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柳宗元 >

柳宗元《黔之驢》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

柳宗元《黔之驢》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

一、教學教學設計

柳宗元《黔之驢》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驢》選自語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是第六單元第24課。

教課書的課文,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精心挑選出來的。根據《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要求,以及本單元文言文所表現的重視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理解本文的內容即老虎懼驢、識驢、戲弄驢、吃掉驢的過程和本文啟示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御並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的寓意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彙,如:蔽、窺、稍、憖憖然、狎、跳踉等,翻譯文言文

2、過程和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所以我讓學生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看課文,自己試譯課文,使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在試譯課文的過程中,體現了學生自主性學習。若有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學生之間共同合作解決,體現了學生合作性學習。最後由學生歸納寓意,即讀----譯---- 質疑----討論----總結 。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根據《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定為:要認識事物的本質;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在賞析完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品味寓意。(從驢的角度、從老虎的角度分別談談你受到的啟示是什麼?)讓學生暢談,從中體會本文寓意。比如從老虎的角度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事要謹慎,要知已知彼,瞭解對方。因為文中有這樣的語句:“蔽林間窺之。”“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從驢的角度談,根據驢“一鳴”“啼之”,最後被老虎“斷其喉、盡其肉”這一點,從而啟發我們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

4、重點、難點

重點:(1)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彙,學會翻譯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內容和寓意

難點:(1)學習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的方法

(2)理解“龐然大物”“黔驢技窮”這兩個成語

(三)學生分析

我校生源與其他學校相比處於弱勢,學生的文化層次、綜合素質相對來説較低。學生課前預習情況不完全理想。學生自覺性學習意識淡泊。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指導,將採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讓學生歸納寓意。從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同時還會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感染薰陶。

(四)教學設計>設計理念

根據《課標》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一要求,因此在課文賞析完之後我教學設計>設計這樣一道題:“驢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劇?為什麼?”讓學生縱觀全文,針對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心得。通過討 論,讓學生充分把握寓意,從而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二、課堂實錄

(一)導入

1、 導言:一頭貌似強大的驢為什麼被老虎“斷其喉、盡其肉”呢?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寓言《黔之驢》,共同體會其中的寓意。

2、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詩、文兩部分,文的成就大於詩。他的寓言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實,推陳出新。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達政治見解。

(二) 正課

1、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朗讀一遍課文?

生:( 舉手)

師:(叫一名女生朗讀)

師:讀的很好,很流利。

師:哪位男同學再讀一讀。

生:(有許多男生舉手)

師:(點名)你來讀。

師:(生讀完,師糾正字音)“載”字讀四聲zài,不讀zǎi。當表示“年”時讀zǎi,如“三年五載”。“一年半載”。而表示交通運輸時讀zài.如“裝載”。

師:下面大家聽一遍課文錄音,要聽準字音,注意朗讀節奏。(教師放錄音)

生:(靜靜地聽)

師:下面給大家時間,出聲自由朗讀課文,熟讀課文。

生:(自己出聲自由朗讀)

2、譯

師:讀完課文後,請大家結合註釋自己試譯課文。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在試譯的基礎上,還譯不準的句子,小組內可以互相合作互譯。

生:(看書,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詞語手冊》自己翻譯課文)

師:(巡視)。

生:(開始小組內互譯課文。)

師:好了,現在誰能翻譯課文

生:(紛紛舉手)

師:你來翻譯第一段。

生:譯(略)

師:翻譯很準,誰來翻譯第二段。

生:譯第二段(略)

師:(糾正)“技止此耳”譯成“技能或本領不過如此罷了。”

3、質疑、討論

師:下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課件)(背景是一片森林,前景是一隻動態的老虎),討論以下問題:你能分別找出課文中描寫老虎心理活動及動作的詞句來嗎?

生:(學生看書,之後舉手)心理活動的有:“虎大駭。”“以為且噬已也”。“以為神”

師:嗯,這是心理活動,表示動作的呢?

生:“蔽林間窺之”

師:對,還有嗎?誰能補充。

生:“稍出近之”“跳踉大闞”

師:好。能説説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驢的嗎?

生:叫聲。

師:根據是什麼?從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生:“驢一鳴”。

師:答得很好。除此以外,還有嗎?誰來補充?好,你來説。

生:還有動作。如“驢大怒,啼之”。

師:好,看大屏幕。(出示課件)(flash,驢的後腿踢虎)

師:不錯,這是它的本領。除了這兩點以外,還有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uzongyuan/mo8k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