學生對1公頃的認識。應該舉生活中大量的實例讓學生感受1公頃的大小。

四、鞏固練習,掌握單位換算

這節課,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公頃和平方米間的進率的掌握。一是基本練習,是本節課教學的第一次反饋。82頁試一試,做這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計算大的土地面積用平方米比較麻煩,並體會4公頃有多大。另外是綜合練習,主要讓學生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練習設計的層次清楚,形式活潑,使學生經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既加深了對1公頃的認識,又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了數學思考的能力。

通過鞏固練習,是學生熟練單位換算的基本步驟,和規範學生語言表達。廣大農村小學的數學學科中,許多學生對新教材很不適應,兩級分化嚴重,個體差異大。作為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務必要認真分析學情,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設計數學問題時要層次分明,既能讓中低層次的學生參與,又能讓中高層次的學生參與。在課堂互動時,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微小進步,千方百計給所有學生創造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時時處處都有機會參與,也都敢於參與到互動中來,從而使得整個課堂中絕大多數的學生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裏都在動,而不是少數的幾個優生在動。

五、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為更好地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在這一環節,出示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最後讓學生改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以致用,用新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應該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六、全課總結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説一説本課主要學習了什麼,説一説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本課新知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這個部分多讓幾個學生總結。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是冀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40頁-41頁)的教學內容,是本冊教學重點之一。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解決問題和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能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感受知識間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學分析

1、學生對整數除法的基礎掌握的比較好。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困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4、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都很注意學法的指導,特別是轉化這種學習方法在教學小數乘法的時候我就已經強調過了。

四、教學方法

由於小學生的學習總是在原有的知識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以上各因素,這節課我主要是利用遷移,包括知識的遷移和學習方法的遷移,明確轉化原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決新知識的方法。

五、學法指導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把一種問題轉化成另一種問題來思考的解題策略,即我們所説的“轉化”的學習方法,通過學法的遷移以及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教學程序

本課的關鍵是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前面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而要理解這一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後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為了促進遷移,明確轉化移位的原理,我準備設計如下環節:

1、為了促進學法的遷移,我先讓大家回憶一下,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回憶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第一課時內容)是先把除數擴大成整數來計算的方法,也就是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的。學生回答後板書21.6÷1.8,首先讓學生比較這道除法算式與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計算它的方法?

反饋學生的討論,明確轉化原理,要學生説明是怎樣想的,根據是什麼?讓學生在相互辯論中明確轉化的原理。也由此達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目的。

2、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

明確轉化原理後,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後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生試做“議一議”,21.6÷1.8,並講出小數點移位的方法和理由。(板書:位移方法)

②.學生做“試一試”,(指名板演)

8÷2.5 (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

91.2÷3.8 (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

0.36÷1.2 (被除數仍是小數)

先各自説出小數點的處理方法,然後比較這三道題的不同,注意強調:被除數位數不夠用“0”補足後再除。

③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三道題,找出計算規律,.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在得出計算方法後,注意強調:小數點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於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3、專項訓練,增強“轉化”技能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A、被除數仍是小數;B、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C、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板書這三種情況) 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練一練”第3題的前3題: 3.42÷4.5 9.6÷0.6 264÷6.6

4、總結移位方法並練習:

①.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後新點上的小數點寫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後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練一練” 第3題的後3題。)

②.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於“1劃、2移、3點”只反映在頭腦裏,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後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瞭然。

“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做,集體訂正時説做題思路。

5、鞏固練習:“練一練”

第2題:讓學生弄清題意後自己解答。

第4題:先讓學生弄清題意中的信息,再計算。(提示學生用計算器驗算)

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1、教材內容:小學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2、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4、教學重點及難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二 、説教法學法

(一) 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cn—teacher。com)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 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 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説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説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説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視圖與投影”是《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在不同學段有着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是在二年級上冊,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為以後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第二學段是在五年級上冊,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學段分別要求“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到第三學段才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第一學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後面觀察一個恐龍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位置關係和形狀。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目標是這樣定位的。

1.使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觀察最多隻能觀察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通過觀察、想像、操作等數學活動,能夠而且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但他們的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從三個不同方向進行觀察的方法。

