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春夕酒醒》翻譯及賞析

《春夕酒醒》翻譯及賞析

春夕酒醒

《春夕酒醒》翻譯及賞析

皮日休

四弦才罷醉蠻奴,酃醁餘香在翠爐。

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前言】

《春夕酒醒》是晚唐詩人皮日休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通過寫詩人酒醒後剎那間的觀感,來詠史懷古,也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愁苦情緒,物我一體,情景交融。

註釋

⑴夕:日落的時候。

⑵四弦: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稱。這裏代指音樂。

⑶罷:停止。

⑷蠻奴:舞姬,婢僕。

⑸酃醁:一作“酃淥”,美酒名。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

⑹餘:通“餘”,殘留。

⑺翠爐:翡翠色的水爐。

⑻蠟:蠟燭

⑼寒淚:淒涼的眼淚。

⑽珊瑚: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顏色鮮豔美麗。

【翻譯】

伴酒的樂聲停了,赴宴的人們散了;詩人不勝酒力,醉倒了。當他一覺醒來,那翡翠色的燙酒水爐,還在散發着誘人的香味。詩人睜開蒙矓睡眼,呵,照明的紅蠟已經燒短了,剩下那麼孤零零的一枝,若明若暗地閃爍着微弱的光。蠟脂融化着,點點滴滴,象淒涼的眼淚,不停地流,凝聚起來,竟化作了美麗多姿的珊瑚模樣。

【鑑賞】

詩從“四弦才罷”、蠻奴醉倒落筆,不正面描寫宴會場面,但宴會氣氛的熱烈,歌伎奏樂的和諧悦耳,朋友們舉杯痛飲的歡樂,詩人一醉方休的豪興,無不透過語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來,給讀者以想象酒宴盛況的餘地。這種側面透露的寫法,比正面直述既經濟而又含蓄有力。“蠻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極:既刻畫了詩人暢飲至醉的情懷,又表明酒質實在醇美,具有一股誘人至醉的力量;這“醉”字還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矇矓的環境、氣氛。當詩人一覺醒來,“翠爐”的酒氣仍然撲鼻,“餘香”誘人。這個細節,不僅寫出了酃醁質量高、香味歷時不散的特點,而且點出了詩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結下不解之緣。這裏,詩人雖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愁。手法可謂極盡含蓄、曲折之能事。

詩的.後兩句,寫酒醒所見景象:“短”字,繪出紅蠟殘盡的悽清況味:“一枝”,點明紅蠟處境孤獨:“寒淚”的形象則使人彷彿看到那消融的殘燭,似乎正在流着傷心的淚水。詩人運用擬人手法,不僅把“紅蠟”寫得形神畢肖,而且熔鑄了自己半生淒涼的身世之感,物我一體,情景交融。這時作者已進入中年,壯志未酬,人生道路不正象這一枝短殘了的紅蠟嗎?

明胡震亨謂:皮日休“未第前詩,尚樸澀無採。第後遊鬆陵,如《太湖》諸篇,才筆開橫,富有奇豔句矣”(《唐音癸籤》卷八)。我們將這首中舉後寫的《春夕酒醒》與得第前寫的《閒夜酒醒》作比較,不難發現風格上的迥異。《閒夜酒醒》大概是隱居於襄陽鹿門山時所作。詩寫道:“醒來山月高,孤枕羣書裏。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也是寫酒後醒來孤獨之感。詩雖“樸澀無採”,但語言清新,風格雋爽,意境幽豁,自不失為情韻飛揚的好詩。《春夕酒醒》卻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四弦”的樂聲,酃醁的“餘香”,“翠爐”“紅蠟”的色彩,“珊瑚”的美麗多姿,辭藻華麗,斐然多彩,正表現出“才筆開橫”、文辭“奇豔”的藝術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n397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