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五篇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五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是我校國學校本教材三年級《千字文》中的第13課《渠荷的歷》。這一課僅有32個字,卻包含四季景象。這一課中寫到了春天的草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葉,冬天的枇杷樹等。除了要了解文中描寫的幾種景物外,課後還安排了“莽”字的演變過程,《焦尾琴》的故事,古詩欣賞,以及用自己的話説圖意。

因教學國學沒有以往的教學經驗,也沒有現成的教案,因此,在認真研讀教材和與同組教師一起研討之後,將本課主要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初步瞭解文中介紹了幾中動植物。

3、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簡單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誦讀《千字文》

2、初步瞭解課文意思。

二、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背誦《千字文》片斷,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讀文(由讀正確到讀流利)

聽視頻範讀正音,在聽讀基礎上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之後分句指名讀,讀對跟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讀。在讀正確後自由練讀,要求讀通句子,指名讀全文並齊讀。

第三環節:藉助視頻、圖片感悟課文

課上播放視頻講解,要求認真聽。聽後讓學生找找文中講了哪些景物,並動筆畫出來。指名交流時,提示學生按照“從哪句知道了什麼”的句式回答,隨機將文中講到的7種景物板書於黑板上。

藉助註釋讓學生説説課文中是怎樣描寫荷花、園莽、枇杷、梧桐的,同時藉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在學生彙報到“渠荷”時,相機引導學生背誦課後詩歌苑中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在學生彙報交流到“園莽”時,隨機引導學生閲讀課後漢字宮中“莽”的本意。在學生彙報到“梧桐”時,引導學生自讀課後故事《焦尾琴》。

在學生學習理解了前兩句後,後兩句作為略處理。出示圖片,讓學生藉助圖片找到相關句子,讀句子即可。

第四環節:誦讀課文

指導背誦積累時先練背,由出示填空背到藉助板書看詞背,由易到難降低背誦難度。

第五環節:拓展説圖意

模仿《千字文》的形式用四字形式描述畫面。

三、説教學反思

由於《千字文》學習對於學生來説難度較大,怎樣在這節課上很好的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是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為此教學中採用視頻導學和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件的合理利用,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學生在聽、説、讀相結合的學習中,既欣賞了美麗的風景,又感悟了文本,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是這節課上最大的一個亮點。

遺憾的是教學中時間劃分不勻,課堂調控不及時,導致課堂上沒有進行小故事的閲讀,拓展説圖意用時有些長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記敍文,寫的是“我”去公園賞荷,陶醉於白荷花的丰姿神韻,與荷融為一體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説教學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通過看圖説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2、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本節課將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運用以往領悟的品讀詞句的方法欣賞本課遣詞造句的特點。

2、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於實施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

3、學生基本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基礎,但熟練程度不一。因此更需發揚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蒐集到的荷花相關資源虛擬成專題網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設有六個部分,分別為“走進課堂”、“增長見識”、“燦爛文化”、“荷花資源”、“在線測試”、“荷言荷語”。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後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

為了使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從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出發,努力把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如對語言信息進行查找、篩選、獲取、歸納、編輯的能力)與語文學科的任務(如大量讀書,品味詞句,情感薰陶,聽説讀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優化課堂教學。

“荷花小站”六個部分中,“走進課堂”部分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於一體,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恰當的啟發,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對詞語的品味、感悟更立體、更豐富、更有個性化;“在線測試”則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説話、寫話結合起來,並可以通過網上論壇讓師生對寫話練習進行欣賞、評議、修改,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餘的幾個部分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大量的信息資源,使教學不侷限在課本中,拓展了學生對荷花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

教法設計:

本文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了“情境、主動、交互、發展”的教學模式,藉助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慾望,從而瞭解荷花,熱愛大自然,使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網絡導入,設境激情:

我們常説,兒童的情懷是一灣淺淺的小河,無風不起浪,無物不揚波。所以,新課伊始,我給學生送上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盪漾起來,是他們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潔,歷來被人尊稱為“花之君子”。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讚美荷花的詩篇、畫幅數不勝數。

而杭州西湖的麴院鳳荷則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讓我們伴着美妙的《採蓮曲》,一起去荷花池邊欣賞荷花的美麗風姿,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懷着對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開“荷花資源”中的“荷花視頻”,欣賞荷花的美景。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想象、思維“多頻道運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調先有情”,他們已深深陶醉在美侖美奐的境界裏,為領略課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當學生激情澎湃、歎為觀止的時刻,我引領孩子“走進課堂”,盡情地、美美地讀一讀葉聖陶老爺爺的《荷花》一文,體會文中的荷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形態各異的美。

