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文”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文”

摘 要:文言文雖然艱澀難懂,卻最具中國古典文化內涵與精髓,最能幫助學生積累、沉澱與提升文學素養。嘗試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來解讀文言文,學會欣賞文言文中的名勝古蹟,多角度瞭解文人墨客,從而產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文”

關鍵詞:讀懂文本;挖掘文本;解讀文本;高效教學

文言文閲讀教學,最根本的還是要回歸文本,引導學生讀懂文本,挖掘文本,解讀文本,讓學生自己喜歡上古文,從而探尋古文中的瑰寶。

一、文言文教學的困惑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言文正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近期快餐文化的影響下,文言文卻成了教師“怕教”、學生“怕學”的短板和死角。究其原因,教法不得要領,學生無法產生興趣;背誦內容太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不管是以前的課堂模式,還是現在“高效課堂”的形勢要求下,教師大都是怎樣教文言文的?

一直以來,很多教師重“言”輕“文”,忽視其作為“文”(即文章,文學)的本質與特點,而把“言”(即文言文的語言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甚至棄“文”直接裸奔“言”而去。“字字落實,句句翻譯”依然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真經”,沒有人去深究文言文的獨特魅力,更談不上喜愛了。

二、文言文教學的原則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多讀多背多積累,很多教師教學也主要從誦讀入手。多角度多種方式誦讀課文,確實能讓學生熟悉課文,但如何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恐怕還不得要領。

尚春生老師指出“死記硬背”學習古文的單一方法是不可取的,王力先生提出,古文學習要將古文常識、常用詞、古文文本三者結合才是正確的。

“高效課堂”的要求之一就是“文本挖掘”,即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認識、觀點,能夠結合事例分析、表述、寫作等,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觀。然而我們傳統的僵硬式文言文教學無疑與這背道而馳。

其實,文言文首先是一篇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只有表現生命的本質內涵,才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所以教師要善於挖掘其文化素養,引導學生體悟思想內涵。教學重點應着力於指引學生“讀懂文本,挖掘文本”,在文本解讀中感悟、領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就講究“文以載道”“抒情言志”“眼中所見之景,心中所想之情”“每一句景語都是最貼切的心情之語”。所以在教學時,切不可把文中描寫景物之語句孤立看待和分析,而要從作者和背景入手,藉此讓學生多層面瞭解古人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思想。

初中文言文,七年級的多小故事,相對簡單,多誦讀就行;八年級的多讚美祖國大好河山,寄寓作者的理想與志向;九年級的多描述古人智慧,藴藏更多更深的思想內涵。這樣,教師在處理教材與教學內容時,就可以抓住相應的規律與模式。

寫景狀物類的文言文內容教學,可這樣嘗試:

設計句式,根據具體課文,以第二人稱“你”,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人物對話,產生思想碰撞,從而形成自己的審美情趣與相應的人生觀、價值觀。

如,句式:作者名字,你曾經……,所以現在……,也許……(文中地名,或物)能帶你迴歸自我(或看到自己內心),它的……(一一列舉景物特點)最能讓你沉醉其間(或寄託追求)。【注:根據課文,作適當修改和發揮。】

教師示範例文,減輕學生的寫作畏難情緒,提高學習興趣。下面以“陶淵明”為例,作示範。

例:陶淵明,你曾經身處官場,可你厭倦了動亂社會、權力紛爭帶給人們的災禍,所以只好選擇迴歸自然,從此不受官場束縛,也許只有山水田園之間,只有杯中之酒才能讓你看到自己內心需求,可是酒畢竟是醫學專用之物,它讓你喝得家徒四壁,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昏昏然不知所思,難道你忘記了曾經的“桃花源”?只嚮往“今朝有酒今朝醉”,卻不管明日嗎?這真的是你的理想追求,抑或是你的心已灰,曾經的夢想已無所終,以至於借酒消愁?

人物傳記類文言文教學,可這樣嘗試:

設計句式,以第二人稱“你”,來分析評説課文中的人物性格特點,激發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如,句式:……(課文人名),你雖然太……(性格特徵),(理由)……,不過,我佩服你的(或不滿你的、不明白)……,(理由)……【注:描述理由時,必須結合課文事例、引用人物描寫原句。】

下面以“唐雎與秦王”為例,作示範。

例1:唐雎,你有膽有識,不畏強暴,面對秦王“滅韓亡魏”的威脅,你堅守自己立場,斷然拒絕“易地”,秦王“怫然怒”發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恐嚇,非但沒有逼退你,反而激起你誓要效仿專諸、聶政、要離,“與臣而將四矣”的決心,秦王真的沒有説錯,“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你的確是真漢子。

例2:秦王,你太陰險霸道,你明明想霸佔人家小小的安陵國,竟無恥地擺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態,並指責安陵君竟敢“逆寡人”“輕寡人”,難道你的“統一六國”就是用這種無恥的行徑得來的嗎?難怪你創下的秦王朝基業,到秦二世手上就完蛋了,你們秦家王朝也太短命了,真應了孟子那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不過,我佩服你堂堂一個大秦君王,面對一個小小使者的義正詞嚴,凜然正氣,沒有背信棄義,反而最終放棄霸佔之心,“長跪而謝”,你仍不失為一個君子。

這樣處理,學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仔細挖掘文本,不必依賴和等待教師的講解和筆記,就能獲得想要的知識與能力。同時選一些好的學生作品進行朗誦,加強學生對作者與作品的多層面瞭解。實踐證明,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大大提高,在中考複習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整合文言文,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如此評説課文古人的方法,也可以遷移到其他課文閲讀教學,如,評説:藤野先生,范進,孔乙己,于勒等。

這樣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學會運用課文人物來充實自己的寫作,達到閲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要求,從而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只有不斷的探尋與摸索,才能觸摸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對於文言文教學,教師可以藉此幫助學生重新解讀文本,從而產生學習興趣,積累古文知識,積澱古典文化。

參考文獻:

[1]江秀玲。高效課堂下的“文言文閲讀”教學。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01)。

[2]歐陽軍,彭明福。文言文閲讀教學方法創新探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

標籤: 教學 文言文 應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p9m8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