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隻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隻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敍述,先寫更羸説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後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後環環相扣的説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説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驚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説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説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説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説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隻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説“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説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為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並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教學時,教師要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閲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鑑於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着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説的話,應作為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閲讀教學要以讀書為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採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後學為先學後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為當堂完成。

三、説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後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為什麼這樣吃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説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後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説,教師適當點撥,最後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昇華: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麼本領?你喜歡他嗎?説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1)説説“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得慢————受過箭傷驚弓之鳥

叫得慘————孤單失羣掉下來————傷口裂開

更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分析。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1. 教材簡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 説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採取引導法,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 説教學過程

巫老師的這一節《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複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1. 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 質疑導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瞭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為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

3. 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後,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瞭,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 學習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後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閲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裏的外部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閲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裏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課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本篇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通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通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美,生動感人,引人嚮往。

中年級重點是進行“段”的教學,本篇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其中一二自然段是總分關係,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關係。而第三自然段又是一個過渡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

2.學生情況分析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他們喜歡閲讀,但草原離學生生活很遠,所以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想象,並結合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與手段説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着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並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

2.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意思。

3.培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產生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字詞,學生認讀:內蒙古鋪滿草灘歡騰矯健悠閒廣闊

2、能用以上的幾個詞語説説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深入學習

(一)小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怎樣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草原的廣闊美麗,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同時提出閲讀要求,用鉛筆畫出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

同桌小聲討論後回答。(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3、出示課件,對照品讀課文中各種景物所對應的句子。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先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看圖説話,然後比較句子:

藍天底下,全是野草。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品句,指名説説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分組讀出你的感受來。

(2)指名讀描寫野草的句子,品詞品句(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説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説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出示課件中相應的畫面感受美麗與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地朗讀)

(3)指名讀描寫湖水的句子,品詞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學生自由發言(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

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説明湖水很多,清亮説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課件展示,理解“嵌”的意思,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指名反饋,相機出示課件,欣賞各種各樣的野花,感受野花的美麗迷人,全班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然後細細品讀句子: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花多?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美?哪個詞寫了花的味道?

男女生對讀句子後,展開想象:清香單單是花朵的味道嗎?學生自由發言。

4、師帶領學生小結:

第二自然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學生試着填空: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因為那裏有()的(),有()的(),還有()的()。

小結: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清亮的湖水,最後是各種各樣的野花。這樣美麗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大家試着把這段背誦一次。(老師引導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從哪兒能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是歡騰的,用“ ”圈出來。

2、輕聲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他們在做什麼,口頭完成下列填空。

雄鷹( )地( )

百靈鳥( )地( )

牛羊( )地( )

小馬駒( )地( )

黃羊( )地( )

小牧民( )地( )

3、生對讀,再次感受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老師讀名稱,學生讀描寫並唱出最後一句)。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瞭解過渡段的作用。

1、文中哪段介紹了草原的美麗,哪一段又介紹了草原的歡騰?

2、引導發現:哪句話與它前後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有什麼聯繫?

3、教師總結説明:在這句話中,前半句介紹了上一段的內容,後半句又介紹了下一段的內容,起了承接上下文章內容的'作用,叫過渡句,獨立成段的叫過渡段。我們在以後的寫作中要學會使用。

三、想象、創新

1、師引導:草原的廣闊美麗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我也想象馬背上的少年一樣放聲歌唱,請你繼續—

小組合作,續寫幾句歌詞。交流展示。

2.師小結:是的,人與動物和諧生活,非常地友好,並且十分的快樂。這麼美麗歡騰的草原,不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們的,讓我們像小牧民一樣放聲歌唱,在歌聲中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全體起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學生跟唱,在歌聲中結束。)

板書設計:15、錫林郭勒大草原

美麗:野草、湖水、野花

歡騰:人和動物

五.教學效果評價

1.通過朗讀,及時評價,進行反饋。

2.填空,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本次教學的特色

1.根據三年級的特點,在這節課中,我非常重視段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段與段的關係,以及過渡段。從而瞭解整篇的關係

2.重視一課時與二課時的有效連接,在課始,複習字詞時,讓學生有一兩個詞説説對文章的感受,這既是説話又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貼圖導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説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説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説一説,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着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裏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後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C、男孩為什麼要捉走這隻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彙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着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麼要問鳥?鳥怎麼會説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麼?大家一起來説説。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五、拓展延伸

