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教材簡析:

《將相和》這個故事改編自《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它借完璧歸趙、澠整曲折的故事。此外,通過故事樹立人物形象,通過感受人物形象瞭解歷史是這篇文章的特色。學生通過了解文中的人物,可能會對那段歷史產生興趣,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走進《史記》。

 教學目標: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刻畫了廉頗、藺相如這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講述了將相失和到成為至交的一段歷史佳話。文中看似獨立的三個小故事,之間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又是負荊請罪故事的起因,三個小故事構成“將相和”這一完

基於這篇文章的記敍特點,以及本單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訓練重點,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定位在以下幾點:

1、朗讀課文,通過加小標題,理清文章的脈絡。

2、引導學生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感受廉頗、藺相如的鮮明個性。

3、把自己對事件、對人物的理解通過朗讀展示出來。

 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手段,實現上述教學目標。

一、蒐集資料,為解讀文本做好鋪墊。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距今二千多年。那段歷史對於對於我們來説是遙遠的,學生來説是陌生的。而這種遙遠與陌生勢必會導致對文本理解的侷限。因此在課前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那段歷史。如蒐集:戰國局面、傑出的人物、特別是藺相如、廉頗的事蹟。我們對文本的理解豐厚了,才能引導學生深入的解讀文本,為課文的研讀做好鋪墊。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默讀又是高年級教學的訓練重點,因此我們可以採用默讀課文,加小標題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初讀課文之後,請學生説説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撥指導,滲透概括小標題的竅門,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解決了課後練習的第二題。

如:概括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小標題。學生髮言中如果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用精練語句的方法概括故事內容,總結小標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在課文中就有一個詞能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你能找到嗎?學生找到“完璧歸趙”這個詞以後,我們就可以借小結之機對學生進行點撥:是的,凝鍊書中的語句我們也可以概括出小標題。

再如: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學生很難用凝練的語言概括出小標題來,這時我們不妨請學生想想:這件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呢?進而引導學生用抓住事件發生地點的方法概括小標題。

在學生概括小標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請學生用三個小標題來説一説《將相和》的故事,同時思考三個小故事之間前因後果內在的聯繫。這樣,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學生通過語言的表達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三、深入研讀,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

現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文章的內容,接下來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品析人物。

本文教學,我們可以從題目入手,通過讀故事,圍繞:將是怎樣的將?相是什麼樣的相?這一中心問題引領學生走進人物,感受人物的鮮明個性。

有句話説得好: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不同的人讀《將相和》,心中就會有不同的將相的形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可能把藺相如的形象定位在機智勇敢,把廉頗的形象定位在知錯就改。可是,閲讀本身是多元化的,孩子們的體驗也是多元化的。例如交流:相是什麼樣的相?這一問題,學生對藺相如的解讀可能是機智勇敢,可能是顧全大局,還可能是有尊嚴、赤膽忠心等。那麼,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進行個性化的閲讀。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藺相如的形象在文中是十分豐滿的,而描述廉頗只有寥寥數語。學生很難對廉頗有一個全面地認識。那我們就要引領學生找出與廉頗有關的語句,品讀文本,解讀人物。如品讀:“在澠池之會上,大將軍廉頗帶着軍隊送他們到邊境上,做好了抵禦秦兵準備。”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發言,補充一些和廉頗有關的史實資料,透過這些資料引領學生全面地認識廉頗這一形象。在備課過程中,我搜集到了這樣一些內容:1、《史記》對廉頗的評價:廉頗者,趙國之良將也。2、趙王赴澠池之會前,廉頗與趙王約定:如果發生不測,有太子繼位。3、廉頗領導的長平之戰,以趙國的弱小之勢抵禦秦兵長達三年之久。至於,向學生展示哪些資料,以及這些史實如何呈現給學生,老師們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自行設計。

通過解讀人物,將相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已經鮮活了,這時,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在品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整體迴歸,昇華主題。

此時,學生對主題的把握是零散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將相和”中“和”的含義。待學生充分思考後,我們可以出示字典中“和”的解釋,請學生進行選擇,並説出理由。學生對“和”的理解是多元的,大多數學生可能粗淺的認為“和”是“和好”。此時,我們要充分體現主導作用,引申到:將相和好國則安,趙國才會出現和平、和諧的局面。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鬥,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

