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 説教法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講授法、啟發式結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動手觸摸讓學生手腦想象,更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因此,我將遵循直觀性、抽象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課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⑵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四. 教學重點:

⑴ 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⑵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 教學思路: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由課件展示鳥兒歡快的在樹梢歡唱,推進到樹上鳥巢中的兩隻鳥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講的故事。

出示課題《兩隻鳥蛋》

這一環節,親切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讓學生拼拼讀讀生字,初步讀通課文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這篇課文後,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站起來回答的學生有兩位基本能説清事情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一個小朋友取下兩隻鳥蛋,媽媽告訴他,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聽了媽媽的話,就小心地把鳥蛋送還了。”

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點,我都給以肯定和鼓勵,因為這畢竟是剛開始瞭解課文的階段,學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認識就夠了。

三、逐段朗讀,加深理解

1、學習第一小節:

⑴ 出示鳥蛋實物,讓生觀察,説説鳥蛋的樣子,親自摸一摸鳥蛋?(通過摸鳥蛋,調動學生的興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樣嗎?找生讀第一小節。

⑵ 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麼是涼涼的?你還能像這樣再説幾個嗎?

⑶ 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2、學習第二小節:

⑴ 輕聲讀文,思考: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⑵ 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説一説。

⑶ 體會鳥媽媽焦急不安的心情,並指導朗讀。

表演者試着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⑷ 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小鳥破殼而出”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小鳥是由鳥蛋孵出來的”,引導發現“一個鳥蛋就是一隻小鳥,就是一個可愛的生命”,學生經過探究,課文難點迎刃而解,愛鳥之情油然升起。)

3.學習第三小節

我特意抓了“捧”這個詞語,這個詞似乎與第一段“小小的”一詞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鋪墊,學生馬上抓住了媽媽的話“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有個孩子還説“我現在手上捧的其實就是兩隻小鳥,也是兩個小生命!”孩子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他們已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

4.學習第四小節

我在媽媽的啟發下送回鳥蛋後,我的心情是舒暢的,開心的。這一節主要放在朗讀上,體會情感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課教育學生保護鳥類,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在學完課文,理解課文後,我又給學生補充了一些益鳥的課外資料,讓學生對為什麼要保護鳥類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併發散思維,讓學生想像假如世界上沒有鳥類會如何?進一步體會保護鳥類的重要性。課後,我認為拓展的度不夠,還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續編故事的練習,以達到情感的昇華。

説課稿 篇2

《雨點兒》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閲讀。

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在教學時我合理利用農遠資源,通過有計劃地播放教學光盤,與電視老師互相合作,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隨着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接受式、填鴨式教學的缺陷。特別是課改後的語文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圖文並茂,遠程教育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一、激發興趣,增強主動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光盤,出示謎語,學生立即就會融入電視情境之中,激發學習動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繼續播放光盤,採用多種學習方式,如做遊戲、跟學習夥伴比賽學習等,學生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能夠使聲畫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的協調作用,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也使語文課充滿了情趣。

 二、讀想説寫,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在教學光盤的作用下,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教師適時引導,鍛鍊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實現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讀”始終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主旋律,而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於是,在觀看光盤聽電視老師提出初讀要求後,我馬上讓學生交流重複電視老師提出的要求。這樣做既能養成學生愛傾聽的習慣,又避免了學生出現盲目讀書的現象。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詞語,包括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認讀,出示卡片領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反饋檢查時,讓學生做“戴帽子”遊戲。在引導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時,我讓學生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比一比,去發現句子,理解詞義。這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為此,我在指導學生研讀課文當中,安排了學生挑選喜歡的自然段輪讀課文以及和學習夥伴賽讀、分角色朗讀等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悟景,讀中悟情,產生個性化的閲讀體驗。並在此基礎上充分想象,抒發感受。教學時,我讓學生説説你喜歡雨點兒嗎?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想對它説什麼?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播放光盤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教學重難點也迎刃而解。同時我還重視語言文字的練習,引導學生用“……從……”的句式説話。此時,學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光盤領悟寫法,然後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三、轉變觀念,凸現教師角色