1、寫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來寫一段話,表達你的喜愛之情。

2、把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抄下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內容説明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這是一篇講述了利用互聯網跨越國界救人的感人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芬蘭女孩蘇珊在與美國男孩桑恩網上聊天時突發疾病,危在旦夕,桑恩利用互聯網在一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助了她。學習本文,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正是互聯網的方便、快捷,才能為人們的愛心救助、為蘇珊戰勝病魔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我們也會為互聯網創造的奇蹟而感歎。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寫“網、蘇”等10個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 情感目標: 通過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激發學生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熱情。

教學重點:

1、 學習生字新詞。

2、 通過讀讓學生了解整個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感受當時緊急的情形。

教學難點:

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

(三)教具準備:

課件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説教法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説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中,我抓住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以致課堂氣氛,構成一個廣闊的心理磁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達到兒童主動發展的目的。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抓住時間這條主線,牢牢掣住“呼”與“救”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既感受了網絡的快速與便捷,又領悟了網絡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輝。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自學、同桌交流、小組討論、上台表演或單獨發言等方法,在全體學生的朗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瞭解事件發生的背景。這裏我重點説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1、 設置懸念導入

在第二課開課時,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1—4自然段內容,課件顯示時間:將近6點。提出:“桑恩看到蘇珊的求助語,會怎樣做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形成了積極的閲讀期待。

2、緊抓重點詞句

教學第5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自讀,弄清蘇珊打出救助語後桑恩的反應,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從桑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體會他的心理活動。如“凝視”是怎樣看?請學生上台表演出來,接着指導朗讀句子“你在什麼地方?”,體會並讀出桑恩想知道蘇珊在哪裏的急切心情。從“吃驚”一詞瞭解美國與芬蘭間距離一萬五千公里,面對面實施急救是來不及的;藉助“商量”一詞揣摩桑恩和媽媽的對話,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最後齊讀全段,指導好學生朗讀的節奏,讀出桑恩心情的急促。

3、訓練合作學習

教學第6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省略提示語的對話,為使學生不至於將艾眉、桑恩的話混淆了,我先請學生默讀本段,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兩人的話語,然後同桌分角色朗讀,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練習朗讀、糾正剛才劃線時出現的錯誤。最後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此時課件顯示6點14分,連線美國急救中心。

4、體會重點情境

如果把本文比作一首歌,那麼第7自然段無疑是這首歌的高潮部分,鼓點越來越密集,氣氛也越來越緊張。蘇珊命懸一線,艾眉吩咐桑恩,叫蘇珊把當地緊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桑恩照辦了。艾眉是如何吩咐、桑恩又是怎樣照辦的?我請學生模擬當時的情景和對話,意在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吩咐”“照辦”。

葉聖陶先生説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讀書要能悟出文章中傳神的字字句句。此處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充分體會到桑恩的兩個“粗體大字”“挺住”猶如兩隻強有力的大手及時給了蘇珊以支撐和安慰。

本段的幾句對白“我感到眩暈。”、“我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蘇珊好久才回答出的“痛,痛得更厲害了。”及桑恩最後喊出的“她在學校裏。”顯示出隨着時間的流逝,蘇珊的病情越來越重,桑恩的心情也越來越焦急。眩暈是什麼感覺?學生通過回想、描述,體會蘇珊的困境,嘗試讀出她的痛苦和桑恩的安慰語氣:《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指導讀“痛,痛得越來越厲害了。”和 “她在學校裏。”兩句時我請幾位學生嘗試讀,對學生的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停頓的處理等不作硬性的規定,讓學生自己品味和評論,重視對學生閲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並適時地進行範讀,因此學生彷彿就置身於那十萬火急的情境之中,朗讀興趣受到了充分的激發,讀好課文的信心更強,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在齊讀第八自然段後,課件分別顯示十分鐘後連線芬蘭急救中心和幾十分鐘後蘇珊獲救。這樣的設計使事件的發展過程根據時間順序得到顯示,使互聯網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更直觀的體現。

5、拓展思維練習

在教學的最後,學生體會到國際互聯網以其特有的方便和快捷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哪怕遠隔千山萬水,也彷彿近在咫尺。蘇珊的被救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互助精神。互聯網不僅拉近了人們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精神多麼感人!正當學生感歎之時,我提出“我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做些什麼?”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激勵他們課下繼續探尋新知。

6、自主學習生字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厲”字,裏面的“萬”字的橫劃稍長,要寫得半藏半露。

板書設計:

網上呼救

網 絡

蘇 珊(呼 ) 桑 恩(救 )

芬蘭急救中心 美國急救中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9w9e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