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

詠愁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涵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帀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翻譯

來時潛移暗度,去時慢慢悠悠;一半掛在眉梢,一半藏在心頭。

春老花殘紅滿地,半掩房門淚暗流;殘月滿窗深夜裏,酒醒入去獨淹留。

似一望無邊的野草,風連浪續,細軟輕柔;像一團繞地的亂絲,糾纏凌亂,無尾無頭。

除了權勢人家,誰能無慮無憂?看人世問時時處處,無論哪裏都有憂愁!

註釋

窗涵:窗櫺,窗格子。

連天草:王維《出塞作》有“白草連天野火燒”句。

千尋:形容絲長而多亂。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帀地絲:遍地的絲繩。帀,“匝”的異體字,遍地、滿地的意思。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稱五侯,這裏泛指達官貴人。

創作背景

石象之有過不尋常的經歷,他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後歷任壽安尉、黃聲簿、義烏令,後轉太常丞。四十八歲時曾一度致仕居家,他晚年在宅子的西南角開園圃種花木,優遊自樂地生活了二十餘年。他深深地理解了憂愁。於是他就寫下了這首鮮明生動的《詠愁》。

賞析

該詩首聯追尋“愁”的蹤跡。大千世界,“愁”不會有人主動喜歡,但卻無影無蹤無時不在人的身邊,有時會不請自來,來了又趕不走,它來了總是一半藏在人的心裏——“愁腸百結”,一半寫在人的心靈之窗——“愁眉苦臉”。

頷聯揭露“愁”潛入的時機。深諳愁苦的人總會把“愁”貯藏在心房僻遠的角落裏,再築起精神防線提防它侵襲,可“愁”欺人時,它會隨機而出,無孔不入。詩人認為“愁”最容易潛入的機會有二,一是風雨摧花春歸去,落英遍地孤者見,最能使人愁腸寸斷,思慮萬千,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亡國哀愁;歐陽修《蝶戀花》“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青春少婦被拋棄之悲愁。二是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澆愁,待酒醒後眼見殘月斜照窗櫺,想到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愁”會衝破防線,悄悄爬上心頭,使人更加愁腸百結,憂愁悲傷,愁人之“愁”會“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范仲淹《御街行》)。此聯可能是作者的經驗之談。

頸聯寫“愁”的情狀。苦惱的憂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間,那愁人就會感覺到“愁”像萬頃連天草鋪天而下揮不去,就像千萬條蓋地絲繩網衝不破,他被嚴嚴蓋住、緊緊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堪。想掙脱這“柔”若草“亂”若絲的“愁”緒實叫人無可奈何。

尾聯寫“愁”無處不在。“愁”如此氣人、欺人、惱人,可能那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們過着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姬歌妾舞、驕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問何處不相隨”。

“愁”究竟為何物,曹植《釋愁文》有此一釋:“愁之為物,惟惚惟帆。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羣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這首《詠愁》詩如李商隱詠《淚》詩寫淚而不見“淚”字,此《詠愁》詩也滿篇不見“愁”字,這類詩近似制謎語的文字遊戲,都以巧麗取勝,真如前人所評“格雖不高,卻有神無跡”。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詠愁

[宋代]石象之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涵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帀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翻譯:

來時潛移暗度,去時慢慢悠悠;一半掛在眉梢,一半藏在心頭。

春老花殘紅滿地,半掩房門淚暗流;殘月滿窗深夜裏,酒醒入去獨淹留。

似一望無邊的野草,風連浪續,細軟輕柔;像一團繞地的亂絲,糾纏凌亂,無尾無頭。

除了權勢人家,誰能無慮無憂?看人世問時時處處,無論哪裏都有憂愁!

註釋:

“門掩”句:李煜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語,歐陽修有“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語,分別寫亡國哀愁和少婦悲愁。

窗涵:窗櫺,窗格子。

連天草:王維《出塞作》有“白草連天野火燒”句。

千尋:形容絲長而多亂。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帀(zā)地絲:遍地的絲繩。帀,“匝”的異體字,遍地、滿地的意思。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稱五侯,這裏泛指達官貴人。

賞析:

該詩首聯追尋也愁”的蹤跡。大千世界,也愁”不會有人主動喜歡,但卻無影無蹤無時不在人的身邊,有時會不請自來,來了又趕不走,它來了總是一半藏在人的心裏——也愁腸百結”,一半寫在人的心靈之窗——也愁眉苦臉”。

頷聯揭露也愁”潛入的時機。深諳愁苦的人總會把也愁”貯藏在心房僻遠的角落裏,再築起精神防線提防它侵襲,可也愁”欺人時,它會隨機而出,無孔不入。詩人認為也愁”最容易潛入的機會有二,一是風雨摧花春歸去,落英遍地孤者見,最能使人愁腸寸斷,思慮萬千,如李煜《浪淘沙》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亡國哀愁;歐陽修《蝶戀花》也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青春少婦被拋棄之悲愁。二是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澆愁,待酒醒後眼見殘月斜照窗櫺,想到人的也悲歡離合”、月的也陰晴圓缺”,也愁”會衝破防線,悄悄爬上心頭,使人更加愁腸百結,憂愁悲傷,愁人之也愁”會也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范仲淹《御街行》)。此聯可能是作者的經驗之談。

