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譯文:孔子説:“傳述而不創作,對古代文化相信而又愛好,我想自己很像我們的老彭吧。”老彭:商朝後裔,孔子之先祖。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説:“默默存想所見所聞,認真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不而不倦怠,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

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譯文:孔子説:“德行不好好修養,學問不好好講習,聽到該做的事去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卻不能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呀!”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譯文:孔子平日閒暇時,態度安穩,神情舒緩。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譯文:孔子説:“我實在太衰老了,我竟然很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

6、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譯文:孔子説:“立志追求人生理想,確實把握德行修養,絕不背離人生正途,自在涵泳藝文活動。”

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文:孔子説:“從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導的。”束脩:代表十五歲以上的人。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説:“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開導;不到他努力想説而説不出,我不去引發。告訴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不能隨之聯想到另外三個方面,我就不再多説了。”

9、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譯文:孔子在家裏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時,從不曾吃飽過。

10、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譯文:孔子在這一天哭過,他就不再唱歌了。是日:這一天。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譯文:孔子對顏淵説:“有人任用就發揮抱負,沒人任用就就安靜修行,只有我與你可以做到吧?”子路説:“老師率領軍隊的話,找誰同去呢?”孔子説:“空手打老虎,徒步去過河,這樣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與他同去的。一定要找同去的人,那就是面對任務戒慎恐懼,仔細籌劃以求成功的人。”

12、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文:孔子説:“財富如果求得,就算在市場擔任守門人,我也去做。如果無法以正當手段求得,那麼還是追隨我所愛好的理想吧。”

13、子之所慎:齊,戰,疾。

譯文:孔子以慎重的態度面對的三件事就是:齋戒、戰爭、疾病。

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説:“想不到欣賞音樂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15、冉有曰:“夫子為衞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譯文:冉有説:“老師會幫助衞國的國君嗎?”子貢説:“好,我去請教他。”子貢走進屋子對老師説:“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説:“古代的有德之人。”子貢説:“他們會抱怨自己的遭遇嗎?”孔子説:“他們所求的是行仁,也得到了行仁的結果,還抱怨什麼呢?”子貢走出屋子對冉有説:“老師不會幫助衞國的國君了。”

16、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説:“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這樣的生活也有樂趣,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就好象浮雲一樣。”

17、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譯文:孔子説:“給我幾年的時間,到五十歲的時候學習《周易》,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加:假。

18、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譯文:孔子有講雅言的時候,讀《詩經》、念《尚書》、行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1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有關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知道之後就説:“你為什麼不這樣説呢?他這個人發奮用功就忘記了吃飯,內心快樂就忘記了煩惱,連自己快了衰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説:“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我的知識是愛好古代文化,再勤奮、敏捷去學習得來的。”

21、子不語怪、力、亂、神。

譯文:孔子不跟別人討論有關反常的、勇力的、悖亂的、神異的事。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警惕自己不要學壞。”

23、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譯文:孔子説:“天,是我這一生德行的來源,桓魋又能對我怎麼樣呢?”桓魋:宋國司馬(即將軍),心懷狹隘接受不了孔子的批評而想報復。

24、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孔子説:“你們幾位學生以為我有所隱藏嗎?我對你們沒有任何隱藏,我的`一切作為都呈現在你們面前,那就是我的作風啊。”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把文化知識、為人處事、忠厚有禮、保持誠信四項內容教授給學生。

26、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譯文:孔子説:“聖人,我是沒有機會見到了,能夠見到君子,也就不錯了。”孔子又説:“善人,我是沒有機會見到了,能夠見到有恆的人,也就不錯了。明明沒有,卻裝作有;明明空虛,卻裝作充實;明明窮困,卻裝作富有,要做到有恆是多麼困難呀!”

27、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一個魚釣的釣竿釣魚,而不用綱來截斷水流而取魚;用帶生絲的箭來射飛鳥,而不射歸巢歇宿的鳥。

28: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文:孔子説:“也許有人是自己不懂卻去創作的,我與他們不同。要多聽,選擇其中正確的部分來接受;多看,把好的記在心裏;這種知是僅次於生而知之。”

29、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如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譯文:互鄉這個地方的人很難溝通,有一個少年卻得到孔子的接見,學生們覺得很困惑。孔子説:“我是贊成他上進,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過度苛責?別人修飾整潔來找我,我就嘉許他整潔的一面,不去追究他過去的作為。”互鄉:地名。不如:不希望。

30、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孔子説:“行仁離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譯文: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懂得禮,孔子説:“懂得禮。”孔子出來後,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然後説:“我聽説,君子是沒有偏私的,難道君子也會包庇別人嗎?魯君在吳國娶了一個同姓的女子做夫人,把她叫做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他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説:“我真是幸運,如果有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3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唱得開懷時,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又和他一遍。反:再。

33、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孔子説:“書本上的學問,大概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34、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譯文:孔子説:“像聖與仁這樣的境界,我怎麼敢當?如果説是以此為目標,努力實踐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厭倦,或許我還可以做到。”公西華説:“這正是我們學生沒有辦法學到的。”

35、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譯文: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請示要做禱告。孔子説:“有這樣的事嗎?”子路説:“有的,誄文上説:‘為你向天地神祗禱告。’”孔子説:“我長期以來一直都在禱告呀。”

36、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寧固。”

譯文:孔子説:“奢侈就會變得驕傲(不遜),簡約就會流於固陋。與其驕傲,寧可固陋(寒酸)。”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孔子説:“君子心胸光明開朗,小人經常愁眉苦臉。”

38、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温和而又嚴肅,威嚴而不剛猛,謙恭而又安適。

標籤: 論語 翻譯 原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eoq8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