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三篇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三篇

《自卑與超越》是一部由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籍,作者是[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三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三篇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一

自卑與超越,對於每位來説它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存在自卑情景,那麼如何去改變現狀,超越目前思維狀態,就是每個人一生所要面對及改變的。首先我們是否思考自卑起源點和時間,接着思考自卑超越的方式,當了解兩方面,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對當下生活做一個評估。

作為人類的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當不了解人生意義,自然無法談起自卑是什麼,對於書的作者,他提出人生追求意義有三個方向:

1、人於環境。

2、人於人。

3、兩性。

其實仔細分析,我們發現從早上起牀,我們和牀,被子,服飾,家裏等一些物品產生聯繫,那麼聯繫我們什麼心態與行為就會產生什麼結果,比如我們想要家裏整潔,然後去整理,如果我們對家裏環境無所謂,自然也不在乎。如果我們家中桌子碰流血你,你憤怒的狀態,認為桌子害你這樣,把桌子摔壞,那麼自然會使家人對你行為不滿,自己也要花時間和金錢去買新的桌子。如果桌子把你碰流血,你認為是自己不小心,然後把桌子尖鋭的地方磨平,不讓其他人如果碰到,那麼減去其他人受傷,家庭更和諧,也沒有損失陪家人時間和浪費給家人購物錢。生活中每天我們都在接觸不同環境,我們於環境相處狀態,直接影響我們時間、金錢,以及我們內心的情緒。那麼我們於環境合作的情緒來源於哪裏?

當我們瞭解環境於人的關係後,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更容易理解,但是人與人之間交際非常複雜,那麼其中什麼最能突出人與人之間核心,那就是合作。因為合作可以看出我們對於愛於恨有清晰展現,那麼於人合作能力就可以看出他對於人與人交際的把握。

最後是兩性,兩性是人類能夠繁衍的核心,同樣也是家庭的基礎,兩性瞭解和掌握能力,也就直觀反映家庭和諧。兩性是由成長中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對於普通的教育來説,學校這方面教育很少,家庭在這方面基本比較隱晦,作為社會對這方面教育更是缺乏。同樣社會公開場合也在排斥對於這方面交流,所以對於兩性上,社會中許多青年人缺乏正確認知。

當我們瞭解人生活在社會中意義三點要素,我們繼續思考自卑與超越情緒來源,這兩點從什麼時候開始,以及關鍵點在哪裏。我們從小出生,剛開始接受大部分來源於母愛,那麼母愛的程度於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比如從小母親溺愛孩子,那麼孩子從小就會養成依賴心理,當孩子慢慢長大生活中出現問題,當你讓他獨自解決時,他會感受到你在遠離他,他需要得到愛,可能會通過生病,或者折騰出事情,讓母親繼續以他為中心疼愛他。同樣作為家庭雙方如果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比如母親看到孩子調皮,就開始警告孩子,等到爸爸回來要揍你。時間長久下去,就會使得孩子對於父親在家中的權威,認為男性在家中是老大,權勢代表,以後他自己在社會中,以及組成家庭就會認為他是男性,是權威的代表,在和女性合作過程中就會出現更多衝突。我們現在社會家庭有幾個孩子的偏多,那麼對於幾個孩子,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後,母愛和父愛就會從第一個孩子身上分離出去一些,第一個孩子就會感受到減少父母疼愛的痛苦,就會對第二個孩子產生暴力或者冷暴力傾向,同時也會折騰一些事情,來讓父母給他更多的關注於愛。來滿足自我自卑心理。當我們瞭解孩子從出生就開始逐漸學習和父母相處,相處就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係,時間點在4—5歲。那麼當我們瞭解到家中兩個孩子,需要教會大孩子合作的能力,可以讓他帶弟弟或妹妹,培養他關心和愛護的以及作為長者責任的合作能力。我們瞭解孩子從小合作能力在於父母日常的教育,那麼作為父母,就需要了解教育孩子如何合作,作為父母何如合作,言傳身教,使得孩子較少自卑並獲得更多解決自卑問題超越的能力。