在教學《雨點兒》時,我播放光盤十三分鐘,在不同環節有選擇地進行了暫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播放謎語先請學生猜,繼續播放聽電視老師明確讀書寫字的要求,看電視老師演示領悟“飄落”,觀察電視屏幕的圖畫理解文意,跟學習夥伴同步學習、比賽學習等,這一系列操作步驟都是教師對教學光盤這一載體的科學利用,是教師用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可見,利用光盤教學,並不等於説教師只是一個簡單的光盤播放員,帶着光盤直接去上課就可以了。與傳統教學相比,它需要教師做好更為細緻的準備工作。播放光盤不是盲目的,教師要選擇看的方式、看的時機和看的次數。光盤中的哪些地方應該以看為主,哪些內容應與電視裏的師生互動,哪些內容需要粗看或細看等,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考慮清楚,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從而形成光盤、學生、老師三方互動的新課型。毋庸置疑,教師仍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與傳統教師角色所不同的是,現場教師與電視老師共同執教,融合教學。

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對課堂上利用光盤教學也是初次嘗試,在教學當中一定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同時也在此向給我這次鍛鍊機會的宋校長和各位領導表示感謝,向對我這節課進行精心指導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師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兩隻小獅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主題編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良好品質的孩子。這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通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向學生闡明從小應刻苦學習本領,不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為主。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熟悉,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趣的激發為基礎,以讀、説的練習為主線,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獅、整、練、習、滾、撲、咬、苦、懶、洋、吞、將、靠、應”1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歎句。

(2)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互動探究,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閲讀、朗讀童話故事;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靠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閲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閲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懶獅子懶洋洋的什麼也不幹,體會媽媽對他的教育。

【教法學法】

我們知道,“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

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愛好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感受樂趣——識字寫字、鋪墊學文——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發散思維、昇華樂趣——積累拓展、作業延伸。

(一) 激趣導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一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以談話,多媒體錄像形式,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問同學們喜歡看動物世界嗎?接下來播放一分鐘動物世界的錄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錄像瞭解了獅子一家人生動形象的生活。這種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初步對獅子有一個瞭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內容。

(二) 識字寫字、鋪墊學文

識字教學主要是從音、形、意入手。本課我先出示帶拼音的詞語、接着是帶拼音的生字、最後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讓學生先讀讀準字音,接着是説識字的方法,記住字形,最後是組詞,其間適時引導學生説句子理解字詞意思。在識字的最後,指導一個苦字的寫法。識字寫字的教學,要做到紮實有效,同時又不能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因為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此時斷失,下面的學文環節也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怎樣能讓原本枯燥的識字、寫字吸引學生。只有靠教師的語言,以及對課堂的有效調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賦予挑戰性的語言,激勵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如你會讀了嗎?誰能勇敢地讀一讀?去掉拼音你還能讀好嗎?的一系列的教學語言。

(三) 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閲讀要求中提出:對感受好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 “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初讀感悟課文主要內容,説理由,深入研讀。

1、 初讀感悟課文主要內容。

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兩個小獅子的什麼事?説一説它們的表現一樣嗎?師生共同給小獅子起名字。

2、 説理由,深入研讀。

接下來説理由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將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從課文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以這個問題為學文的主線,始終貫穿在學文的始終。小組討論,在課文中找到畫出來。滲透學法,同時培養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學生説明理由的同時適時的指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練習朗讀。如為什麼一隻小獅子起名叫勤勤。學生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出“一隻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這句話,於是課件出示這句話。再抓住滾、撲、撕、咬這幾個表示動作的字通過做動作來理解,朗讀時抓住整天、非常兩個字通過教師的範讀。讓學生自主體會學習朗讀。

感情朗讀至於文中的懶獅子,雖然學生能很輕易地從文中找到説明其懶的理由的句子,但要達到理解感悟的目的並不輕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主要還是讓同學做動作,體會懶獅子懶惰的表現。再通過表演讀來理解懶獅子的惰性及依靠心理,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是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歎句。在研讀過成中把第三自然段的問句,以及第四自然段的感歎句放到課件中加以重點指導朗讀。通過鼓勵學生做動作,扮演角色的方式鼓勵學生反覆讀,讀好。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穿插在理解慢吞吞地説這個短語處。同時拓展了用ABB式的詞語説話。

(四) 發散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懶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設計了想想懶獅子的做法。先讓學生讀獅子媽媽的話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抓重點句子,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獅子。學生髮散自己的思維展開聯想。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台。最後讓學生説説: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以後會怎麼做這個問題?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總結,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再次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之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想一想你最喜歡誰?為什麼?讓學生的思維再次起飛,享受昇華的樂趣。

