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創業史讀書筆記(精選7篇)

關於創業史讀書筆記(精選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創業史讀書筆記(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史讀書筆記1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為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説。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説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説: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説:“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羣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説:“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為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會激起羣眾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小説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説第一部是描寫樑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樑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樑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

創業史讀書筆記2

柳青的長篇小説《創業史》以樑三老漢父輩創業的故事開篇,又以樑三老漢解放後經歷互助合作的風風雨雨終於走上集體化道路,遵循起承轉合的路數。

《創業史》描述了1953年春秋之間,陝西農村下保鄉蛤蟆灘農民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經歷。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農村所有制發生重大變革的歷史時期,貧苦的農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經過戰後的休養生息,農村出現新的貧富分化的苗頭,同時也出現了農業生產互助組形式。實際上,作為一個農村生產組織形式,互助組並不是解放後才有,歷史上農民就有自發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合作形式,共產黨在根據地吸取這種來自民間的互助生產方式或經濟組織形式,這是農民業合作化運動的最初階段。《創業史》的敍述從這裏開始,它講述的不僅是一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早期故事,還揭示了合作化的未來——將土地轉向公有的集體化趨勢,並由此構成作品矛盾的聚焦點。

樑三老漢一家三代人的創業經歷,發生在20世紀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渭河流域。樑三老漢的父親是地主“最講信用”的佃户,他憑着力氣,在他們落腳的草棚屋旁蓋起了三間房,給樑三娶了媳婦。父親把創業的希望留給了兒子,但時運不濟,樑三經幾番創業未成。解放後,樑三老漢分得土地,創業的目標有可能實現了,但他也老了,只好把創業的希望寄託給兒子樑生寶身上,一心要有屬於自己的“三合頭”瓦房院。然而,在依舊生活在原有方寸之間的老農看來,生活的現實如此差強人意,創業的夢想不斷的加劇他與兒子的矛盾。讓樑三老漢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兒子為什麼不和他一條心?難道這就是當年收養樑生寶母子的結果嗎?

樑三老漢雖然不屬於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卻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和特有的藝術價值。作品對土改後農村階級鬥爭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廣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這個形象的完成。而從藝術上來説,樑三老漢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獨立意義的形象。

樑三老漢那些發家有望的農民,單門獨院地坐着發家夢,畢竟底子太薄,很難逃脱破產命運。這就為小説中的合作化運動何以得到農民的支持埋下伏筆。由這些生活化的情景連綴下來,作品結局便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而不像宣傳手冊一般枯燥無味。小説的描寫與故事情節同時展開,樑生寶的互助與農村各種自發勢力的矛盾構成小説的主要線索,這條線索連帶出對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作品的結局也是邪不壓正,大團圓式的,無論姚世傑的美人計,還是郭世富與互助組的公開競爭,他們在與樑生寶、歡喜等農村積極分子的較量中終於敗北。經過將近一年的奮鬥,樑生寶的互助組成功了,糧食平均畝產是單幹户產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糧外,還向國家出售餘糧五十石,這是單幹時人們無法想象的。在事實面前樑三老漢也不得不承認兒子的事業,積極支持他的工作。這時,樑生寶已成為全區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燈塔農業社的社長。作品結尾寫道:“樑三老漢提了一斤豆油,莊嚴地走莊稼人羣。一輩子生活的奴隸,現在終於帶着生活主人的神氣了。他知道蛤蟆灘以後的事兒不會少的,但最替兒子擔心害怕時期已經過去了。”

世代受人欺辱的農民,終於在農業合作運動中感受到人的尊嚴。樑三老漢的命運給作品主題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證明。

創業史讀書筆記3

《創業史》是當代著名文學家柳青所著的一部紅色經典著作,是一部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史詩式鉅著,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讀完《創業史》,感觸良多,合上書卷,一種難以言狀的情愫在心頭久久難以退去,是感動亦是激情澎湃。

這部經典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小説以樑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小説通過我國西北地區一個小村落蛤蟆灘的生活演變,廣泛地概括了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的社會矛盾衝突,着重表現了在這場變私有制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小説在尖鋭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説在一開始敍述了樑三老漢一家三代創家立業的悲慘歷史,而這部歷史恰恰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走過的歷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創業史》結構宏偉,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柳青雄渾而勁健的藝術風格。它的語言質樸而凝重,恰到好處的抒情段落,好似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讀者的記憶中,是一部現代文學中的精品之作。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這樣説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樑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一系列機緣巧合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們常説:“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下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而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樑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接受,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樑生寶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最終走出一條農村社會主義的路子。

讀完這本著作,其中兩點給我的體會最為深刻: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樑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樑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工作中,我們時時刻刻必須有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而不是寄希望在別人身上,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努力將工作做好。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信息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禁錮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樑生寶,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適用。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所以一定要走好這關鍵的幾步路。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質監繫統的新生力量,我們更應該深刻體會其所藴含的真理,併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所用,真正成就一番事業。

創業史讀書筆記4

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説《創業史》。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説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説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裏,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語文裏,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説《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説的第5章,可以説,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説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説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藴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説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説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説,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説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在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的時候,作家寫道: “這時候,母馬繼續曳着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着。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着。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

創業史讀書筆記5

《創業史》在某種程度上,和《白鹿原》《紅高粱》《平凡的世界》很像,是一部深深紮根於土地裏的小説。但是在很多方面又不一樣。《白鹿原》所反映的,是民國時代白鹿原上鄉民,面對歷史大潮,或隨波逐流或逐夢浪尖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孫少安、孫少平等人,面對自然災害、社會變遷,追求生活幸福和個人解放的故事。可以説《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大作,是歷史畫卷的展開。相比較而言,《創業史》和《紅高粱》顯得更為微觀、更為具體、更為細節化。

