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超越自我》讀後感(通用9篇)

《超越自我》讀後感(通用9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超越自我》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超越自我》讀後感1

最近從省分行下發了一本名為《超越自我》的書,上面總是三番五次的要求下面要組織學校,要寫心的。

每天工作夠累的了,剛一開始確實挺煩的,寫什麼阿?真沒意思,於是乎我就有了第一條感悟:無論是宗教還是還是某些讀本,一但為政治所用,那他就是去了本來的意義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此雖不是所謂的統治階級用來束縛人民思想的工具,但的確是當權者用來維護自己鞏固自己的一種手段,當你還在為多勞而不獲抱怨的時候,那麼通讀某些麻痺人們心靈的東西,的確從思想上就瓦解了那些爭取……第二條感悟:買賣就要集團化!

雖然我不否認這本書的價值,可是我從現在一些文字的銷售上可以看出,寫個激情寫個豔遇只能抓住那些看不到A騙的老闆、寫個股票寫個經濟類的,也就是那些即將被套的散户們買買,還是掙不到錢、寫個什麼文學類的東西把,那些作者也已經到了一種境界了,不會以買書求生了。所以要像靠寫書買書掙錢,還是先選好路,選題材是那種普遍可以鞏固某些地位的,這樣總是會有客户來集團似的購買,從而感悟到一則生意經第三個感悟就是:我們學好這些內容,做個讓領導賞識得人,可能10、20年後曾今那些領導高升高升再高升後,你會被提拔起來那麼一點,對於有些人來説,是一種成功。可是我覺得既然你已經超越了自我,那為什麼不繼續超越,幹一番自己的事業當自己的領導呢?也許會更有成績!

當墊腳石的不要!成就自我!

《超越自我》讀後感2

日復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的熱情逐漸冷卻,感到索然無味,甚至會對工作表現出浮躁的心態,對工作失去激情,敷衍應付,這樣一種工作狀態是很可怕的。讀完《超越自我》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意識到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壓力下,都不能對工作失去熱情、激情,要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如何才能保持工作的熱情呢?我認為:

首先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們不能總是以本位主義去思考問題,“我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就應有多少的回報”,若回報不如所願時,便灰心失望,失去工作熱情,得過且過。要知道,工作主要是自己去做的,工作做不做,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所以,對工作我們要擺正心態,端正工作態度。

第二、扮好角色,理清個人與總站未來發展目標的認識。

只有對總站的發展目標深入瞭解,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充實自我,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以適應總站的發展需要;只有找到個人和總站藍圖的最佳結合點,才能獲得真正的心理歸屬感。

第三、不斷地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

長短結合,朝着這個目標努力,這樣工作起來就有動力和衝勁。有了方向、有了動力,自然就能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

我選擇了一份工作,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必須以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一種堅持到底的信念、一種自動自發的責任心嚴謹地對待,在這種嚴謹的態度的支持下保持對工作的熱情,這樣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超越自我》讀後感3

“我們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這是本書的作者劉墉説的一句話。通過這一句話,我才真正地理解到為什麼作者要把這本書取名為《超越自我》。

這本書是劉墉在他的兒子劉軒考入美國最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的第一年,寫給那位怯生生的年輕人的一系列的信,教導他怎樣面對艱險橫逆的環境和未來的挑戰,教他怎樣發揮潛能,超越自己。

人生在世,最大的敵人不一定是外來的,而可能是自己!”多麼精闢的一句話啊!它久久地在我腦海中迴響。在平淡的生活中,學習中,我們不斷地尋找着自己的競爭對手,而卻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競爭對手會是自己。

我們難以把握機會,因為猶豫,拖延的毛病;我們容易滿足於現狀,因為沒有更高的理想;我們不敢面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我們無法發揮潛能,因為不能超越自己!

在這本書中,作者的許多言詞是激烈的,許多觀點是現實的,許多故事是殘忍的。正如作者在《你不能失敗》這篇文章中所説:“馬斷了腿,當然還能活!但是身為一匹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麼意義?”“你必須成功,因為你不能失敗!”面對這個競爭而紛亂的時代,作者強調的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發揮最大的潛能,將自己帶上最高峯。

而在整個奮鬥的歷程中,我認為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面的,而是自己,尤其是對那些受盡呵護,而必須獨自面對未來的年輕人。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依賴心。如果他們不能超越自己,不把這種毛病徹底根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功課有多好,將來也難以成功。

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讀後感4

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世界偉大的成功導師戴爾·卡耐基的着作《超越自我》,初看此書,心裏覺得這和別的教育類書籍沒有什麼不同之處,竟講些大道理,可是後來越看越想看,書中的每一個策略對我都啟發極深,每一個事例都深深的影響着我,可謂是我的“救命稻草”。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本書用八個章節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第一、視敬業為使命,幹一行,愛一行;

第二、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第三、要永保工作熱情,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

