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未來時間使用手冊》讀書筆記

《未來時間使用手冊》讀書筆記

六月初至北京,於花家地劉泰兄處小住一週,盡日散步閒侃度日,無甚壓力,便與許超兄閒逛幾家書店。在這些書店中,突然發現讀書的視野和品位發生了極大的差異,在單向街書店和雜書館,我已經幾乎找不到合乎胃口的書,而許超兄對雜書館甚為嘉許。但798的旁觀書店;美院門口的字裏行間、佳作書局,裏面的書倒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印象中,似乎陳嘉映説過這樣的話,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讀書人所讀的書有百分之八十的經典是一致的,而在今天,隨便找出一百個讀點書的年輕人,他們所讀的書中甚至找不出百分之十相同的部分。這應是這個時代與上個時代發生變化的一個微觀展現,也意味着經典權威的喪失和多元化、分佈式共識的生成。我對這個已經到來或即將到來的時代抱有濃厚的興趣,而許超兄則對這樣的“未來”抱有深切的懷疑,我希望尋找未來,而許超兄則試圖守望過去。劉泰兄説,我處於一百年之後,而許超兄則在一百年之前,我們之間觀念上的差距,是兩百年。

《未來時間使用手冊》讀書筆記

回到這本書,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些驚訝,驚訝為何是一個日本人寫出這樣一本“未來學”的書。但讀過之後,也就不怎麼驚訝了,作者在書中的前半部分所寫的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實際上幾乎全部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正如這本書的腰封上所寫的“過去未去,未來已來”。所以,這本書或許根本稱不上是一本“未來學”的書,只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做出一個陳述,然後試圖找出一條我們作為個體面對這樣一個時代所應作出的改變策略。

最近剛剛讀完羅薩的《新異化的誕生》,其“時間加速”理論相較於此書更為學術,也更為深刻。但松岡真宏的這本書以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描寫告訴我們如何應對這個社會全面加速的時代。松岡真宏提出,在這個時代中,我們應用時間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的高效化”,另一種是“時間的舒適化”。所謂“時間的高效化”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或者耗費更少的時間來完成同樣的工作。而所謂“時間的舒適化”則是讓我們可以充分享受生命中有限的時光並感到幸福和快樂。這種現象突出地表現出來,其基礎必然是“豐盛社會”的到來。在機械取代了絕大部分的人力勞動,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被充分滿足(商品供應已經超過生活所需)之後,在生物科技還沒有能夠解決人類壽命問題之前,時間便成為了制約人類的最後一個因素。

從今天來看,我們大概可以預計,在我們這一代,人類的壽命問題不會得到解決,這也就意味着無論權貴或是平民,面對死亡我們還是相對平等。每一個人還是佔有着有限的生命時光,在物質豐盛的社會中,我們越來越不再奔波着為“活下去”而努力,而是渴望在有限的生命時間之中獲得更為豐盛的精神感官體驗。松岡真宏為我們拿出的藥方便是,將你的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打穿,讀書筆記.讓你的單位時間更具價值。打穿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所需要的,是一個人的多面視野,在電腦技術如此成熟(並將更加成熟)的.今天,知識在很多時候都不再成為制約一個人的關鍵因素,而創造力可以讓一個人在未來社會更具競爭力,其單位時間也就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全方位的視野之所以能夠讓一個人更具創造力,也就有了在未來世界的核心競爭力。而全方位視野帶來的創造力不僅僅能夠讓一個人的工作時間更加高效,同時也讓他的工作變成了一種舒適化的享受時間。在享受生命的過程中創造價值,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理想目標,馬克思所謂“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或許可以在未來社會的日常工作中變為現實。

而創造性會帶給我們更加豐富的世界,差異性在大眾文化中被消滅之後,其保留下來的星星之火會在未來的時代重新歸來。包括周憲老師在內的很多學者專家都在批判大眾文化對文化的破壞,但我卻似乎看到了未來走出大眾文化怪圈的一點希望之光。中國社會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讓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圖景產生了巨大差異。在北上廣深,時間被壓縮,人們每天在做了無數的事情之後卻仍舊感到一天下來沒有做過什麼。而在山東臨朐的鄉村,人們仍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耕種田野,做有限的事情卻感到時光的充實。時間加速還沒有能夠完全將地理區位上的差異抹殺,社會多元取向若能在差異消失之前儘快到來,讓每一種生活方式都能夠獲得充分的保障和不同的生命體驗,那麼這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異還可以保留並讓人們在未來各取所需,獲得其渴望的生活,也能夠在不同的生活之間快速轉換。

當然,種種美好的願景都建立在生產力足夠強大,物質足夠豐富的基礎之上。在未來,人工智能或許可以讓我們距離生命的美好更近一步。我相信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pvnn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