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温庭筠 >

温庭筠的故事大全

温庭筠的故事大全

温庭筠,為唐代温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温庭筠的故事大全,一起來看一下吧。

温庭筠的故事大全

温庭筠的故事:温鍾馗

温庭筠活着的時候與李商隱齊名,當時號稱“温李”,從排名上似乎還在李商隱的前面。既然與李商隱齊名,自然是詩歌造詣相當深厚,當時温庭筠自己引以自豪的是詩歌,後來那些重要的典籍如《新唐書》本傳、《北夢瑣言》、《郡齋讀書志》對他讚不絕口的也是詩歌,説他“尤長於詩賦”、“才思豔麗,工於小賦”、“詩賦清理”等。今天看來,温庭筠的詩賦雖然寫得好,但與李商隱相比顯然差距還是比較大。不過,温庭筠依然可以在李商隱面前昂起他那高傲的頭顱。他的詩賦現在不討人喜歡了,但他無心插柳而成的詞作卻得到了一致的推崇。清人説他是花間派的鼻祖,今人説他是第一個大量寫詞的文人,開宗立派者總會比發揚光大者得到更多敬佩的目光。

温庭筠的成功,引無數讀者竟折腰,也讓許多聰穎之士眼紅不已。對此,《花草蒙拾》總結出了寶貴的經驗:“温、李齊名,然温實不及李,李不作詞,而温為《花間》鼻祖,豈亦同能不如獨勝之意耶。古人學書不勝,去而學畫;學畫不勝,去而學塑,其善於用長如此。”這本書告訴我們,温庭筠的事蹟説明,大家都擅長的技能你學會了也沒有太大用處,最有用的是學會大家所不擅長的技能,最關鍵的則是找到自己的長處,書法學不好就去學繪畫,繪畫沒有天份就去學雕塑,最終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從温庭筠的生平性格來看,寫詞確實是最適合他的職業。他具有音樂細胞,善鼓琴吹笛,“能逐弦吹之音”(《舊唐書》本傳),同時性格散漫,不修邊幅,對上司沒有敬畏之心,喜歡自由自在的香豔生活,經常出入楚官酒樓。歷來有“詩莊詞媚”的説法,正襟危坐,寫廟堂文字想必對温庭筠也是一種折磨。雖然“詞為豔科”的傳統是温庭筠確立起來的,但只有這種香豔的基調與色彩才真正發揮了他的特長。可惜,温庭筠自己似乎沒有明白這一點,他一生都在仕途為奮鬥,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詩賦取得成功,結果碰得頭破血流。有才如此,困頓如斯,有唐一代,確乎不多見。

温庭筠,或名廷雲,廷筠、庭雲,有多種説法,唯一肯定的是原名岐,字飛卿,幷州祁(今山西祁縣)人。他雖然出生在山西太原,幼時卻已隨家遷居江淮,時間久了,對江南的感情越來越濃厚,就儼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故鄉,經常在詩中自稱為“江南客”,“卻笑江南客,梅落不歸家”(《敕敕歌塞北》),“羨君東去見殘梅,惟有王孫獨未歸”(《送盧處士遊吳越》)。這裏詩中所説的“歸家”,不是回山西老家,而是回江南新家。當然,温庭筠也有記起自己是太原人的片刻,那往往是在講述家史的時候。在《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中,他自豪地宣稱自己是大唐宰相温彥博的後裔,還得意地炫耀温家曾經在幷州、汾陽一帶有封地。但這點榮耀實在太遙遠了,它的光環早已褪去,連温庭筠自己都經常忘記祖先這檔事。

或許是因為祖籍沒有帶給温庭筠一丁點實際的好處,或許温庭筠本身就是一個感性的人,喜新忘舊,後來他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户縣)郊野,靠近杜陵,結果又自稱為“杜陵遊客”,把杜陵當作了家鄉,在《商山早行》中説“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這樣一個感性的詩人,沒有想到終有一天會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對象,也就沒有白居易那種自覺性,用詩歌來認真地記錄下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結果等到他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時,大家赫然發現詩人已經長到二十三歲了。至於他出生的時間,包括青少年的事蹟,幾乎是一片空白。

