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關於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小兔運南瓜》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口語交際內容。這一話題的訓練重點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訓練把話説清楚,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圍繞這一重點,本節課我主要考慮了以下兩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本節課一開始,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動物頭飾營造氛圍,並用小動物的語氣進行交流,學生一下便進入了情境。這樣,在後面的環節中,學生不僅敢於説,想説,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自主交際的意識和習慣,也調動了語言的積累。同時,我在這節課中也注意了角色的定位。課標中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學生的交流活動中,我不是領導者,也不是旁觀者,而是始終以森林中“小鹿姐姐”的身份參與學生對話。不僅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寬鬆、平等、活潑的氛圍,也使他們加深了對角色的情感體驗,受到友善、互幫互助的教育。

2、鼓勵想象,學會交流

這節課,我適當地運用了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地讓他們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增加交流的信心。在交流活動中,重視學生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讓他們對聽到的內容進行點評、評議,培養傾聽能力,提高傾聽水平。學生對所聽內容能作出積極的反應,發表自己的看法。並能通過協調合作解決問題。

這節課,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裏説話,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中的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秋天的特徵;第二部分是果實和我們的生活的關係;第三部分是通過解剖果實,進一步瞭解果實的結構,認識果實。本課主要從“欣賞秋天的風景,引入秋天的果實”、“探究秋天的果實與我們的生活”、“珍惜秋天的果實,熱愛大自然”三個版塊入手,讓孩子們從而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因此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感官瞭解事物的特徵,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

2、知道常見的秋天成熟的果實,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秋天的果實做成的。

3、通過對果實的認識與瞭解,讓學生感悟果實來之不易,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果實做成的,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難點便在於:讓學生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感悟果實來之不易,願意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三、説教學過程

版塊一:趣味揭題,引入秋天的果實。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有許多果實都成熟了。因此,先播放秋天的風光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説一説感受,其實也是對前一課時的回顧,那就是感受秋天的美景之時,也能夠引入今天的新課——果實和我們的生活。課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生活中找找在秋天成熟的果實,然後帶來與大家分享,這其實也是在從小滲透我們的孩子要養成學會分享的好習慣,當孩子説着自己帶來的果實時,心情是愉悦的,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增長了其他孩子的見識,知道了許多隻有在秋天才能收穫的果實。

版塊二:拓寬認識,瞭解秋天的果實

在這一版塊中,我主要以自己在秋天收到的兩份禮物——豆腐和衣服,與孩子們進行了分享。這兩份禮物一來代表我們生活中的吃和穿兩方面,二來也是由秋天的果實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變化而成,比較有代表性。

我們00後的孩子們時常會吃到豆腐,但是可能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豆腐是怎樣來的,就連我自己85後的也沒有見過,因此,在課上,我也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讓孩子們直觀感受豆腐的製作過程,進而感謝秋天讓我們吃得飽飽的,解決了吃的問題。而穿的方面,我選擇了棉花,通過一件棉衣的展示,讓孩子們從肉眼就能夠觀察到棉花通過加工就能變成衣服,感謝秋天讓我們穿得暖暖的。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閲歷,我還出示了一些我們生活用到的其他物品,並讓孩子們自己説一説這些物品分別是由秋天的哪些果實做成的?分類進行了展示。從而讓孩子體會到,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到處都有秋天的果實變成的物品,讓孩子們感受到正是因為這些秋天的果實,我們的生活才能如此豐富多彩!

版塊三:拓展延伸,珍惜秋天的果實

當孩子們稍微能夠體會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候,我便通過我們小朋友生活中經常吃的白米飯進行了剖析,讓孩子們從中體會米飯來之不易,要珍惜秋天的果實。

首先,以比賽剝稻穀為契機,讓孩子們感受大米來得非常不容易,通過《憫農》的朗讀,並配以一系列稻穀成長的圖片,讓孩子們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然後出示一些小朋友浪費米飯的圖片,並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自己對米飯的糟蹋是不應該的,引出一些鋪張浪費的社會現象,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樹立節約糧食,珍惜果實的觀念。