(五)積累拓展、作業延伸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樑的“終曲”,這種出色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積累,和一個開放性很強的作業。積累關於勤學的名句。作業是1. 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2. 編故事,以“懶懶的變化”為主題,形式可多樣:講故事、演小品劇、畫連環畫等。因為演課本劇、編故事、演小品、畫連環畫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任選其一,不僅給學生留下了創作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形象直觀,條理清楚,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愛好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説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概述

《梅雨潭》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選自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綠》。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傳神。文中運用大量的比喻句形象地描繪出梅雨瀑狹長飄逸、水花飛濺的動態之美。因此它是一篇文字優美、寫作方法鮮明的寫景範文。同時也是學生難於理解的篇章,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課文插圖也是靜止不動的。孩子們沒有身臨其境目睹其景是很難理解文中語句的。為了在教學之中讓孩子體會瀑布之美,讓課文充分發揮其範文作用,讓課堂真正達到高效。我在教學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今天當我看到孩子們因為有了那些精美圖片輕而易舉的就理解了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我真的很開心!這篇文章共三段。第一段寫作者在山邊感知到的梅雨瀑的聲色形。第二段寫梅雨亭,“亭正對着那條瀑布”,是作者看潭觀瀑的地方,但是,對亭的記敍描寫“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卻絕非作者在亭內所能觀察得到的,弄清這一點,對發展兒童理解空間時間和知覺能力,更好地瞭解觀察點、觀察順序和梅雨亭、瀑、潭的位置關係,進一步掌握觀察方法是頗為重要的。第三段是作者對梅雨瀑觀察聯想後,用比喻詞句描繪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動畫面。“動”在這裏十分關鍵,沒有“急劇的撞擊”就沒有“飛花碎玉”,也就沒有“梅雨潭”之名了。然而,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插圖也是靜止的,必須通過再造想象,才能在頭腦裏形成這動態美景的形象,從而深入領會文意,感受自然美,和作者愛祖國山河的情感激起共鳴。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對梅雨亭、瀑、潭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3、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和用比喻詞句具體描繪的方法。

4、在學習課文的過稱中,感受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讚美和執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對梅雨亭、瀑、潭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2、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和用比喻詞句具體描繪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對梅雨亭、瀑、潭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步入中年段有一年的時間了,他們喜歡閲讀,願意模仿他人閲讀,但缺少個性化的閲讀,往往是用一種語氣語調去讀每一篇文章。因此,急需課堂創設有利的閲讀氛圍及教者在課堂中的指導、引領與示範。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能夠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同時這篇文章以景傳愛,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教師靠簡單的説教是不能起到教育效果的,必須運用巧妙的方法促使學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一)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價值上指航向。

(二)教師教法: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三)學生學法:讀、思、議、批註、交流。

為了使學生領悟行文的順序和結構,體會作者對事物的描寫方法享受作者的語言文字之美。我從梅雨瀑入手,先出示瀑布圖,讓學生看圖回顧學過的詞語或詩句,目的是積累詞句引出描寫梅雨瀑的精美之筆。課件的運用使孩子對文字描述體會的深刻,情感朗讀使孩子們真切的悟情,從孩子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已從文字中體會到了景之美。這個時候若能及時練習背誦並抓住契機進行語言、寫作方法運用的訓練,我想對發展學生的語言很有幫助。“課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達到閲讀教學的這一理想境界,我還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吃透教材,走出教材,關注學情,合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接觸言語,讓學生歡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走進文本,在潺潺流動的語言文字中進行體驗,有所收穫。總之,一節課只要有充分的準備並且讓文在教者心中,那麼課堂一定會有閃光之處,當然由於對文本、對課標、對學情瞭解具有侷限性,教學之中出現許多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盡我所能把遺憾減到最低,讓自己的課堂真正展示出“語文味”,讓學生真正得到紮實的語文訓練,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這也是我們在座各位語文教師共同努力的方向。相信我會和大家一同進步!

