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侯方域《賈生傳》原文及翻譯

侯方域《賈生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賈生名開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羈,十四歲從其師學。師故儒者,喜繩墨。賈生慕司馬相如之為人,學擊劍鼓琴,嗜遠遊。師以弗類己,誚之。賈生固謂:“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責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與裏中少年伍。間讀書為文詞,干謁當世,舉茂才第一;是時賈生年二十餘,益負才。

陳騰鳳來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賈生充餼縣官,賈生曰:“我當不日為卿相,何至謀升斗!”卻不就。共郡人張渭等仿阮嗣宗縱飲六十日,白晝射箭,中夜擊鼓。宋俗上元夜張燈飲酒。賈生率其徒,疾馳百餘里,漏下三鼓抵睢陽。司馬氏者,睢陽巨族也。張銀瓢,容酒數鬥,約能勝飲者持瓢去。羣少皆醉卧,窘甚。賈生忽叱吒登階,舉瓢一飲,即擲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賓駭散。

久之,賈生貧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過市,兒童隨笑之,賈生浩歌不輟。會太原孫傳庭調商丘令,知賈生,下車引見,日往謁。為計貲財,復田舍。

凡七應舉不第,因大悟,盡焚其素所讀書,閉户揣摩十餘年,馳騖於先達師説十餘年,最後而冥坐窮思,與侯方域、徐作肅往復辨論又幾十年,卒軌於正,天下以“純儒”稱之。

既老,更追憶少遊京洛,集所聞見述《帝都》《君德》《相術》三篇。已,買舟金陵,泛吳越。與侯方鎮、方域為忘形之友,又自稱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餘觀賈生,所謂羊質①善變,然每變必趨上者耶?抑依隱曼世,所稱大人先生②者歟?少年類邯鄲俠,而後乃大雅卓爾。嗚乎,彼終身守一,眾矣。倘非其與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刪改)

【註釋】①羊質:典出揚雄《法言》“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説,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謂徒具外表而無其質。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傳》,通過虛構人物“大人先生”,抨擊虛偽禮法。

譯文:

賈生名叫開宗,是河南商丘人。年輕時,行為放浪,不受拘束,十四歲跟從老師學習。老師原本是個儒生,做事喜歡循規蹈矩。賈生仰慕司馬相如的為人,學習擊劍彈琴,喜歡遠遊。老師認為賈生不像自己,就責備他。賈生就説:“我不是儒生,為何要用儒生的標準來要求我?”當天就除去學籍,離開後反而與閭里的年輕人為伍。閒暇時讀書寫文章,賈生求託當權之人,考秀才收穫了第一名;這時賈生才二十多歲,越發自負其才。

陳騰鳳來考評儒士,關照郡縣的太守,要讓賈生充任縣官。賈生説:“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於謀取微薄的俸祿呢?”推辭不去。賈生和同郡的張渭等人仿效阮籍豪飲六十天,白天射箭,半夜擊鼓。根據宋代的風俗,元宵節要張燈結綵縱情喝酒。賈生帶領他的一幫子人,疾馳一百多裏,半夜三更到達睢陽。有個姓司馬的人,是睢陽的大族,他準備了一個銀瓢,裏面可盛幾斗酒,約定能將銀瓢裏的酒喝完的人可以將銀瓢拿走。許多年輕人都喝醉了躺在地上,窘態百出。賈生忽然大喝着踏上台階,拿起銀瓢將酒喝乾淨,就將銀瓢扔給僕人拿了就走,連自己的姓名也沒有留下,在座的賓客驚訝地散去了。

過了很久,賈生越發貧困,盛夏之時,穿的短衣都不完整,路過集市,兒童跟在後面嘲笑他,賈生卻不停地放聲歌唱。恰逢太原的孫傳庭調任商丘令,瞭解賈生,到任就引見賈生,每天前往拜謁。替他籌措錢財,幫他恢復了農田屋舍。

賈生總共參加了七次科考都沒有考中,於是大徹大悟,把平素所讀的書都燒掉,閉門思索了十餘年,研習前賢老師的`學問十多年,最後閉目而坐深入思考,與侯方域、徐作肅來回辯論又達將近十年,最終遵循正道,天下之人稱讚他是純粹的儒者。

賈生年老之後,越發追憶年輕時遊歷京洛的過程,彙集所見所聞創作了《帝都》、《君德》、《相術》三篇文章。隨後,僱船到金陵,泛遊於吳越一代。賈生與侯方鎮、侯方域結為不拘形跡的朋友,又自稱為“野鹿居士”。

侯方域説:“從我的角度來觀察賈生,是所謂的“羊質善變”,但每次變化必定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呢?還是與社會若即若離,輕蔑世事,是人們所稱的“大人先生”呢?賈生年輕時像邯鄲的俠客,後來卻成為學識淵博超羣出眾的人才。唉,世上那些終身拘於一隅、不知變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於變化的人,又怎麼能瞭解賈生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npzd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