三、結語

總之,我認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徵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是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找到課程的生長點,而不是從老師們的腦子裏想出來的,因此,我們的品德課就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秋天的果實它是生活化的,而孩子們今天在課堂上感悟到的也是與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的,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了提升,價值觀也再一次進行了昇華,這也是在助長他們生命的健康成長。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醜小鴨》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醜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後,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他,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只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脱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儘管遭遇如此淒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醜小鴨,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告訴我們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即使身處逆境,也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説目標

結合教材的特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會認“烘、卧、剩”等14個生字,會寫“灰、討、厭、蛋”等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體會醜小鴨的醜給它帶來的悲慘的遭遇。

3、進行讀寫訓練,讓學生用上課後的“讀讀寫寫”仿寫一個小動物。

教學重點:會認“烘、卧、剩”等14個生字,會寫“灰、討、厭、蛋”等8個生字。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醜小鴨的醜,在讀中感受醜小鴨的悲慘遭遇。

三、説教法

1、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2、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採用課件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醜小鴨的朋友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醜小鴨你會想些什麼?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並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使用“讀、説”等學習方法,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着説形容外貌的詞組、使用準確的動詞等,再加上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五、説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你看過哪些童話?這時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從而聯繫課後的“我知道”介紹安徒生的資料。(課件出示安徒生的資料)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人物,你們看它是誰?(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想知道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嗎?那麼就讓我們跟隨它一起走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醜小鴨)

2、板題,讀題。

過渡:請大家快速地、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無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

3、(出示)無拼音的生字詞語:雙軌列車讀,同桌互相練讀

過渡:大家可真棒,把字和詞語都讀準了,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課文讀得怎麼樣?(指名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1、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醜小鴨”的世界!你們瞧它來了,誰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出示醜小鴨的圖片)它和別的小鴨子有什麼不同(圖片對比)使孩子有直觀感受,知道醜小鴨蛋比別的小鴨子大,而且長得比較難看。

2、師:找找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醜小鴨的樣子的?為什麼叫它“醜小鴨”?(出示句子: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醜小鴨”。)誰能把醜小鴨醜醜的樣子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再把“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單獨列出,問學生,你還能説出幾個這樣的詞嗎?再用你説的詞説説一個動物的外形特點。(説,動筆寫)

3、師:醜小鴨在家裏過得幸福嗎?(不幸福)書上怎麼説的?(出示: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你從哪幾個動詞看出醜小鴨不幸福?(咬、啄、欺負、討厭)出示: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你覺得除了鴨媽媽有誰會欺負他呢?(讓學生學着課文説,如:小牛踢他,小狗嚇唬他,小貓捉弄他……)醜小鴨在家裏受到這樣的欺負,他心情怎麼樣呢?(指名説,指名讀)讓我們一起帶着同情的心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4、結束語

可憐的醜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離開了家,它離開家後的命運會怎樣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

(四)、書寫指導

1、過渡,師:現在呀,我們再來認識幾個生字朋友!(出示8個生字,重點講解蛋、厭、欺)

2、師範寫,生練寫評議。

説課稿 篇4

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見附錄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觸龍説趙太后》是《戰國策》裏一篇表現了高超的語言藝術的文章。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據此原則,我確立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教學難點:

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學情,要遵循兩個原則:一、以誦讀為主線貫穿本課的教學,掌握主要實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二、在誦讀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鑑賞,重在點撥。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

這段文字中,趙威後問得言之鑿鑿,步步緊逼;齊使者則狼狽不堪,囁噓語塞。這充分表現出了趙威後作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正因如此,趙太后才會名垂青竹帛,聲施後世。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趙威後也並非至聖至賢之人,她也曾固執任性,蠻橫專斷。也曾以溺子之私,置國家危亡於不顧。至此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誰又能挽狂瀾於既然倒,撐大廈於將傾呢?我們今天學習了《觸龍説趙太后》之後,就會認識這位滄海橫流,顯出英雄本色的老人。

二、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難句舉釋(面上展開)。

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1-2節,第二組負責3節,第三組負責4-5節。結合註釋分組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並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獨立完成課後練習(二)“質”“及”“甚”“少”“異”“為”。可分組展開競賽,提高課堂效率。