2、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

3、情感目標;學習他們愛護羣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創設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還採用了課件、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交流,朗讀體會,閲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從六個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運用電教,激發興趣,理解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明理.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為了調動學生學可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老師巧妙播放狼牙山勢險峻的片段,學生如身臨其境,懷着濃厚的興趣開始了本課的學習。

小學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課文重點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內容,老師在講“頂峯殲敵”時,演示五壯士在頂峯用石頭砸敵人的壯烈場面,使學生像五壯士一樣進入了“陣地”,學生深深被五壯頑強的英雄氣概和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閲讀的重要階段。為了突破五壯士為什麼要跳崖這個難點,特別是五壯士當時的心情及內心感受,老師出示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學生理解五壯士完成任務後的喜悦和對祖國無限依戀,對人民無限熱愛之情,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運用學法,讀中感悟。

老師先指名朗讀:初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接着通過“頂峯敵”的影片回顧又讓學生品讀好詞段句,體會五壯士與敵人作戰到底的目的,是為了部隊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國,所以,學生對五壯士無比崇高敬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這時我們及時總結:品讀體會感情。

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學法,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英勇跳崖”部份,這樣既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體現了從扶到放的教學特色。

三、自主釋疑,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裏,要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瞭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生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老師多次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如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師先讓學生初讀並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在學完本段後,再討論:同學們,看到五壯士應英勇地跳崖後,你們想對五壯士説些心裏嗎?

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室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四、整合資源,課堂延伸,情感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我們在學習頂峯殲敵的片段中,讓學生用成語彙報腦海中出現的五壯士形象,豐富學生語彙。在學完課文後,老師提供網址,讓學生瀏覽抗日戰爭的資料,使學生愛英雄、學英雄的感情得到昇華。

五、板書設計直觀形象。

這節課的板書既形象又條理清楚,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展脈絡,中心突出。

六、作業佈置大膽創新,體現個性。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長歌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0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這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説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同時,由於學習本組課文,仍然要求要獨立閲讀,認真思考,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提高文化素養。本着這個總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掌握“葵”“羹”“煎”三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結合相關的詩句,領悟賞析古詩的方法,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把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優秀的古詩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方法選擇上,我重在“賞析”,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讀,讀中感悟,並結合蒐集與有關春天、時間的詩、名言、格言,製作的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儘量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讓學生始終遊走在詩韻的畫卷中,感受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交流中帶來的美感和愉悦感。

《長歌行》一詩教學採用一課時,首先是激情導入。教師引用《匆匆》及相關的詩句引出課題《長歌行》,釋題。引導學生背誦《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確“行”、“吟”都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這種利用與詩歌主題相關的導語引出課題,不但能在潛意識中引導學生把握本詩的主題,而且一開始能把學生帶入情景學習中。同時,有意識的拓展,增加課容量的同時,體現了大語文觀,明確了積累的重要性。

接着是品讀《長歌行》。分步出示課件,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讀詩,按照標出的節奏讀詩。並在範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加上適當的動作,表達他們對古詩的初步情感體驗和了解。在這一環節中,朗讀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讀技巧的逐層解剖,讓學生明確怎樣讀,才能讀出詩歌的美。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最終的學習目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為理解、感悟詩歌表達的意思奠定基礎。

賞析《長歌行》是本節課堂教學的重點。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詩是圍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寫的,接着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要求結合註釋,理解課件中標出的關鍵字詞,並用自己的語言説出對詩句的理解。在彙報交流中,相機引導完成以下問題:(l)學習了前兩句,你會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詩句?(2)學習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麼?(時光易逝,一去不返)(3)圍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會想起哪些相關的詩句?作為你們,應該怎樣改動詩句,更好的表達我們的感情?最後明確詩歌的主題思想,結合課件引導學生總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説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只抒胸臆,勸戒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歎息。最後要求學生給自己寫一兩句話,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學中,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充分給學生展示才華的空間和機會。語文教學,特別是詩歌的教學,立足文本,但必須超越文本,不能僅限於詩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點放在“賞析”二字上,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同時,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幫助理解詩歌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祖國燦爛的文化產生強烈的吸收慾望,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優化。讓學生始終走進詩歌,引發共鳴,達到深層次的學習目標。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行: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只有一個地球》,具體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説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着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鑑於學生初步具備了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地球,並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説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與默讀課文相結合,感知課文內容,瞭解地球的有關知識,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在閲讀中體會説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生動,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重點探究關鍵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個性品讀,交流感悟,培養個性化閲讀的習慣;品味語言,欣賞視頻,直觀感受,聯繫實際,提升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重點是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三、教法、學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提出目標,導入新課自主、合作、探究整理歸類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提出目標,導入新課