第四、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第五、要提升自身的執行能力,專注自己的工作,勇於負責,不找藉口;

第六、全面造就自己,追求卓越,超越自我。這其中最讓我深受啟發的就是“視敬業為使命”章節。

如何才能做到敬業

一、要有責任感,敢於承擔責任。

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單位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分你我,在責任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多一些擔當,少一些推諉。

二、要少找藉口,多找辦法。

敬業的核心素質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藉口逃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也就是説,敬業的人要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不管什麼困難,只要我們努力去找,總會找到辦法的。因此今後在困難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辦法,少一些藉口,逃避和退卻都是沒用的。

三、對待工作要認真盡職,要有工作中無小事的心態。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把各項工作作為鍛鍊自己、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從小事開始,逐漸鍛鍊意志,增長智慧。

四、要腳踏實地、務實進取。務實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前提,成功必須靠務實努力來實現。成功的道路是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須樹立務實進取的意識,仔細查找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和學風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深入剖析作風浮燥的根源,務實做事,務實做人。

總之,《超越自我》激人奮發,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將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對工作保持忠誠,將熱情和勤奮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讀後感5

最近在工作之餘很認真的在讀這本影響了很多人的書,它給了我極大的振奮與鼓舞。每次掩卷總是思緒萬千,回顧這麼多年來的工作歷程,對我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充滿感激。《超越自我》使我重新燃起了工作的激情,對今後的事業有了更高的奮鬥目標,有了對工作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下面談一談我對此書的一點感想。

一、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書中説:只有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才會保持工作的激情,把工作僅僅當做事情來做的人、認為工作僅僅是為了生活的態度,意味着他們永遠也不會成為事業的主人。“失敗者做事情,成功者做事業”就是指對工作的態度。“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站在事業的高度對待你的工作”,“也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你如何對待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也會如何對待你。晉升、加薪的機會總是為那些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的人而準備的。對工作的態度不同,工作回報給大家的也必定不同。

二、做一名敬業的員工。“敬業,顧名思義就是敬重並重視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為之付出全身心地努力,抱着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態度,即使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這是本書開篇第一段的內容,可見敬業之重要。敬業是從事工作的前奏,是成功的基石,是美好前程的保證。敬業與學歷、資歷無關,只與對待工作的態度有關。所以不管從事何種工作,哪怕再細小也要擺正工作的態度“視敬業為使命”方能出色的完成任務,方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三、“任何時候都要忠誠”。忠誠是立身之本;是一種非凡的人格特徵;是各種力量的源泉;更是一種美德。本傑明富蘭克林説過,“如果説,生命力使人們前途光明,團體使人們寬容、腳踏實地使人們現實,那麼深厚的忠誠感就會使人生正直而富有意義。”忠誠和敬業是相互融合的,忠誠於內,敬業於外,兩者和諧方能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善始善終、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巴頓曾經説過:只要忠誠就能做到不折不扣地執行。“一個人的忠誠會讓他達到我們想象不到的高度。”這句話讓我深思良久,思考了很多。從此以後我對忠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總之,《超越自我》激人奮發,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將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對工作保持忠誠,將熱情和勤奮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讀後感6

假期中我興致盎然地讀完了《超越自我》這本書,書中對“責任”一詞進行了闡述,讓我對“責任”一詞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昇華。

是的,責任是無處不在的。責任心對教師而言,是師德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教師的教育責任心,體現在對待教育事業、對待學校、對待學生的工作態度與教育實踐中,體現在自身的教育業績中。沒有教育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責任心呢?作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學校、教師,都希望孩子能有較好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教師應熱愛、尊重、關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的職責,除了授惑、解疑,放在首位的是“傳道”,教學生做一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人不是教思品課教師的責任,而是每個教師所必須擔負的責任。

缺乏責任心的教師不可能有嚴謹治學的積極性。我認為從某些方面可以把責任心理解為愛崗、敬業和精業。愛崗與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教師的責任心是職業情感的基礎。”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職業確認為自己的道德原則,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他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會產生自豪感,只有有了這種重要的情感,才會使教師對教書這一工作表現出熱忱和全力以赴的態度。

敬業,就是要不斷的掌握廣泛適合於現代教育的的文化科學知識,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適應當代教育技術,不斷的反思總結。教師還必須使自己的專業更“精”,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只有這樣子才能用更為適合的方式去指導自己的學生,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我們教師來説,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還可以重頭再來;而對於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重頭再來。也就是説一個學生對於我們來説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對於家庭來説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對我們報有希望。我們要想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社會的讚譽,實現學校的發展和老師的自身價值提升,就必須把我們的責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的日常教學每一個細節之中去,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中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成功。