《舊唐書》介紹説,温庭筠相貌比較引人注目,當時有“温鍾馗”的雅號,有人因此想象他可能是大耳,肉鼻,闊嘴。盛唐時期的那些才子,個個玉樹臨風,風流倜儻,望之如仙人。李商隱有詩云:“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讀者説這裏所寫的就是晚唐的衰颯。晚唐佈滿陰霾,荷葉枯萎,連才子的相貌也今非昔比,想想真讓人歎息。相貌不堪入目的才子,往往命運坎坷,温庭筠也沒有例外。《北夢瑣言》説温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温八叉”。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説,象温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更重要的是,温庭筠的“八叉”總是在考試時出現,而不是在遊戲休閒的時候。他押的是“官韻”,也就是説,温庭筠具有考試的天賦,這是其他才子所無法比擬的。許多才華橫溢的大文人,私下裏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可一到考場就雙腿發軟,甚至連基本的八句詩都湊不出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温庭筠都應該在考場上順風順水,可我們所看到的有關温庭筠的軼事,大多是描述他在考場上的失利。二十八歲時,他赴京應試,鎩羽而歸;三十六歲時,又名落孫山;四十四歲,被攆出考場。為什麼温庭筠在考場上一再受挫呢?

温庭筠的故事:救數人

一種説法是這與温庭筠的藝術家氣質有關,他所作的“側豔之詞”嚴重影響了他的聲譽。《玉泉子》記載説,年紀輕輕的温庭筠已經名揚天下,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他到揚州參加鄉一級選舉考試,揚州留後姚朂——當地地方長官,一説是他的表舅,贈給了温庭筠許多錢財。當時温庭筠太年輕了,拿着錢就徑直跑到青樓酒館過起了花花太歲的生活。姚朂聽説後,氣得火冒三丈,派人到煙花場所將温庭筠揪出來,痛毆一頓,然後將他攆走了。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温庭筠“狹邪”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結果不僅影響了此次考試,後來很長時間考官們都對他不感冒。温庭筠的一位姐姐嫁給了趙頊,每次聽到温庭筠落第的消息,就在院子裏咬牙切齒地痛罵姚朂,認為是他毀掉了自己弟弟的前程。有天,聽説家裏來了客人,不經意一問,居然是姚朂。温家的這位大姐立刻衝到客廳,死命抓住姚朂的袖子,邊哭邊罵,眼淚鼻涕都將姚朂的袖子染濕了。姚朂摸不着頭腦,連連辯解説自己嚴格要求温庭筠,也是為了讓他走上正道,為什麼還要把責任推在我的肩上呢?温家大姐勃然大怒,説年青人喝點花酒,不是人之常情嗎,有幾人少年之時不是胡天胡地?你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痛毆他?現在我弟弟一無所成,不就是你造成的嗎?姚朂掙扎了半天,才得以逃脱。《玉泉子》還説,姚朂回家後,越想越氣,又無處講理,結果鬱鬱而終。

姚朂之死,確實有些可惜,因為即使他沒有痛歐温庭筠,温庭筠也會展現出他不修邊幅、嘲弄風月的丰采。《舊唐書》説,大中(847-860)初年,“苦心經營於筆硯之間,尤其擅長詩賦”的温庭筠參加進士考試。初到京師時,京師人士都很看好他。然而他在品行方面雜染塵俗,不很檢點,能按管絃之音,填寫豔麗的歌詞,公卿之家無賴子弟裴誠、令狐縞之徒,和他一起賭博飲酒,終日酣醉,因此多年考試卻不能中第。

一般認為,《舊唐書》提到的這次考試是在大中元年,這樣算起來,當時温庭筠至少十六歲了。三十六歲的人,已經成年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此時温庭筠並非不知道大家都對他寄以厚望,無數隻眼睛都盯着他,也並非不知道賭博喝酒、唱歌填詞、出入楚館樓台會對自己的前程產生巨大影響,可他樂此不疲,無所顧忌,看來要麼是他沉湎於其間難以自拔,要麼是根本沒有把考試或仕途等放在眼中。估摸起來,後者的可能行很大,因為很多野史都記載温庭筠的考試態度極不端正,在考場上胡作非為。