二、教具、學具準備和過

1.教具、學具的準備

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必須充分。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學生也準備了相應的學具,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2.教學過程

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貫穿整堂課,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而不是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並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1.教學例1。

通過觀察長方體物體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觀察時,通過學生的示範,使觀察姿勢不正確的學生明白自己為何很難只看到一個面,強調視線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使學生明確,這裏所説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説一説自己從這幾個方向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圖形。

2.教學例2。

例1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的,例2是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先讓學生分別觀察球體和圓柱,説説看到了什麼形狀。再把兩個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想像一下,從不同角度看,分別是怎樣的。最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出示形狀進行驗證。

三、教學研究重點

本學期的教學研究重點是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本節課不僅設計了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例2時,教師呈現球體和圓柱的組合形體,讓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與關係時,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給出的形狀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學理念

1、以學生髮展為本,着力強化個人主體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感態度。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充分的練習空間。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以及“用數學學數學”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説教材

1、教學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應注意加強整數商不變性質的回顧,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又學習了因數、倍數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徵,為學習本單元知識打下了基礎。另外,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概念較多,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在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對於順利開展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再應用這一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有條件、有根據的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學習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彩筆。

三、説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為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際操作法

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2、直觀演示法

先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規律,然後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啟發式教學法

運用知識遷移規律組織教學,用數學學數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知。

四、説學法

1、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紙條上塗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後,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後老師通過啟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採用啟發法,再採用學生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

的分數,並嘗試完成練習題,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二)、新知探索

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首尾照應、釋疑解惑

(三)、鞏固新知

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

(四)、擴展延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利用阿凡提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分一分、比一比,從直觀上讓學生感受到這幾個分數大小是相等的,而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呢?繼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好奇是學生的天性,通過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帶着疑問迅速切入正題。

2、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折一折,再塗色表示出每張紙的1/3,2/6,4/8。觀察塗色部分,説説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彙報時,説出:塗色部分面積相等,也就説明這三個分數大小相等。然後通過電腦再進一步證實學生的發現: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三個陰影部分大小相等,説明三個分數大小相等。

(設計意圖)主要是利用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複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導入新知識作好遷移,而且激活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開端。

(2)、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首先,在學生摺紙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理解“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的意義,以及為什麼要強調“0除外”這個條件。其次,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後,要和以前學過的商不變規律進行對比,找出二者間的聯繫,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性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培養了學生大膽交流、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學生在彙報交流中使問題逐漸明朗化,最終驗證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

3、鞏固新知

在鞏固階段,我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習題。其中“填一填”是基礎練習,但也包含有6/12=()/()的發散題。“判一判”也是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做進一步的詮釋。“説一説”是一種變換了形式的習題,難度不大,只不過説法不同,最後還安排了“想一想”環節,解決的方法已經藴含在前面的“聽一聽”環節中。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拓展延伸

通過質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動,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時學生的視野已不盡限於分數的基本性質,而是擴展到研究分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最後的拓展性提問,使學生思維發散,聯繫實際,運用規律,並自然引出以後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知的慾望。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

分數的大小不變。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走進軍營》的主題確立課。下面我將從活動背景、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時長、活動準備及活動過程幾方面開展我的説課。

一、活動背景

1、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步入少年時代,對未來充滿了幻想。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特別享受父母關愛。因此,利用他們對軍人的崇拜之情,帶他們走進軍營,參觀營地,親身體驗軍人生活,感悟軍人氣質,對於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磨練堅強的意志,有很重要的作用。

2、今年的7.28洪水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傷痛,前來救援的65331部隊曾經就駐紮在我們操場上,也讓我們的孩子近距離領略了軍人的風采,對軍營的生活更加好奇。

二、活動目標

1、瞭解軍人緊張而有序的生活,體會人民衞士的艱辛,感受生活的安定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熱愛解放軍之情。

2、體驗軍隊嚴格的紀律,嚴謹的工作作風、優良的生活作風,以提高學生紀律意識、團隊意識,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3、瞭解有關軍事、國防的知識。

4、使學生學有榜樣,奮發向上,形成心有祖國、心有集體、心有他人的思想感情。

5、對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重點、難點

1、保證學生活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提高學生合作探究及團體協作能力。

四、活動時長

8課時

五、活動前的準備

1.與駐軍單位溝通;

