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論努力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論努力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論文摘要】現代大學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摸式滿足了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卻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創造性的發揮重視不夠。因此創新教育成為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高校在積極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教育體系的研究是高校實施創新人才教育的重要途徑。

論努力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創新;實踐教育

在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時期,高校也在對傳統的大學教學思想和方式進行反思,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出台了一系列創新教育理論和改革舉措,其中加強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成為許多高校進行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1. 創新人才的素質特徵

創新人才所具有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並不是完全獨立發展的,它們與人的其他素質是有着密切聯繫的,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整性發展。創新人才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

1.1 嚴謹的科學態度。表現在能夠客觀地認識和分析事物,實事求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勇於和善於克服創新過程中的各種挫折、困難和壓力,這一點也是大學教育的科學性特徵。

1.2 高深的專業知識與深厚的文化積澱相互結合。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以充分的知識準備作為支撐和基礎,並及時把握學科的發展動態和趨勢,沒有知識的支持,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同時由於知識的所有分支都是相互聯繫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整體,大學教育不僅讓學生掌握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而且要掌握人文科學知識,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效的創新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1.3 創新人才要具有合作精神,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創新過程雖然是一個個人探究、充分展現自我的過程,但同時也是一個與他人合作的過程,如果在專業探求中孤芳自賞、侍才自傲,缺乏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就會妨礙創新目標的實現。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題為《教育:財富藴藏其中》的報告,把“學會共同生活”作為未來教育和人才成長的重要支柱。因此大學的任務是在智力領域提供各種工具和可能性,引導學生達到科學的前沿的同時,培養髮揮學習者的個性和能力,以及對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責任感,使其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融合,成為一個現代社會中全面發展的人。把創新作為人生價值觀的組成部分,是因為創新人才必須把創新活動同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和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樹立正確的大的評價標準,自覺運用道德評價標準規範自己的創新行為,使創新成果為人類造福,為社會發展服務。

2. 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社會的不斷髮展必然依賴於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知識體系的日趨分化既是人類認識世界必須採取的認知方式,也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專業化教育成為目前高等教育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作為現代社會的大學生只有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掌握某種特定的謀生技能才能立足社會。因此,無論從社會和個人的角度來看,專業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這種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了特定時期社會對專門人才的需要。但在科技飛速發展、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如果只給予大學生將來從事某一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就必然忽視了學生作為社會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不足以使學生具有在職業生涯中所應具備的以批判精神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素質與能力,無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從人的全面發展來看,大學教育僅僅具有專業教育的特徵是不夠的,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將會導致學生的片面的發展。“因此,任何注重大學生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專業技能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教育都是一種殘缺不全的教育。”[1]學生在大學裏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其處理人生事物的能力,培育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徵是具有能夠主動積極地參加各種廣泛活動的自我擴展能力;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認可能力;能夠準確、客觀地知覺現實,並且能實事求是地接受現實,具有現實的知覺能力;能準確把握自己的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並能調整其相互關係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力;具備着眼於未來,有長期的奮鬥目標和工作計劃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在“只有通才教育會導致膚淺,只有專業教育則導致狹隘和缺乏遠見,只有實現兩者之間的結合和整體化,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因此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就會使通識教育和人格塑造日益萎縮,必然將制約創造性的發揮。

3. 加強實踐教育,努力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轉變

創新型人才僅僅具備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創新的關鍵還在於智力的高度發達和建立在高度發達智力基礎上的創造力的高度發展,高度發展的創造力包括對事物敏鋭預測和正確把握能力;較強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而專業知識的傳授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大學裏一對永恆的矛盾,要解決以上矛盾的突破點是加強結合專業的實踐教育,有效實施實踐教育是進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強化實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實踐教育是指圍繞教育教學活動目的而開展的、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泛指一切旨在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環節,它既包括為認識、探索自然規律、掌握技術知識而開展的科學實驗、生產實習等必要的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解決實際的生產和社會問題,提高創新能力而開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設計性、綜合性實踐,還包括以瞭解社會和國情、提高全面素質為宗旨的社會實踐。加強教學實踐、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生產實踐,在狠抓學生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提高的同時,把實踐學習全面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以此作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的突破口。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實踐教學,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首先,加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切實建設好一支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完善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體系、管理體制與激勵機制。

其次,加強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建立並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瞭解、掌握實踐教學工作的情況。教學實踐應遵循的幾項原則:①育人首位的原則。促進大學生的品德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是新形勢下高校的根本任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協作和交往、體驗和奉獻,使處於“人格準備狀態”中的學生們實現了自己本質力量的反觀自照,形成了社會義務和責任,獲得了人格的發展與完善,最終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到有機地統一。②密切結合專業的原則。這是大學社會實踐的重要原則,通過實踐使大學生加深對所學專業社會價值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專業思想。③講求實效和雙向受益的原則。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效益是實踐教學得到社會認可、支持和歡迎的保證,只有堅持地方和學校(學生)雙向受益的原則,才能更好地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實踐出信念,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才幹,實踐出人才。實踐溝通了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樑,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礎,成為其個體道德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使每個人在實現對自身的肯定,滿足自己最深刻的道德要求,使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的同時,達到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羣體的相互溝通與彼此肯定的關係。同時在實踐中,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服務於社會的過程中也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通過進一步加強對實踐教育的研究,重新審視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必須研究的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8xk2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