温庭筠文思敏捷,每次拿到試題總是三下五除二就答好了自己的試卷,抬頭一望,發現周圍的同學還在苦思冥想,半個字也沒有寫出來。温庭筠同情心氾濫,也覺得自己的才氣不使用也是浪費,於是主動幫忙把鄰座的試題也給做完。由於每次考試他都能幫助一大羣同學,所以得到了一個“救數人”的綽號。温庭筠的名聲太響亮了,連主考官都有所耳聞,後來考試時總是重點關照,可即使這樣,温庭筠還是有機會幫助其他考生同學。大中九年(855年),沈詢主持春闈,早早摸清了温庭筠的底細,所以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單獨的座位,讓他坐在自己眼皮底下答卷。即使這樣,交卷後主考官調查,温庭筠還是口授了八個考生的文章。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温庭筠的落第與其有才無行沒有什麼關聯,因為風流倜儻乃是文人的本性。温庭筠之所以受冷落,是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開成二年(837),三十六歲的温庭筠同莊恪太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莊恪太子是唐文宗的長子,一般情形下,這是一個飛黃騰達的契機。誰料想因為楊賢妃的讒言,文宗皇帝一心要廢掉這位太子,雖然朝中大臣苦苦進諫,但太子身邊的親信或被剷除,或被驅逐。次年九月,温庭筠見勢頭不對,連忙從東宮逃離,一個月後,莊恪太子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學者説,温庭筠的抒情長詩《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典故,如“賦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誣”、“積毀方銷骨,微暇懼掩瑜”、“事迫離幽墅,貧牽犯畏途”,暗指的就是莊恪太子一事。

但這種解釋似乎過於牽強,雖然温庭筠寫過一些關懷時事的詩作,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不象一個政治投機商,即使是嗅覺不怎麼靈敏的那種失敗者。《唐才子傳》記載,有段時間,温庭筠同令狐綯相國的交往很密切,經常出入他的府中。當時宣宗皇帝喜歡唱《菩薩蠻》,為討皇帝的歡心,令狐相國請温庭筠填寫《菩薩蠻》詞,然後以自己的名義進獻給皇上,並反覆叮囑温庭筠不要把這件事泄漏出去。如果温庭筠稍有政治頭腦,他應該會抓住這良好的機遇,與令狐相國建立更為牢固的友誼,但偏偏温庭筠四處招搖,把自己代令狐相國填詞的事情宣揚出去,使令狐相國分外尷尬。這組《菩薩蠻》中,有我們所熟知的一首: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粧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中所寫的是一位獨處閨中的女子生活細節。初升的陽光映照在畫屏上,畫屏上的小山重重疊疊,光芒閃爍。太陽升得老高了,小女子猶未起牀,一抹烏雲般黑亮的秀髮,覆蓋在雪白重豔的腮上。小女子顯然沒有什麼好心情,在牀上賴了半天,最後不得不懶洋洋地起來,慢騰騰地梳洗,粧扮,描畫蛾眉。經過一番整理,雙鬢簪上鮮花,容顏頓時靚麗起來,她對着粧台上的座鏡從正面照,又拿着帶柄的手鏡從背後照,頗有些顧影自憐的味道,既端詳簪花是否妥恰,亦在顧盼自己的美豔。前後兩鏡交相輝映,花光與人面亦相互映襯。粧扮完畢後,她剛要着衣時入眼的是衣上的彩繪——金線繡的一雙雙的鷓鴣。看着成雙成對的金鷓鴣,她不禁痴了。

歷來讀者都把這首詞視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為它體現出温庭筠詞的主要特色:藻飾濃豔綺麗,結構工整細密,情感含蓄深邈。頗具權威的《白雨齋詞話》還説這首詞“無限傷心,溢於言表”。可能是陳廷焯別具隻眼,或許是他與温庭筠有着相通的文化背景,今天我們再讀温庭筠的這些詞,似乎體驗不到他(她)的“無限傷心”,看到的只是一幅精麗清幽的圖畫以及無數堆砌在一起的香豔的意象,圖畫中往往是對女子的體態、衣飾及外在舉止的描述,至於內在的情感或許是太含蓄了,很難察覺出來。或許這也正是温詞的特色,因為歷來詞評家都是從這個角度來肯定其長處的,如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説“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則載張惠言語説:“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藴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不過,今天的讀者可能缺乏細細探研的耐心,也沒有那樣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喜歡的還是那些詞語言淺顯而情思幽長詞作,如《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這類首詞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語言清新自然,結構疏朗連貫。又如《更漏子》下半闋: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室外,雨聲點點滴滴,落在梧桐上,也打在室內人的心上,從而讓綿綿不絕的淒寒之意滲入室內,注入人的心頭,使為離情所苦的人徹夜難眠,是歷代詠愁的絕唱。

