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武韜文啟第十四原文翻譯

武韜文啟第十四原文翻譯

文啟就是以文德啟發教育人民。本篇主要論述“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萬物皆得;何嗇何憂,萬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復始。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説:聖人治理天下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

太公説:聖人無需去憂慮什麼,也無需去制止什麼,萬物自會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麼,不去憂慮什麼,萬物自會繁榮滋長。政令的推行,要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就象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推移一樣。聖人遵循無為而治的原則,萬物被他潛移默化,就象四季推移一樣,周而復始,永無窮盡。

優之遊之展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復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譯文】

從容優閒,無為而治的思想,君主必須反覆探索;既已探索到了,那就不可不存之於心中;既已存於心中,那就不可不在政治上去實行;既已實行了,也就無需明告於天下。因為天地並不須宣告自己的規律,而萬物就自會按其規律長生;聖人也不須宣告無為而治的思想,而自會顯示出其輝煌的成就。

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羣曲化直變於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形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譯文】

古時聖人把人們聚集起來組成家庭,把許多家庭組成國家,把許多國家組成天下;分封賢人為各國諸侯,把這種制度叫做“大紀”。然後宣揚政教,順應民俗,把邪僻行為化育為正直的風氣,以移風移俗;各國之習俗雖不相同,但各自都喜愛本土,人人都敬其長上,這叫做“大定”。唉,聖王用清靜無為的政治來治理天下,賢君用正己正人的規範來治理國家,愚君既不能正己又不能正人,所以與氏相手;君主政令煩多,就會使用多種刑罰;刑多,人民就會憂懼;民懼,就會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業,長期動亂不休,這叫做“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下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譯文】

天下人心的向背象流水一樣,阻塞它就停止,開放它就流動,不攪動它就保持清徹。哦![人心變化]真是神妙莫測!有聖人看到它的萌芽,就能推斷它的結果。

文王説:怎樣使天下安靜呢?

太公説:天有一定的變化規律,人有經常從事的.生業,能與人民:共安生業,天下就會安靜。最好的政治是順應人心來治理人民,其次;是宣揚政教以感化人民。人民被潛移默化而服從政令,上天“無為”卻能生長萬物,人民也不需要施與,生活自能富裕,這就是聖人的德政。

文王説:你説的深合我意,我一定朝思夕念,永誌不忘,用它作為治理天下的原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kl9z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