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轉型期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轉型期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內容摘要】在中國動漫產業轉型的背景下,高校培養動漫人才應該與時俱進,重視大學精神,明確動漫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以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推動中國由動漫產量大國向動漫強國邁進。

轉型期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關鍵詞】轉型期;高校動漫;人才培養

中國動漫產業告別了高速發展時期,進入了深層次調整的轉型期——從關注產量轉變為關注產能,從追求數量轉變為提升質量,實現從傳統型向創新型、速度型向效益型、數量型向質量型、內銷型向外向型、單一贏利模式型向多元化贏利模式型的轉變,更趨理性發展。

一、動漫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結構單一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內地逐步成為世界最大的動漫加工基地之一。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批中國動漫製作人才被培養出來。與此同時,為了迎合當時動漫市場需求特點,許多高校和培訓機構一味注重對學生動漫製作技術的培養,導致動漫製作技能型人才過剩,人才的創造力較為薄弱。一些高校的藝術專業大量擴招,課程設置長期不予調整,導致許多高校動漫人才培養結構單一,缺乏針對性。在課程內容上,重軟件技術、美術基礎課程,輕跨學科知識、應用性知識。在教學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輕素質能力養成,缺少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踐課。所培養的人才以技能型為主,創意策劃能力偏低。

(二)動漫教育的引領性不足

2004年以來,發展動漫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一,動漫教育也隨之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從2010年起,在眾多高校中,動漫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情況大量存在,高校動漫類專業就業連續三年被亮起了紅牌。此外,中國動漫教育暗藏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給動漫行業帶來深層次隱憂,這已經在《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中被明確指出。這説明我國動漫教育已經滯後於動漫市場對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需求,無法滿足動漫企業的用人要求,與市場需求發生脱節或錯位。此現象有學者總結為四個“脱節”:師資質量與教學要求脱節、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脱節、學術研究與專業教學脱節、動漫教育與市場需求脱節。由此,動漫教育的問題表現在:動漫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無明確的市場定位;教學方式落後,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不規範,缺乏針對性;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不足,教材匱乏等。目前,高校動漫教育培養的人才沒有與時俱進,與動漫產業的轉型升級不相適應。這不利於中國動漫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二、轉型期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創新

(一)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在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既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式,也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誌和具體凝聚。大學精神的建設不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重塑大學精神,引領教育教學,對高校動漫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批判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隨着經濟全球化、多元文化時代的來臨,大學校園文化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各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政治觀念衝擊或弱化着大學獨立、自由、批判的精神。科技至上、知識的社會功用價值,在大學校園帶來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割裂。多元文化的思潮衝擊着大學校園文化及其核心,特別是大學精神的缺失。當前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嚴重影響着高校動漫人才的培養和成長。2.強調獨立和自由教育的引領作用大學的獨立精神,一方面體現在大學自身的品格和原則,不應該在外界因素的驅使下喪失;另一方面,在大學教師和學生身上體現,自身是獨立的個體應該被每一個人都認識到,尤其是精神獨立的個體。大學的自由精神是發現知識的土壤,體現在學習自由、教學自由、學術自由和學生自由發展上。獨立和自由精神是“以人為本”精神的體現。大學精神起着引領、整合及推廣社會文化的作用,是在社會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大學獨立自由的精神體現在追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高校藝術教育應尊重動漫專業學生的自由研究、自由創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膽探索、兼容幷蓄。

(二)轉型期動漫人才的素質構成

1.高素質動漫人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是判定其能否成為工作單位核心崗位上最合適、最稱職的員工,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動漫專業的高素質人才也從屬於以上範疇,人才的特點必然與行業特點相關。根據動漫產業鏈、動畫製作流程,需要前期設計人才、中期製作人才、後期合成、特效人才等。此外,還需要創意策劃、編劇人才,經營管理製片人才,動漫周邊設計、市場營銷以及法律人才等。高素質的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制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缺乏高素質動漫人才。2.強調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的結合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相結合的高素質動漫人才是我國高校培養的目標。科學素質主要指創作者掌握較高研究價值的動漫技術和科學技術,能夠尊重事物發展的特性和客觀規律,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動漫原創作品的科學性、合理性等,將科學理論、方法以及觀念融合在動漫的研發、創作及製作中。藝術素質主要是指創作者在動漫藝術方面有較深的修養,包含文學、繪畫、電影、音樂等,不僅能夠提升原創作品的藝術個性與表現方式,而且在動漫作品的.原創性上有更長遠的考慮。文化素質主要是指創作者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歷史、哲學、文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並能通過動漫作品體現出來,通過作品反映出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高素質動漫人才並非科學、藝術、文化素質的簡單相加,而是能夠平衡這三方面對動漫原創作品的影響,科學規範地管理團隊,進行高效工作。在協調運行作品的策劃、創作、生產與銷售等環節的同時,表現出作品的人文個性,並能夠兼顧作品內部各要素的客觀性、合理性等。

(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是指企業、學校、科研單位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互相協調配合,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綜合優勢,並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這種模式適合複雜科技成果的市場化應用。高校與動漫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建立多樣實踐平台:第一,成立動漫工作室;第二,開展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第三,校企聯合,提供校外實習基地;第四,加強實踐教學,構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平台,以及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同時設置課程平台,如通識課平台、專業基礎課平台、專業創作課平台、實踐課平台等。改革動漫教育,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第一,瞭解動漫市場以及行業需求,明確動漫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定位,確定專業方向;第二,優化課程設置,開展高水平的對外學術交流;第三,提高教師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水平,為教師提供定期專業進修機會,聘請行業專家授課;第四,實行分層次培養的漸進教學模式,解決動漫專業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教研結合,培養創新型動漫人才:第一,加強藝術創新,倡導百花齊放;第二,鼓勵科研促進教學,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勵機制。2.推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優勢:第一,校企合作適應社會與動漫市場需要;第二,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第一,學校引進動漫企業項目教學模式;第二,校企互動式模式,引進行業專家進校授課,師生進入企業創作、生產;第三,“訂單”式合作。各高校應從實際出發選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校企動漫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加快並促進了動漫高端人才的培養,不僅提高了高校培養動漫人才的能力,也有利於動漫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了校企互動合作,打破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雙贏。3.推進校校合作2011年,教育部、文化部決定在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實施“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班計劃”,並從2012年開始培養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班學生。這項舉措是為培養適應國家、社會需求的動漫高端人才,以推動國家關於動漫產業發展的總體部署。6年多來,三校深入推進計劃實施,充分發揮各校教育資源優勢,借鑑國內外動漫人才培養先進經驗,以提高動漫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動漫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以加強實踐環節為突破口,形成了“三校一體、四年一貫、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動漫人才培養新機制。創新跨校聯合培養機制,建立了人文、藝術、技術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動畫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了興趣導向、多元選拔、生源質量的有機統一,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校校合作實現了資源優勢互補,不同特色院校之間既突出自己學校的專長與特色,也實現了校際之間的有效合作與交流。結語中國動漫產業在不斷創新發展中轉型升級。高校動漫教育要以市場和動漫產業需求為導向,更好地完善中國動漫教育體系,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動漫人才。通過動漫教育夯實中國動漫產業的基礎,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的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趙小波.中國動漫產業轉型研究[M].北京:經濟社會出版社,2015.

[2]高新,屠志芬,趙慶華.動漫產業轉型期的高端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1(23).

[3]李姝.構建產學研結合的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思考[D].吉林藝術學院,2015.

[4]夏敏,甄巍,高巍華,李劍平.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6(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k98y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