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精品】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它是三首古詩中的一首,《舟過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寫漁童行舟過江,以傘作帆,張傘使風時天真、活潑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全詩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生動描寫了兒童的稚氣行為。既展現了兩個小漁童無憂無慮、充滿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從中也流露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結合本單元“永遠的童年”的主題,學習本首詩,一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詞大意,從而體會詩中有畫、詩中有情。二是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採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正確認識兩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這一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

2、通過看註釋,邊讀詩邊想象詩中情景,能感知詩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意思。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

3、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受到美的薰陶。

二、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慾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為廣泛,想象力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他們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對課外延伸、擴展、深化方面還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我準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體會,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於點撥,以啟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童真、童趣,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讀、思結合,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學法中主要體現情景教學法、朗讀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師生互動等特點。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組教材的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童詩接龍,引發童心

開課伊始,課件出示七句有關寫兒童的古詩詞,師生互動進行古詩接龍,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一邊讓學生感受着童趣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 品讀詩歌,感知童心

在此環節中,重點是品讀詩歌。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反覆讀詩,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引導學生在讀詩中想象畫面,根據詩句想象出隱藏在詩句背後的情景,最後使學生能達到入情入境的朗讀、講解詩意。並在讀詩中感悟詩人所表達的童樂、童趣。

(三)、拓展詩歌,享受童心

《舟過安仁》是一首寫兒童充滿童趣的詩,我想,要讓學生入情入境,老師首先要進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觀者,也應該和詩人一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詩中兩小童的童趣之時,我和同學們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過拓展詩人楊萬里的另一首充滿童趣的詩《稚子弄冰》,讓學生進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純真與快樂,並能和詩中充滿童趣的事情與我們每一位學生緊密聯繫起來,共享童心。

(四)、讀寫結合,不泯童心

此環節是一個課外延伸,做到讀寫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感受去描繪出《舟過安仁》這個美麗的故事。

五、説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宋 楊萬里

詩中有畫

童趣

詩中有情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閲讀這首小詩,猶如打開一幅清新動人的畫卷,置身其間,彷彿看到晨曦下小鳥正唱着歡快的歌,梳理着蓬鬆的羽毛,無憂無慮地嬉戲着。課文用擬人的手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第一節寫小鳥的活潑可愛,使人不由自主地愛上這些小精靈;第二節通過小鳥吃害蟲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小鳥是樹木的醫生,是人類的朋友;最後一節用“紅領巾”的愛鳥行動點明瞭“保護自然,保護鳥類”的主題。短短三段文字,表達了保護生態環境、禁止捕殺益鳥的環保觀念,並啟發學生如何用實際行動愛護益鳥。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那是小鳥温暖的家,是綻放的生命之花,是人與自然合奏的交響曲……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開課伊始,我用一幅與課文配套的插圖,配上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語言,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揭題後,先指名、集體讀一讀課題再讓他們根據課題提出問題。疑問是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學生的思維特徵,同時也滲透了文章的線索和教學活動展開的思路。

二、初讀感知,讀中識字,學習第三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問題,在自學前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去學習,這比老師提出問題的效果要好的多。經過自己讀後基本已經掌握了生字的讀音。檢查詞語學習的情況,主要是強調“撲稜稜”這個詞語的特殊讀音,由此讓學生再説説其它相同類型的詞語幫助學生鞏固也增加他們的課外知識。同時滲透了詞語搭配和句子練習。接着,圍繞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這一設計打破傳統閲讀學文的正常順序,與由題生疑的導入相銜接。充分挖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能讀書,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讀書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為……所以……”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進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確認識,激發學生對紅領巾的敬佩之情。

三、朗讀感悟。這一環節是圍繞一、二兩個自然段展開教學。根據自悟環節,追根溯源,增強讀書活動的目的性、實效性。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啟發學生交流討論,體會課文內容。

品讀環節中我設置了老師範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賽讀、合作讀、配樂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實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這裏我同樣用了“因為……所以……”的句式,既是對前面環節的回敲,又是對文本內容的解讀。

讀書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一個根本,多形式的朗讀活動,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帶着感情來朗讀課文,學習知識。

四、課外延伸。今天的課上我安排了有關一些益鳥的資料,不僅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是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一個有效途徑。而最後的寫話練習,我把它設計為“與小鳥的美麗約定”,充滿童趣,拉近了與鳥類的距離,使孩子們能十分投入地去做這件事。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説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我儘量做到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衞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薰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

説課稿 篇3

一、説對教材的解讀

首先向老師們介紹一下我對教材的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因此,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這樣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對重點詞語能夠理解體會意義。

2.過程與方法方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在教學中,我把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定為教學重點。再依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作為本文教學的難點。由於事情發生在90多年前,學生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甚少,因此我為攻破這一難點,我準備先指導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 並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言語的形象、意境、情感,緊扣“中華不振”這四個字,通過朗讀找出體會中華不振的語句,來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學好課文,在課前我做了這樣的準備:

教師準備:周恩來同志的圖片,及有關周恩來生平和當時社會狀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並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

2.收集有關周恩來同志平及當時社會狀況的資料。

二、説教法學法:

由於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不易進入文本的情境與人物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打算採取以讀中悟,悟中讀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讀中想,想出情境來;想中讀,讀出感情;讀中悟,悟出東西。這樣層層深入,從而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去思考自己為何讀書,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學習的遠大理想。 我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了“中國婦女受洋人欺凌”這件事的閲讀理解上,因為這件事既是激發周恩來説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直接誘因,又能承上啟下,貫通全文。因此,我想抓住這一重點進行教學,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並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這段話,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中國婦女的可憐、洋人的可恨、中國巡警的可惡以及圍觀羣眾的可悲。從而體會到隱藏在背後的“中華不振”。

三、説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的理解和認識,我設想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共包括這樣六個環節)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整體感知;三、交流資料,直奔文章主要事件;四、研讀課文,體會中華不振;五、感情朗讀,感受周恩來的偉大志向;六、深化感悟,明確讀書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g9v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