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香菱詠月·其三_曹雪芹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香菱詠月·其三_曹雪芹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清代曹雪芹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譯文

月亮的光華誰也難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質地多清寒。廣袤的原野一片銀色傳來搗衣聲陣陣,雄雞報曉夜色將可闌可殘月仍掛天邊。秋江裏漂泊的旅人聞笛聲更添愁緒,樓上傷情的少婦終夜裏倦倚欄杆。惹得月宮裏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不使人們永遠團圓。

註釋

精華:月亮的光華。

半輪:殘月。

聞笛:聽見笛聲。

倚欄:倦倚欄杆。

緣:緣故,原因。

何:為什麼。

鑑賞

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詠月詩。

經過前面一番艱苦的探索之後,香菱終於摸到了做詩的門徑,因此此詩一出,就頓放異彩,成為一首具有真正藝術美的作品。詩的首聯起句就顯得氣勢不凡:“精華欲掩料應難”,表面上言濃密的雲霧終究難以遮蓋純淨皎潔的月光,實則暗示象香菱這樣才情橫溢的女子總有一天會脱穎而出,從而傳達了學詩必能成功的堅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與詩人的身世緊緊的聯繫起來,詠月而又詠人,兩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寫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質清寒的特性。猶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顆淒涼又寥落的苦心。這位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卻不幸淪落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淚水永遠是流不遠的。因而這種顧影自憐的幽怨之情調,便在詩的頸聯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聲千里白”,以“一片”與“千里”對舉,讓“砧聲”與“皎月”渾融,既寫出了地域之廣遠,又道出了愁思之綿長,而且這種愁思,乃是由砧聲(即婦人們在月夜中的搗衣聲)所引發的。這裏隱曲地傳出達了香菱對遠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為薛蟠雖然與她並無諧和恩愛之情份,但從名份上來説,他畢竟還是她的.丈夫,何況香菱除了他以外,並無一個親人。接下的“半輪雞唱”一句,仍然以景託情,則此時因見時光流逝而嚐盡了不眠滋味的這位女詩人,便把滿懷的愁緒,一腔的心事,盡託付這默默無言的半輪殘月中,使客觀的“月”與主觀的“情”得到有機的融合,達到了詩美學上所謂“不隔”的藝術境界。

詩的頸聯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層的開掘,讓這種深沉的哀愁擴散開來,使之具有更有為普遍的意義:同一個悽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綠蓑的遊子漂泊江上,因聞笛聲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紅袖佳人徘徊樓頭,倦倚欄杆而出神。因而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僅是屬於香菱本人的,也還是屬於千千萬萬個與香菱有着同樣的遭遇的傷心人的!這乃是一種亙古至今遊子思婦所共有的綿綿愁恨!

詩尾聯歸結為無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嫦娥因偷食長生不老藥而不得不飛昇登上月亮,與她的意中人後羿永遠分離,想來她孤獨淒涼的心是和世人並沒有什麼兩樣。故此處借嫦娥的一問,就問得新奇且意趣,並且詩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緊扣詩題,筆法老練而又寓意遙深。在小説中,眾人評這首詩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無根據的溢美之辭。

創作背景

運不濟、身世悲慘的香菱,原為鄉宦小姐,後淪為奴隸,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觀園中的地位低於小姐而高於丫頭。她渴望過貴族階級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進園的機會,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學起詩來。香菱作詩取得了成功,曹雪芹着意塑造的香菱的形象也獲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o04r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