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宋史·邵伯温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邵伯温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邵伯温,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韓維、呂公著、程頤兄弟皆交其門。伯温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温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尤熟當世之務。

光入相,嘗欲薦伯温,未果而薨。後以河南尹與部使者薦,特授大名府助教,調潞州長子縣尉。及司馬光子康詣闕,邢恕召康詣河陽,伯温謂康曰:“公除喪未見君,不宜枉道先見朋友。”康曰:“已諾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呂大防謂康素以伯温可託,請以伯温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則誨植曰:“温公之孫,大諫之子,賢愚在天下,可畏也。”植聞之,力學不懈,卒有立。

紹聖初,章悖為相。悖嘗事康節,欲用伯温,伯温不往。會法當赴吏部銓,程頤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豈不欲見先公於地下耶?”至則先就部擬官,而後見宰相。悖薦之於朝,而伯温願補郡縣吏,惇不悦,遂得監永興軍鑄錢監。時元祐諸賢方南遷士鮮訪之者伯温見範祖禹於成平見範純仁於潁昌或為之恐不顧也會西邊用兵,復夏人故地,從軍者得累數階,伯温當行,輒推同列。秩滿,悖猶在相位。伯温義不至京師,從外台闢環慶路帥幕,實避惇也。

丁母憂,服除,主管永興軍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貫為宣撫使,士大夫爭出其門,伯温聞其來,出他州避之。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武休,入漢、利,窺劍門,伯温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守劍門,賊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紹興四年,卒,年七十八。

趙鼎少從伯温遊,及當相,乞行追錄,始贈祕閣修撰。嘗表伯温之墓曰:“以學行起元祐,以名節居紹聖,以言廢於崇寧。”世以此三語盡伯温出處雲。(節選自《宋史·邵伯温傳》)

譯文

邵伯温字子文,河南洛陽人,是康節處士邵雍之子。邵雍生前頗有名望,與司馬光、韓維、呂公著、程頤、程顥等皆有密切交往。邵伯温在家聆聽父親教誨,在外則以司馬光等為師。司馬光等人不講資格輩份,與邵伯温結成忘年之交。邵伯温因此而獲益良多,知識更加淵博,且特別能明察時務。

司馬光任宰相時,曾打算薦舉邵伯温,可惜尚未薦舉便因病去世了。後因受到河南尹及其他官員的推薦,邵伯温被特授大名府助教,調任潞州長子縣縣尉。

當司馬光之子司馬康應召入朝時,邢恕請司馬康先到河陽,邵伯温對司馬康説:“你服喪期滿,應先去晉見皇帝,不宜繞道河陽先見朋友。”司馬康説“:可我已經答應了邢恕。”不久,司馬康去世,留下年幼的兒子司馬植,為宣仁皇后所憐憫。呂大防對宣仁皇后説,司馬康生前與邵伯温友好,原將其子託付給邵伯温,可以邵伯温為西京教授,便於教育司馬植。邵伯温做西京教授後對司馬植説:“你是司馬光之孫,司馬康之子,是賢是愚皆為天下人所關注,你當以此為勉,負起自己的.責任。”司馬植聽後,發奮學習,毫不懈怠,終於取得了成績。

紹聖初年(1094),章悖任宰相。章悖曾經事從邵雍,故任相後,打算起用邵伯温,然邵伯温不願趨炎附勢。按慣例,邵伯温當赴吏部聽候銓選,程頤對邵伯温説:“我擔心你此次的吏部之行。”邵伯温説:“有什麼擔心呢?難道不打算見先公於地下嗎?”於是,邵伯温先到了吏部聽候差遣,然後才去見章悖。但章悖還是將邵伯温舉薦給朝廷,而邵伯温不願在朝廷做官,而願在郡縣做事。章悖為此極不高興。邵伯温遂得監永興軍鑄鐵監。此時,元祐黨人大多南遷,且許多人都不敢去拜訪他們。但邵伯温不怕,他在鹹平拜見了範祖禹,在潁昌拜訪了範純仁。後來,西夏挑起戰端,欲收復西夏故地,宋廷許諾凡參加對西夏作戰的將領可連升數級,邵伯温本當參加,但他將機會讓給了同事。邵伯温任監永興軍鑄鐵監期滿後,章悖依然在朝廷任宰相,為了避免與章悖共事,邵伯温執意不去京師做官,而選外任為環慶路帥府幕僚。

服母喪期滿後,主管永興軍耀州三白渠公事。此時,童貫任該區域宣撫使,許多士大夫爭相登門巴結討好,可邵伯温聽説童貫要來,趕緊出走他州以避童貫。邵伯温在知果州期間,上書請罷歲輸瀘南諸州綾絹、絲綿數十萬以寬民力。後被命知興元府、遂寧府、..州,皆託辭不赴任,最後被擢升為提點成都路刑獄。時農民起義首領史斌率部攻破武休,進入漢中、利路,並打算奪取劍門關,邵伯温與成都帥臣盧清原合謀守劍門,致使斌不能過關,蜀人因此對邵伯温十分感激。

紹興四年(1134),邵伯温去世,時年七十八歲。邵雍曾經説:“世道很亂,而川蜀安定,可避居。”在宣和末年(1125),邵伯温舉家遷往四川,因此避免了北宋末年的戰亂之災。

趙鼎年青時跟從邵伯温學習,後來趙鼎做了宰相,上表請求追封邵伯温,朝廷遂追贈邵伯温為祕書閣修撰。趙鼎為邵伯温做墓誌銘説“:邵伯温以學識行起於元..年間,以名節居處於紹聖年間,以言論受貶於崇寧年間。”世人皆認為趙鼎這三句話概括了邵伯温一生的歷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jnzy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