説課稿 篇5

説活動教材

關於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為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於現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中的規則。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無條件地適應、內化、遵守這些規則,很明顯,這是一種他律的規則。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如何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穿着時髦的阿姨會隨手丟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畢竟,幼兒期的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的行為對我們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衞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

“垃圾”作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為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為本次活動難點。

為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為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像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説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像(錄像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裏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衞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解決的問題:通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説説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區

材料收集

方法

美工區

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

製作小娃娃、掛件、裝飾瓶子;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

棋類區

可樂瓶蓋

製作環保棋

音樂區

各種罐子、瓶子、美工區製作的環保服裝

製作成樂器,進行伴奏。進行時裝秀表演

計算區

小木棍、貝殼、紙盒

練習數數、製作幾何體

建築區

各種紙盒、瓶子

作為建築的輔助物

説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傳輸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

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衞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説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望洞庭》。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技能目標)

2、 理解詞義句意,並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3、 感悟詩歌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情感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 “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 “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一、導入揭題

1、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 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略)

3、 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 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動聽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5、 多媒體出示詩和音樂,師範讀。

(設計意圖: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閲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洞庭湖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絡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洞庭湖的圖片等。通過圖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風光,並配以和諧的音樂,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洞庭湖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二、精讀會意

1、 自讀全詩,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指名多個學生讀,正音齊讀。(設計意圖: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詞。

4、交流彙報,相機教學

(一)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合,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諧。潭面:洞庭湖面鏡未磨:沒有磨拭的鏡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輝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就像沒有經過磨拭的鏡子,迷迷濛濛。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師:誰能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呢? 指名多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吟誦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二)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

句意: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在銀盤裏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設置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見的大盤子,但它使用白銀做成的,銀光閃閃,隨後老師説:“我在盤中放上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你看到了嗎? 這是你有什麼感覺?”睜開眼睛把你想象的與書上的插圖比一比,像嗎? 這裏,詩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把什麼比作什麼?(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君山比作青螺)師:這麼美好的意境,誰能把它讀出來?指名朗讀,指導吟誦。

(設計意圖:朗讀有助於幫助學生積累詞彙句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讓學生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為了使學生對古詩有更為具體的直觀感受,設置了一個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悦、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並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通過一讀再讀,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切實體會到這個比喻的精妙,並且在讀中培養語感。)

三、朗讀悟情讓學生連貫詩意,描繪意境。洞庭山水美,而這首詩寫得更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配樂指導吟誦。

(設計意圖: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並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點撥。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並配以優美和諧的古樂,更有韻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都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這樣的美景又引來了一位大詩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懷,寫下了《望洞庭贈張丞相》,課後同學們可以自學一下。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的情感體驗的程度,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延伸,引領其向更遠更廣闊的境界提升,拓寬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積累更多的語言資料。)

五、總結同學們,洞庭湖風光無限,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

六、作業

1、 用鋼筆描紅

2、 想象《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先説一説,再寫下來。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及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通過數具體事物的數量——説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法和學法打算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藉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2.西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説課稿讀數與寫數: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學會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教的過程要與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讀數、寫數的活動。

四、説教學程序

教具準備:計數器、小棒、教學掛圖

(一)、複習

( )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個十

6個十和2個一組成( ) 2個十和5個一組成( )

75裏面有( )個一和( )個一。

(二)、新授

1.教學例4、

(1) 出示例4掛圖

(2) 這裏共有幾枝鉛筆?(24枝)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然後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放在記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

(3) 接着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邊敍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

(4) 請學生在計數器的相應的位置上寫出24,提問2在哪個數位上,4在哪個數位上,教師説明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是幾,就寫幾,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數,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

設計意圖:(由用鉛筆表示數過渡到用計數器上的珠子來表示,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會利用計數器正確讀數、寫數。)

(5).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42,同時寫出讀出42,提問:42與24中的“2”、“4”的意義是否相同。(設計意圖:通過42與24的對比,加深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

2.教學例5 、

(1) 出示掛圖

(2) 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一行3題,讀給同桌的同學聽。

(3)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行第一題,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這個數該怎麼寫呢?學生回答後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 讀作:四十。

(4) 請學生獨立完成剩下兩題並讀一讀。

(5) 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置,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麼?(設計意圖:整十數的寫法時,使學生明白,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

(6) 用數字卡片0到9,做貼數遊戲。

3.教學例6、

(1)讓學生利用計數器進行滿十進一,撥珠練習。

(2) 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裏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請學生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3)出示掛圖、

提問:怎樣寫出100?引導學生説出:先在百位上寫“1”,個位與十位都寫“0”,並嘗試寫出一百。

(4) 生對着數位表,説一説從有邊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麼數位?然後在書上填空。(設計意圖:能説出個位、十位、百位的名稱,知道數位的排列順序是: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讓學生再回頭看例5、例6中自己寫的數,並讀一讀,然後想一想,寫數和讀數是從哪邊開始的(左邊或右邊?)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出:讀數和寫數都應從高位起。

(6)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板書課題)大家都會了嗎?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第35頁做一做第2題。