古人説: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教學開始我給學生制定了一個學習目標,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併為學生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學習方法奠定基礎。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回味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愛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

然後,進入相關網頁,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説明文應用詞準確。然後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歎。這時讓學生觀看地球媽媽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三)、整理歸類

結合板書,教授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體現了在閲讀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説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遷移

觀看視頻,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他們有的製作環保小報,有的發出環保倡議,有的寫一篇200字的讀後感,有的寫保護環境演講稿,有的畫一幅環保宣傳畫等,並且通過網絡發送到網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會的共鳴。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五、板書設計

我是把板書設計在一個地球的簡筆畫上的,讓學生感受可愛與易破碎的易轉化性,又利於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六、教學小結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協作學習,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意藴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

課文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的規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細看羊

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順序來結構全文。

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洶湧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着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繫。

二、基本理念

強化理念淡化理論,是我在語文教學研究與實踐中一以貫之的做法。作為一名在語文教學第一線跌打滾爬了十八年的教壇老兵,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融合教與學的長期實踐經驗,概括提煉的具有濃郁個人風格的東西,它們貫穿於我的每一節課堂教學。可能有失偏頗,就教於在座的諸位專家。

1、語文觀:語文是學生自己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字、詞、句、段、篇、聽、説、讀、寫、書“十字經”課課要念。

2、質量觀:全體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差異發展、可持續發展。

3、角色觀:蹲下來看孩子;師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學生,走進學生(讓師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呼應起來);鼓足教育期待的風帆(它是催化劑,催化創新的意識;它是播種機,播種的希望越大,收穫的果實越多;它是童話的聖殿,將課堂變成學生的精神家園)。

4、教學觀: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方法、重情趣。

5、設計觀:目標與智能的多元化,內容與方式的選擇化,結構的模塊化(變線性結構為模塊結構),節奏的彈性化(與學生的學習情緒諧振)。

6、評價觀:評價是激勵的藝術。在我的課堂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而且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這種多元性、多主體的評價,形成了一種強力“思維場”,讓學生的思維在強力碰撞中迸發美麗的火花。

三、教學設計

共分四個模塊。

第一模塊:整體感知,初步感受黃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後用一個詞語(最好是成語)説出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塊:“多管齊下”,深入感受黃河。

1、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節內容。指名感情朗讀,齊讀。

2、小組合作學習:除了用朗讀來表現黃河的氣勢之外,你還能用哪些方式來表現呢?

3、多媒體出示“巨石被推入黃河中,推出幾十米遠”的動畫演示。

4、播放黃河萬馬奔騰、滾滾東流的錄像。看後再次感情朗讀。

第三模塊:讀寫結合,內化精神。

(一)讀

1、激發、體驗情感:如果是你在這黃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樣呢?細讀課文2~6節。

20xx/6/22 4:05:12>2、黃河的主人又是怎樣的風采?練讀第6節。説説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二)寫

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練寫:

1、圍繞“專心致志”展開想象,把“艄公駕駛筏子破浪前行”寫具體。

2、圍繞談笑風生展開想象,把乘客的表現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寫具體。

體會以上兩項之間的聯繫。

第四模塊:延伸拓展,昇華主旨。

剛才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黃河波濤洶湧、濁浪排空的氣勢,領略了黃河主人勇敢鎮定的風采,此時,你想説些什麼?

學生自主選擇:

1、黃河,我想對你説……

2、艄公,我想對你説……

3、同學,我想對你説……

4、我想對自己説……

5、我想對××説……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豐碑》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十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敍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而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豐碑》的主人公是軍需處長,可全文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將軍的神態和動作,感情真摯濃烈,有力地襯托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在認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豐碑》這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豐碑的含義。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敍的方法。初步領會文章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豐碑的含義。

二、説教法

1、質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2、多媒體直觀法:課堂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説: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鍛鍊學生的協作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在課堂中運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5、誦讀感悟法:《豐碑》一課語言精練生動,思想性強,故事感人至深。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實現語感的積澱。

三、説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説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特點,我把這課的教學時間定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習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裏我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在這一課時裏,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來達到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環節 渲染氣氛,讀題導入

1、利用多媒體出示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教師激情導入: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理解字義。然後板書豐字,讓學生,根據詞義選擇義項。這樣,學生很容易弄懂課題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這時,教師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定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座什麼紀念碑,是紀念誰的?