3、完成課後練習三,瞭解文言文中的敬詞與謙詞。

三、複述課文,培養表達能力

先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然後點名要求學生複述課文的主要情節。這樣就能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意概括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四、三讀課文,體味文章妙處

學生朗讀課文,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鑑賞評價奠定基礎。這一環節必不可少,因為學生通過朗讀固然能體味到文章的一些精妙之處,但也會遇到疑難,產生疑惑,學生的學習心理就會處於焦慮狀態,迫切需要解疑答惑。於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解疑答惑也就水到渠成。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們時間的寶貴,要科學地利用和支配時間。本文敍寫小鬧鐘先後找貓頭鷹、小白兔和小熊做朋友,最後卻呆在了小熊家這樣一個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頭點題,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講小鬧鐘找朋友的經過,第六自然段寫小鬧鐘成了小熊離不開的朋友。課文配有形象生動的插圖,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討論問題,知道小鬧鐘是怎樣找朋友的,體會應該怎樣珍惜時間。

2、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鬧鐘、改掉、習慣、使勁”等。

3、識記本文11個生字,能按筆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小鬧鐘為什麼在貓頭鷹家“不能鬧”,在小白兔家“不用鬧”,在小熊家“使勁鬧”,進而體會時間的寶貴。

【説教法學法】

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於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智能,為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自學求索型的課堂結構,並輔以“情境教學法”。

【説教學過程】

本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引、讀、演、玩。

一、引

由小鬧鐘圖形及鬧鈴聲引出課題,理解詞語“鬧鐘”。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圖畫入手,使本課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詞語與具體事物聯繫起來,幫助學生較直觀地理解詞語意思。

二、讀

(一)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瀆,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在讀文中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查字表或結合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解決字音問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2、遊戲識字,學習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喜歡做遊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鬧鐘指針轉動的特性,隨機抽查學生的識記情況,由個別到全體,活躍了識字氣氛,也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組詞、説話訓練,讓學生掌握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3、識記11個生字

教學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我通過“我能行”這個環節,先演示自己識字的方法,比如“鍾”,然後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與老師挑戰的信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識記新字,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步驟一:我引讀第一自然段,小鬧鐘想——(讓學生讀出後半句:找個朋友)在這裏設置懸念,小鬧鐘會找到合適的朋友嗎?引發學生猜想,使他們有一探究竟的慾望,同時,也順理成章地導入課文重點。

步驟二: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二至五自然段,看看小鬧鐘找到朋友了嗎?小鬧鐘是誰的朋友?如果沒有小鬧鐘,小熊能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嗎?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並請小組代表彙報結果,老師進行小結。之後讓學生齊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這一步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時間的寶貴作好了鋪墊。

步驟三:交流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1)(首先大屏幕出示句子)“晚上抓了三隻老鼠”“哦,貓頭鷹晚上抓小偷,太辛苦了,應該讓他好好睡覺,不能鬧。”讓學生讀這些話想象貓頭鷹晚上工作時的情境,由此讓學生與小鬧鐘進行對話。

(2)(接着出示作息時間表)第三自然段告訴學生小鬧鐘決定不用鬧小兔子。請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的作息時間計劃,能不能像小兔子一樣自覺執行,之後,引導學生用“欣賞”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3)(再次出示句子)“我一定要改掉睡懶覺的習慣”。

讓學生讀這句話,並説説讀懂了什麼?小熊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嗎?我通過課件演示小熊睡懶覺的畫面,進而指導理解詞語“改掉、習慣”。趁機讓男女生賽讀句子,並體悟詞語意思。接着演示小鬧鐘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朋友這一畫面,在此情境中指導理解詞語“使勁”。請學生繼續觀看畫面之後帶着感激的心情齊讀第五、六自然段。教學進行到這裏,既突破了重點,又可讓學生掌握了難點。

