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温庭筠 >

《長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長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温庭筠的《長安春晚二首》都是寫長安晚春景象,第一首寫出了長安春光明媚的濃粧特點;第二首寫出了長安煙雨濛濛的淡粧特色。

《長安春晚二首》温庭筠

長安春晚二首

作者:唐·温庭筠

【其一】

曲江春半日遲遲⑴,正是王孫悵望時。

杏花落盡不歸去⑵,江上東風吹柳絲。

【其二】

四方無事太平年,萬象鮮明禁火前⑶。

九重細雨惹春色⑷,輕染龍池楊柳煙⑸。

【註釋】

⑴曲江:長安(今陝西西安省)城內遊覽勝地。日遲遲:陽光温暖,光線充足。

⑵“杏花”句:唐朝時長安有杏園,為皇帝賜宴新科進士之處。

⑶禁火:指清明節前一兩日的寒食節,當天禁火,吃冷飯,男女又有在此日去郊外踏青的習俗。

⑷九重:通常指代天、皇宮、皇帝,亦可解釋為多層次。劉學鍇先生言此“九重”兼指天與皇恩。

⑸龍池:在長安城內,曾是唐玄宗登基前的一口井,後成池,唐中宗時有人見此處有黃龍出沒,因此得名。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

【賞析】

歷史評價

劉學鍇:兩首均寫長安晚春景象。第一首“王孫悵望”、“杏花落盡”,似暗寓己之落第未歸,悵望舊鄉。第二首則贊時世太平,萬象鮮明,並以九重細雨輕染春色柳煙暗寓皇帝恩澤滋潤萬物,透露出對前途的希望。二首風格流麗,輕倩多姿,類似作者《楊柳枝》諸作。

文學賞析

第一首,寫濃粧的長安:春光明媚,萬象更新。正該是神氣勃發之時,而“王孫”卻獨自悵望,無論是為杏花落盡,還是為科場落第,或是為別的什麼原因,總之是有些愁緒的。而這原本藴藏在心中的絲絲愁緒,卻猶如柳絲般被陣陣春風喚醒,牽惹得“王孫”不得不迎風悵望。

第二首,寫淡粧的長安:煙雨濛濛,景色迷人。

這兩首詩可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比較理解。蘇軾詩《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兩相對照看,蘇軾詩把晴天的西湖比作濃粧的`西子(西施),把雨天的西湖比作淡粧的西子;而温庭筠這兩首詩寫的則是長安的晴天和雨天,若把長安也比做美人的話,那麼這兩首詩所詠的也正是美人的濃粧與淡粧兩面。

【作者介紹】

温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温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説,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温庭筠的先世温彥博雖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温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温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樑、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温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温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藴、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拓展閲讀:《題盧處士山居》温庭筠

題盧處士山居⑴

西溪問樵客⑵,遙識楚人家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⑷。

千峯隨雨暗,一徑入雲斜⑸。

日暮飛鴉集⑹,滿山蕎麥花⑺。

【註釋】

⑴盧處士:盧岵(hù)。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山居: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⑵樵客:出門採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書》:“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荊,不過田畯野老、漁父樵客。”

⑶遙識:一作“遙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⑷急:湍急。露沙:露出沙石。

⑸徑:小路。

⑹飛鴉集:一作“鳥飛散”。

⑺滿山:一作“滿庭”。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赤質柔。葉互生,呈心臟形,有長柄。花色白或淡紅。果瘦三角形,有稜。子實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稱其子實為蕎麥。

【白話譯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聽盧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後遠遠地認準方向向盧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樹的老根纏連着石頭,彷彿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沖走水面上的浮土、樹葉,露出泉底的沙子來,顯得水明沙淨。山裏峯巒座座,由於在雨中顯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見得那通往盧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彎彎一直通向煙雲深處。時間已到傍晚,還不見盧處士,晚鴉也已飛往自己巢裏棲息,漫山遍野的蕎麥花在夕陽下更顯得一片潔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ntingyun/8zre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