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探究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00字

探究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00字

面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道德危機的新挑戰,強調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道德教育始終處於“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存在着嚴重的形式主義和表面化的傾向,突出表現在目標太高、內容太空、方法呆板等問題。文章認為,消極心理學取向使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存在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對象與教育者之間關係對立,不利於形成積極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統等問題。

探究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00字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標應兼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德育問題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着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應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應融合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應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一、問題呈現

傳統和當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教師、家長等教育者普遍關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品德問題),而對他們身上的良好品德、發展潛能和積極願望關注不夠。

因此,易形成重視問題矯正、忽視美德培養的消極教育取向。這種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會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質疑、批評、指責、訓斥、懲罰等消極方式對待受教育者,惡化道德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響力,妨礙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養。

因此,本文提出積極道德教育的主張,強調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氛圍與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積極道德教育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

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實踐積極的道德行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克服與預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效的一種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當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主觀幸福感、積極地情緒體驗、快樂與滿足、樂觀主義等;二是積極個人特質,包括個性力量、興趣、價值等;三是積極的機構,包括學校、家庭、社區、企業等。四是積極的活動,其中積極的主觀體驗主題中所包含的各種積極體驗類型,正是當前中職學生大部分學生所缺失的。因此,將積極心理學思潮中所倡導的積極主觀體驗與中職德育相結合,通過對積極的主觀體驗理論所指導的中職學生德育的研究,對於解決當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使更多的學生擺脱消極的德育教育,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課題研究目的定位為:

(一)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於提高中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三)探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構想包括(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體系、學生活動,自律體系、班主任工作體系、德育導師制)。

三、主要觀點

第一,中職教育是一種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類型,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也應當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職學校利用學校的辦學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的文化積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麼就非常有利於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獲得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青睞。第二,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培養中職學生積極情緒(自尊、團結、文明、勤奮、開拓)的培養、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鬱、慌亂)的處理都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

第三,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提高中職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三個緯度,即個體對過去生活的滿意度、對現狀的主觀體驗和對未來的希望等。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實踐方案時,特制定包括對情緒的調節,對現狀的幸福體驗及對未來的希望等三個方面相關主題的輔導活動,以達到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德育的指導意義。

就目前對中職學校的德育狀況成果分析,教師更多的還是將目光停留在關注“問題學生”層面。但是,根據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學生”相對於學生的總人數比例並不高,因此從學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點出發,探討出何種理論指導的中職德育,能夠更加有效地對多數“健康學生”進行教育。第五,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可以發現和挖掘中職學生的積極品質,使他們對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充滿着渴望,重新建立對學習的熱愛、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獲得更加滿意的生活。

四、方法應用

(一)建立積極道德教育關係。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潛質與稟賦,藴藏着巨大的德性發展的空間和潛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趨向於善的。如果能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接納和關愛的健康的環境與氛圍,受教育者就會趨向於德性的良性生長、積極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質也會趨於減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滿尊重、真誠、理解、關愛、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關係建立是首要任務。建立這種道德教育關係,需要藉助多種教育方法與手段。這些方法包括耐心傾聽法、平等尊重法、熱誠關愛法、接納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進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考失利,樹立積極態度,積極響應和推進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內省慎獨法、見賢思齊法、自我激勵法、積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進教育者美德形成。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積極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響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過採用以積極、正面為主的教育方法,激發受教育者德性成長的道德需要與內在動機,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與自我效能,從而促使其產生積極的體驗、認知與行為,並促成積極道德品質的形成和鞏固。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發體驗法、提升自我法、調節情緒法、欣賞強化法等等。

五、結語

積極心理學在德育工作中運用不是對傳統和現行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種徹底的顛覆與變革。在強大的文化傳統、新興的經濟力量和長期社會意識形態的控制與影響之下,社會制度與教育體制的改革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而不是突飛猛進的、迅速質變的過程。積極道德教育正是基於這種背景下,對道德教育現狀的一種漸進的、量變的、逐步的改變與創新,也正是這種看似細緻的、輕微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會對當今的教育改革提出過高的各種變革條件,也不會對未來抱有諸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夢想,也許才能在教育與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遠、影響更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94r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