三、演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演出不同的效果,我準備好所需頭飾,讓學生在想象小鬧鐘分別來到貓頭鷹、小白兔、小熊家會看到些什麼,想些什麼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表演,並比比誰最棒,讓學生獲得滿足、愉快、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玩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玩”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於是我將習字、習題練習設計為課內玩和課外玩兩部分。

課內玩:此遊戲的設計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識字能力,以“和小鬧鐘交朋友”的形式進行,老師用鼠標每指一個字,學生大聲讀出生字的正確讀音,同時也就成為小鬧鐘的朋友,之後挑選一個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老師進行範寫,請學生描紅、練習,並繼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課外玩:此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時間觀念,養成科學合理支配時間的好習慣。這一課外延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潔明瞭的形式,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説設計意圖】

教學中,我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教師、學生、文本、生活有機結合,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以便達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力求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板書設計】

貓頭鷹不能鬧

小鬧鐘——找朋友——清早小白兔不用鬧

小熊使勁鬧

珍惜時間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談禮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説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綱》對高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把讀的主權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讀書。”根據這些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這一重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決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分角色朗讀、齊讀、個別讀等。在讀中體會感情,明白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從而養成從小學會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二、説學情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幾年的語文學習中,已習慣懂得按一定的預習方法預習課文。學生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這樣,課堂上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輕鬆。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主要採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學生採用 “圈畫批註”、“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習方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採取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到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提出問題,文明禮貌有什麼好處?接着板書課題,走進文本。

(二)複述回顧

通過複述回顧,讓學生明確本課作者的觀點以及作者所舉的三個事例:問路、踩裙、理髮。

(三)設問導讀

在本課,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讀故事,學知識,明道理。請同學們默讀“問路”的片斷,伸出小手,動動筆桿,用“? ???”劃出岳飛和牛皋的有關態度、語言、動作的語句,用“﹏﹏”劃出作者得出的結論的句子。

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既鍛鍊了小組之間成員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學的凝聚力,也讓他們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兩種不同人物的言談舉止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從而感受到禮貌待人的好處。

第二個問題: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學習步驟,自學“踩裙”和“理髮”兩個事例。

對於踩裙和理髮這兩個事例,學生根據問題要求進行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能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環節中,教師只需要予以指導、點撥。對於學生的表演,通過生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個問題:知識源於不斷的積累。打開你的知識庫,展示一下自己吧!請你想一想,説一説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並寫出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或成語

學生暢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課下蒐集的小故事,聯繫生活實際,真正感受到禮貌待人的好處。

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正所謂“厚積而薄發”。因此,在這裏,我讓學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和成語,讓他們養成積累名言警句、俗語、成語的好習慣,這樣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四)拓展練習

語文來源於生活,更要運用到生活中去。通過拓展練習鍛鍊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也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鞏固。

(五)課後作業

通過課後作業的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説課稿 篇7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記敍了作者葉聖陶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遊覽順序記敍的。整理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説課稿,歡迎閲讀!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二冊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下面我從説教材與資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環節來説這節課。

一、説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台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説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説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説:“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説:“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説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説:“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啟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音像激情,啟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説:“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説,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説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為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為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大江保衞戰》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2課。文章真實地記敍了1998年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英勇抗洪的動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於一體的文章。課文可分為三個版塊:險情危急、保衞大堤、救護羣眾。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襲時,人民解放軍為保衞大堤和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主要設計了這樣的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品讀,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繫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3、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鑑“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背誦,理解和積累課文的語言,感悟人民子弟兵為保衞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教學難點:引導學習和借鑑課文“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多數都沒有經歷1998年的那場世紀洪水,沒有這方面的情感體驗。這是一篇簡潔的通訊報道,如果僅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就難以讓學生僅僅依靠文本實現情景的再現,從而完全投入進去,進而影響理解的深度。

三、説教法

1、以情激情,進入文本。

要使學生很快的進入一定的情境中,那麼教師首先得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因此,在上課初始,出示長江水系“告急”示意圖(實)和千軍萬馬會戰長江的畫面(虛);在講到人民子弟兵抗洪時,則播放相關視頻。這都是為使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渲染課堂氛圍。