2.找朋友遊戲、第36頁第4題。

(四)、板書設計

讀數 寫數

例4、

例5、

例6、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説課稿 篇8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自定義公式顯神奇》,本課是交通大學版《信息技術基礎》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節的內容。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

一,教學內容

1,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

交通大學版《信息技術基礎》七年級下冊主要向學生講解如何使用電子表格軟件—Excel.本冊教材總共有兩個單元,第一個單元的內容佔了本書的三分之二,而本課正是屬於第一單元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説本節課在整本教材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2,本節內容的教材結構

教材對本節課的處理比較簡單,所舉例子是上一節課使用的《初一

(2)班班費使用情況表》。我上課的知識點的安排順序基本上和教材上的知識點順序保持一致,即先講自定義公式的輸入,然後講Excel中公式的結構,最後講解公式的複製過程。但是教材對於內容的設置過於鬆散,只是使用了幾張比較簡單的圖表來講解自定義公式的輸入,公式的構成,公式的複製。對於自定義公式的操作步驟,複製公式的操作過程講解過於簡單,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快速掌握。而且教材上使用的例子只有一個,不夠豐富,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對教材的處理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加入自己錄製的各種相關操作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供更多的例子來豐富學生的練習內容,而且例子比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3)改變教材對於各種操作的呆板介紹,主要通過讓學生練習,然後自主歸納出各種操作的一般步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加入過關練習,通過設置關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

(5)在最後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注重體現生生互評,師生互評。

二,教學目標

1,經過分析教材和學情我給本課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掌握如何自定義公式,掌握自定義公式的一般步驟;

(2),引導學生理解Excel中公式的基本結構;

(3),引導學生學習公式的複製,掌握公式複製的一般操作步驟;

(4),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率;

前三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了在Excel中自定義公式以及公式複製的過程和方法。第四個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自定義公式

(2),公式的構成

(3),複製公式

【教學難點】:複製公式

3,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重點,難點知識是非常關鍵的,本節課我結合七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主要採用以下方法來處理重點和難點問題:

(1),教師先進行操作演示,學生通過顯示器或投影觀看老師的操作步驟;

(2),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操作步驟,然後自己再動手練習操作過程。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及時糾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教師將自己的操作過程錄製成視頻給學生回放,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印象;

(4),教師對學生中存在的比較普遍或者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及時進行講解説明,給予糾正。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和操作演示法;教師講授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操作演示主要包括教師自己的現場操作和教師通過錄制自己的操作視頻給學生回放,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印象,鞏固學習到的知識。

2,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主要是邊看邊做,看完再做的學習方法。意思就是學生先觀看老師演示,然後再根據觀察到的操作過程自己進行自主操作練習,之後再觀看老師錄製的視頻操作加深印象,最後結合自己的操作過程總結出自定義公式以及複製公式的一般操作步驟。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掌握自定義公式的操作步驟,Excel中公式的構成以及複製公式的一般操作步驟。但是個別學生過於好動,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錯過了細節上的操作,比如複製公式的時候,一定要等鼠標指針變成"+"形狀時才能按住左鍵拖拉操作,但是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操作時就出現了錯誤,導致公式複製不成功。

課後我對本節課做了一個反思,現總結如下:

一,本節課成功之處

1,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活躍,能夠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

2,本節課的操作內容比較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留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分段,分知識點操作練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由學生代表演示操作過程,其他學生和老師對其操作進行評價,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和溝通。

3,教師自己錄製自己的操作視頻給學生播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語言不夠精煉,給人感覺有點羅嗦,很容易使學生厭煩。

2,在教學內容方面,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過度還不夠平緩。

3,課堂引用的例子雖然説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掛鈎,但是還是覺得不夠貼切。

4,課堂小結部分內容過於簡單,應該再詳細一些,最起碼讓學生能夠將前面所學的操作步驟回憶一遍。

5,普通話有待進一步提高。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

今天我所説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裏的五角星》,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敍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將制定以下一些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注意“魅”字的讀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標: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其中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重點和難點,上課前佈置學生帶幾個蘋果到學校,在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親手操作一下,親自感受一下。把課文第5自然段的內容打印出來。

二.教學程序

本課篇幅不長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採用以讀為主線,採用三個層面的朗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自主形式正確朗讀有關詞語,並嘗試理解課文。通過初讀,再讀,感知讀等形式來理解課文。用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買報的故事導入新課,然後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不做評價,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句子讀通順。在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準“魅”。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感知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切蘋果展開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時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後的,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在第一教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段落,採用同學間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課文內容。