這樣導入課文,會立即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也為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教學環節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學生不難從課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豐碑是指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提出問題: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學生思考後一定能提出:為什麼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呢?教師表揚學生問題提得好,鼓勵學生再讀課文,自悟自得。

2、學生再讀課文,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還引導學生扣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幼口、幼腦、幼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個教學環節:感悟豐碑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兩個問題:

①文中除了講軍需處長,還講了誰?

②哪些內容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哪些內容寫將軍?(這些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默讀自學課文第七自然段,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①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穿着的詞。

②議一議: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完畢,各小組作小結,然後在全班彙報交流,教師抓住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在體會軍需處長穿着單薄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換詞法理解貼的精妙。然後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等詞語,利用電教手段輔助以、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畫面來感受天氣的嚴寒。

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聯繫比較中,在情境體驗中充分感受到軍需處長是因為穿得太少而被嚴寒活活凍死的。

在體會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的時候,首先讓學生理解鎮定、安詳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軍需處長掌管着整個部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怎麼會被活活凍死呢?他凍僵時為什麼表現得那樣鎮定、安詳?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軍需處長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為了革命,他視死如歸。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學生體會了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引讀、指導朗讀、加一個抒情句子頌讀、自由讀。比如:加抒情句子讀:這位老戰士是多麼偉大,多麼堅強啊!

這一環節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受到情感的薰陶和感染,而且記住了好詞好句,積累了語言。

3、體會將軍的動作、神態描寫

①畫一畫: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將軍的神態?

②議一議:將軍的神態描寫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錶演將軍敬禮的動作,其他同學評價,體會將軍的心情。

④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後,教師出示填空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探究結果。

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讀、議、演、品將軍神態變化的詞句後明白:通過描寫將軍錯怪軍需處長後的愧疚之情以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更顯出軍需處長形象的高大,品質的高貴。寫將軍實際上是作者從側面刻畫軍需處長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襯托手法的妙處。

4、體會豐碑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第13自然段的課文內容,利用課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讀後引導學生理解晶瑩的意思。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晶瑩的?課文中指什麼?

②學生討論交流問題: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③啟發學生談一談: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你想説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

④指導感情朗讀,齊讀。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利用電教媒體展示了特定的情境,減緩了理解難點的坡度。學生在讀議中體例到軍城, 處長舍已為人、勇於獻身的精神像一座紀念碑一樣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四個教學環節 首尾聯繫 深化主題

面對行軍途中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將軍開始是什麼樣的心理?(擔心)現在他還擔心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1、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的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而堅定的?

2、要求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後提出問題:為什麼説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

引導學生聯繫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來理解,然後指導學生用堅定的語氣來朗讀。

3、配畫播放《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

這個環節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學生明白了軍需處長僅僅是千千萬萬個紅軍中的一個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紅軍隊伍的精神。配畫播放歌曲讓學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個教學環節 拓展延伸

根據下面的題目,自選一題,課後完成。

1、蒐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蹟,辦一份手抄報。

2、自讀資料:有關殷雪梅捨身救人的英雄事蹟的報道

讀了這則報道,你有什麼感想?寫一寫。

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鏈接了學生的課堂內外,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培養了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説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 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裏,我着重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説説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瞭解,背一揹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詩句意思,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説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並能説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説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並根據自願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後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蒐集送別的詩。

2.蒐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閲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着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並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説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我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説教學程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閲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閲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麼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後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並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後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着。”

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着皺着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説:‘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就嚥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迴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 “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並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閲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説課稿全部內容,此分享對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 説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説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於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好課件;反覆朗讀並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字典;蒐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蒐集王安石的詩句;蒐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説教學策略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閲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後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範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藉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瞭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覆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着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着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説一説,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於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覆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藉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餘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餘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 説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敍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閲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説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麼,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麼呢?(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課題)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即可)老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名讀)

2、好,通過交流,你們認為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通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設置懸念,精讀課文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為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説出,全班朗讀)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獲得了一項國際大獎。當巴迪接過獎盃,主持人問他,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們猜,巴迪會感謝誰呢?(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3、如果主持人接着問,為什麼要感謝這兩個人,巴迪要怎麼回答。你能幫助回答嗎?彆着急,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還得把巴迪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好好讀讀。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後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於文章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閲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採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併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麼,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課件,激發學生髮言的慾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羣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業:

以“感恩父母”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20x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