在樂曲和視頻的基礎上,配以老師深情並茂的導入語和朗讀,就更加容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震撼,使他們走進文本中。通過老師的一番過渡,可以看到學生在朗讀中肯定是較有感情的。

2、以讀激情,品味課文。

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説朗讀的重要,比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等,而現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也認為“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通過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從中可見朗讀的重要。

在學習本課時,為了讓學生在反覆的讀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厭煩。我運用了多種朗讀的方法,比如:範讀、指名讀、齊讀、自由閲讀等。在本課中,第二與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比較多的進行朗讀。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讓學生感悟人民子弟兵保大堤的情景。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到驚心動魄。學生一邊讀時,腦海中就有一個簡單的形象存在;接着指名學生交流,讓學生讀讀自己所劃的文字,再説説。此時,腦海中的形象是更加清晰了。

另外,教師進行了範讀。從老師的朗讀聲中,學生的感情又進一步得到了昇華。在一些關鍵句子上,採用了是引讀,生接讀的方法,並反覆地進行朗讀。這樣的強化朗讀,使得學生不易遺忘。

説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

1、媒體映示:長江水系“告急”示意圖(實)和千軍萬馬會戰長江的畫面(虛)

2、談話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品讀第二段

(一)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2——5節

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人子弟兵在大江保衞戰中的動人事蹟,主要寫了那幾個典型事蹟呢?

2、師生交流歸納

A、大堤搶險 B、鐵漢本色 C、勇救羣眾(相機板書)

(二)細讀品味

1、品讀第2節:大堤搶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節,用“ ”畫出當時環境險惡的一句話。

(2)、出示“狂風捲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指導讀。

(3)、面對險惡的環境,戰士們表現怎樣?用“ ”畫出有關語句。

(4)媒體出示:搶險場面錄像

(5)出示句子“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2、自讀第4節鐵漢本色

(1)媒體出示黃曉文户扛沙包的特寫照片,指導觀察。

(2)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用自己的語言介紹黃曉文的典型事蹟。

(3)教師談話:是的,在這個難忘的夏季,在這難忘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像連長黃曉文這樣的感人事蹟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典型事蹟,都濃縮在後面的省略號中。

(4)出示句子:“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的感人事蹟啊!”指導反覆讀句,感悟解放軍官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3、品味寫法

(1)默讀2-4節,思考:第2節和第4節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呢?

(2)引導討論

第二節着力描寫人物眾多的羣體場面,以突出大決戰的驚心動魄、氣壯山河。讓我們看到羣體的英雄精神面貌,這是“面”的描寫。而第四節則着力刻畫黃曉文的行為表現,以一個點帶動一個面。這是“點”的描寫,兩節點面結合,相得益彰。

(3)這兩節是如何連接的呢?提示讀第三節(過渡節)

4、品讀取第五節:勇救羣眾

(1)過渡:在這場諒心動魄的大決戰中,人民子弟兵除了保衞江堤,還要救護遇險羣眾,這方面感人的事蹟也是數不勝數。

(2)自由放聲朗讀第五節(音樂)

(3)教師語音渲染,指導朗讀感悟。

三、品讀第三段

過渡:大江,永遠銘記着這段特殊的日子——1998年的夏天,銘記着這歷史的瞬間,更銘記着我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捨生忘死、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1、學生齊讀課文第六節。

2、讓我們全體起立,向他們致以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學生起立)

3、媒體播放歌曲《為了誰》。

四、作業設計:

課後蒐集有關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的文章,認真讀一讀。

板書設計:

大江保衞戰

(氣壯山河)

大堤搶險(面)

鐵漢本色(點) 英勇!人民子弟兵!