接下來,我將重點對一下第二課時做如下説明。我將採用複習導入,抓重點段動手操作,練説解讀,研究研究,佈置作業4個環節來學習課文。

在複習導入時,我通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

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第一段我抓住重點詞:兩個“新”字,展開教學。然後通過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段——第二段來教學。我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關照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然後請學生彙報剛才切蘋果的情況。估計到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我事先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在蘋果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們彙報完後,我讓他們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説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什麼叫攔腰切。

接下來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這一段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一句話,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內容,並且這一句話用紅色顯示,引導學生多讀。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麼是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不急於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同時“魅力”這詞用紅色顯示。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加以點撥指導。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學生一定能夠自己理解這一自然段的內容了。在研究研究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了兩個問題。同學們,老師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我想請同學們幫老師來解決“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兩個問題。可以嗎?用這一富有鼓動性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剛才觀察學生切蘋果中估計到學生會回答:不攔腰切好看,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麼創造,怎麼方便怎麼切……估計學生會有這樣的回答,所以我設計這樣一番總結語:親愛的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了!我聽出來了,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醜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我被你們創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感動了。我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發現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讀這篇文章。

關於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這一問題參考書中沒有告訴這個五角星是由誰最早發現的,而瞭解這一問題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就佈置學生課後藉助計算機上網查找這一活動性作業,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説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預案,但我的教學設計很難預見到課堂教學的全部,我的教學設計不可能事無鉅細地羅列出所有的細節,許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識都是在師生互動中自然生成的,我將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根據學生情況不斷調整,力求有所突破。

説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安排與要求:

概率論作為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廣泛存在的隨機現象規律性的數學分支,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中得到非常廣泛的運用。新編高中數學教材中新增加了概率論的初步知識,適應了時代發展對人才質量的需求.本節內容是在初步掌握概率的概念基礎上,結合生活中概率應用的實際和熱點問題,體會概率的實際應用,體現了新教材在引言所説的"數學是有用的"這一觀點的重要依據.概率內容聯繫實際與實際的方面力求廣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為學生所熟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從知識應用涉及的內容看,聯繫日常生活的有體育比賽、科學選材、文娛活動、旅遊、購物、分物品、存放物品、電話號碼、儲蓄、擲硬幣、擲玩具等,聯繫社會生活的有出生率、藥物療效、天氣預報、上(下)班等.聯繫學生生活的有選代表、排課表、課外活動、排節目、過生日等,聯繫生產實際的有產品檢驗、電路設計、測量誤差、生產故障、種籽發芽等。

(二)學情分析: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藝術特色學校,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學習依賴性較強,自主探究意識薄弱,基礎參差不齊,差異較大。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較一般學校要低很多.因此從實例引入是筆者常用的教學手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義,體會概率思想方法及應用價值

(2)能力目標:能夠用概率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能利用最大似然法作科學決策

(3)情感目標: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科學的價值觀

()重點難點:重點是對概率統計定義的理解,難點是用概率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五)教學法與學法: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人教A版實驗教材在內容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更注重教師對教材個性化的處理.本教學內容在教法設計上力求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鑑於此,本課採取講練結合,學生自主體會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方法.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粉筆 黑板

授課過程

1. 複習回顧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⑴ 經統計,某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為90%,對此有人解釋為其投籃100次,一定有90次命中,10次不中,你認為正確嗎?

[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鞏固概率的概念,與頻率進行區別,由學生回答此問題,教師點評,對概念強化並使學生明確:"投籃命中"是一個隨機事件,無論其發生的概率有多大,在一次實驗中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發生的概率為90%只是説明此人在多次投籃中"命中"的比例大約為90%,或者説每一次投籃命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這種説法是錯誤的]

⑵早晨起牀時天氣預報説:明天降水的概率為95%,問明天一定會下雨嗎?現在給你兩個選擇:A 帶雨具上學 B不帶雨具上學,你會怎麼選擇?

[統計全班選A的人數和選B的人數,提問選A的甲和選B的乙,分別陳述理由,由乙同學的回答鞏固概率的概念,由甲同學的回答引出最大似然法,]

2. 新課講授

⑴最大似然法:如果我們面臨從多個可選答案中挑選正確答案的決策任務,"那麼使樣本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為決策的準則,這種判斷問題的方法稱為"極大似然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8rp7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