2.準備攝像機、照相機等設備;

3.設計採訪卡和各種活動記錄表;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禮貌教育。

六、活動流程(主題確立課)

1、導入

播放7.28軍營抗洪視頻以及軍營駐紮在我校的照片,創設情境導入。7.28是真實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災難,學生感觸較深,同時抗災過程中也有很多同學接觸到了我們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學生談論熱情高漲,由學生觀後感引導至本課主題生成。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2、主題分解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關於軍營的問題。

(2)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展示,合併篩選。

(3)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請知道的同學給予解答。

(4)學生進行討論對各問題進行歸類分組,確立子課題。

陸軍概況

我國軍人總數?

女軍人數量?

部隊分佈地區?

主要職責?

當兵的條件?

軍人的生活

軍人伙食?

軍人一定要穿軍裝嗎?

軍人的工資有多少?

軍人的假期有多少?

軍人的工作

軍人一天的工作時間也是8小時嗎?

訓練時間有多少?

所有軍人都會打槍嗎?

軍人如何升職?

軍人的學習

軍人需要學習嗎?

軍人都學些什麼?

軍人有考試嗎?

3、規劃活動小組

(1)學生自由選擇喜歡探究的方向。投其所好,提高學生探究熱情。

(2)但如果出現某組成員數量偏差較大時,教師適當地採用鼓勵的方法給予調整。達到人數平衡,確保各組活動順利進行。

4、成立活動小組

(1)由活動小組內所有成員商議確定小組名稱,推選小組長,以及確定本組口號。增加新成立活動組成員間的互動。

(2)各小組彙報展示自己的組名及口號。增強小組凝聚力,培養小組榮譽感。為各小組團體協作探究做好鋪墊。

5、總結

(1)對本節課學生仍存在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

(2)教師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

(3)鼓勵學生課外進行收集整理資料。並做好相關記錄及資料的保存。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0

師:我們今天要來研究2和5的倍數的特徵。可是自然數那麼多,我們能一個一個研究嗎?

生:不能。那樣的話永遠也研究不了,自然數太多了,是無限的。

師:那怎麼辦呢?

(同桌討論)

生:我們可以先研究小範圍裏面的數。再推廣。

師:他的想法真棒!那我們就先確定一個比較小的範圍1-100,看看這100個數裏2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徵。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都是5或0。那麼在所有的自然數中,是不是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呢?

生:(凌亂地回答)是!

師:肯定嗎?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要證明這個猜測對不對,我們還要進一步驗證。那如何驗證呢?有那麼多自然數啊?

(同桌討論)

生:可以找一個數看一看。

師:找怎樣的數呢?怎麼看一看呢?誰能説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個末尾是0或者5的數,然後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盡。

師:哦,如果找不到這樣的數,那説明——在大範圍裏面也適合。

如果找得到這樣的數,那就是有了反例,説明——在大範圍裏面不適合。

(學生在本子上舉例)

……

師:我們舉了大量的例子,沒有找到反例。那現在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都是5或0。

師:誰能完整地説一説呢?在怎樣的範圍內呢?

生:在自然數中,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那這個數一定是5的倍數。

師:當然,我們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數。

……(練習)

師:我們已經找到了5的倍數的特徵,並能靈活運用了。那我們來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來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的呢?

(同桌討論,教師巡視並啟發)

生1:我們先確定了一個範圍。

師:為什麼呢?

生1:因為不確定範圍的話,數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們找到了這個範圍內5的倍數特徵後,就把範圍擴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數,進行了猜想。

生3:猜想後,我們又進行了驗證。

師:我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進行驗證的呢?

生4:舉例。看看有沒有反例。

師:説得真好,最後我們才得出了結論——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數中,5的倍數的特徵是個位上5或0。然後運用這些結論能快速判斷。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個研究過程説一説呢?(同桌説——全班説)

……

師:那2個倍數特徵我們怎麼研究呢?

生:也是先確定範圍,尋找一定範圍內的2的倍數特徵。然後擴大範圍,舉例,尋找反例,最後得出結論。

師:那我們就用這樣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組開始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9m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