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我們仨》讀後感650字

《我們仨》讀後感650字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65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仨》讀後感650字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初聞楊絳先生,是在她翻譯的蘭德的詩中。在這熙熙攘攘的世間,多數人都想着出人頭地,可楊絳不這樣,她讀書寫作,翻譯治學,只是因為興之所至,並沒有一絲的爭名逐利之心。

初中時只知她是錢鍾書的夫人,直到不久前,偶然發現書架上的《我們仨》,楊絳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變得飽滿而立體起來:她不僅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更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同時也是飽含才情的文人。這樣的她,令人尊敬,也令人着迷。

《我們仨》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温馨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散的經歷。簡單概括,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最後幾年一家三人相依為命的體驗;第二部分表現了女兒與丈夫先後病重去世後的情感;第三部分記錄了楊錢二人赴英留學在牛津喜得愛女,三人聚散守助的經歷。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因難,還有個阿璦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二零一六年初夏,楊絳去世。他們仨從此團聚,不再死別,亦無生離。

這是一段生死離別的夢,一段得與失的夢。在這個世界上她最愛的`兩個人先後離去,只剩下孤獨心碎的老人寫下一行文字: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所有的悲歡離合,在楊絳先生那裏是一種自然,在讀者那裏卻經常潸然淚下。書中最後“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己,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沒有親人的家庭只是一間空蕩蕩的客棧,沒有絲毫温暖可言。無法訴説的愛,無人可説的情,在心裏埋藏很久很久……但家的感情絕不會隨時間而沖淡。

是啊,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快樂也罷,憂傷也罷,時光不可以倒流,人生不可以重演,而青春只有一次,何不在有限的生命之河裏,體會生命的意義與美好,無愧於心,認真學習,好好生活。

魯迅先生説:“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楊絳先生則説:“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無論是魯迅還是楊絳,他們都選擇了堅守本心之路,最終活出了自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許多選擇,前方並非都是坦途,但只要我們勇敢前行,認準方向,也能走出屬於我們的羅馬大道!

標籤: 讀後感 我們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kog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