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賈逵勤學原文及翻譯

賈逵勤學原文及翻譯

《賈逵勤學》講的是東漢著名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年幼時聰明好學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賈逵勤學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出處】

賈逵年五歲,明惠過人。其姊韓瑤之婦,嫁瑤無嗣而歸居焉,亦以貞明見稱。聞鄰中讀書,旦夕抱逵隔籬而聽之。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至年十歲,乃闇誦六經。姊謂逵曰:“吾家貧困,未嘗有教者入門,汝安知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耶?”逵曰:“憶昔姊抱逵於籬間聽鄰家讀書,今萬不遺一。”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或題於扉屏,且誦且記。期年,經文通遍。於閭里每有觀者,稱雲振古無倫。門徒來學,不遠萬里,或襁負子孫,舍於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粟盈倉。或雲:“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口倦,世所謂舌耕也。”

——王嘉《拾遺記·卷六·後漢》節選

【譯文·故事】

賈逵五歲的時候,就聰明過人。他的姐姐是韓瑤的妻子,嫁韓瑤以後沒有孩子,便(被休)回來居住在孃家,她也以貞節和聰明被人稱道。聽到鄰家讀書,一早一晚就抱着賈逵隔着籬笆來聽。賈逵安靜地聽着不説話,姐姐也因此感到高興。到賈逵十歲時,就能背誦“六經”了。姐姐問賈逵説:“我們家貧困,不曾有教書先生之類的人進門,你怎麼知道天下有三墳五典這類古書而又能背誦得一句不漏呢?”賈逵説:“回想以前姐姐抱我在籬笆間聽鄰家讀書,如今差不多一句不漏地全記得。”(後來)他就剝下院中桑樹的皮當作牒來寫字,有時又把字寫在門扇、屏風上,邊念邊記,一年的工夫,經書的文字便全部通曉了。在他家住的街巷裏,經常有看到他刻苦勤學的人,都稱讚説從古以來沒有能和他相比的。學生來向他求學的,不以萬里為遠,有的'用襁褓揹着孩子,就在他家門旁住下,賈逵都親口教授他們經書。學生捐贈貢獻糧食(以作學費)積累起來裝滿了糧倉。有人説:“賈逵的糧食不是靠體力耕種得到的,(而是靠)講經書講得口舌疲倦,就是世人所説的用舌頭來‘耕種’(得到的)啊。”

【釋義·點評

六經:指儒家的六種經典著作——《詩》、《書》、《易》、《禮》、《春秋》、《樂》。

三墳五典:傳説中我國最古的書籍。文中代指古書。

牒: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片。

閭里:里巷。

振古:遠古,往昔。

無倫:無與匹比。

襁負:用襁褓揹負。

這是一個環境影響人的故事。賈逵的姐姐喜歡聽鄰家傳來的讀書聲,但她又得帶弟弟,於是便抱着五歲的賈逵一起聽。沒想到賈逵竟然不哭不鬧,所以賈逵的姐姐很高興。十歲的時候,賈逵已經能夠背誦“六經”了,他的姐姐很奇怪,不知道他是怎麼學的。於是賈逵就講了以前姐姐抱着他聽人讀書的事,那時候他就已經在學了。他的勤奮好學,就是受了姐姐好學和鄰家人好學潛移默化的影響。後來他開始開門授徒,講授經文,學生們用糧食代替學資,向他捐贈的糧食裝滿了糧倉。所以有人説,他不是在用體力耕種,是世人所説的“舌耕”。“舌耕”通常指靠口舌來謀生,比如教書和説書人。典故運用例句——宋·蘇軾《送程建用》詩:“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頃。”元·張之翰《為郭遷庵壽》:“舌耕三十載,不救室懸磐。”《鏡花緣》第二七回:“況令郎身入黌門,目前雖以舌耕為業……焉知令郎不聯捷直上?”有時也比喻讀書勤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0893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