《創業史》的時間設定,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五十年代。作者柳青把視角放在了農村的土地改革、農村合作社創建的這一特定階段。他通過對蛤蟆灘土地改革的進程描寫,以小見大,重現了整個中國土改時期的寫照。

應該説,《創業史》里人物性格相當鮮明,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像《白鹿原》如此複雜。郭世富、姚士傑一心破壞土改;郭振山雖是共產黨員卻思想落後,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寶和有萬則是一腔熱血。人物的簡單使得整部作品的線索相對清晰。所以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莊稼人在面對變革的時候,那種好奇、躍躍欲試卻又害怕出頭、害怕失敗的態度。我們也能夠看到,作者所説的“所有的莊稼人,對歷史來説,都推動社會前進”的真實含義。

非常可惜的是,柳青先生沒有來得及寫完《創業史》全篇,四卷只寫完了兩卷。所以我們並不知道後面生寶的互助組會遇到什麼困難,最終會走向何方。但是就目前的兩捲來看,似乎顯得有些波瀾不驚。樑生寶似乎沒有鹿兆鵬、孫少平他們那樣吸引讀者的魅力和令人讚歎的魄力。當然這並不是説他不值得稱讚,作為一個互助組的組織者,能夠在那樣一個歷史時代擔當起領路人,的確需要超前的眼光、全面的指揮力和領導力,但是真的缺乏了一點全面的思維。也許作者只是想寫一部關於土地改革的歷史作品,不想做到那麼宏大。可是對於我來説,已經被《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那種宏觀的視角所吸引,很難再被《創業史》的微觀視角所折服。

總而言之,也許我把《創業史》與其他幾部作品做比較是不太合適的,但是每當我想起樑生寶,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鹿兆鵬和孫少平。我更喜歡後者的複雜性,總覺得樑生寶太過簡單,不大具體。但這真的是一部研究新中國土地改革所繞不過去的作品,它對農村各類人物的描寫,對土改中各環節的描寫,對農村各種環境的描寫,都具有極強的參考作用。

創業史讀書筆記6

自從在初中學過課文《樑生寶買稻種》之後,我就被課文中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氛吸引住了,説句實話,老朽雖然年逾不惑,但並沒經歷過那個年代,小的時候聽奶奶説起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還是非常令人嚮往的,心想有機會時一定要看看那個時代的書,看看我們偉大的國度所走過的路。然而世事難料,老朽我雖然上班二十多年了,但一直生活在浮躁和焦慮之中,難以靜下心來讀一些我想讀的書,做一些我喜歡的事。現在,總算平靜下來了,生活也有規律了,我準備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讀一些書,主要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包括創業史、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李有才板話、苦菜花等等,重温一下那個年代的人和事。

粗略地讀完創業史,我不禁啞然失笑,裏面的人真是太憨厚了,太直率了,所謂的富農姚世傑郭士富都不過是平平常常的莊稼人,他們之所以比一般貧僱農過得好一些,並不是他們靠殘酷的剝削,更不是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而主要靠他們的聰明,他們的辛苦勞動,從書上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勞動的好把式,他們稍微有一點餘錢,稍微多一點餘糧,村裏就讓他們活躍貸款,這活躍貸款沒有一分錢的利息,如果到時不還本,借糧的人比借出糧食的人還理直氣壯,村裏還讓他們參加互組組,但是必須交出自己的好牲口,讓誰都心裏老大不樂意——追求富裕的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人類的共性,姚士傑郭世富何錯之有?

再來看看高增福任歡喜他們,我就不明白他們怎麼對富農那麼恨呢,你們辦互組組,姚士傑郭世富他們只是不參加,既沒有往你們的牲口放毒,也沒有破壞你們種的地,他們只是在你們買稻種時很眼紅,自己也去買了稻種,想跟你們比一比,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啊哈,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一點是:看看我們周邊的人,怎麼這麼難相互融合呢,一邊説團結就是力量,一邊劃清界限,人人之間相互提防,相互不信任,怎樣才能擰成一股繩,怎樣才能共同富裕,怎樣才能奔向共產主義;另一點,互組組人民公社成立後,殘酷的運動開始了,打擊右派、高產浮誇風、四清運動、文革,一場一場的運動,使父子、夫妻、兄弟、師生、同事成仇,反目,使人沒有尊嚴,沒有人格,直接導致現在社會的道德沒底線。對內實施專政,長期、無休止地開展黨內政治鬥爭和全國性階級鬥爭。導致全國人民在和平年代比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死的總人數還多,同時導致國民經濟停滯不前,乃至陷入癱瘓狀態。

我一直在想,我們這個國家,為什麼喜歡瞎折騰呢,一有運動老百姓就要遭殃,人民就要跟着受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傍邊的那位近鄰,十年九位首相,換過來換過去,但是人民該怎樣幸福生活還是怎樣幸福生活,雖然首相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哪一個首相也不敢把老百姓怎麼着,他只要敢折騰,老百姓就對他有意見,老百姓就敢把他趕下台。所以説在那個國家,老百姓只能折騰他,而他們不敢折騰老百姓,一衣帶水,就在眼前,我們怎麼就不能學一學人家呢?

創業史讀書筆記7

一向以為以自己這個年齡還不足以評價中國共產黨,但是閲讀了柳青的《創業史》以後才明白,雖然每個的文化水平不一樣,但是隻要堅信路在前方,每個人都是主角。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為什麼會提到作者?正因我堅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齊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説。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説是正因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之後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説: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説:“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之後,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很多人不認同,但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因此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羣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説:“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必須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必須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必須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正因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堅信前方有路,因此才會激起羣眾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發奮。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個性是人年輕的時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3kg8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