《超越自我》讀後感7

讀過戴爾。卡耐基教授的《超越自我》後,收穫很大,內心受到了一次洗禮,使我原本平淡如水的心緒激起了層層浪花,使我日漸麻木的心有了再度振作的慾望。

首先,它讓我知道了很多成功人士對待工作的態度及在工作中的表現,他們是如何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如何在工作中超越自我。也讓我認識到人生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不僅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工作高效和生活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人生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和提高的。西方哲學家赫伯特的話:“一個人如果二十歲時不美麗,三十歲時不健康,四十歲時不富有,五十歲時不聰明,就永遠失去這些了。”也就是説,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時間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輕的時候該耕耘的時候不去拼搏,那麼在你該收穫的時候也會一無所有。

聯繫自己現狀,社會在不斷變遷和飛速發展,知識在更新,學生在變化,如果不學習新的理論,不努力去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的要求,那就是一種落後,是一種失敗。

態度決定一切。工作是人的一生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工作不僅可以賺取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一個人的自信心、價值觀和潛能也只有通過工作才能得以充分肯定和發揮。無論什麼人,如果把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追求,看成一種樂趣,無論幹什麼工作都會在工作中得到最美妙的享受。比如我們教師,每天備課上課身體感到很累也會感覺很充實,有意義;課後寫反思,如果是主動想把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就不會覺得那是一種負擔;為了使工作能做得更好,或許不在乎下班後無償地加班改卷子、輔導學生、和家長溝通等。

其次,超越自我並不是強調只注重個人的成長與進步,而忽視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每個人都應樹立與組織共贏的職業最高奮鬥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超越自我》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第一、是要把敬業當作一種使命,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第二、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組織的忠誠,樹立與組織共贏的觀念。

第三、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主動多做事;

第四、要永保工作熱情,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

第五、是要勤奮,勤奮是成功的保證,勤奮才能有提升機會;

第六、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第七、是要提升自身的執行能力,一心一意地專注自己的工作,主動工作,勇於負責,100%地完成工作任務;

第八、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塑造完美的品格,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每個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即便我們擔當的是極不起眼的工作,只有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做好了,單位整體工作才能做好,比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要把數學課教好,作為一名年級長,就要竭盡全力做好年級各項工作。

總之,這本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將認真實踐個人與組織共贏的策略,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全面提升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讀後感8

在《超越自我》一書中,作者着重介紹了個人進行自我超越的八項策略。細細品讀,這無不與我們教育息息相通。個人認為,在八項策略中,敬業是最重要的。

在《超越自我》一書中,作者將敬業放在開篇第一章,足見敬業的重要性。敬業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也是一種習慣,一種做人的原則。其實,敬業並非現代名詞。“敬業”就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敬業精神是個體以明確的目標選擇、樸素的價值觀、忘我投入的志趣、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事自己的主導活動時表現出的個人品質。敬業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敬業就是在工作中要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堅守和履行負責任的信念盡職盡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你的職位高低都應該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對教育工作充滿激情對教育投入足夠的熱情甚至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一種樂趣;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勤奮工作不為懶惰找任何藉口;要超越自己,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各項業務知識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沒有任何藉口的去服從並執行需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時刻擁有積極的心態樂觀面對人生,培養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積極爭取,創造機遇要敢於面對失敗和挫折。

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學生,在工作中忠於職守、盡心盡責,這才是真正的敬業。此時,我所能想到的就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熱愛,熱愛教育,熱愛孩子。蘇霍姆林斯基,把一腔最為熾熱的情感,獻給了教育這項最偉大也最神聖的事業,或許正是因為他對教育這樣的熱愛,才使他成為一個令人驚歎不已也仰慕不已的教育大師。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教育的人,一個對教育對孩子沒有感情的人能在教育的原野上耐心地去培花育草,沒有這樣的熱愛,沒有這樣對教育工作的赤誠,我們的世間又怎能如此的美麗呢?

專注於教學工作的研究,專注於對孩子的研究,研究教育的本質,研究能夠實現我們教育理想的最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地把握教育的內涵。我們都知道,教育工作本身是繁重的複雜的腦力勞動,但因為有了熱愛,有了這樣一份執著,教師的勞動就不再是負擔,而成為教師內心深處一種實實在在地精神需求,在心靈的世界裏永遠的絢麗奪目,從而為實現這種需求做出永不停歇地去追求,孜孜不倦。

總之,我們應該隨時準備把握時機,展現超出一般工作要求的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要勇於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要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發現不足,尋求突破。

《超越自我》讀後感9

我讀了《超越自己》這篇著作後,讓我知道了:我們最大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再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人生在世,最大的敵人,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我們難以把握機會,就是因為猶豫,拖延的毛病;我們容易滿足現狀,是因為沒有更高的理想;我們不敢面對未來,是因為缺乏信心;我們未能突破,因為沒有想去突破;我們無法發揮潛能,就是因為不能超越自己。每一個人都有經驗的,否則我們怎麼會走,會跑,會跳,會畫,會寫,會讀……

這本書,像一個激勵的火種,再熊熊火焰中,讓我超越鐵,成為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e93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