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財經院校就業導向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論文

財經院校就業導向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論文

摘要: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就業問題需要足夠重視,財經類高校遇到很大壓力。本文從就業導向的指導思想出發,指出財經類院校複合型人才培養的路徑,如緊抓第一課堂,挖掘教學資源;豐富第二課堂,拓展多項素質;加強社會聯繫,發展就業渠道等。

財經院校就業導向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就業導向;財經院校;複合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步人了大眾化教育時代。大眾化的高等教育一方面使得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給社會、學校和大學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經濟也是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事業發展輸送人才的財經院校學生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職位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人才爭奪戰不斷上演,因此對財經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大的考驗。

二、財經類高校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一)以社會發展為總領,轉變教育理念

隨着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對未來就業者的知識結構、勝任多種職業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鑑於許多社會、經濟、科技問題都需要從多學科的角度,運用多種知識、理論和方法解決,傳統的專業化人才單一型的知識結構已經難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許多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解決需要人們具備複合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除了精通本學科的專業以外,還要對其他的某一門或幾門學科比較通曉,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由於複合型人才在知識複合的基礎上形成了能力複合、思維複合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具備較強的綜合及創新能力,是市場上最缺乏,而企業又求之若渴的人才類型之一。第40屆國際教育大會《最終報告》(1986)早已指出:為應對當今社會發展的複雜化和綜合化趨勢,各國要大力改革本國教育和人才培養,使科學教育少一些以這一門或那一門學科為中心的教學着力加強綜合化和跨學科性教育。響應這一號召,西方各國紛紛通過制訂法律法規,改革教育,努力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以順應時代發展,加強核心競爭能力,保持國家領先地位。當今社會各崗位界限的日益模糊,新的就業崗位的不斷湧現,使得單一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障礙重重,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複合型人才培養之路,是我國高等學校對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積極迴應。

(二)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創新培養模式

我國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需要而建立的,這種模式以特定的職業崗位為目標,以生產對象或生產過程劃分專業,強化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教育,其特點是學生畢業後很快就能適應對口崗位的工作要求。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不足是專業面過窄,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在很窄的專業範圍內發揮作用,缺乏對知識和技術的綜合、重組和創造能力。不可否認,這種辦學模式曾為我們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現代社會日趨複雜化和綜合化的趨勢,使得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複合型培養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

以金融專業為例,金融以其對國民經濟的巨大影響力被認為是21世紀極具發展前景的行業,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完全融人到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中,大大提升了金融行業的服務效率和層次,而在金融業的人才需求中,信息技術和金融業務緊密結合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三)以“以人為本”為指引,深化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滿足社會對各類高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與在校學生人數大幅增加相伴隨的,是高等教育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日益加大。高等財經學校要在人才培養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深化教學改革。

許多用人單位都認為高校的授課內容與社會相脱節,而大多數學生也感覺學校的開課內容枯燥晦澀,總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學,沒有顧及學生的需求,也沒有顧及社會需求。學校因此必須要深化教學改革,必須從夯實基礎理論、激勵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向注重素質和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提高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三、財經類高校複合型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一)緊抓第一課堂,挖掘教學資源

首先,實行主輔修制。主輔修制的複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以一個學科專業為主修學科專業,同時將另一個學科專業作為輔修學科專業。主輔修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且所需時間較短,推行方便,能與學分制管理相配套,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規格多樣化的需求。南京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為主,法學、工學、理學、文學多學科配套支撐,相互依託的財經類高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特長選擇一個專業,比如説學習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輔修會計專業,修滿規定學分,可以取得該專業的輔修結業證書,這樣就可以避免在專修制下知識面限制得太窄的缺陷,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職能潛力和主觀能動作用,擴展專業範圍和知識結構,為將來就業創造優勢。

其次,推行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第二學位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兩個學科專業的科學基礎,又有兼容不同學科的.綜合、交叉滲透能力。例如南京財經大學有法學專業、財經專業和新聞專業。政法領域和經濟領域都需要一批既懂法學又懂經濟的人才,新聞領域需要一批既懂新聞又兼通另一專業的新聞人才,等純。雙學位學生具有複合型知識能力機構,在就業時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大為搶手,使得更多的學生和用人單位受益。

第三,嘗試採用聯合學位制方式。南京財經大學位於南京仙林大學城內,周邊有很多高校,教育資源豐富。各高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優勢,利用他校優勢,採取聯合學位的方式,資源共享。另外,南京財經大學也可以利用自己國外高校的資源,和國外高校合作,進行聯合培養。

(二)豐富第二課堂,拓展多項素質

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會對大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環境的育人作用是巨大的。校園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方向正確的、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積累後形成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文化素質、科學技術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及身心素質有着深刻的影響和教育。

首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應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理性地選擇價值目標、抗拒壓力耐受挫折、高度的社會適應性、一定地自我表現能力、高度創造力與持續發展傾向以及人際關係調解能力等全方位發展的新一代大學生。此外,大力發展學生黨建工作,促進黨團建設,為學生今後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其次,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要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科學技術類、文化類、體育類等各種各樣的社團。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充分鍛鍊獨立意識,磨練意志,增強團結協作精神,鼓勵個性發展,養成複合型人才必備的人格素質,有利於學生開發智力,提高文化素養,完善知識結構。如積極舉辦有利於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系列講座、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比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藝術節等。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薰陶中提高文化素質,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再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科學精神的普及,使學生儘早使用先進學習方法,儘早接觸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學校各院系應當定期舉辦主題鮮明的科技節、文化節等,舉辦多種學術科研方面的報告會、座談會、演示會,這將使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通過學校內外的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大賽等活動,使學生自主進行學術研究,激發能動性、創造性,提高綜合素質。對於有學術科研潛力的學生,應採取特殊優惠措施,有意識地配備指導教師,制定完備的跟蹤培養計劃,鼓勵學生進行學術科研。

(三)加強社會聯繫,發展就業渠道

首先,請進來。一方面請相關企亞老總、人力資源部相關從業人員到高校進行宣講和交流,通過就業單位和學校的溝通,瞭解就業單位需求,對學校的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進行補充設定和修改;通過就業單位和學生的溝通,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充實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南京財經大學畢業的校友,通過校友到學校傳授當時的學習經歷及以後的工作經歷,讓在校學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職業規劃。此外,通過聯繫社會上的素質拓展機構,拓展學生就業素質,比如英語、簡歷製作、面試準備等。

其次,走出去。一方面,老師需要走出去。現在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枯燥,老師講課缺乏生動性,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老師本身沒有實踐經驗,對授課內容只有理論上的理解。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學校和學院就需要和社會上的企業主動聯繫,比如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通過每學期選派教學人員到相關金融機構實習,以獲得實踐經驗,然後在授課過程中將實踐經驗融入到課程講授中。另一方面,學生需要走出去。學校可以通過和企業溝通,建立實習基地等形式,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和實踐,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l9k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