温庭筠的故事:傲慢

既然《菩薩蠻》是温庭筠的代表作,把它轉讓給令狐相國確實是強人所難,更何況温庭筠對令狐相國的傲慢由來已久。有次宣宗皇帝賦詩,上句有“金步搖”,下句一時對不出來,差人找進士們幫忙,大家抓耳撓腮,温庭筠脱口而出“玉條脱”。宣宗皇帝很高興,賞賜給他許多好東西。令狐綯很羨慕,也很謙虛好學,就向温庭筠打聽“玉條脱”的出處,想弄明白這對聯的巧妙之處。温庭筠眼皮一抬,很不屑地説,這個典故出自《南華經》,也就是《莊子》。説完之後,温庭筠意猶未盡,還語重心長地告誡令狐相國説,《莊子》是最常見的讀物,你居然都不知道。相國你在日理萬機之餘,也應該抽空多讀點書,即“燮理之暇,時宜覽古”(《唐詩紀事》),不要讓別人覺得你不學無術。温庭筠不僅當面教訓令狐相國,還在背後嘲笑他是“中書堂內坐將軍”,意思是一莽夫坐在了宰相的位置,有失大唐顏面。令狐綯權傾天下,遠近的族人都來奉承他,令狐綯也不遺餘力地幫襯他們,結果有姓“胡”的人也來冒充“令狐”之姓,温庭筠於是又寫下“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的'詩句進行嘲諷。宰相肚裏雖然能撐船,但令狐相國也不會容忍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情一再發生,所以後來令狐相國惱怒成羞,在審查温庭筠進士資格的時候,説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温庭筠因為自己的那份傲慢,而使一個地位高、權勢大的親密朋友,成為了自己的敵人,這顯然不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的選擇。

令狐相國指責温庭筠有才無行,也引起了很多的爭鳴。喜歡詞的讀者認為温庭筠不僅有才,而且品行也端正。温庭筠的才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連聖上也認可了這一點。温庭筠擾亂考場秩序,弄得滿城風雨,大中十三年(859),被貶為隨州隋縣尉。裴坦代替皇帝寫下了這樣的制詞:“敕鄉貢進士温庭筠,早隨計吏,夙著雄名,徒負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放騷人於湘浦,移賈誼於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隨州隨縣尉。”

至於温庭筠的品行,新、舊《唐書》與各種野史都有所叱責。批評的範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喜歡飲酒賭博;經常出入狹邪場所;作靡靡之音、側豔之詞。有人辯解説,這些都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對大節出處沒有影響。還有人説,温庭筠之所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乃是“有託而逃”,即以憤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他在《杏花》一詩中不是交待自己“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思吾鄉酒一樽”嗎?

温庭筠選擇這種放縱的生活方式,是“有託而逃”,還是喜歡醇酒美人,似乎很難判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有太多的傲氣而缺乏必要的媚骨,這或許是他仕途蹭蹬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沉醉温柔之鄉的一種解脱,更是世人眼中“有才無行”的具體表現。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拾萍萍有根,採蓮蓮有子。不作浮萍生,寧為藕花死”(《江南曲》),“三秋庭綠盡迎霜,唯有荷花守紅死”(《懊惱曲》)。得罪了權勢滔天的令狐相國,詩人也毫無懊惱之意,反而繼續寫詩嘲諷:“因之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聖上曾經對温庭筠也有良好的印象,野史上説,温庭筠卻以自己的傲慢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北夢瑣言》記載,宣宗皇帝喜歡微服私訪,聽説了温才子的大名,就在旅舍去見識一番。温庭筠從來沒有見過天顏,便拿捏出名人的架勢,以傲岸的口氣問宣宗皇帝:你是司馬、長史一類的角色?皇帝很不高興,覺得看人太低,但也不好發脾氣,只是淡淡地説“非也”。温庭筠撇撇嘴,不屑地説,那也充其量不過是主簿、縣尉之類的跑腿者而已。

標籤: 温庭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ntingyun/rol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