頸聯寫也愁”的情狀。苦惱的憂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間,那愁人就會感覺到也愁”像萬頃連天草鋪天而下揮不去,就像千萬條蓋地絲繩網衝不破,他被嚴嚴蓋住、緊緊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堪。想掙脱這也柔”若草也亂”若絲的也愁”緒實叫人無可奈何。

尾聯寫也愁”無處不在。也愁”如此氣人、欺人、惱人,可能那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們過着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姬歌妾舞、驕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為何物,除此之外,也愁”乃也人問何處不相隨”。

也愁”究竟為何物,曹植《釋愁文》有此一釋:也愁之為物,惟惚惟帆。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羣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這首《詠愁》詩如李商隱詠《淚》詩寫淚而不見也淚”字,此《詠愁》詩也滿篇不見也愁”字,這類詩近似制謎語的文字遊戲,都以巧麗取勝,真如前人所評也格雖不高,卻有神無跡”。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3

詠愁

朝代:宋代

作者:石象之

原文: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含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幣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翻譯:

①幣:“匝”的異體字。②五侯:歷史上稱五侯的很多,這裏泛指達官貴人。

賞析:

曹植有一篇《釋愁文》,把“愁”説成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為了表現“愁”,就把它“物化”了,説他能“推”可“握”,能來能去,能多能少,但形象不夠鮮明。石象之的這首詩形象更鮮明,更生動。

首聯可以用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結尾來作註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就是來得快而去得慢的“愁”為什麼會“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原因。

頷聯是寫最容易產生“愁”的環境。“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的開頭可能就是根據出句所描繪的景象寫的。而對句則是依照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來概括的。

頸聯寫“愁”之多,採用了誇張加比喻的修辭手法。李叔同“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的歌詞恐怕就是按照出句來加工的。而這種誇張,使“愁”這種心境更加顯豁,更加感人。像唐宋詩詞中的“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落紅萬點愁如海”,“一水牽愁萬里長”等,都和這一句的表達效果一樣。而這種比喻,嚴格地説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比喻,因為二者之間沒有相似點可言,而是以物感比喻心感的特殊比喻。

尾聯以“愁”之無處不在作結。除了達官貴人,終日燈紅酒綠,可能暫時沒有“愁”,每個人走到那裏,“愁”就跟隨身到那裏,頗富有普遍性意義。詩人化無形為有形, 構成詩中的愁情圖,這樣形象化地寫“愁”,自然生動有趣,能攝人魂,奪人魄,令人迴腸蕩氣,產生共鳴。

詠愁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窺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比千尋匝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譯文

來時潛移暗度,去時慢慢悠悠;一半掛在眉梢,一半藏在心頭。

春老花殘紅滿地,半掩房門淚暗流;殘月滿窗深夜裏,酒醒入去獨淹留。

似一望無邊的野草,風連浪續,細軟輕柔;像一團繞地的亂絲,糾纏凌亂,無尾無頭。

除了權勢人家,誰能無慮無憂?看人世問時時處處,無論哪裏都有憂愁!

註釋

“門掩”句:李煜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語,歐陽修有“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語,分別寫亡國哀愁和少婦悲愁。

窗涵:窗櫺,窗格子。

連天草:王維《出塞作》有“白草連天野火燒”句。

千尋:形容絲長而多亂。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帀(zā)地絲:遍地的絲繩。帀,“匝”的異體字,遍地、滿地的意思。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稱五侯,這裏泛指達官貴人。

賞析:

曹植有一篇《釋愁文》,把“愁”説成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為了表現“愁”,就把它“物化”了,説他能“推”可“握”,能來能去,能多能少,但形象不夠鮮明。石象之的這首詩形象更鮮明,更生動。

首聯可以用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結尾來作註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就是來得快而去得慢的“愁”為什麼會“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原因。

頷聯是寫最容易產生“愁”的環境。“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的開頭可能就是根據出句所描繪的景象寫的。而對句則是依照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來概括的。

頸聯寫“愁”之多,採用了誇張加比喻的修辭手法。李叔同“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的歌詞恐怕就是按照出句來加工的。而這種誇張,使“愁”這種心境更加顯豁,更加感人。像唐宋詩詞中的“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落紅萬點愁如海”“一水牽愁萬里長”等,都和這一句的表達效果一樣。而這種比喻,嚴格地説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比喻,因為二者之間沒有相似點可言,而是以物感比喻心感的特殊比喻。

尾聯以“愁”之無處不在作結。除了達官貴人,終日燈紅酒綠,可能暫時沒有“愁”,每個人走到那裏,“愁”就跟隨身到那裏,頗富有普遍性意義。詩人化無形為有形,構成詩中的愁情圖,這樣形象化地寫“愁”,自然生動有趣,能攝人魂,奪人魄,令人迴腸蕩氣,產生共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kgw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