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畢淑敏散文《孝心無價》

畢淑敏散文《孝心無價》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下面是畢淑敏散文,《孝心無價》賞析。

畢淑敏散文《孝心無價》

孝心無價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 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拓展內容】

《孝心無價》讀後感

孝,這個字倉頡造得很好,也很特殊。

孝,包涵了很多,有時候它只是幾個字組成的一句樸實的話語,有時候它只是幾個簡單的動作構成的一件事情,但,這就是孝。實實在在,情真意切。

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一定沒有人會否認。但一個人如果連孝都沒有了,又何談善呢?一個人連自己家裏的事都懶得管,而整天跑到外面去做那些所謂的善事,請問這還能叫善嗎?

孝,不需要理由,你不能隨隨便便找個藉口來敷衍了事,那其實是在忽悠你自己;孝,也沒有界線,無論對誰,家裏家外,都有職責盡孝;孝,不分地位高低,不管貧富貴賤,都有義務盡孝,一輛寶馬叫盡孝,一輛自行車難道就不叫盡孝了嗎?孝,其實對每個人都是一份義務和責任。

孝,雖然只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卻不能讓她成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一旦這條生命與生命交接的鏈條斷裂,留下的將是終生的遺憾與悔恨。

朋友,不要讓孝成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憾事,行孝,請馬上行動,趁現在還為時不晚喲!

《孝心無價》讀後感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

《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畢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開始舉得兩個關於“孝”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種求學的苦孩子,一種離家的遊子,作者並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的確,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媽媽後對“父母”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為兒女全心全意,儘管深知兒女對父母的愛會大打折扣,但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因此控制自己的“愛心”。有了做父母的體會,和媽媽之間的交流也多了這方面的內容。村裏誰家的兒女孝順了,誰家的孩子對老人不好了,家長裏短成了媽媽的世界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聽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兒子妻管嚴,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認為這種情況責任還是在兒子身上,歸根到底,是兒子不孝順。

二、啃老族,父母不斷給予,在兒女看來是理所應當,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在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則很默然。

三、上樑不正下樑歪,用媽的話來説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對待父母的行徑令人髮指……

反思一下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覺許多“不孝”的行為是由於缺乏家教,父母溺愛、縱容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愛,體會不到愛,更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眼裏,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做的,而兒女的義務呢,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從媽媽的嘮叨中,我也聽出來了,與過去的窮日子相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了經濟條件的支撐,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許多。但“孝”的界定僅僅與“金錢”有關嗎?由此,又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什麼是“孝”?

曾經讀過《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説:“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應該體諒的。我們不能因此不屑於傾聽父母“淺薄”的談論,剝奪他們傾聽兒女“高深”理論的權利。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餵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夠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嗎?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分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意願不願意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制力,我們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又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一款珠寶是孝心,一雙襪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於物質的高低,而在於你的心。

憑心而論,要説“孝”,我遠不如對象。他的心思細,兩頭的老人需要什麼,他都會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變化。結婚前幾年,每次回公婆家(對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個晚上都會通宵達旦地和父母秉燭夜談。我很是奇怪地問他:説什麼説一個晚上?是啊,無非就是説工作,説生活,説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幾個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沒什麼説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現在已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媽就比較慣我,有了孩子後,媽媽也一直照顧着我們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卻很少和媽媽溝通,可能物質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點,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給媽媽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絕長大,很少陪母親説説話,寬慰母親的一些心結。因為在我眼裏,有時候和媽媽簡直是無法溝通,她説的我不感興趣,我説的媽媽又聽不明白。從這個角度來説,我真是個“不孝子”啊!

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經常談要孝順父母,請問你準備什麼時間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説要等到長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事了以後,每天忙忙碌碌,面對比競爭的壓力,你那有時間去孝敬父母?等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邊,説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實不如説你是讓父母幫你養孩子,幫你整理煩亂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還是父母用無私的愛再次為你支撐起一片安靜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長大了,你終於有了時間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過嗎,此時的父母是70還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堅持到80多歲,90多歲,即使堅持到八、九十歲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飯——朋友們,孝敬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總有是守侯在父母身邊,趁我們現在可以經常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敞開心扉告訴父母你應該説的話,對父母説你深深的愛着他們,也感謝他們深深的愛着你;做現在有能力為父母做的事情,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聽聽父母好象很煩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時間是一條單行道啊……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誰都不會知道老人心裏想些什麼,老人心裏有什麼需求。但我想我們能做的盡力去做:給他們買件喜歡的衣服,買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聽他們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一些“新聞”,儘管你對此絲毫沒有興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們説説,儘管他們可能並不能體會你的艱辛……這樣,才不會在老人離開我們的時候,留下遺憾或者懊悔。

“孝心無價”,從自己做起吧!

《孝心無價》讀後感

朋友,你讀過畢淑敏老師《孝心無價》嗎?我隆重的向你推薦,她的這篇文章確實感人肺腑,句句話都將打到你、我的巒心蒂子。

我曾經也聽過“生命無價”“愛情無價”等之類的説法,卻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深受教育、為之感動!《孝心無價》的出現,也給我的內心湧來一陣陣的酸楚和疼痛。

我是被迫離家出走的,當時,我的處境相當不好,投資項目失敗,二十萬元付之東流。那個時候,如何孝敬父母?我連想都不敢去想。

我離開家已有近十年了,工作之餘經常思念着遠方的親人,人説湖南有座“望鄉亭”,凡是離家出走的遊子都會思鄉,我想,思鄉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思念親人的。記得剛離家不久的那年春節,除夕是在中央電視台的幫助下渡過的,可第二天一早,一個人爬到東坪山上,坐在一個大石包上,遙望着家鄉的方向,默默地思念着遠方的親人,淚水卻漱漱的流下。

父母年邁,母親身體瘦弱,05年冬天,母親患病,當接到弟弟的電話時,要求他們立即送市二醫院,我便立即想辦法把錢打到堂兄的銀行卡上,等弟弟他們送母親進院時,堂兄也把錢送到了醫院。母親知道:遠方還有一個沒有忘記她的孩子。幾天以後病癒平安回家。

待到五一假期,命小孩子把爺爺奶奶接過來了。每逢週末,我們全家都會陪老人出去玩,廈門的所有景點都去遍了,海底世界看魚,海邊退潮撿貝,熱帶植物,大炮飛機都看到了,記得那次在會展中心玩,妻子女兒和奶奶手牽着手在大草坪上跳着,十分開心。

去年七月,母親又患病了,我同妻子回去探望,當母親還沒有康復時,便匆匆離開了。畢淑敏老師説:“她不喜歡父母病重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臘月二十九日凌晨,母親斷然離我們遠去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她走的時候我竟然沒有守候在她的身邊,給我一生中留下永遠的遺憾。母親走了,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畢淑敏老師前面這段話是直接對我説的,我永無以言孝。

朋友們,請注意一下,不要等事情過去了説“後悔”!後悔是無藥可治的!我只希望你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平常的孝心。這並不需要什麼豪宅,並不需要什麼博士帽,並不需要什麼盛世華衣,也並不需要什麼山珍海味!也許只需一個長途電話,也許只需常回家看看,也許只需幾斤過季節的水果,也許只需一枚含着體温的硬幣……

因為“孝”在父母心中的天平上,它們超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zn0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