當我們瞭解到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懂得在恰當的時間教合作的能力。那麼對於先天殘疾或者疾病的孩子,作為父母,更需要教育他與自身缺陷和疾病的合作能力。當孩子先天殘疾或者疾病,內心會受到深刻的打擊,他會花更多時間關注自己身體缺陷和疼痛,從而失去許多時間與外界合作。同時先天殘疾或疾病孩子更容易被周邊人排斥,而感到孤獨,容易產生強大的自卑心理,嚴重者會產生精神疾病。作為父母,需要有更多耐心教育孩子成長,並發現他的特長,然後用特長去引導他與外界合作能力。使他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外界的合作,提升外界合作能力,同時瞭解缺陷也有他的美,從而減少對於自身缺陷和疾病合作自卑的時間,增加自我欣賞的時間。這些孩子如果能夠克服自卑心理,成長會是很快的,往往會成為非常優秀的人。

自卑與超越同樣在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中有些改變,而不是在孩童時形成後就不可以改變,接下來內容,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來闡述。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二

可能我對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錯誤的,比如“自卑”這個詞,本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貶義詞呀,可當我看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後,它告訴我,這只是一個狀態,它本身並沒有錯,而為什麼被很多人認為不好,是因為無數的人無法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它,以至於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很多自卑的人,會用某方面的優越感來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卑的確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但是這本書告訴我,自卑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麼甚至可以獲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為他們常常需要思考,在一個更低的狀態下進行提升,他們常常需要給自己打氣,不斷得從失敗中爬起來,這會讓他們擁有常人難以擁有的堅韌品質,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名字裏為什麼會“超越”兩個字吧。

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者,在溝通這個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流,會因為自己的話無法逗笑別人而感到沮喪,也會因為找不到話題而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曾經我一度認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常常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遭,怎麼能這樣算了呢?於是我瘋狂的查資料,看書,我不相信還有用心學不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正常的聊天,雖然有的時候還是會找不到話題,但已經好多了。

小時候,身邊的人都説“這小子很聰明”,那時的我覺得,我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把這件事做好,要麼是覺得剛剛懂了一點就不再深入學習了,覺得這知識太簡單了,可後來我錯了,我才發現,我的聰明也僅僅是和大家一樣,我剛剛學就能明白的,他們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們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想着“我以前不會只是因為我懶,只要我學就一定能學好”這樣的話,這是最無用的,若是我們懶人可以靠這個,那對於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就如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已經不希望別人再告訴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個本來很努力的孩子,你卻告訴他你是因為天賦好才成功的,而忽視了他的努力,也許他本身並不比別人聰明,只是他比別人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更需要重視努力,而不應該總是盯着天生的東西,這東西本來就已經無法改變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話不是挺好的麼,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99%的汗水其實比1%的天賦要重要得多,畢竟天賦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凡人,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而且天賦這東西,我個人感覺也分為天生的天賦,和後天的天賦,我們要多找找學習的方法,比如背個英語單詞,你強行記憶和我聯想記憶,肯定不一樣,可能有的人就覺得我天賦好,其實不然,我只是用對了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後天可以形成的天賦。主觀上,我是認可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形成後天天賦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尋找這樣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書,可以説只有一點點收穫,有一點沮喪的同時,我也很高興,這説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超過的事情,也許一開始會很難,很慢,但只要堅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變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我希望從自己從一個小白到最後的聊天能手的過程,整理出一套天賦模型,可以教給以後有同樣困惑的人。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三

我是一個自卑的人,人際關係處的不好。讀完這本書,對我的人生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看了這本書的簡介,作者寫出這本書和他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只有經歷過才會寫出如此深入人心的傑作。全書作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生活的意義,只有將社會,合作和性這三個方面處理好,我們才能對社會產生意義。通過這本書,我才知道我為什麼會過的沒意義,我是自私的,覺得分享我就會缺少我的東西,不知道分享我才會活的開心,只有分享我才會知道生活的意義,一個人的世界是寂寞的,自卑的,自私的。我明白了為何我會想要改變,因為行為是以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我想得到認同,可是不改變自己的認同又如何能做到了?