(三)、細讀與想象並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在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及方法:初次在反覆美讀後,指導學生感情背誦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四)提供創造平台,讓想象激情飛揚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在引導學生美讀成誦之後,帶領學生進入“在線測試”。讓學生一邊觀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荷花取上新穎別緻的名字,用優美的語句描繪荷花的迷人風韻。通過練習、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資源

當課接近尾聲處,我讓學生自主瀏覽網站上的其他欄目,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習下節課作知識上的鋪墊。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太陽》是一篇説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 我藉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

三、 説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學生讀文後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 , 體會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 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説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麼一個傳説,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祕。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後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 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教師相機板書:遠 大 熱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採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通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並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集體交流 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後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通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陶行知説:"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並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説明方法説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 ,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後教師小結:對,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麼意思?追問:為什麼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五)學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3、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後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關係密切

(六)半扶半放學習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密切

教師引導:通過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因為課文較長,這一問題具有輻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1。學生讀完相關部分後全班交流,師相機評價。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的最後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出示課件)指一兩名學生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2。 學生帶着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閲讀的標準是: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3。指導背誦本段。

(七)總結提升,佈置作業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並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面對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説點什麼?

2、同學們説得太好了。其實,太陽的奧祕還遠不止這些,宇宙的奧祕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探索,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去收集有關資料,相信大家的收穫會更大!

五、説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敍文,敍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現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課文語言活躍、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斥了童年的無限樂趣,處處洋溢出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涯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家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次序具體記敍了趕海的進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賦予浪花以人的神態心理,使浪花奔湧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我高興極了,飛跑着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高興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運動,又通細緻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的個體運動。其中抓蟹、捉蝦是重點,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夕陽中歸家,海灘也恢復了安靜。既展現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餘地。作文的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渾然一體。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進程與方式: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或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啟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説説大海是什麼樣子?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幹什麼?

3、學生答覆,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並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於這一點,我藉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後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説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複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藉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着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着”、“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台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進程中,滲透着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後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並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悦、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説説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個認知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陽西下、海鷗翱翔的情景,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安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悦心境。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懂得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板書設計

趕海

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抓螃蟹捉、撈、撿捉大蝦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瀑布》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散文詩,作者運用準確的詞、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點,描繪了鮮明動人的畫面,抒發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全詩分為三節,第一節講沒見到瀑布,先聽到瀑布的聲音;第二節講遠望瀑布所見到的樣子,着重寫其色彩;第三節講仰望瀑布是什麼樣子,着重寫其形狀。

這首詩以描寫的對象為題,突出主體,簡潔醒目。詩句使用疊句、對偶和排比,十分富於節奏感。讀起來琅琅上口。

第三單元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用詞要準確,它比第二單元要求要高,難度要大,體現出了反覆訓練,螺旋式上升的原則。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以描寫景物而見長,比喻手法的運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詞準確,使讀者聞聲見形。例如一個“啊”加上感歎,把令人驚喜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座珍珠的屏”,一個“屏”字再加上“珍珠”兩字使一座晶瑩透明,酷似珍珠,在陽光下熠熠閃爍的壯觀瀑布躍然紙上。最後的“如煙,如霧,如塵”更是把風中的瀑布寫得白茫茫,輕飄飄的一片。

 【説理念】

這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據此,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三個由遠到近的觀察點: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寫出了瀑布“聲、色、形”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其間,作者用了確切的比喻寫出了瀑布給人的感受,因此,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這是文中語文知識的教學要求。對於這樣一篇富有節奏感,韻味十足的現代詩,是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據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的手法。大多數學生對瀑布是陌生的,對比喻句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此,講清詩文中如何運用比喻句來寫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

 【説教學目標】

1.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習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説教學過程】

一、理清思路。

本課對瀑布的描寫,是讓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追蹤作者足跡讀第一節詩,邊讀邊思考:

①詩的第一節寫作者在什麼地方看瀑布?

②詩的第一節寫瀑布的什麼?

③詩的第一節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寫瀑布?

