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職文言文論文

中職文言文論文

一、問在內容,把握文本,理清文脈

中職文言文論文

對學生來説,學習文言文的目的當然是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古人高尚的情操。中職學生的情感感悟力和審美能力相對較弱,更需要教師在內容方面多做一些點撥,這自然就需要設計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那麼如何發問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呢?首先當然是讓學生把握文脈。筆者認為比較合適的方法是設置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仍以《前赤壁賦》為例,在疏通字詞後,讓學生進一步自由朗讀全文,並思考兩個關鍵的問題:一是本文景、情、理完美融合,全文哪些文字寫景,哪些文字寫情,哪些文字寫理?二是本文一個顯著特色是“主客問答”,“客”從第幾節出現,哪幾節文字都是寫“客”的?這兩個問題都是從文章的內容入手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中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主客問答”這個寫作特色上,引導學生從寫作特色的角度去感受文章。從疏通字詞讀音到了解文章內容,再到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這樣的過程符合人的基本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

二、問在字句,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文言文的精髓藏在文字之後,想要深入感受古人細膩的內心世界,對文言文的把握就必須細緻到字句。想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字句明察秋毫,自然少不了教師的高水平。那麼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又該做些什麼呢?當然首先得把握段落的關鍵字詞,其次設計相關問題。如《前赤壁賦》中為了讓學生把握作者心情的變化,筆者設計問題:作者夜遊赤壁時一開始心情如何?從哪一節的哪句話可以看出?這句話中的哪個字説明了這一點?學生通過篩選提取信息,回答“:蘇軾夜遊赤壁開始時心情非常不錯,從第2節的第一句話‘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可以看出,最關鍵的一個字是‘樂’。”這樣的提問能有效提高學生篩選提取信息的能力,這一能力對學生日後走上工作崗位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問在字詞“,以文帶言”,掌握文言知識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字詞,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對學生來説像外語一樣,還有一些古代文化知識早已成為歷史,但對理解整篇文章卻又十分重要。那麼如何就字詞提問呢?仍以《前赤壁賦》為例,説説如何“以文帶言”,把字詞解釋等古文知識融入到段落的分析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筆者追問學生具體是什麼時候,學生對照註釋可以回答“壬戌年秋天,農曆七月十六”,由此順便帶出對古代干支紀年法知識的講授,和對“望”“既望”“朔”“晦”的介紹。“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意思是“蘇軾和客人在赤壁泛舟”,讓學生比較古今句式的不同,從而判斷出該句是倒裝句。“以文帶言”環節在一堂文言文課中佔據着相當重要的位置,是每堂文言文教學課必須經歷的環節。在字詞解釋、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古文知識的分析中,既要照顧到知識點的典型性,又忌面面俱到,教師應着重幫助中職學生建構文言文知識系統。

四、問在修辭,把握文章特色,體會語言之美

文言文言簡義豐,充滿語言的魅力,有的文言文大量運用了修辭,非常值得今人借鑑。如《前赤壁賦》因為是賦體文,很多地方都採用了對偶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從對偶的角度去朗讀分析文章,可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能更快成誦。如該文中“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採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又採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利用中職學校課時安排寬鬆的優勢,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體會,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修辭美和語言美上來,讓其進一步領略文言文的魅力。當然,文言文課堂究竟該“問”在何處,也要依據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寫作風格而有所不同。以上的討論主要以《前赤壁賦》為例,因為這篇文章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可以算是難度最大的了。如果能夠理解這篇文章,理解其他文章就不在話下了。其他文章,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赤壁之戰》等,人物眾多,關係錯綜複雜,教師提問要注重引導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而學生對此也很感興趣。又如《師説》《勸學》這樣的議論文,則應從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發問,並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比喻論證。中國古代文人特別善於運用比喻論證,引導學生體會古人的思辨方法,有助於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養成。

標籤: 中職 文言文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n2vro.html
專題