本書裏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於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後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本書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開闢了精神分析的新階段。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例如,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他們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科學是人類在改進他們的整個情景,在對宇宙作更進一步的探知,在試圖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時,努力奮鬥的成果。事實上,以我看來,我們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極具彈性的,事實上,一個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當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撓時,他愈能另外找尋新的門路。只有神經病患者才會認為他的目標的具體表現是:“我必須如此,否則我便無路可走了。”

在《自卑與超越》裏,作者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任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覺來判斷是非好惡。剛出生的嬰兒到幼年階段,接收到任何負面的信息,印象都會特別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課業成績的`好壞、家庭背景的差異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種下自卑的因子。因此應該以坦然的態度面對自我內心中的自卑情結,使自己在生活、工作、處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棄或是驕傲自大的偏鋒,能夠超越自己。

書上説到:我們的文化和國民大抵都有一種“自卑而超越”的心理。有矛盾才有進步,只有把人置於一種矛盾的境地,他才能進步。然而,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每個孩子都去追求優越感。只有把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必須確保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能給他們帶來精神健康和幸福,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風格,否則會造就成被稱為“生活的失敗者”的各種問題兒童。這些兒童會把追求優越性扭曲為追求權力,控制別人,自私自利,或沉溺於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而這些錯誤的優越性追求,正是需要我們加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自卑心理一旦產生,而得不到及時糾正,對人的危害是嚴重的。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以下是我幾點粗淺體會:

第一,澄清不正確的認識,消除自卑心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同時也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相比,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相反,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克服不足,發揮優勢,找回自信。

第二,培養自信心。有意識地去培養勇氣和膽量,經常對自己説:“我能行!”和“我能夠做好!”,不斷給自己增加勇氣,樹立對自己、對人生的自信心,以這種自信與自卑對抗,戰勝自卑。

第三,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有了錯誤就要正確的面對批評,有時候,你的領導,父母,老師説你沒有別人好,沒有別人有能力,其實並不是説你真的很差,而是為了給你一種鼓勵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時的氣話,並不代表他們的本意,我們應該分析他們當時説話的場合和情境,不能撿起話來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們的不對,你也可以事後與他們評理,為自己辯護。對人的評價也應該採取這種態度。總之,我們不能消極地對待別人的批評和評價。

雖然,我們無法成為一個沒有缺點的“完人”,但可以變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防止自卑心理的產生,有了自卑也應當正確對待。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更好地發展。

對於愛情,真本書也分析的很有道理。只有兩人將對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還重要,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只有讓給對方的愛大於對自己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本書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奉獻精神,如果我們一味的索取,只想從戀愛的對方那裏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忽略的對方的感受。那麼時間長了,對方會放棄對你的愛,因為他無法從你那裏得到他所需要的愛。愛情是奉獻的。愛一個人就要相互包容理解,努力做成你們各自想要的樣子,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意義。為一個人去改變未必是件痛苦的事,只要不是世界觀的問題,人們性格都是有差異的,只有相互改變一點,互相努力滿足對方,這樣雙方都會覺得幸福感。

人生三大問題,即“職業”、“人及其同伴”、“愛情與婚姻”。作為生活三大問題之一的職業,與其它兩個問題緊密相關。童年時期的經歷和人後來職業的選擇大有關係,家庭和學校對兒童未來職業的影響也非常重要。對於有問題的兒童,我們應該找出他們的主要興趣,給他們以整體性的鼓勵。父母、教師以及所有對人類未來的進步和發展感興趣的人,都應該努力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訓練,以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的生活時,不至於在分工制度中無法佔有一席之地。人類最古老的努力之一,足其和同類締結友誼,人類的進步總是意味着更高程度的合作,無論從家庭還是到社會:都充滿了人的互相合作和吸引。

説實話,真本書我只讀了一遍,所以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沒了解透徹。真的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努力從自卑中走出來,讓我知道了改變的方向,下一步就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改變自己。我要從自卑中走出來並且要超越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28n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