勇救羣眾(面)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四組第十三課。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説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説天很小。課文有七個自然段。第一段講青蛙和小鳥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發生爭論的地點;接下來的六個自然段講了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交待了小鳥從哪兒來,來幹什麼;第二次對話講青蛙和小鳥因對天的大小看法不同發生了爭論;第三次對話講青蛙堅持自己的錯誤看法,小鳥再次指出青蛙“弄錯了”,要它“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這則寓言説明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正確,是不對的。本課位於教材的第三組,這組教材圍繞“怎樣想問題、看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故事,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閲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課文“識字4”與本組課文都有一定聯繫。而本篇課文則第一個分説了道理。它處於承上啟下及過渡位置。因此,本課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低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而且大多數學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從父母那裏、從自己的課外讀物中已經聽過這個小故事。那麼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説,這篇課文的吸引力就不那麼大了。如何讓大部分學生在已經熟悉的小故事中更進一步地學習到其中的寓意呢?根據《小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3個生字。會寫字個字。

2、情感目標: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能力目標: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解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三、説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式,我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充分朗讀,讀中質疑

閲讀教學以“讀”為本。在上課的前5分鐘內,我簡潔地提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之後,讓學生初讀課文,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流利、誰讀得好,就獎他一面小紅旗!”。學生們由於受到了小紅旗的激勵,課文讀得可起勁了,有的學生邊讀邊畫,有的學生還加上了動作等等。在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讓他們大膽質疑。“同學們,我們比一比,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會讀書,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的從課題中提出“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有的從課文中提出“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有的還從課後思考題中提出“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麼事爭論誰説得對”等等。根據學生的質疑,我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閲讀課文穿針引線。

(二)、以疑引讀,思後釋疑

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同學們,你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還是要小朋友們自己來解答。請你們帶着這些問題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繫上下文想想提出來的詞語在課文裏是什麼意思,這些不懂的問題讀課文後能不能弄懂,自己再讀找答案。”在讀的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説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説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於是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三)、讀後悟理,角色體驗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要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説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藉助青蛙坐在井底的電腦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麼會錯?最後得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還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正確也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並引出“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學生們各抒己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我請學生們在小組裏一個讀青蛙的話,一個讀小鳥的話,讓他們也試着爭論,這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感情朗讀。

四、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 大的很

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自以為是。

五、説教學反思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我認真地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我認為無論是從設計上還是從課堂實踐中我的尊重了學生閲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六十個孩子就有六十隻青蛙,六十隻小鳥。他們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我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學生在閲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這節課我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也注意瞭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分角色朗讀的訓練,我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他們也能在小組的幫助下區分角色的特點,先自由練讀然後再和其他小組成員一起讀。這不僅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而且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小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其一,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訓練機會。當我組織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練習時我發現:學生們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我想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有更多的訓練機會。這樣才利於學生們整體綜合發展。其二, 這節課我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學生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卻十分單一,如:真好、不錯、真棒、好極了等等。我想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具有判斷性、鼓勵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説:教師在評價時不光要表揚學生還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一個判斷,並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語言加以概括,真正給學生以更多的知識。

説課稿 篇10

教學內容分析:

《有理數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章第五節內容,是有理數的一種基本運算,從教材編排結構上,此節內容共3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後學習的,是有理數乘法的推廣和延續,也是後續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法和開方及指數冪運算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本節課學習可以讓學生髮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感受化歸及分類的數學思想。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經歷有理數乘方概念的推導,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化歸、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學生嘗試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新知,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規律,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看,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求正方形的面積及正方體的體積,具備求一個正數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識水平,且剛學完有理數的乘法,能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但學生對於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的掌握上會有難度,對於這類計算容易混淆,是本節課的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方定義,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形成與運用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啟發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觀察、比較、歸納,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邊長為3的正方形的面積是___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2)、稜長為3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3×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喚起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觀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徵?

(1)2×2×2×2=

(2)(-3)×(-3)×(-3)=

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探究、歸納乘方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明確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體現化歸的數學思想。

3、應用新知鞏固概念

練習1、2鞏固乘方定義及乘方表示的注意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題進一步強化乘方運算

4、探索研究發現規律

通過題組訓練,探索規律,合作交流,獲得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分類的數學思想。

5、應用新知鞏固訓練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符號法則的運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拓展思維知識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索的熱情。

7、課堂小結歸納反思

鍛鍊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教學評價分析:

對學生探究過程的參與及與同學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1)關注學生的智力參與度

(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練習的評價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知識技能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8rp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