從第一節的學習中,推測作者觀察瀑布的過程。理清思路,瞭解詩的文路。

二、欣賞比喻句。

巧用比喻是本課語言特色,比喻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瀑布的形象。教學第一節,設計填空題:瀑布的聲音像(疊疊的浪),又像(陣陣的風)。這樣的聲音説明了(瀑布氣勢磅礴)。

教學第二節,設計填空題,瀑布好像(一道白銀)。説明瀑布(色彩鮮明)。教學第三節設計填空題,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風)。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瀑布畫面,出示填空題:一陣風吹過,水珠像(煙一樣)輕飄,像(霧一樣)白茫茫,像(塵一樣)紛紛揚揚。

三、情境教學。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形的詩”,教學時除教師的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外,教《瀑布》我還在以下兩方面作了努力: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前讓學生背一背《望廬山瀑布》,再放《瀑布》配樂朗誦,由舊知遷移到新課《瀑布》;使學生腦子裏呈現詩中描繪的畫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這裏可播放浪濤聲、松濤聲讓學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聲音。“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這裏放投影片,讓學生通過視覺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如煙,如霧,如塵”,播放錄像片,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感官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把學生帶入情境。

(1)整體閲讀,理清思路。

葉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於領會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從課題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脈絡。設問“瀑布”的“奇”表現在哪裏?接着引導學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現在:聲勢磅礴、色彩明麗、形狀奇特。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三方面劃出課文層次,讓學生明白這是以作者所見所聞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2)抓住重點,品析詞句。

作者在生動準確的使用語言文字的前提下,積極修辭,文中幾處比喻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務必“咬”住這幾個句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對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學比喻句子,首先讓學生掌握作者將什麼比作什麼,然後着重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作比?

(3)表情朗讀,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詩,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酒,我們讀散文詩,也就是飲這杯好“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出其中豐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這必須要善於朗讀,由“細讀”到“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斷、章節,讀出神韻。讀瀑布的聲音時,指導學生讀出聲音的氣勢雄偉,這裏“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吹過鬆林/”注重重音與停頓。讓學生在朗讀想象詩中描繪的三幅畫面,從而達到領會詩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詩作的內容與主題。

四、學法指導

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因此教學時要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閲讀欣賞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覆朗讀,自學質疑。

這首詩生字不多,一開始就讓學生反覆朗讀,根據朗讀的要求進行吟誦,並教給朗讀方法:本文是首現代自由詩,呈長短句式,且抒

情性強,指導學生掌握以意羣為單位劃分音步的特點,如:

第一節: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朗讀時,結合語感,考慮朗讀音步,指導學生運用“意羣”為單位劃分二、三節的音步,反覆朗讀,並完成直譯,試講詩意,鼓勵學生質疑,初知詩中大意。

(二)授之以漁,教給方法。

根據詩歌的教學要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掌握學詩的方法:

(朗讀)分詞——解句——描述——欣賞——背誦

1.分詞。

分詞就是把一句句詩分解成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意羣。學生得心應手地解析句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意會詩意,開動腦筋的積極思維過程,通過反覆朗讀,揣度上下詩句,學生對詩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並進行準確劃分。

2.解句。

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如“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

設問:

(1)“這般景象”指的是什麼?(瀑布的全景)

(2)把“這”換成所指代的事物,説説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沒法比喻)

(3)讀下句,想想,沒法比寫的是一幅什麼景象?(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

(4)為什麼先説“沒法比喻”接着又將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雖然……但是……”的句式把這句話的意思説一説。

3.描述。描述是把詩歌改成散文,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是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到的“請用自己的話説説這節詩的意思”的提法。

4.欣賞。講析完詩意讓學生再回味全詩,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歡的地方説出來,並陳述依據。

5.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最後一個環節是熟讀成誦,學習積累。

【課堂作業】

作業練習的設計採取“易——難——較易——難”。

1.培養朗讀能力,訓練朗讀技巧。本課是一首充滿畫意的短詩,課堂訓練以朗讀為主,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朗讀能力。讀的形式可聽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讀的方式有“讀出驚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動的語氣讀出感歎的感情”,“通過讀理解作者對瀑布的壯麗景象的心情”,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只可意會,不會言傳”的感受。

2.根據課文中的語句填空,再讀一讀,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1)瀑布的聲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來一陣風的時候,瀑布被風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繫詩句的意思,解釋帶點詞的意思。

(1)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詩的內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順序觀察瀑布,全詩描繪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誦課文。

上面設計的作業,第一題是在通過課堂的指導,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技能訓練,是“易”,通過了第一題的檢測,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第2題則有一定的難度,需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這時,學生已得到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因此第三題填空題,僅是課文現成的詞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最後兩題練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勝利在望,學生會有信心向難題衝刺,整個作業設計,主要想引發學生完成作業的動機,把老師的作業佈置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説板書】

瀑布

山路上    聽   瀑布的聲音   浪湧,風吹

遠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偉大,壯觀   如煙,如霧,如塵

【説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抓住特點,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聲音、色彩、形狀的特點,運用比喻手法進行描繪,所以板書時要注意把作者的觀察點,瀑布的聲、色、形,這一比喻的本體列出,再把喻體分別突出,這樣就把作者的觀察點、事物特徵和比喻特徵排列出來,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xgn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