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歸隱_陳摶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歸隱_陳摶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歸隱

宋代 陳摶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書歸舊隱,野花鳴鳥一般春。

譯文

十年的遊歷惟有一處曾到過的青山,時常出現在夢中。

高官厚祿金山銀山都比不上安穩的睡眠和安貧樂道的生活。

世間最使人發愁的莫過於打打殺殺後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悶的正是那人們用來醉生夢死的笙歌。

歸隱去吧,帶上喜愛的古琴,和平日常讀的書籍就可以了,到山間賞野花,聽鳥兒自由自在的鳴叫,享有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註釋

紫綬:紫色絲帶。古代高級官員用作印組,或作服飾。代指達官貴人。

賞析

修道的人一般講求修心養性,與世無爭。也講因果循環,眾生平等。這首作品裏也有這樣的觀點出現。可能這正是作者隱居前最後對紅塵的回顧,裏面還有看破塵世的意思。

像許多隱士一樣,詩人也曾遠足遊歷,因此尋到了心中理想的隱居地點,這可能是武當山,又可能是華山。武當山是道教名山,華山上也有道觀。深山歷來為修道者的所愛,因為山中就連四時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靜的環境,又有簡樸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剎遺蹟也是山林裏保存的最好。因此詩裏最後也表示詩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山林,隱居起來的。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印記。

説他看破紅塵,其實在第一句裏“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中就點明瞭。後面的兩句可以説是對這一句的補充説明,最後則是對立志歸隱修道的表白。紅塵遊遍,唯有青山是最嚮往的,説明對詩人來説俗事已經是如過眼雲煙般了,詩人通過十年的磨礪,終究決定歸隱修道,這除了消沉,還有一種獨特的清醒。這從後面對選擇歸隱的解釋“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領會到。説詩人隱居有時代因素,也是因為這兩句中還有對世事的一些批評。最後表露出的對自然的'欣賞和喜愛似乎説明了他並非不愛熱鬧,繁華的世間,只不過逃避的是不該有的戰亂和人禍罷了。大自然的生機正是詩人嚮往的,他要遠離的是腐敗和頹廢的環境。所以詩裏就有“野花鳴鳥一般春”這樣的句子。與其説詩人想棄世,不如説詩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樸素的生活歷練自己,以達到修道的本來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74l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